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观挑幡】
于三月三十一日观挑幡,惊其绝妙技艺,乃记此篇。
初,未始时,吾观场地之内有三人执幡而立。手中之幡,高十余米也,直入云霄。仰头观其顶,五颜六色,有旗挂旁,架支起布,布缀金边。转视其下,有如是大抵相同之两处,形皆似宝塔,还有其余不多述。幡幅占幡长之大数,控有绿布,其中绣有字。幡杆由毛竹制成,体色翠绿,粗大。一幡重有四十余斤,常人难起之。
俄而,少时,耳边骤起鼓点,方知表演将始。看官随我,目视场中:艺人齐聚,先出二人,一黑发精烁,一发白精干,皆环抱幡杆,后单手举之,轻易不得起之幡竟被其单臂抓起,不禁令人称奇。那二人手一翻,甩得那幡如龙盘旋直上,转至背,另一手接过,绕身一周。遂转数圈,呼呼生风,迅猛且疾,有狼虎之势。一人退后,另一人将幡放于脚尖,放手,猛一踢,幡直飞而上,似倒非倒,其不慌不忙,稳稳伸手接之,博来阵阵喝彩。
少许,上一白发老妪,虽无弯腰弓背,但却令人微起疑:其可举起幡乎?俄而,那老妪竟忽地举起幡,过后缓缓放于额,那幡竟立于额上,奇哉!掌声如浪,不绝于耳。其不足于顶幡,竟腰转“风火轮”,双手旋手绢,真叫人目瞪口呆,要赞!
谁道老妪不如少,挑幡功夫绝建州。
那老妪下场,又有三人入内。转其幡,三幡齐转,看官,此真乃眼花缭乱,虎虎生风,场边叫好不绝。
前演脚踢幡之人,又出,将幡放于脚尖,可不同于前,脚尖一踢,幡起,飞天而上,又稳于另一脚,反复几次,幡在其中真乃随心所欲!
近观,那艺人手指粗大,显然乃是艺人长年累月训成。看官,久熟生巧耳。十年磨一剑,即使干将莫邪,出生不过精铁,非千锤万凿,怎能生宝剑邪?这正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也。
【篇二:老当益壮】
昨天晚上,我在家里和妈妈精心制做了一个幡。今天,它就要闪亮登场了。
我们在路上的时候,有的人看着我们,有的人问我们去干什么……老师自豪地回答说:“我们要去公园里挑幡。”
等我们到了广场上,我看见了一个大大的幡,长度一般为8米左右。一个完整的幡由幡杆、幡顶、幡幅、旗杆、幡箍、幡斗、幡旗7个部分组成。
表演开始了!有两位老爷爷和一位老奶奶走了上来,他们先把幡放在了脚尖,用一只脚踢一下幡,幡就像小鸟一样飞到了他们的肩膀上。首先,第一位老爷爷走了上来,他先用一只手拿起幡,把幡转来转去,老爷爷的手非常的软,就像没有骨头一样。另外一位老爷爷和那位老爷爷一样,手也很软,幡就像小龙一样围绕着他转来转去。接着轮到老奶奶上场了,老奶奶长得并不高,扎着两个小辫子,看上去好像很有活力的样子。老奶奶开始表演了,老奶奶的表演更精彩,她把幡放在鼻子上,我心想:难道这样放在鼻子上不会掉下来吗?旁边的老爷爷还把一个大大的呼啦圈,递给了老奶奶,老奶奶轻轻地把脚放进呼啦圈里面,手里还有两个小手绢,同时转动。同学们看见了,纷纷鼓掌。我真佩服这位老奶奶,用“老当益壮”来形容她们,一点也不过分。
现在,轮到陈老师上场了,陈老师把幡放在了额头上,再套上呼啦圈,手里还有两块手绢,同时转了起来,旁边的人纷纷都叫“好”,同学们看得目瞪口呆,真没想到美丽的作文老师还有这一手,真是“深藏不露”啊!我看后,也试试自己的小幡,想转起来实在太难了,还需要多加练习才行。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老爷爷和老奶奶的挑幡绝技,真叫人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