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花窗相关作文

【篇一:窗外有蓝天】

丽江是一个开窗就可以看到蓝天的地方。

“丽江” 两个字无论出口还是落笔总觉得别有风味,像异域披着面纱的古代美女,精致而独特,神秘得令人向往。

由于工作原因,父母并未与我同游,朋友的母亲见我安静,便也乐意带上我,让我可以随处走走。于是,一个人看丽江。

客栈很多,古色古香的样子,名字也大多诗意纵横,逛到西街的一个拐角口,正巧遇到一家客栈,正巧累了,正巧它开着门,就顺着小路走进去,看见门楣上的木板,上面书着“窗外”。哦,原来在这无数“正巧”组成的相遇里,我就碰到了它,名为“窗外”的客栈。门大敞着,对谁都不设防的样子。

两个胖胖的老阿姨从里屋里走出来,亲切而自然:“来啦?”仿佛我就生在这长在这,从未离开。我笑着点头:“嗯,来了”。

坐定,一颗倦怠疲惫的心,安静了。打开木质的雕花窗,是扑面而来的雪山般清新的空气,一水之隔,对岸的客栈被风吹起纱帘。远一些的地方,纯白色的玉龙雪山在雾气里隐隐约约。我闭上眼睛,远处的金沙江在奔腾,而无数的小支流,则像血脉一汪流淌在丽江古城的体内,穿巷入户,一年一年,从无停息。我睁开双目,头顶一汪碧澄的蓝天,纯净得像是倒悬的海。

四方街,是哪一段年华里茶马古道的驿站。我轻轻把脚迹印上街道,路过一个老婆婆的店铺,被银光闪了眼睛,从不在意首饰的我,不由自主地走进了这家银店。坐在桌子后面的老婆婆,连忙起身招呼我:胖金妹,要银哦?“胖金妹”是纳西族对女孩最美好的称呼,我低头看了看没有发胖的自己,嘴角却情不自禁地勾了起来:“嗯”。老婆婆年纪大了,岁月把皱纹刻在她曾青春的脸庞上,头发却梳得一丝不苟,抿得光光的发闪着银光,没有浓艳的妆,细心的人,倒是可以看出,那抿过红纸的唇,仍是生命和美的气息。她踮起脚把一串细细的银链系在我脖子上,我稍稍屈膝,以便在我面前矮了一个头的老婆婆不要那么费力。

细细一条银项链,清美地晃眼。老婆婆在我走时执意送我一条相佩的手链,“胖金妹,你带这个好看咧,我送给你呐,自家打的银,遇到合适的才好看”。她憨憨笑着的面庞一时灿烂地晃了眼,蓝天在她身后像专门为她打造的背景。

一路走回客栈,身上戴的,手上拎的,嘴里吃的,竟有大半是热情的人们送的。顺手送给小胖猫一颗鱼丸,看它拨着弄着舍不得吃,笑意又不禁漫上脸庞。

坐定,一颗在丽江穿过热情的心,温暖了。

打开木质的雕花窗,窗外有蓝天。

【篇二:我与江南有个约定】

夜深了,漆黑的夜空中有几颗若隐若现的星星在静静的闪耀着,轻柔的月光带着丝丝凉意飘飘洒洒的落在我身上,倦意如潮水般向我袭来……

恍惚中,我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乌黑的瓦棱,飞翘的屋檐,幽深的小巷和曲折的长廊,青石路,雕花窗,乌篷船在清幽细窄的河道与拱形石桥间缓缓穿行,远处依稀可望见几棵垂丝海棠,花瓣随毛毛细雨悠然落下,一切都笼罩在细雨薄雾之中,朦胧的不真切。这是哪儿?

