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为你千千万万遍”一句如此简单的话语,在我脑海中一遍遍回放。哈桑,我为你的忠诚致敬!小巷中的一回头,牵引着整部小说走向高潮。
本书描述的是阿米尔和哈桑这两个小男孩的故事。在一个冬天里,雪花纷飞,却没有人感觉到冷。因为在这个日子里,放风筝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当最后一只翱翔的风筝的线在你的手中时、当最后一只被你割断线的风筝也被你紧紧握在手里时,你就成功了。你的胜利,会为冬天的火焰增一把柴,让它燃起更耀眼的光。阿米尔就是这样一个小男孩,他燃起的是浓浓的父爱,燃掉的是友谊与真诚。他永远都没有忘记哈桑握着风筝、滴着血的样子!
那之后的一个夜里,下着大雨,水珠模糊了车窗、泪水沾满了眼眶。他们离去的身影,渐渐地从阿米尔的视线里消失。拉辛汗曾说,罪过并不可怕。因为只有罪过,才能让人去赎罪。读这样的文章,总能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益如同一把刀子,砍断了你与友谊的连线。阿米尔是为了父爱,然而,我又是为了什么呢?虚荣、报复,还是仇恨?我与她们的分割,也许只是得到100分时的骄傲、被弄伤了的抱怨,或其他两人不与自己玩的悲伤。我们这是何必呢?
这些年来,我如此地期盼得到外界的认可,但到最后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正因为如此,我要抓紧属于自己的友谊——美好!其余的人,我何必去刻意地争取他们的认可呢!我要创造自己的友谊,抓紧自己的风筝,去完成自己的梦想。
【篇二:追——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人一辈子都在追,有人在追逐自由,有人在追逐权势,有人在追逐钱财,有人在追逐一个人。
“终其一生,我们只为寻找最初失去的那个人。”
读完《追风筝的人》,我的心情只能用百感交集来形容。我因主人公阿米尔的懦弱而叹息,因哈桑的悲惨命运而无奈。命运多桀导致的悲剧,令人深思。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是书中重复多次的一句话,这并不是缠绵悱恻的恋人间说的情话,也不是血浓于水的亲人间担起的责任,而是仆人对主人的赤诚之心,超越朋友界限的不朽友谊。这样的忠诚,这样的真挚,让我喜欢上了哈桑这个人物,虽然他的种族被众人歧视,虽然他的兔唇遭人嘲笑,虽然他的性格惹人欺压,但我欣赏他的淳朴,他的善良,他的勇敢,相比于下,主人公阿米尔却显得十分渺小、懦弱。
风筝事件是主人命运的一个转折点,正因为追风筝大赛中的一段插曲,让哈桑一生都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然而正发生的一切,阿米尔都在远处看看,却仅仅是看着,没有上前帮助,没有及时制止,懦弱的他,仅仅是看着。战争使故事向前发展,为了生存,阿米尔与父亲一起奔逃到美国,曲曲折折,阿米尔有了自己的家庭,父亲患病而终,她心中也仍然放不下自己愧对的那个人,于是他决定踏上返乡之路,去寻找最初的那个人。
可命运的指针并没有停止,再次回到家园,迎接他的,却是一个让他窒息,让他手足无措的消息——哈桑,他的伙伴,在战争中被俄罗斯人枪毙,并意外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也许是出于内疚,也许是因为同情,他决定收养哈桑的儿子。
故事的最后,阿米尔救回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可此时的索拉博却因精神上的伤痛致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说起风筝——那哈桑和阿米尔童年最喜欢的玩物,他才会不知不觉地笑起来。
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不仅仅是友情,只要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和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最私密的扪心自问。胡赛尼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近乎残酷,却又毫不哗众取宠。
