灶头相关作文

【篇一:我有一个心愿】

漫长的等待后,红色的华灯细密地缀满了檐头,柴火慢慢地燃烧着,羊肉在瓦罐里缓缓地闷着,发出温敦的声音……

这是老家的春节,是我心中的一角,那最温暖的角落。我的小脚在水泥路上发出“噔噔”的声音,我要去找我的堂哥——我要看那鞭炮在夜幕中闪着霹雳的红光。

我在堂哥的家里,拿起那满袋的烟花。我用手举起几支小鞭炮,点上打火机,飞快地一扫,然后用力地向外一抛,几道红光在天空中投射出完美的弧线,鞭炮落在地上,如同几个喧闹的小宝宝似的接连炸响。

我们欢快地笑了,又将这些鞭炮们点着了,扔进门口那浅浅的小水洼。它们咕咕地冒着烟,像是在宣泄湿透了的不满,忽地,它们的烟渐渐消退了,“嘭!”一道腾空的水柱如利刃般射了出来,接着又是许许多多的水珠,如同喷泉似的,还伴着沉闷的、细碎的爆炸声,如同射在暗礁上的鱼雷。

我们拍手称快,四目相视,快活地继续前行着,进行这永远无止境的游戏……

我回到家里,煨着羊肉的红光还在飘忽地闪着,我坐在灶头,痴迷地望着这跳跃摇摆的火,如此旺盛,却又如此温暖,我在凛冽的冬风里第一次感受到家的滋味……

又是多少年头,韶华易逝,曾经那笑容盈面的堂哥,那温暖的灶头,都或多或少地变了样,我似乎在岁月的流逝中迷失了。我眼前的,只有升入中学,忙忙碌碌的堂哥,还有那索然无味的泥瓦灶。

我有一个心愿,我仍将它捧在手心里,我要重回那个冬天,那个春节,我要一次次地听鞭炮响,一遍遍地看灶中的火焰跳跃。

我要重回童年。

【篇二:外婆家】

这个周日,我去了外婆家。外婆家周围的景色特别美丽。

山里种了很多茶叶,远远望去山上特别绿。外婆家乡的山又高又多,真是群山环绕啊!山上还有一条条小路,这风景让我想起了诗句“远山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泉水从山上流下来,山上的小溪似乎在山里欢快地唱歌。记得有一次,我和外公一起上山去,半路上看见好多动物,有鸡、鸭、鹅、羊、牛,还有猪。当我们上山的时候,那些动物似乎在和我们打招呼,我觉得山林里的动物好热情啊!

外婆家有很多和我们家不同的地方。外婆家是用灶头烧饭的,而我家是用煤气灶烧饭的。外婆家的话音和我们的不一样,所以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要妈妈给我解释我才懂。

外婆家还有一个姐姐,她的名字叫“周茜”,所以我叫她“茜茜姐姐”,她今年十五岁,在上初三,她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这次去外婆家,我觉得真好。

【篇三:我的家乡】

我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小乡镇里,但在我的眼里,它却是不平凡的,因为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我的故乡。

在我还没有上幼儿园之前,我特别喜欢坐着小木凳在灶头前面玩,我拿着一把黑乎乎的大火钳,时不时夹几片干树叶进去,看着它燃烧、翻腾,觉得很好玩,有时候甚至把纸巾夹进去,不一会儿,纸巾就灰飞烟灭了,我就“哈哈哈”地笑几声。我一般不会把干柴夹进去,因为我不知道要夹多少干柴进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把干柴夹进去,我害怕会把火压灭,奶奶会生气的'。

我喜欢我们家乡各种各样的特产,比如说板栗,把它煮熟了,剥开壳,里面金黄金黄的肉冒着热气,放进嘴里,满口的香,而且很粉;还有柚子,里面的果实饱满,水分充足,甜得没有一点酸味。

家乡的清水秀山更是让我动心,清澈见底的小河里,游着许多小虾米,葱郁的竹林里,小竹笋钻里出来,挺拔的高山上,树木整整齐齐地排着队。

我爱我的家乡,爱那里的每一寸草地,每一朵花,爱那里的每一滴河水,每一片叶,因为它们都陪伴过我成长,它们让我感到无比亲切。

现在“三连一阳”又掀起了“绿色生态环保”的热潮,家乡的亲人们都积极参加到保护环境,美化家乡的行列当中来了,相信未来的家乡将更加美丽,更加原生态。

【篇四:回归,归属】

你是否曾望到这样的一幅画面?

