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煜叹】
施一尺屏风,摆一把竹椅,沏一杯香茗,抚一把古琴,于雾雨空蒙时。琴声飘飘起于口齿唇舌之上,雾色空有,雨声若无,和着那悠远的琴声,苍凉的歌声,更显凄婉。恍若清泉流水,指尖轻拨之际,那古老的故事便随歌声一一渗起,融入一声轻轻的低叹中。
江南衣冠如雪,为谁?为宋君之强悍?为后唐之将亡?还是为了壮士自杀似的北赴战场?那壮士啊,在江南和风细雨的熏陶下,沉浸于吴侬的呢喃轻语中,怎受得了西风凛冽?寒蝉凄切,秋草荒凉之地,可是,明知是自杀,又为何连头也不回?是这江南的暖风太留人?是那主的目光太伤神?还是英雄注定不归的宿命?
连城的号角清冷,寒了所有人的心,舞罢数叠,众人无不泪如雨下,望北而相送,无不掩面叹息。想起南唐有的繁华,想起祖父的雄心壮志,想起百姓长流的泪水,他是否意识到“日以煜平旦,夜以煜平月”不过是可笑的狂语。看着愈来愈少的疆土,和宋军似死神般的欢呼叫嚣,他是该“红烛泪,相留醉”了,或许,历史定注他是个令人垂泪的帝王。
柔软的枝条浸在温湿的南风中,及脚踝的溪水依然流逝。流逝的还有那如斯的年华和岁月。席地而坐,饮一杯茶,茶已见底,分外苦涩,琴声越发凄婉,歌声越发苍凉。方才雾雨旋律,依然若有若无。一场雨,送走了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悠婉凄切的琴声和着那苍凉慷慨的歌声,渐渐变得和缓了。清茶的芳香弥漫于历史的长空之中。
丝丝烟柳点缀着几分伤感,一身青衫,一颗愁心,立于金碧辉煌的皇宫之中。这样一个被江南烟雨熏陶的男子,注定了他的优柔寡断,即生于帝王之家,便也注定了他的悲剧。蒙蒙的天,蒙蒙的地,蒙蒙的烟雨,蒙蒙的身影。仰望苍天,空唱悲歌,又有谁听?
依然听着古琴声,品着清茶,凝然。琴弦已断,歌声亦绝。
他紧闭双目,在思量什么?谁知道。
【篇二:雾雨】
浓浓的雾,淡淡的雨,清新的空气,静谧的天地,你是否见过这样的美景?
晨雾中有一种独特的味道,沁人心扉。树叶上的小水珠,慢慢的融在一起变成了大水滴,然后小心翼翼地顺着叶间的茎缓缓落下,仿佛是个顽皮的孩子。
太阳升起来了。雾,在叶间变成了一颗颗的小水粒,然后缓缓的彼此靠拢,被压弯的叶儿柔柔地想拉住它,一滴一滴。树林里,雾渐渐淡了,从树叶上滚落的水珠发出声响,树林里像在下小雨。享受这种声音,这种一尘不染的清脆之音,好不抒情。雨,打湿了树林,打湿了大地,打湿了我,打湿了我的心。只为她的浓,她的淡,她的静。呼吸着林间独有的清香,静静地感受雾雨的节奏,细听着不珠落在地上枯叶上发出的天籁之音。大自然仿佛为我演奏优美的神曲。
雾雨,她不似毛毛细雨毫无生气,不似倾盆大雨气势磅礴,她是一种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明白的雨,一种静静的晨雨。清晨的阳光是温柔的,在雾雨的折射下阳光格外的温润,也更加的衬出了雨珠的透澈;一丝凉意从手心上传来,那是一滴雾雨中的水珠,凉凉的,亮亮的,晶莹剔透的水珠,像人世间最美的眸。