这时,一把淡青色的油纸伞从石板路尽头出现,依稀可望见撑伞的是一位女子,身材窈窕,一身得体的青布碎花旗袍,一双精美小巧的淡蓝色绸面软底绣花鞋,在青石板上无声的移走,撑伞的手又细又长,洁白的手臂上戴着一只古朴的玉镯,显得更加柔若无骨,三千青丝在脑后绾结成髫,插着一只碧玉簪子,素净清雅。

她向我缓缓走来,渐渐地能看清她的脸,那是一张古典美人的脸,丹凤眼,樱桃口,柳叶眉,散发出一种古典婉约的气质,仿佛跨越了时代,回到了千百年前。她将油纸伞移到我头顶,对我微微一笑,说了句:跟我来

温婉的声音犹如天籁一般好听,让我不由自主的跟了过去。

穿过寂静的青石街道,在一座石拱桥旁坐上了一艘乌篷船。坐在船舱里,不时会有毛毛细雨飘进来,打在身上有说不出的凉爽。“江南,我的名字。”女子递给我一块印花手帕,温柔地说道,我点了点头。接着,她用紫砂壶沏了一壶茶,倒在一个精致的青花瓷茶杯中,古朴的紫砂壶、精巧的青花瓷上绘着繁复精美的图案,我轻轻捧起茶杯,押了一口,顿时一股淡淡的苦在口中散开,但苦后又有一丝丝的甜,这就是苦尽甘来吧。

沐浴着斜风细雨,在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橹声咿呀、烟雨朦胧及茶香氤氲中,江南怀抱琵琶弹唱起了一曲古老动听的歌谣: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我痴痴地看着江南,在歌声中,她变得虚幻缥缈起来,慢慢地与桥梁、石板巷、河埠廊坊、临河水阁融为一体……

突然,一束刺眼的白光出现在我眼前,使我不得不睁开眼睛,等我回过神来,我已在自己的房间里,此时天已大明,原来之前的一切是我做的一个梦。我静静地望着天花板,脑海中再次回响起那首古老的歌谣。

【篇三:年味悠长】

小院竹篱,风花雪月。

岁末,终于不忍奶奶的絮叨,卸下一身风尘,回家。

“爆竹声中一岁除”,经过长途的颠簸,我来到了那个心心念念的地方——一个叫做故乡的地方。田野中不知名的野草忘情地舞动,连稻草人的身上都贴着个明艳的福字,真是喜气洋洋。

我与爸爸走在鞭炮屑铺成的“红毯”上,打量着这熟悉的故里,一切还是最初的模样。奶奶位于村口喂羊,爷爷于厅堂独自一人饮酒,七大姑八大姨位于巷口闲聊琐事。

家里用的还是那种老式的木门,推时伴随吱呀吱呀的呻吟。

爸爸皱了皱眉:“老头子,和你说了多少遍把门换了、把门换了就是不听,到时是家里进了贼,连哭都来不及。”

“臭小子,别把城里那套带到乡下来,就算大门大敞着也啥事没有。”爷爷咂了口酒,不慢不紧地回答。

我与奶奶听着他父子俩的对话,乐得偷笑。

我拿着崭新的透明胶充满干劲地正准备贴春联,爷爷却端来了一碗浑浊的米色液体,他麻利地拿出一叠红纸,齐刷刷地拿出文房四宝,戴上那老学究的眼镜,大笔一挥:合家欢乐财源进,内外平安好运来。依旧如当年的意气风发。他用刷子蘸着浆糊涂满了红纸的背面,踮起脚把他们慢慢抚平贴到红柱子上。

“恭喜恭喜”,互道祝福的声音充盈了整个房屋。在这些人中,村民数量总是多于亲戚。浓重的乡音在年味的包围下擦出了各色火花。这个人作揖,那个人拱手,塞你一包瓜子,给我一堆喜糖,笑容满溢眼底。

一排排的腊肉鱼干晾在院子里,趁着阳光潋滟之日。灶台里的木柴烧得噼啪响,蒸笼里的馒头香味四溢,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巷子里的灯笼亮起来了,土烟花放起来了,红烛点起来了。奶奶生好炉火,大家一起喝茶守岁,足够抵挡一夜的风寒。直到困意终于袭来,我才入睡,而爸爸坚守到了黎明,放响正月初一的第一鸣炮仗。

清晨,我坐于雕花窗下,听鞭声,看秧歌。城市的繁华终不及乡野。原以为岁月斗转星移,故乡却只老去了那么一点点。

岁月静好,年味悠长。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