人来人往的商场中,有一群孩子在其中的某一角落,捧着书,入神地阅读。稚嫩的童声在一片嘈杂中显得格外悦耳、动听。过往的行人每每瞥到这个角落,总会不约而同地让目光驻足,停顿几秒,然后,露出会心的微笑。

这是位于上海某一百货商店的儿童共享书街。

近年来“共享”这个词似乎慢慢地走进人们的生活。人们在“共”中,从孤立的个体走向群体,在“享”中寻觅那份不期而遇的快乐与欣喜。近而,“共享”这个词被愈来愈多的人所接纳;这样一个新词,让许多人找到自己之于社会的归属感。

可我认为,“共享”并不是一种创新,而是一种回归。

如今的快节奏生活,迫使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封闭在所谓的“小世界”中。固定的生活,固定的交友圈,让人们越发淡漠了与周围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

记得外婆曾与我说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上海,大多数人“蜗居”在占地面积小,活动空间小,但人情味却浓的上海老式石库门建筑里。由于生活居住空间的限制,人们不得不把厨房(俗称灶头间)、卫生间(俗称马桶间)从私有变成了几家人共用。于是这样的情景常常可见。

“王阿姨,阿拉醋么了,好借(假)一点伐?”“好额,好额。台子上有碗阳春面,侬孙囡伐是今朝过生日嘛?送给她。”每日黄昏时分,灶头间锅碗瓢盆的撞击声,菜入锅的“呲拉”声,邻里间轻松的谈笑声,在这不大的空间里交杂。

“有事找邻居,没事找邻居。”这是外婆那一代人所记忆和怀念的生活。他们在那狭窄的弄堂里所认识的人,感受的情,让他们寻到了自己于这座城的归属感。那小小的灶头间,成为城市接纳他们的呼吸口。他们那一代人,骨子里便融入了上海“好客,自来熟,海纳百川”的特点,所以,不论走到哪儿,便都是“天涯若比邻”。

这是我所向往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从共享到独享,是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给我们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从独享再回归到共享,是人类自身对于人际交往与社会归属的需求。而这样的一次回归,在我眼中,是人们思想上的觉醒与向致美人性的一次靠近。

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每个人都是一颗孤单的行星,在潮湿昏暗的轨道上无助地旋转。可值得庆幸的是,总会有人用微亮的光照亮了我们;而与此同时,我们也用那光照亮了他人。”于是,我们头上的天空不再单一,夜也不再晦暗。抬起头,所能看到的是整个宇宙的星系,散发出的光辉!

【篇五:幸福就是现在】

月色淡褪,天光朦胧。四围氤氲着涩涩的苦,却又透着一股不易察觉的韵味,悠悠淡淡……

因近来略感不适,奶奶便急忙去医院抓些中药,为我悉心熬制。

清晨,微微睁眼,一束微光照亮了眼前无数细小的尘埃。起身,径直走向厨房,额前晕乎乎的。奶奶正在厨房,一股浓郁的药味儿伴着徐徐的夏风拂过。她瘦小的身影在偌大的厨房里显得如此突兀,但却线条柔美。奶奶缓缓打开锅盖,娴熟地用汤勺搅拌着,眉宇间透着淡淡的慈祥。