结局不算悲伤,但读完心中仍然感到十分苦涩。我们应该在开始时就学会珍惜,以免经历懊悔与伤痛的纠缠,追寻一生,却再次扑空,万劫不复。
【篇三:《追风筝的人》观后感】
刚开始看图书版的《追风筝的人》只是被其中的情节所吸引,也会为两位主角之间的互动所感动,同时又觉得惋惜他们最终命运的结局。之后再看了遍电影版,看了些影评,才真正开始理解这部电影所传达的涵义。
“罪行只有一种,那就是盗窃。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了一条性命,你偷走了他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了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谎,你偷走了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了公平的权利。”
“为你,千千万万遍。”看完《追风筝的人》,豆瓣有些评论说影片弘扬了美国救世主义的价值观。我对于其中的美式政治价值价值观念没有特别深刻的感觉,聚焦点都在关于影片的情感表达。影片当中的配乐,悠扬又隐忍,像极了其叙事风格。隐忍、平淡、感情流露和有泪可落却又不觉得眼泪泛滥廉价。沉重又深刻的题材几乎都在这部影片中呈现:宗教、国家、背叛、忠诚、战争、友情等,《追风筝的人》能通过微乎其微的细节中体现出这些宏大的故事元素。每个人物的表情动作都像是极度压抑着巨大的秘密和不可见的情感。
两位主角,小哈桑和小埃米尔,看似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一起放风筝一起玩耍,但其实他们的感情就像风筝一样微薄,摇摇欲坠。因为两人地位悬殊及他们心思性格的各异,哈桑对埃米尔是单向的绝对忠诚,而埃米尔对哈桑的感情要复杂得多。埃米尔身份的尊贵和哈桑渴望不可得的教育让原本敏感懦弱的埃米尔,自以为得到了尊重和自信。另外,哈桑的勇敢阳光获得埃米尔父亲的赏识,让原本自卑懦弱的埃米尔加以比较越来越无法自拔。
正因为这种矛盾的恶性循环让这份友谊一开始就处在不平衡的天平上。即使哈桑拼命帮埃米尔追回风筝,即使哈桑为他千千万万遍,埃米尔始终克服不了自己向哈桑伸出援助之手。哈桑的无尽包容让埃米尔愧疚自责,甚至不惜设计将哈桑赶走。所有的罪恶不过都是一种剥夺和盗窃。埃米尔偷走和哈桑之间的友谊,埃米尔的父亲剥夺了他们知道真相的权利。但随着真相的揭开,埃米尔开始走上一条在罪恶中赎罪的善良之路,成为另一个追风筝的人,为他千千万万遍。
【篇四:《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为了一本好书,我们会读上许多遍,爱不释手。但是这本书,我却不敢再读上第二遍,那字里行间透着的“救赎”二字,已超越了人类所能接受的压抑与悲伤,让我的心仿佛在因啜泣而颤抖。
我看见一只风筝,飞得那样低,仿佛背负着铅垂一样的沉重。我看见了一个人,在后面努力地追赶,他的双脚也像被链锁束缚着一般沉重,似乎总是差那么一步……
“风筝”贯穿了全书,也无疑富有深刻的内涵。文中主人公富家少爷阿米尔和他的仆人哈桑情同手足。就是那场风筝比赛,哈桑为了帮助阿米尔赢得他梦寐以求的桂冠而付出了尊严的代价。
生活的一切都从那里开始朝着相反的轨迹运行。
阿米尔背负着深深的自责与痛苦,无法正视哈桑,便以卑劣的手段逼走了他。但是愚蠢的他很久才意识到,他对哈桑的欺骗与背叛需用他的一生来救赎。于是二十年后的他,早已被那噩梦般的童年压得喘不过气来,他重返故乡,去追逐那被血红的夕阳浸红了的,断了线的,二十年来一直在天上飘飘荡荡的风筝。
那风筝上的鲜丽的彩绘,勾勒出他们曾经的友谊,在他得知哈桑是他父亲的私生子时,此刻的友情已上升到了兄弟情。那背叛的雨愧疚的风早已将风筝上的图案变得模糊不清。但是此刻的阿米尔要追上那个风筝,只有追上它,才能赎清儿时的自己犯下的罪过,才能原谅自己,让自己的灵魂平静下来,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但是,他追上了吗?
