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九仞相关作文

【篇一:说蓄势】

百花蓄积了三季的养分,只为在春日里怒放;夏蝉蓄积了一冬的能量,只为爬出甲壳在枝头歌唱;企鹅蓄积由沉潜得到的力量,只为完成那惊世一跃……若将目标比作离弦之箭,蓄势无疑会帮助箭矢更快、更准、更稳的到达那象征着成功的靶心。

蓄势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倘若我们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不利境况,盲目、冲动的进行下一步是不明智的行为。这时候不妨学习企鹅的“沉潜原则”。一方面可以静观其变,另一方面可以蓄积力量。化弊端为益处,化被动为主动。历史上有名的典故“卧薪尝胆”不是可以很好的证明这一点么?越王勾践战败后在吴国忍辱负重数年,为的就是保住性命。蓄积力量,有朝一日能够重振国威。最终如他所愿,他回到了越国,他励精图治,终将吴国攻下。由此看来,勾践无疑是善于蓄势,反败为胜中的佼佼者。

蓄势也是一种磨练,是一种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方式。我们现在正处于高三这个非常时期,异常繁重的学业压在肩头,使我们喘不上气。每当望着堆得如山一般的参考室和复习资料,写着卷面上印的如海一般的题目,我们总会感到无力,感到迷茫,感到自己的出头之日遥不可及。但转念想想,自己苦读十载,为的不就是高考的奋力一搏么?现在的多一份努力不就是为了高考的多一份蓄势么?就如同企鹅的沉潜,虽然越往深处沉潜要忍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的痛苦,但也将受到越来越大的浮力,帮助它们跃上更高更厚的冰面。正如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虽然学业压力会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我们积累的只是也越来越多,日后“跳上冰面”的动力也越来越大。

蓄势不是坐以待毙,更不是怯懦退缩。将之上升到精神层面则凝聚成一个字“忍”。这种“忍”指的是既不会被困难吓退,也不会被假相迷惑。不骄不躁,沉得住气它不该轻易被外界干扰,而应该专心致志;它不该摇摆不定,而应该抓住机遇将力量迸发出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所谓的蓄势只是为了更好的爆发。正如再凶猛的野兽,攻击前也会后退几部并低下它那硕大的头颅。

【篇二:竹殇】

窗台上,一盆文竹常青。

那是空有竹名的,除了中心的主干还保留着祖先的模样,其余部分已面目全非。文竹形似松柏之状,却并不高大;名列翠竹之辈,却毫不坚毅。它以无数枝干组成一把撑起的碧伞,亭亭地立在空中,而原本宽厚的竹叶在此却化为细如牛毛的针叶。远观文竹,端的是一副弱不禁风的模样,倒也酷似诗经中的描写,“有斐君子,如切如搓,如琢如磨”,只是有几分清癯罢!

我是很不喜欢伺候文竹的,那是一个娇生惯养的主。竹类本喜阴,但于文竹浇水却不宜过剩,也要定期晒晒阳光,一旦出了什么纰漏,就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那根浅薄,经不起多大变故。时常伏案凝视窗口,看云卷云舒,雨打梧桐,但更多的目光还是飘落到那文竹身上。日暮西山时,文竹会披着霞光茕茕孑立,有如历尽沧海横流的垂垂老者;皓月东升时,文竹会凝着满身的寒霜,恰似一位鹤发童颜的隐士。在不同的时刻,怀着不同的心境去欣赏文竹,你的心灵会得到别样的升华。

然而,文竹是没有灵魂的。它本应屹立于深山大林之中,吸取雨,吸取露,不停地拼搏向上,笑看日出扶桑,剑舞寒雨黄沙。然而,那个广袤的天地却在一瞬间消失了,它的灵魂被拘束在了这小小的囹圄之中。它也曾有过反抗,可终归无法改变现状。渐渐的,它不再努力生长,也不再渴望着远方,一次次反抗的失败已经让祖先留传在它心中的那不屈的血液干涸,它的灵魂对大自然的粗狂失去了依恋,对天穹的辽阔失去了想象!于是,它一刀刀地削掉了自己坚毅的性格,一点点舍弃了自己不羁的灵魂。分节的枝干,是文竹对过去最后的留恋,也是它不至于木然的最后一道关隘。

窗之下,竹有殇。

再看文竹,却没了之前的感触。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双眼已然无神,品尝着没有调和的酒,咀嚼着乏淡的肉糜,虽已长久,却不肯舍弃。那原该在经脉中运行奔突的生命之火,早已凝然……

【篇三:我努力读懂经典】

夏日的清晨,一缕阳光洒下,照在一棵小树上,也温暖了一旁静静的我。手捧一本经典,我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夏,让人庸懒,书便成了我最好的朋友。

我沉醉于黛玉和宝玉的唯美爱情中,可也不忘封建社会给人们带来的沉重打击。黛玉的每一次流泪,我的心总会一震。黛玉葬花的凄凉更让我潸然泪下。这是经典的魅力,我希望沉迷于其中,让时间永远停止。