“奶奶”我轻声唤道。“丫头起来啦?头还晕么?一会儿喝了这药就好了。”奶奶呵呵地笑着,我轻轻地点着头,一米阳光慵懒地斜射于灶头之上,光影斑驳,温暖和谐。

不一会儿,奶奶便小心翼翼地端着一碗中药来到我的面前。她轻轻吹了吹,我接过那碗中药,放在嘴前,不禁眉头紧锁,毕竟,我是不适应这浓浓的药味儿的。“没事,只有一点点苦”奶奶在一边劝慰着。暖意恣意淌入心底,有奶奶的关怀,真幸福。

埋下头,轻抿一口,唇边是草木之间的芬芳,一丝苦,只有一丝。“还行么?”奶奶将我额前的发丝卷至耳后。“还好,不是太苦。”抬头望着外婆,一潭秋水般柔和的双眸里透着一分真切,一分安详。明显的,她的嘴角轻轻上扬。

慢慢地,一碗中药已见底。嘴角还残留着一股馥郁之气。兴许,那碗中药不

苦,正是因为奶奶的精心熬制罢,它充斥着一种叫幸福的药材,淌入口中,挥之不去的便也是幸福。

额前的晕,已散尽,碗里仍散发着最淳朴的味道,奶奶的味道。

再一次看奶奶,与她相视一笑,冥冥之中发觉,奶奶的满头华发,雪亮依旧。

是的,幸福就是现在。那碗中药里的一段亘古不变的亲情,在我与奶奶内心,漫延,漫延。

【篇六:劳动最光荣】

妈妈提议:今天全家总动员,家庭大扫除吧!我和爸爸都举双手双脚同意。

分配任务了,妈妈负责厨房,爸爸负责扫除天花板上的灰尘和客厅,我负责自己房间的打扫。

说干就干,房屋里“乒哩乓啷”的声音传开了,汇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爸爸拿起扫把“横扫”天花板,灰尘就纷纷落下。妈妈在灶头喷上洗洁精,拧干抹布,上下来回地擦洗。我呢,看着爸爸妈妈这么卖力,心想:我也要撸起袖子好好干活啊!

我先拿起抹布浸入水中,再拧干,这儿擦一下,那儿擦一下。我擦啊擦,发现了一只小老鼠,我吓得跳起来,忙着叫妈妈过来,妈妈看了看说:“这是一只玩具老鼠,别这么大惊小怪的。”真的吓坏我了呢!

擦好后,我就学着妈妈的样子用心地叠被子,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叠好了,但被子还是歪歪扭扭的。接着,收拾书柜了,我把一本本书拿出来放在凳子上,然后拿起抹布把书柜的空位擦了一遍又一遍,再把书一本本有秩序地放进书柜里。最后拿起拖把,把房间里的每个角落都拖了一遍。我满头大汗,房间已经变得窗明几净,焕然一新了。

原来劳动是那么辛苦,我决定以后要多帮妈妈分担家务,为家里出一份力。

【篇七:春天的气息】

春天的脚步,近了,近了。在和煦的春风里,我们踏着轻快的步伐,呼吸着甜美的空气,一起去余杭长乐素质教育基地学农。

一路上,春光明媚,小草欢快地在风中跳起了舞,小花怯怯地探出了小脑袋。百花争艳,犹如一颗颗星星,在微风中眨眼睛。为了解闷,我们举行了“班级KTV”,个个同学都争先恐后想当歌星,大家嗨翻了!

到了基地,我们与教官互相认识后,就放下背包,前往茶山。翻过一座坡,过了一扇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茶山。一片片茶树翠色欲滴,放眼望去,郁郁葱葱。连接着的茶树似乎没有一点缝隙,宛如一匹翠绿的锦缎,铺向天边。教官耐心地给我们示范怎么采茶:“要采茶树叶子顶部最嫩的地方,一芽一叶质量是最好的。还有,不要使劲一拔,要轻轻捏住叶子底部,然后慢慢掐断。”“知道了!”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终于可以尝试自己采啦!我们快速地采起茶叶来,还时不时地讲一些笑话。清凉的茶香,沁人心脾;同学们的欢笑声,飘向远方。

不知不觉到了吃午餐的时间,烧大灶煮饭喽!组长分配好任务后,大家开始分头行动。我抱来了一大堆松针、木片之类的易燃物。杨镇玮点燃了松针便往灶头里塞,只见一股浓黑的烟冒了出来,熏得我们直流眼泪。杨镇玮用手一抹,转眼成了个大花脸,又让我们捧腹大笑。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淘米、放食材、煮饭,大约半小时后,煮豆饭成功啦!,我们嚼着炸鸡翅,吃着自己煮的豆饭,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在豆饭里,我品尝到了团结的味道,爱的味道和劳动的快乐。

接着,我们又参加了团队接力、军事障碍……这次学农让我们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劳动是快乐的,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回报!

