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17岁的我】
17岁的天空有着许多许多熠熠发光的星星。其中,那最有特色的一颗便是我——17岁的我会带着一个插上翅膀的梦想,去翱翔那人生之中最有诗意的花季雨季。
生命之花绽放得如此旺盛多姿,17岁的我在人生的跑道上奋力追赶着。那里不会有畏惧的心态,只会有拼搏的勇气;那里不会有战败的残云,只会有自信的彩虹……17岁的我拥有一颗富有神秘感的心。鸟儿的飞翔会令我想到人生的自在,叶儿的飘落会令我想到生命的辉煌。17岁的点点滴滴,都为我的生命之歌添上了快乐的音符。那永恒、优雅的旋律会给世界带来另一份精彩!
父母的含辛茹苦令我铭记在心,父母的呵护关怀令我无限感激。17岁,我长大了,像一匹骏马,奔跑在广无边际的草原上,去寻找属于我的幸福源泉!在那奔跑的瞬间,我仿佛听到了叮咚的泉水声,水声滋润着我不羁放荡的心灵,坚定着我前进的步伐……
是谁给予我前进的动力?又是谁给予我激励的话语?
是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为我清除了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他们为我准备了探索之旅的美味佳肴……失去他们,我会变成一只寸步难行的瘸脚鸭,再宽阔的湖面都不会是我人生的戏台!17岁,我爱我的爸爸妈妈,正是他们那种蜡烛精神,让我享受光明澄澈的世界。
17岁,是安徒生笔下的童话故事。那天真可爱的白雪公主,善良睿智的小矮人,便是它散发芬芳的形象……
17岁,我把自己的梦寄以无限浪漫的情怀。我渴望能得到雅典娜女神的指点,去完善真实的自我。17岁的我喜欢看那窗外飘零的雨水,雨中仿佛有一个赤足嬉闹的我,在追寻着,追寻着……
17岁,带给我欢乐。17岁,赐于我智慧。17岁的我是幸福的。因为在这17岁的花季雨季中,我得到了近乎完美的人生!
【篇二:我有了17个“兄弟”】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正是万物复苏的好时节。今天,我们来到了益丰康葡萄庄园,进行了一次“奇妙”的活动——唤醒葡萄树。一路上,我心里既开心又好奇,平时植树都是把树栽到土里,这次的主题为什么叫“唤醒葡萄架”呢?难道葡萄树在睡觉?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我。
来到了目的地,老师手把手的交给我们如何唤醒葡萄树。葡萄藤们都睡在土堆里,要先把葡萄藤上面的一层土用铁锨铲掉,再用铁锨轻轻地拨开它们身上的“薄被子”,最后再用手把葡萄藤拔出来,用塑料扣扣在架子上,这样就成功唤醒了一棵葡萄树。我听完讲解,领了铁锨就开工了。
“老大,我来了!”我在土里翻了几下,就看到了土下的葡萄藤,结果我用力太猛,把葡萄藤铲伤了。我心里充满了愧疚,仿佛听见它在对我说:“你的劲太大了,看把我弄伤了吧……”。我小心翼翼的把它扶靠在铁丝上。轮到第二棵葡萄藤了,这次我吸取经验,小心翼翼地把“老二”拔出来,它站直了,好像在说“谢谢你叫醒了我!天气真暖和啊!”接下来我再接再厉,一共唤醒了17棵葡萄藤,其中最令我得意的是第7棵,它长得最高,与众不同,让我十分骄傲。但最令我担心的是第8棵,它天生残疾,埋在土里的时候枝桠就折断了。但我仍然没有放弃它,对它说:“加油,我相信你可以长大!”它好像听到了我对它的鼓励,在阳光中摇了摇枝身。
就这样,我有了17个“兄弟”,它们有的高,有的矮;有的直,有的弯,看着它们,我仿佛看见了它们结果子的时候,丰富多汁的葡萄在向我招手:“快来啊!快来啊!”
唤醒葡萄藤后,老师还带领我们还参观了温室大棚。大棚里面好热啊,我看到了深绿浅绿的葡萄叶,还有绿油油的小葡萄,真可爱!我的“兄弟们”啊,快快长大吧,结出美味多汁的葡萄,让我们吃个够!