雾雨是浓浓的、淡淡的、静静的。
【篇三:我眼中的色彩】
我眼中的色彩虽然各种各样,但每一种色彩都绚丽无比。它们构成了我丰富多彩的少年生活。
我喜欢黄色,一看到黄色就想起了我最喜欢的葱炒蛋。小时候,我经常陪在奶奶身边看着她炒鸡蛋。她先磕破蛋壳把蛋液倒入碗中,然后把碗交给我,让我尝试打鸡蛋,我不会。于是她笑眯眯地对我说:“没关系,多看几次,多学几次就会了。”在做完菜后,她又笑眯眯地招呼我:“快来吃吧!”我吃着香喷喷的葱炒蛋,与奶奶度过那段温馨的童年时光。假如你问我什么是幸福,黄色的葱炒蛋便是最好的回答。
我喜欢黑色,一看到黑色就想起了我们家中的照相机。寒暑假我经常与爸爸去外地旅行。我们带着相机,记录下每个美好的时刻。从雾雨朦胧的杭州,到富有历史意义的南京,我们的相机里留下了最美的风景。假如你问我什么是幸福,与爸爸带着黑色相机游走各地的时光便是最好的回答。
我喜欢白色,一看到白色就想起了我最喜欢的羽毛球。进入初中,虽然学业繁重,但我经常抽出时间和妈妈来到风景如画的闵行体育公园。我们漫步在绿油油的草地上。这时,我问妈妈:“我们来打羽毛球吧?”她点了点头。于是我们拿出了羽毛球拍。发球,扣球,我们打得不亦乐乎。就这样,我与妈妈经常度过这闲暇的周末时光。假如你问我什么是幸福,与妈妈一起打羽毛球时的欢乐便是最好的回答。
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萦绕着不同的色彩,它们彼此交织构成了一个看似简单而又缤纷的世界。我透过我眼中的色彩,看到了我的成长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也看到了我的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篇四:写景作文】
清秀、温婉,这是我对南园的印象。
步入门槛,一幅巨大的木刻画展现在眼前。画面上的人儿正忙着搬运粮食,可见江南是一个鱼米之乡,正是这富饶之地塑造了一种古朴的美。绕过画,一条通幽曲径赫然出现在眼前。沿着小径走,一派只属于南园的风景映入眼帘:风中摇曳的柳条,清澈见底的小河,高高拱起的石桥……
走进长廊,漫步在青石铺成的地面上,放眼远眺,池中菏叶成片成片的挺立在河面,不难想象,到了夏天,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再过去点,一座石拱桥横跨在河上,旁边还栽种了许多花花草草,如一幅风景画。连接着长廊的是一个小型山洞,里面黑黑的,似乎望不到底,然而,当经过一个转弯后,光明再度笼罩着世界,一切仍是那样美好。原来黑暗并不可怕。
走到石拱桥边,踏着那石砌的台阶往上走,我注意到那桥梁上雕刻着各种美丽的花纹:含苞待放的荷花、调皮可爱的小猴、翩跹起舞的蝴蝶……河里还有各色的鲤鱼,仍一块面包下去,它们快活地摇着尾巴游过来,争相啄食,好不可爱!
