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心中的英雄——埃米尔】
暑假里,我看了《淘气包埃米尔》这本书,它是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林格伦写的。
书中主人公埃米尔是一位野性、脾气很拧的小家伙,但是我发现他很友善,很懂得“照顾”他的妹妹,还有同情和帮助穷人。而且他善于观察、学习能力很强,很有毅力,行动能力也很强,说干就干,毫不犹豫。除此之外,他还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麻烦事”。所以他拥有了很多的财富和动物朋友。
记得有一次,他为了“满足”妹妹的要求,把妹妹升上旗杆后,
又被他爸爸关进木工房。他削完第55个小老人儿后,尝试逃离,四周观察,发现木工房的窗是开着的,但下面种着带刺的荨麻,不可能直接跳下去的,与此同时被他发木工房对面的储藏室窗户是开着的。于是他尝试在木工房和储藏室的窗子之间搭上一块长木板,然后爬了过去。他成功地逃离了!嘿嘿!我也很想玩玩这种游戏,但也得考虑一下安全问题。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是:在某个冬天,大雪纷飞,地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就是健康的人也寸步难行。埃米尔瞒着家人,不顾一切的带着患了血毒症,已经危在旦夕的阿尔佛·雷德去马利安娜隆德去看医生,即使他自己和阿尔佛·雷德死在路上也在所不惜。凌晨4点他骑着自己的马拉着雪爬犁(上面躺着阿尔佛·雷德)。艰难的向前走着,因为他知道如果他放弃的话,他们两个都会没命,就凭着这一个信念,他们排除了路上的所有困难、险阻终于到达了马利安娜隆德的诊室。
阿尔佛·雷德得救了,埃米尔完成了一个伟大的“创举”!我从心底里佩服他的勇敢和坚强。
最后,我不得不用这样的话来结束:埃米尔之所以能够成为社区主席不是偶然的事情,他有一位对他很严格但很爱他的爸爸;有一位经常为他担惊受怕,但很会欣赏他的妈妈;有一位经常质疑他的行为,但又爱戴他的妹妹。当然最离不开的是他自己的努力!
【篇二:《追风筝的人》观后感】
刚开始看图书版的《追风筝的人》只是被其中的情节所吸引,也会为两位主角之间的互动所感动,同时又觉得惋惜他们最终命运的结局。之后再看了遍电影版,看了些影评,才真正开始理解这部电影所传达的涵义。
“罪行只有一种,那就是盗窃。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了一条性命,你偷走了他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了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谎,你偷走了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了公平的权利。”
“为你,千千万万遍。”看完《追风筝的人》,豆瓣有些评论说影片弘扬了美国救世主义的价值观。我对于其中的美式政治价值价值观念没有特别深刻的感觉,聚焦点都在关于影片的情感表达。影片当中的配乐,悠扬又隐忍,像极了其叙事风格。隐忍、平淡、感情流露和有泪可落却又不觉得眼泪泛滥廉价。沉重又深刻的题材几乎都在这部影片中呈现:宗教、国家、背叛、忠诚、战争、友情等,《追风筝的人》能通过微乎其微的细节中体现出这些宏大的故事元素。每个人物的表情动作都像是极度压抑着巨大的秘密和不可见的情感。
两位主角,小哈桑和小埃米尔,看似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一起放风筝一起玩耍,但其实他们的感情就像风筝一样微薄,摇摇欲坠。因为两人地位悬殊及他们心思性格的各异,哈桑对埃米尔是单向的绝对忠诚,而埃米尔对哈桑的感情要复杂得多。埃米尔身份的尊贵和哈桑渴望不可得的教育让原本敏感懦弱的埃米尔,自以为得到了尊重和自信。另外,哈桑的勇敢阳光获得埃米尔父亲的赏识,让原本自卑懦弱的埃米尔加以比较越来越无法自拔。
正因为这种矛盾的恶性循环让这份友谊一开始就处在不平衡的天平上。即使哈桑拼命帮埃米尔追回风筝,即使哈桑为他千千万万遍,埃米尔始终克服不了自己向哈桑伸出援助之手。哈桑的无尽包容让埃米尔愧疚自责,甚至不惜设计将哈桑赶走。所有的罪恶不过都是一种剥夺和盗窃。埃米尔偷走和哈桑之间的友谊,埃米尔的父亲剥夺了他们知道真相的权利。但随着真相的揭开,埃米尔开始走上一条在罪恶中赎罪的善良之路,成为另一个追风筝的人,为他千千万万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