战火纷飞的三国,曹操的豪情,刘备的谦让,诸葛的智慧,无一不让我钦佩。当曹操决定要一统天下,便注定他会成功。一生在烽火中度过,饱含豪情壮志,写下“日月星辰,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如此豪情壮志,不愧为一代枭雄!大雪中三顾茅庐‘身为皇帝的他为了国家的安宁,屈尊上山请诸葛亮,可谓明君也。诸葛先生的一生平淡,只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留给他儿子的只有一首《出师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多么高尚的情操,就连他的对手也不禁哀叹:“既生瑜,何生亮?”读完此书,激动的心情难以平复。这是书籍的力量,更是经典的力量。

经典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读经典,我们感悟了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大义凛然;体验了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视死如归;观赏了“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的赤壁悲景。“满招损,谦受益”教会我们谦让:“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教会我们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会我们好学。读经典,让我们除弊见,得新知。

读经典,让我们在古典的熏陶下,实现自己的梦想。正如《孟子》中的一段话:“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住,曾益其所不能。”

一阵清风吹来,已是繁星满天。在现代流行风的影响下,我们逐渐迷失了自我,不妨让经典沐浴我们的心灵,在内心深处扎下经典的“根”。

【篇四:我当值日生】

大家一定都知道什么是值日生。二年级时,刘老师说:“一年级时我帮你们做,但是你们现在是二年级的学生了,要学会自己做,我只在旁边指点,你们按学号轮流来做值日生,你们面对困难要努力克服。”

值日生需做倒垃圾、扫地、拖地、关窗、关电风扇等等……到现在五年级了,我们还是把这个老规矩记在心中。每天按学号轮流做值日生,每个值日生必须把这几件事做好。

记得,我在做第一次值日生时,几乎啥都不会做,每件事情都要老师指点。我扫地时,调皮的碎纸片怎么也不肯跑进我的畚箕。哎呀,桶里的水精灵激动地跳了出来,满地跑,我高兴地拿着沾满水精灵的拖把去甩别人。拉窗帘时,我拉得太快,把窗帘卷在了一起,怎么拉也无动于衷,我傻傻地望着窗帘,不知所措。

虽然我以前做得不怎么样,但是现在做值日生,我可熟练多了。拉窗帘时,我会小心翼翼地拉,控制好速度,而不是像以前一样。现在扫地我会把调皮的碎纸片从角落里揪出来,一个也不落下,拖地也是如此。不做值日生时,我也会帮助其他值日生完成任务。我做值日生干起活越来越得心应手,熟能生巧,心中有一点点小小的骄傲。

每个人都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我们都要在经历中克服困难,这样才能成功,不克服困难,之前所努力的,都会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篇五:低姿态人生】

果实累累的枝头总是最低的;深不见底的水流得最慢;学富五车的人总那么温和。低姿态的人,不是没有勇气仰天高歌;只是,他们更注重脚下的路,注重走好每一步,他们不会在空无天空里让目光作无意义的追与盘旋。

有人惊艳于雪花的晶莹、透亮与美丽,但那是不长久的。只有深深植根于黝黑的泥土中的枝子才有绽放长久的花朵的能力。

孔子师苌弘、师襄、老;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但孔子却能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去虚心的请教。正因如此,儒学才能包罗万象,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之宗。

常有人感叹前途渺茫,前途无望,于是便开始消极甚至放弃。生活的智者——那些低姿态的人会说:年轻人看看脚下吧!把头低下来,脚下总会有路的。

低姿态进入,低姿态人生;把头低一点,把心放在一个低一点的更稳的平台上。

这就好比做房子,做学问都要重视基础一样。如果没有铺好第一层基石,不在基层下功夫,而只愿仰望高空,想像楼起之后的高大与壮丽,恐怕只会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做学问也一样;如果只想得高分,做难题,而忽视课本与基础知识,恐怕只会如水中浮萍,永无实处。

低姿态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光芒太大了,心气太高了,为人过于锋芒毕露,或许最后却得不到自己所期望的结果。

正如舌头与牙齿一样。牙齿是那么的坚硬,轻微一下就能让舌头粉碎;可最后呢?柔软的舌头依旧在那,坚硬的牙齿却已不知所踪,是它自己的坚硬伤了自己吗?

可能是吧!

我们都听说过一句广告语:心有多宽广,舞台就有多宽广!可我更喜欢另一句话!当你离目标太远时,就在那搭个梯子吧!那个梯子,便是低一点的目标,小一点的目标。一旦小目标、低目标达成了,梯子有了,成功便真的指日可待。

真正有力的,不是明晃晃的刀刃,刀刃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纯;真正有力的,是那纤细的蒲苇,坚韧如丝。

拥有一副低姿态,才会像地下的钟乳石,越积越高,而不会像飞蛾那样,让炽热的火苗将自己灼伤;低姿态进入,才不会像心高气傲者那样,要么磕了头,要么踩空,使自己受伤。

低姿态的人不是没有远大的目标,不是自卑与软弱,只是他们更懂得一个道理:把心放低点,找到出口,出口以外才是明朗,亮丽的世界!出口以外才有通往彼岸的渡船!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