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同学们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洋溢着快乐……

【篇八:烧火记】

寒假里的一天,我们全家结队来到老家蒲门。老家的冬天比我们这儿更寒冷,笔直的水泥路已经盖上了白地毯,那么纯洁,那么晶莹,看起来真让人不忍心把脚踩上去。

我们搓着手,打开了早已生锈的大门,“咳咳”灰尘漫天卷地,我忍不住后退了几步,对了,老家不是有灶头吗?在那烧火既暖和,又好玩,何乐而不为呢?我说干就干,找出了竹片和废棉花,我先在灶头的锅里倒了一锅水,转身让爸爸点燃了一些废棉花,顿时,火光四溢,把整个屋子都照得亮堂堂的,我高兴地压抑不住心跳,仿佛心头中喷射出了灿烂而快乐的火花。我赶紧打开炉灶的鼓风机,大火立刻燃烧起来,我扳了几根竹片,把里边的棉花捅了捅,又用报纸轻轻扇了几下,更多的火苗儿就窜上来了。

眼看水快被烧开,我梦寐以求的希望,此刻终于如愿以偿啦,我又拿竹片用力的捅了几下,火却不怎么旺了?我又吹了吹火,火苗也不往上窜了,我浑身像绷紧的钢丝一样紧张,就在我急地团团转时,火灭了。“唉”我叹了口气。看着锅里未烧开的水,我下定了决心要把水烧开,于是,我又点燃火,这次,我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让火苗一点点变大,我不紧不慢地“操纵”着火苗,心里愉悦极了,看着自己把一锅水烧开了,我高兴地要飞起来,仿佛刚才的苦恼一下子被大雨冲洗干净了。

于是,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成功。

【篇九:最美的地方】

国庆假期来临了,身为宅女的我,也有一揽子宅家计划,隔天,我潇潇洒洒地在计划表中写上,左联“看电视,玩电脑,可乐薯条来一份”,右联“玩游戏,唱着歌,交友聊天两不误”中间横批“国庆七天乐”,当我正得意洋洋地对着计划傻笑时,老爸拿支剪射穿了我所有的遐“国庆回乡下住几天。”“啊……不是吧!”我瘫坐在地板上。

次日,老爸一大早就开着车,把我送回乡下“修炼”,没有了电脑手机的日子该怎么过?我发着愁紧紧地抱着我的小狗嘟嘟,一声不吭地坐在后座上,呆呆地看着远处四叶草盛开的花海,缓缓地使向那个我童年记忆深处的老家。

车停了下来,我抱着嘟嘟下了车,老爸把行李扔给我说了声“国庆快乐哈,在乡下好好过节哦”,我提着行李,嘟着嘴往老家的方向走去。我走上水泥路,走过小桥,童年的记忆在脑海中一点点地浮现,谁会想到,当年那个抱着洋娃娃嚎啕大哭的小家伙已经是个初二的学生了。快到家门口时,孙奶奶和老高看见了我,忙向我招呼“嘿!羽洁,回来了啊!”我点了点头,走过去,“哟,好几年没见,都长这么大了!”我青涩地挠挠了头,孙奶奶掏了掏围裙,从口袋里拿出了几颗糖放到我手里,我摆摆手说“您留着自己吃吧。”我又塞回她手里,孙奶奶急了硬是塞到我手里说“让你拿就拿好,小时候挺好的,现在尽给我瞎客气,孙奶奶有的是吃的。”我不好意思地收下了。