【篇三:我的17岁】
这周的随笔名为“有变化才有美丽”,我的思绪又不禁飘去了很远处。今天中午的心理周活动是看同学们小时候的照片,不禁觉得,这与这周的随笔很应景,相比较同学们小时候的照片来说,我不由得想要小小地自恋一下,我小时候还是长得很萌的,看着照片里那个稚嫩的我,再看看现在的我,的确是有很多的变化,但美丽不美丽我就不知道了。
还有16天,我就要满17周岁了,突然回首一下过去的17年里,我在干什么呢?有8年半我在睡觉,剩下的8年半,连我自己也不知道。突然想要这么反省一下自己,不是因为还有16天就要又长一岁了,而是因为最近看了小四的《爱与痛的边缘》,它描述了小四在高中时期所经历的迷茫,他说在过去的17年里,有16年他在迷路,还有1年他在思考他为什么迷路,我觉得我也在迷路,但是我迷得比他轻松,没有他们那种文人的悲伤,我是个没心没肺的丫头。
我是双子座的,他也是,所以我又觉得,在某些方面,我又和他很像,也许在周围人的眼里,我是个活泼爱笑的女孩,看上去很快乐,我们班主任对我的评价一直是太过活跃了,连我妈也说我的个性太过张扬。可是我觉得有时候我也很安静,可以不说一句话,当然前提是我捧着一本很吸引我的书看,我觉得那是我的小世界,是青春的秘密,是明媚的忧伤,是躲在内心深处的另一个我,在随着文字起舞,其实,我也是个很爱看书的女孩。
但是很矛盾,我喜欢文字,但我不喜欢写,可能是因为作文的关系,我想这个世界上要是没有作文的话,我的笔杆子会动的更勤快一点也说不定。我很喜欢天马行空的想象,有时候也会手痒得想写下一大推的文字,但是最后还是没有动笔,不知道为什么,但事后没有了当时的那张灵感时,我又不禁后悔起来。这很矛盾,但我似乎一直生活在这种矛盾里,每天都这么过着。
小四在书中有提到文理分科时他所面临的问题,他觉得文科是右手,理科是左手,学校、老师、父母都在逼他砍掉自己的一只手,最后,他顺从了父母老师的意思,选择了理科,虽然他的志愿一直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看到这里,我不禁产生了极大的共鸣感,当初文理分科时,我心属的一直是历史班,我一直很向往哪里的气氛,文科和理科,我觉得我的感性胜过我的理性,可是最后,我却待在这个化学班里,因为我被我父母那一大堆一本率、升学率,一大推周围同事们的好孩子都选了理科上了好大学的说辞给说服了,我想了一下其中的原因,小四是因为他没有勇气,我想我是因为懒了,我想我只是有点喜欢文科,并没有未来立志在文学界立足的念头,更没有离开了文字我便不能活的思想,我仅仅只是有点喜欢而已,然而为了我之后的生活能过得舒服点,我还是读理科吧,毕竟,这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这,就是我的17岁,所想所做都符合17岁的17岁。
【篇四:17岁了,愿你不再流浪】
黑夜里,看着16岁最后一天的“我”渐渐从肉身抽离消散,我后悔没有送她一朵带露的玫瑰。我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向过去告别,只清楚我的心灵还不够丰盈,我的精神还有流浪的感觉。
洗漱完,刚好零点,在镜子前迎来了新的“我”。
或许需要点时间适应,但没关系,习惯和妥协是我早就学会的社会生存法则。以前我总以为人是在某个年纪某个瞬间恍然顿悟的,但现在好像明白,长大从来都不是一瞬间的事。
人生这份答卷从出生那天起就已被塞到我的手里,却从未有人教我如何跳过陷阱,如何正确选择。当然,我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在摸爬滚打中被打得鼻青脸肿,看着信奉的真理变成谬误,沧海变成桑田;也看着人与人走散在人海,失去的故事在分秒间上演。我在黑夜里一遍遍问自己何为正确,最后发现,这份答卷从来就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
我渐渐学会了接受,接受分道扬镳,接受世事无常,接受孤独挫折,接受突如其来,接受无力惶恐,然后在第二天又重拾心情,从头再来。
回到床上躺好,正好可以看到玻璃窗外的天空。
没了灯光,黑夜就像是粘在窗上的贴纸,让我花了几秒钟怀疑它到底是不是真的天空。
节假日在家,我习惯睡前打开手机,看看一天的关键词,结果发现满世界都是追风自豪,我不打算去挤这个热闹。对话框里,成俗滥调的祝福太多,明明白首如新却仍坚持逢场作戏,回复里互射爱心,其实心里只是得过且过。这种努力将“形式主义”和“伪真情”贯彻到底的做派,大概是现代社交的流行准则吧,我懂,但我害怕陷入其中。
我从来都不清高,却实实在在感到了太多的无聊,精神流离,难有寄托。我躺着翻检这十几年的历史,然后开始认真思考自己成长的时光。
对镜自照,那镜像是我亲手塑造的女孩。我恨过她的软弱她的自卑她的无能,也爱过她短暂的光芒。我也曾希望她能像自己所羡慕的“别人”那样,可她并不是什么孔雀,什么凤凰。她只是一只普普通通的蜗牛,只能慢慢爬行,慢慢咀嚼那些苦那些痛,并慢慢接受别人的爱,然后再尽力回报这些愛。
时光荏苒,当她听到我的那些期望时,我只能把头埋得更低一些,说声对不起。突然,我不恨了,我放过了她,也放过了我自己。
17岁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来日可期,但我知道尽人事听天命并不意味着我真的认命了。
17岁了,我应当学会向过去坦然告别,并在新的起点上,翘首未来,对自己深情地说一声,愿你不再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