书中结尾写道:“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我追。”
结尾的未知性,更赋予了全书悲剧性的色彩,让这个故事变得更残忍。或许儿时的阿米尔对那个对他无数次发誓“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哈桑所做的一切,是用一生也赎不完的罪。
往事不论温暖还是不堪回首都已成为既定的事实,再多的救赎也只是心灵上寻求一丝慰藉,你永远也追不上那个断了线的风筝,总是差那么一步。尽管追上的可能性微弱,但是阿米尔仍勇敢地追,因为这是人性中最本真的品质。
曾经伤害过那个最爱你的人,现在是时候为他“千千万万遍”。
我爱这本书,但是我又怕再拿起它,不仅是因为怕再看到书中描写的阿富汗在塔利班的高压统治下的血腥,恐怖的生活,更是怕再体味到那救赎的心。
【篇五:为你千千万万遍——《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风筝,一个用棉纸、胶水和竹子做成的玩具,却始终交织着亲情、友情……等等。如若有人问我,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什么?我现在脱口而出的一定是这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
在《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中知晓这句话。直至我合上这本书是,只是觉得有一种别样的感觉。从前读书前所未有的感觉。就好像你在深呼气,却没有呼出气来。我从来不知道一个人被背叛之后,还可以若无其事的继续为对方尽心尽力;我从来不知道一个人的愧疚可以转为仇恨,我从来不知道友情可以无私到这么伟大。从口中发自内心的说出:“为你,千千万万遍。”
我为哈桑那无私而善良的爱所折服,为阿米尔的懦弱与自私而感到失望,为年幼的索博所遭受的罪行所揪心,为跌宕起伏的情节所着迷。
很多夜的梦里,时常眼前会漆黑一片,耳边总是听见有人在淡淡地说:“为你,千千万万遍。”或许是我内心的呼叫,然后星光慢慢亮起,缓慢地令人感觉不到存在,却又是真实的,无比真实的。我闭上双眼,然后猛地睁开,就会发现,一颗有一颗,小而无比璀璨的繁星点缀了整片天空。天蓝色的风筝在天空中翱翔着,我发现自己奔跑在辽阔的草原上,背后是繁星点点。我总是在不停的奔腾中醒来。我相信,梦是人认知的表现。
“为你,千千万万遍。”仿佛还在回荡,那是孩子的稚嫩声音,却又是男人低沉的声音。它们重叠在一起,相仿又不同。是那样的真挚而真诚,却又是那样的伤感。从前的他们啊,稚嫩美好宛若个梦,生活在阿富汗。童年的时光,总让人不忍去打碎,看着它散落一地的心碎。是朋友,还是主仆。他们说不清,谁也说不清,却是那么简单。风筝伴随了他们的童年,却又是被已知风筝无情地划条一生无法弥补的伤痕。
这本书里,哈桑注定是个悲剧人物。在一场追风筝的比赛中好哈桑总是为了阿米尔什么也愿意去做。但是当哈桑正真需要好朋友的帮助时,阿米尔怯懦的选择袖手旁观。于是曾经的好朋友就这样留下了伤痕,阿米尔也陷入了沉重的自我救赎当中,阿米尔在知道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时,阿米尔接受不了父亲的谎言和隐瞒,但是陈年旧事是可以被埋葬的,阿米尔为了弥补心中的缺失,他费尽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儿子。然而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他历尽艰辛,与当年侮辱哈桑的那伙流氓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花尽心思,让受到严重创伤的哈桑之子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意义,并将他带回美国的家。
而阿米尔,也同样不是个懦弱的人。懦弱的人怎会二十几年之后,再次重返动乱的家乡,为了哈桑。懦弱的人又怎会为了一个哈扎仆人的儿子,而与多年之后强壮的阿塞夫相争斗。懦弱的人又怎会在索博割腕自杀后,在医院里的毯子上做着多年未曾做过的行礼,重新愿意相信神的存在。他并非圣人,也并非恶魔。他并非勇敢,也并非懦弱。他只是那个愿意为别人追逐风筝的人。
为你,千千万万遍。当年缺失的勇气,多年后为你寻回。当年为他追风筝的人,如今你正为他追着风筝。追赶着内心,追逐着过去,追逐着曾经的你与他,追逐着请求宽恕的勇气,追逐着那属于爱的救赎。如此残忍而又美丽,这不正是生命?每个人的心中都存在着那只迷失的风筝。但我却愿意为你拼死去追逐。只为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