“奶奶!我回来了!”我奔向家里,“哦,来了来了!”奶奶从灶头后面探出头来,这一身灰头灰脸是奶奶最典型的标志。“饿了吧,我马上给你弄吃的。”于是又缩到了灶头后面,我放好行李,嘟嘟摇着尾巴跟在我后面,这家比小时候显得更旧了,墙壁已被烟熏的蜡黄蜡黄的,虽然这村庄是重新刷了漆造了路,但美丽外观下的内部陈设显得更加苍老,我打开斜了45度角的厨门,里面除了缺了口的碗其他什么都没有,我叹息着。这时,隔壁阿婆来了,拎着大包小包的菜,大声喊道:“朱守玉,我在菜地里收了好多蔬菜,给你带了点来!”奶奶从灶头后跑出来,“哦哦,谢谢谢谢!我玉米快煮好了,你等会过来吃啊!”“好的!”“诶,这不是你孙女嘛,来,给你糖!”“哦,谢谢。”我握着糖果,仿佛手里的不仅仅是糖果而是一样更重要的东西。

午饭时间到了,我发现之前对午饭饭菜不好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村里的乡亲们听说我回来了,个个都送来了些菜,水果,有的还做了饼、饺子,大家都是在家门前的场地上吃饭的,俨然像个大聚餐,嘟嘟也兴奋地跳来跳去,大家吃吃笑笑,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空气中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酒足饭饱后,老人们聚在一起聊家常,中年人们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孩子们串街走巷地嬉戏玩耍,我剥开糖纸,品味着乡人的淳朴、善良。

就这样,我在这绿树环绕,花草芬芳,人情味浓的乡村老家度过了国庆假期。

当我看见老爸开着车子来接我时,心里还有些不舍,“怎么样,这几天还OK吗?”“这是个很棒的地方。”现在,信息技术的发达反而让很多人失去了一份面对面交流的纯真,失去了对大自然抱有的向往,不断变化的社会让很多人失去了诚信,失去了真诚。那个落后的乡村,那美丽的风景和风情,是我见过最美的地方。

【篇十:我喜欢的食物】

“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陆游这句诗中说到的佛粥也叫腊八粥,可是在青浦方言中,腊八粥还有个特殊的名字——“洋粉粥”。外婆用大灶头烧的洋粉粥,不是甜甜腻腻的腊八粥味道,而是咸咸的独特滋味,那可是我的最爱哦!

腊八节到来之前,外婆总会拿几斤大米到碾米的小作坊,让师傅碾成米粉,再去农贸市场买“洋粉粥”的原料,有青菜、红枣、金针菇、油泡等。说到这里,你们是不是觉得这些配料有些与众不同?对,这才是专属于外婆的“洋粉粥”。回到家,外婆先将青菜、金针菇、油泡等配料下油锅翻炒一两分钟后,盛起来放在一边,然后在米粉中添点儿热水,轻轻搅拌成米糊,接下来在大锅中倒入满满一锅开水,再将所有原料混合在一起倒进去。还没开始烧,我的脑海里已经满是洋粉粥的味道,馋得小舌头直舔嘴巴,赶忙钻到灶头后面往炉里塞稻草,让火烧更旺。慢慢的,锅盖缝隙里开始冒出烟气,外婆掀开盖子,用大铲子使劲搅拌,一股股热气冒出来,充满了整个厨房间。当锅里的糊糊被烧得冒泡时,外婆抓了一小把盐洒进去,继续搅拌。看着一大锅热气腾腾的“洋粉粥”,我拿着碗等外婆给我盛。“马上就可以吃喽!”外婆笑着说。不一会儿功夫,“洋粉粥”端上来了,我迫不及待地要吃,“小心烫!吹吹再吃。”外婆笑眯眯地提醒着。

我用调羹舀起一勺,用嘴呼呼吹了两口就塞进嘴巴吃了起来,真是太美味了!这就是外婆的“杰作”——地地道道的青浦“洋粉粥”!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