走过桥,再穿过一个由花朵绕满的“隧道”,一座座精巧雅致的房屋出现在了眼前,粉墙黛瓦,富有江南水乡人家的古朴气息。透过雕工精细的木窗,是一棵棵高大挺拔的参天大树,旁边还点缀着盆盆鲜花……
该离开了,这时天下起了小雨,我回头望了望南园,她如同一位清秀可爱,温婉可人的女子,在朦胧的雾雨下,被衬托得更加楚楚动人,惹人怜爱。
回家的路上,我的脑海中仍有挥之不去的美景:南园的亭台楼阁、南园的长廊曲径、南园的假山水榭……
【篇五:游东江】
早就听说东江是鱼米之乡,水清得如翡翠般,这次我们慕名来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
清晨,微风拂面,晨曦微露,天上下着如松针,如牛毛般的细雨,密密地织着,织出一件如纱般的“雾衣”,小东江被笼罩在一片雾雨中,如一个羞涩的芊芊女子躲在屏风后羞涩的向外窥视着,给人一种朦胧之美。雾从山脚爬到了山腰,放眼望去,山只有轮廓若影若现。露珠从树叶上滚落下来,落在小水洼中,发出清脆的“咚、咚”声。深深地吸一口气,只觉得身体在无限膨胀。
吃过早饭,雾渐渐淡了下来,东江湖宛如一块碧绿的翡翠,如一片深蓝的夜空,这是大自然的神奇巨作,人们只能模仿的栩栩如生,却无法把她归为己有。团团的山围绕在湖边,郁郁葱葱的,东江像一个婴儿被呵护着。渔船从两山中间划来,不正是“两岸青山相对出”啊!山倒影在水面上,东江便如同一块巨大的明镜。东江的水一层接着一层的涟漪徐徐流过,像是一片、一片的鱼鳞,阴阳可见。站在游船上,船就像一把剪刀把东江剪成了两半,船过之处两侧便有两簇如花似的白色波涛。波涛渐渐散去,就如同几百条银白的水蛇矫捷地的摆动着身体,蹿进湖里,顿时不见踪影,只留下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水泡闪着璀璨的光芒随水面起伏。闭上眼,只觉得自己愈来愈渺小,像一滴东江的水,流向远方。
东江湖中有一个貌似巨狮的岛屿——“兜率岛”,是一座喀嘶特地貌的石灰岩溶洞。兜率岛中最出名的是神奇的“兜率洞”,距今有两百七十万年以上,洞内深约5000米,最宽处约70米,高40米,洞内有洞,洞中钟乳倒悬,柱石擎天,晶莹透明,奇形怪状;兜率洞不仅宏伟壮观,还是一处求仙拜佛的灵验圣地。
东江的鱼更是不用说的,有小如虾米的银鱼、翘嘴鱼、桂鱼、工程鲫鱼……还有罕见的三文鱼。三文鱼的肉是橘红色的,蘸着酱油和芥末送入口中,嗯,正是又嫩又甜,回味无穷!
“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中国只有一个东江,只有一个美丽的东江,我们要好好保护这美丽的地方。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始终是要离开的,我不停的回头张望着,恋恋不舍的离开,再见啦——东江湖!
【篇六:相遇】
窗外是灰蒙蒙的天,雨似珠帘挂满了我的窗台。翻开书,一片落叶夹在书中,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那次与大自然的相遇。
澄蓝的空中云卷云舒,鸟雀隐藏在树枝间传递着山的歌谣,在摩挲中低吟着林的密语。我坐在溪边的石头上,耳畔是潺潺的溪声,杨柳摆摆,柳絮扬扬,宛如漫天飞雪;对面还有一棵老银杏树,站在树下的我翻看着挂在枝头的愿望牌,“暑假作业少一些,期末考试考好点,去看偶像的演唱会……”每一个都沉甸甸的。在这静谧的山中,少有人打扰,我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
远山上有座庙宇,唱经的声音代替了风,点燃的庄严静穆的香烛,在春天的清晨化作一缕声音,穿越千树万树而来。鸟儿站在半山的枯藤上,有的看着我,有的不看我。遍地都是蒲公英,开得又灿烂,又寂寞。站在那里,我感觉到一座山的骚动从一朵花的绽放开始了,那些花萼都包裹不住的骚动一点点地钻进脚心。我感觉到泥土的松动,坚硬的心开始慢慢瓦解、慢慢返绿。
夕阳不知何时染红了天,晚霞映羞了溪水。不经意,我已在这里流连了一个下午。拾起脚边的一片落叶,起身往回走,对相遇的这里的景色说再见。
在窗外雾雨朦胧的时候,我便会翻出书中的这片落叶,让它带我回到自然,再一次与之相遇。这片落叶浓缩了山的精华,它能让我想起在山里度过的那个下午,想起自然里的宁静。这片落叶,是一条通往宁静与真挚的小道,只属于自己,无人驻足。
自然的美是开怀大度的——倘若有心,随处可见,但又是秘密收敛的——那种美只指向你心中的某一处,一旦点亮,就是一条专属于你与自然之间通透狭长的道路。我们与大自然的相遇,是对泥土的眷恋、对自然的回归、对淳朴与最初的平静的捡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