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请把爱给父母】
人们总是习惯对自己身边的亲人过分苛刻和冷漠,却把宽容和热情留给别人。
面对父母的唠叨,我们总表现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面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我们总任性的一跺脚将其踩碎。在父母面前我们总是易怒,或嫌弃父母思想落伍,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或讨厌他们总是把我们当成三岁小孩,事事代办;但对朋友的一句简单问候却感到无比的温暖和亲切,甚至对陌生人的一个随意招呼也感到莫名的开心。可我们是否明白:是谁呕心沥血把我们抚养长大,是谁倾尽所能让我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又是谁寝食难安为我们的前途忧虑谋划?所有这一切,你都清楚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长高,长大了。时光老人赐予我们美好青春的同时却压弯了父亲那高挺的脊梁,岁月的沟痕也悄悄爬上了母亲丽雅的容颜。直到有一天,我们才突然发现了这一“变故”,也许也在这时,我们内心才会泛起阵阵波澜:记忆中父亲高挺的背脊总是坚强地为我们遮蔽风雨,母亲的笑脸让人倍感温暖与祥和,可如今,它们哪去了?为何会出现这一眼万年的感觉呢?
“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啦。”这歌词是对时光流逝的叹惋,更诉出多少父母为子女长年忘我付出耗尽青春和心血的心声。曾几何时,我们追逐梦想,与朋友分享喜怒哀乐,却忽略了在我们身后有两双时刻关注我们的眼睛和两颗始终关爱我们的心。他们快乐着我们的快乐,悲伤着我们的悲伤,可没心没肺的我们甚至不愿挤出时间多陪他们吃顿饭。信息化时代我们与父母的交流更是越来越少,使得一座座钢筋混凝土铸就的城市凝结了无数空巢父母的寂寞与孤独。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先哲的孝道睿语不时在我们耳际回响,但这类悲剧在我们的生活中仍屡见不鲜。君不见报载,一子背井离乡数十年,音讯全无,一日,携妻带子,衣锦还乡,可在那缠满蛛网破败不堪的老屋里,双亲早已人去屋空,悲恸懊悔至极,当场晕厥;还有一子,双亲在世时,他漠不关心,亲人去世后,他不惜耗费巨资为他们买墓地,建陵园,以示孝道。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这二子后来的所为,对他们的双亲还有意义和价值吗?双亲还能享受到他们的“孝”与“爱”吗?
风在哪儿,蒲公英就在哪儿;孩子在哪儿,父母就在哪儿。芸芸众生中最疼爱孩子,愿意为其倾尽所有却无怨无悔的只有父母。而他们想要的不过是孩子一点暖心的陪伴,一句关爱的问候,有空时唠几句家常,如此而已,而这便能让他们感到无比欣慰和幸福。这么简单的要求,难道我们不能给予吗?让我们常回家看看吧!
都说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而我们要让父母成为我们生命的永恒。把爱给他们,让幸福围绕他们,这样我们也会更幸福!
