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让我难忘的那本书】
书,从造纸术发明之前的“韦编三绝”、“学富五车”,直至21世纪精美的印刷体,它一直被认作知识的载体与输送智慧的通道。它被人们所喜爱,所传颂。几千年前孔夫子的语录直至现在依然流芳,甚至连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有时还能来上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我最喜爱的书籍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从最开始看的青少年版,直至后来厚厚一大本稍带文言色彩的白话文本,内容愈读愈难懂。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蒋勋说红楼梦》。
好书不厌百回读,它让我感触倍发,久久难以忘怀。
林语堂先生曾经阅读过《红楼梦》,他说:“最喜欢探春,最不喜欢妙玉。”蒋勋就说,在《红楼梦》中,没有最喜欢与最不喜欢。
探春虽然是赵姨娘的女儿,却不似她那样善妒和刻薄尖酸,她反而聪明大气,她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开创不同的格局。她处事公正不徇私,在王熙凤卧病期间,将贾府打理得井井有条。林语堂先生深受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而探春正是他所尊崇生命典范。
而妙玉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不得不在贾家寺庙为尼。她孤傲,看不起世俗的人,对乡下来的刘姥姥嗤之以鼻。却唯独钟爱宝玉,亲自给他挑选最好看的梅花,但她的爱是不能说出口的。她的孤芳自赏,也就变成了怕受伤的保护。
就像最柔软的蛤蜊,需要最坚硬的壳来防卫。
我们能不喜欢她吗?能嘲笑她吗?
《红楼梦》的作者,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
面对堕落似薛蟠,沉沦似贾瑞,作者也只是叙述,没有轻蔑或批判,这就是平等,这就是智慧。
蒋勋老师说:“世界文学名著中很少有一本书,像《红楼梦》一样,可以包容每一本书中即使最卑微的角色。”
正如臧克家所说:“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我的益友是令我难忘的,我会好好珍重“他”的!
【篇二:悠悠美景悠悠我心】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亚弥尔诠释:“每一片风景都是一颗心灵。”是啊,智慧的人乐水,因为水孕万物、上善若水、水滴石穿,水的灵动变通代表了无数的智慧,清水潺潺,卒显知者之志;仁爱的人喜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沉稳大山不言,却凝结了仁人志向所取;所以每一片风景都是我们价值取向的体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的行为都是内在品行的自然流露啊!
把美当作信仰,蒋勋才会写出“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这样令人深思的话,透过这样细腻的文字,我们也看到了一颗发现美、追求美的心灵。可以说,世外桃源,繁花盛开,蒋勋就是那热爱美、记录美的作家;蜘蛛网封了炉台,灰烬余烟布满窗台,蒋勋看到的却是余烟袅袅之美,这都是因为蒋勋有颗善于发现美的心灵。
世上的人若是见着优致美景,那必然喜笑颜开,但上天给你的若是荒草丛生、污秽遍野之地呢?台湾学者林清玄的每次转变,总会迎来许多不解的目光,有时甚至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攻击,但他仍以一颗柔软的心包容世界,他说:“柔软的心最有力量。”
短短几言的背后是林清玄面对人生骇浪的镇定从容,更是一颗“纵浪大话中,不喜亦不惧”的大爱心。
“哐当……哐当”那一声声雄浑有力的打铁声,你听见了吗?铮铮嵇康面对司马氏黑暗权势不屈从、不迎合,远迈不群的性格致使他走到山穷水尽之地,哪有什么别致的美景,命运更多地只给了他万丈悬崖,以他的名望,只要说一句恳求的话,就能一别身后万丈深渊,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致,但他就不,给历史留下一个豪放的背影,不羁地走了。
“每一个偶然注定下一个偶然,每一个决定注定下一个决定,所以人生从来没有偶然。”龙应台的话在此我很想引用一下,嵇康与山涛绝交、与司马氏对抗,每一个决定都体现了他不向权贵低头,只愿在竹林里豪迈饮酒的洒脱,这些行为都是内心的外在体现啊!
相比之下,同为“竹林七贤”的阮籍在面对人生绝境时只有哭泣,“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连王勃也看出了他在山穷水尽之景下缺少勇敢之心。
于细微处见人品,于喜好处见志向,于风景处见心灵,愿诸君不管面向哪种风景都能悠然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