【篇二:战争与和平】
深夜,一阵刺眼的光照亮了城市的上空,白光过后很多人都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家。
每次爆发战争都会让当地的人无家可归,战争过后,城市里到处都是哭泣声,有的孩子爸爸牺牲了,妈妈也被打死了。失去双亲,弱小的孩子非常害怕、孤独,并且非常无助。
整个城市满目疮痍,房屋都倒塌了,有的房屋甚至被夷为平地。屋子里没有人,没有了往日的欢笑,人们躲在地下室或者角落里,有很多居民都被侵略者抓走,有的当了俘虏,有的甚至被训练成敌人的士兵。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有的家庭亲人们都活着,有的家庭不复存在,有的家庭各自走散了,有的家庭几经周折又聚在了一起……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遭遇。每个家庭又都会有不同的结局。有些上流家庭不需要承受负担,可有些家庭却需要忍辱负重。
蔚蓝的天空被阴霾笼罩,污浊的空气让人窒息。
战争啊,你摧毁了多少美满的幸福家庭?希望明日,不再发生战争,世界从此岁月静好……
【篇三:最美的声音】
“玥,作业写完了吗?先睡觉吧。”妈妈温柔地催促道。我只好准备睡觉,可妈妈的呼唤久久停留在耳边。
爸爸和妈妈认为,我生下来的第一声哭叫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而我,却觉得他们那每一声爱的呼唤,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
躺在床上,仰望星空,似乎星星们在与我对视,月亮那柔和的光,照在我的床上,使我开始睡眼朦胧。
清晨,阳光不那么刺眼,也不那么毒烈,小鸟不那么欢快,它们好像都那么善解人意,而一种声音打破了我的寂静,原来是爸爸在叫起床,我极不情愿地伸个懒腰,起了床。可以这么说:“前9小时是母亲爱的呼唤,而现在是父亲爱的呼唤。”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吗?马上,我就要开始温州市的作文决赛了,心中充满忐忑,紧张和恐惧油然而生。
呼,终于写完了,出来之后,他们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我:“考得怎么样?”我沉默不语。果然,我只是优秀奖。我有点失望和灰心。
可坐在车上,爸爸对我说:“没关系,我们知道你已经尽力了,但这也并不是坏事,那是因为我们还有进步的空间。”这一番话,在我心中重复播放,我明白了,爸爸和妈妈,他们还是我失败时的伴侣,不论我怎样,他们都在身边给我最美的声音。
最美的声音,不是音乐,也不是喧哗声。而是他们(双亲)爱的呼唤,是他们鼓励的话语。
【篇四:回家】
家,是避风的港湾,让我在受挫后找到心灵的归宿;家,是心灵的慰藉,让我在心烦意乱的时候找到自我;家,是一盏启明灯,让我在迷失道路的时候找到前进的方向。
作为初三的我,虽然回家的次数少了,但丝毫没有阻止我回家的欲望。因为家中有我时常牵挂的人,家中有我心灵的依靠,家中有我快乐的源泉。在家中,我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家,那温馨而又充满自由的空间。只要我在家里:就没有约束感,没有烦心事,更没有学习上过大的压力,使我感觉仿佛走进美丽的天堂,无忧无虑,心情惬意!
每当学校放假,我都会有中说不出的感觉,这种感觉压的我喘不过气来,真想逃课回家。但是我必须控制自己,尽量做到一如既往的听课、不分心。放学的铃声一响,马上提上书包直奔车棚,骑上车子箭似的飞奔到家门口,坐在家中桌前的小凳上,吃着“母亲牌”饭菜,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此时,心中所有的烦心事都已害羞地逃走了,而快乐的事情就理直气壮地浮现在眼前,摇晃不走,久久不能散去……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感觉到了家幸福的味道——香甜、可口。
可是有时,我挺害怕回家的,因为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心中总有些对父母的愧疚之感,总觉得很对不起他们。想到没有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工作”,每个星期还要回家领取“工资”,心里真不是滋味,可是当我每次回到家后,父母双亲对我依然是“涛声依旧”,于此,我无言,我无语,只有在心里默默地告诫自己,要好好学习,发奋图强,要对得起自己的“工作”,更要对得起父母双亲,黄天厚土……
家,在我遇到困难时,是你给了我希望;家,在我心灵受到创伤时,是你给了我安慰;家,在我遇到挫折时,是你给了我鼓励。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应该少回家。因为我知道,今天的“少回家”或“不回家”,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回家——扬眉吐气的回家!
【篇五:孝心无价】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翻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古今多少事,从孔融让梨到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视为立身之首、自行之源。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一个"孝"字在多少代炎黄子孙的血脉中流淌。
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子路,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有一回,因当地粮价飞涨,而家里已经没有他勉强糊口的粮食,子路听说有个地方的粮价比较便宜,可是那个地方离家却有百余里,他独自离家步行到那个地方,买了米后又扛着米袋赶回家中,这就是百里负米。又因为双亲年事以高,而子路还没有一个稳定职业,实在没有让父母高兴的事。所以为了让父母欢心,就不顾委屈自己去寻求一个低下的职业,还说:“父母健在,不敢自恃高贵。”当他的父母先后去世,子路哭着埋葬了他们,一切都是按照礼数进行的。守孝期满之后,子路游到楚国。楚国的国君同子路谈话之后,让他留下来做了高官。出游气势壮大,宴饮丰盛,列鼎而食,造成的声势在当前是极为煊赫的。这种盛大豪华的场面却令子路泪如雨下,对人说:“我现在算是富贵了,可我的父母已经不在了。虽然我还想像当年那样肩扛米袋步行百里到家,父母也得不到了。”他唏嘘不已的样子,使得旁人都非常感动感动。
子路还说过:“树林要安静下来,可风偏偏不停下来;你要奉养双亲的时候,可是父母却已经不在人世了。我到现在才懂得,即使是把最极丰美的食物供在父母墓前,倒不如在他们生前用好饭好菜供养他们啊!”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慨叹的说:“仲由孝顺父母,可以说是在双亲生前尽力,在双亲死后也是尽心的了!”
《说文》里有一句话:孝,善事父母者。成长的磕磕绊绊中,难免会和父母吵口发生纠纷,特别是今天正步入青春期的我们,每个人都不免有些小叛逆,和父母顶嘴,不听父母的话,有些同学还因为玩心肿胀不好好学习让父母失望了一次又一次……每当和父母发生冲突的时候,自己总是吹胡子瞪眼不知错,直到父母失望离开的时候,才会感到懊悔而羞愧,但又是青春期要强好胜的年纪,不知如何阐述自己的内心。我们都应该学会忍耐,宽容和理解,父母为我们衣食住行,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是我们最亲密亲近的朋友,当和父母发生口角时,冷静分析父母的用意,即使父母误会自己时,也要学会忍让并耐心解释原因。这样,才真正做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孝"。
俗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一个孝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脊梁,浇灌了世世代代炎黄子孙,是我们都应该从中华文化孝道中学习并汲取的前进的力量。
【篇六:生命之火】
生命,有时脆弱的像一片极薄的玻璃,有时又像激流中的磐石一样顽强。这一切都要看我们怎样去理解生命的意义!
澳大利亚的一位名为尼克胡哲的人对于生命的意义就做出了完美的诠释,尼克生来就没有四肢,连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办法学会,但是他为了最爱的双亲一直坚持没有放弃对于生活的热情,拼尽全力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梦想,他成功后告诉身边所有和他一样顽强拼搏的人,活下去才会有奇迹,他说:“现在就算有人用几百万来引诱我,叫我长出手脚,我也不会考虑。”让人唏嘘的是,在说出这句话的不久前,尼克还曾想过在浴缸里自杀呢,到底是什么最后支撑着他活下去呢?
是他的善良和孝心让他在自杀的前一刻中,脑子里浮现出双亲在他死后坟前哭泣的模样,他决定为了最爱他的双亲,要选择坚强!他重新认识到了生命的意义,它就像一股强烈燃烧的熊熊生命之火。他一直保持着一个基督徒的信仰,告诉自己无论以后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跨越,他总是在演讲时无比轻松的的描述自己坎坷的经历,如今的他已是全球瞩目的焦点,一位坚强不息的演说家,他用他的行动诠释了什么的意义。
在尼克19岁时,他向学校推荐自己的演讲,被无数次拒之门外后,他成功的获得了5分钟的演讲机会和50美金的薪水,就是那次尼克一步步顽强的生命力打动了台下亿万的观众,热烈的掌声使尼克泪如雨下。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身残志坚的人,他异常坚韧的心智和丰富的阅历,使他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一个有着生命之火燃烧不尽的人,他完成了许多健全人做不到的事。
他使我明白,虽然我不可以掌握生命的长度,但是我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让生命之火燃烧不尽,这就是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