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生必扎根】
一棵树越靠近阳光,它的根就越深入黑暗的地底。——题记
沉睡了多少个时日,我已经记不清楚了。我只是知道,即便整日睡眠,我依旧能不断地向上生长,尽管会伴着隐隐的乏力感。既然不努力也能拔高,那么我就不必整日辛劳,只管醉听风声鸟鸣,笑看川塬青天。这样的生活,何乐而不为?那隐隐的乏力感,便也不算什么了。
我来到这土地不过几月的时间,还没经历过春天,就赶上了晚秋。又是美好的一天,还沉浸在美梦中的我却突然感受到莫名的疼痛。霎时间,周身有风在呼啸,泥土被风给卷挟走。我睁开惺忪的睡眼,面前的一切让我惊呆了。我看见地底的根部显现出来。而那花影飘移,光影绰约的园地已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是满目疮痍。从未遭受到如此毁灭性灾难的我越来越感觉到力不从心。我正一点点被抽离,我的生命争一点点消逝……我目睹着自己的根须一点点地被失去心智的风魔给拔出,内心充满绝望。一瞬间,我想到了往日,那些美好而芬芳的日子,不,我要活着!只要活着,就能遇见美好的事。这是我深知的事实。活下来!这大概是我一生中最迫切最孤注一掷的呐喊了。于是我拼命地,拼命地抓住土壤,将根须深入泥土里,它蔓延,辗转,互相缠绕,想让自己坚守住这方园地。不知是哪儿迸发的爆破力,仿佛把我毕生的气力都用光了。不知和风抗争了多久,它慢慢平静了,而我终于得以歇息,放肆地呼吸着这被狂风席卷过的新鲜空气。这一场战役,让我终于明白我平日的乏力感来自于哪里了。
秋气乍起,万籁萧疏。在深秋中飘曳,我必然要以最坚强的姿态抵抗寂寞。这是经历风雨后,我才意识到的。所以,我张开双臂,让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尽情在风中飘舞,那翩翩的被人类称作“叶子”的我的一部分,正以蹁跹的姿态与我告别,落在我的脚下。我知道,来年它们会成为养料,帮助我的根须生长。没有织锦繁华,仅有裂帛之痛,在我身边荡漾开来。我痛,但我痛并快乐着。这时候,好像脚底下有什么正悄悄生长着,它生长缓慢却充满喜悦。
未来还很长。“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大概是我追求的目标了,以后我可以吸纳万籁千声,等待自己虬枝苍劲的模样。
地面上,那是我伴着斑驳的树影的身姿熠熠生辉。而地底下,是生命的蓝图正旖旎地展开……
【篇二:丢失的只是昨天】
人生最悲哀的不是丢失了昨天,而是放弃了明天。
——题记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会丢失些东西:可见的,不可见的,形象的,抽象的。但请不要忘记:丢失了彩虹,我们还有艳阳天;丢失了玫瑰,我们还有余香。丢失的只是昨天,我们还有明天。
丢失的只是昨天,我们不应沉溺在伤怀中。“诗仙”李白有横世才情,经天纬地之能,但他的仕途比不如他所愿:整天闷在深宫大院里为王孙嫔妃题诗作赋,自己成了别人玩乐的工具。他丢失了最初的理想,他愤怒不满,大呼“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毅然抛开纸醉金迷的宫廷生活,携一壶酒,驾一匹马,访遍了祖国山川,留下了大量创世佳作。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笑颜常驻,那些令人消极的昨天,又何必苦苦追忆呢?
丢失的只是昨天,我们应把握明天,展望未来。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郡,丢失了一个显赫地位,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勤于政事,是巴陵郡百废俱兴,政通人和。他的未来是光明的,因为他有一颗旷达的心。命运将他困于黑暗之中,迫使人们寻找光明,希望是人们找到光明的突破口。假若滕子京郁郁寡欢,以酒浇愁,不理政事,那他丢失的将是的整个人生。
丢失了昨天,我们应泰然处之;把握明天,我们应满怀激情。
孙膑丢失了双膝,他意志坚强,潜心研究出了《孙膑兵法》,成就一代法家经典;司马迁丢失了尊严,他顽强不屈,谱写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为中国文学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居里夫人丢失了丈夫,她依然孤军奋战,发现了镭元素,填补了元素周期表的空白;霍金丢失了健康,他心不死,创立了黑洞理论,将人们的视野延伸到宇宙更深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丢失的只是昨天,我们应迈步从头越,向新的明天出发。
丢失了妩媚的春,我们还有丰腴的夏、浪漫的秋和温馨的冬。四季一直都在,希望一直都在。
丢失的只是昨天,我们还有明天。
【篇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碎片】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新兴了很多词语例如“碎片化”、“网络化”、“无纸化”等等。有人很熟悉,有人很陌生,会问:“这个‘碎片化’是个什么东西?”碎片化,就是我们无论工作、学习、生活的节奏太快,没有大块大块的时间去专门做一件事,而把生活中零散的时间利用起来完成这件事。这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有的人喜欢碎片化的生活,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微学习、微社交、微健身等等,合理布局自己闲散的时间把自己弄得忙碌而充实。
有的人不喜欢碎片化,喜欢大块化时间的利用,喜欢悠闲而闲散的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我的生活中,我常常利用这种碎片化的时间。比如说有下课的十分钟的微社交,和同学们交流昨晚的球赛;上学和放学的坐车三十分钟的微学习,拿出单词小本背几个单词;午间休息的四十分钟的微阅读,看看那些优美的古诗,精彩的短文;这些都是碎片化的时间的利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来我做一些自己觉得不需要大块时间而又有意义的事。这种碎片化的时间充分管理且合理的运用空出来的时间,让他们也为我所用。使我在晚上、在休息天有大块的时间可以好好享受自己的童年,出去和朋友打一场篮球;在花园里晒着太阳,写意的看完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和爸爸一起去享受钓鱼的等待;和妈妈一起去采摘丰收的快乐。
碎片化社会需要我们严格管理、安排自己时间,让我们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中,有时间去干更多的事,学更多的东西。却使我们无法细腻我们的情感,深刻的体会艺术的优雅,品味自然的芬芳。
无论怎么规划使用碎片化的时间,都是自己生活态度的一种写照,是忙碌、是紧凑、是悠闲、是闲散。碎片化的生活已经影响着我们这一代,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去管理和适应这个碎片化的时代。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许是碎片化生活带给我们最大的体会吧。
【篇四:回过头来安心做自己】
知足者才是真正的富有者。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拥有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
人正是因为欲望太多,结果心理贫穷;贪婪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真正适可而止或懂得知足的人,才能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快乐。
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生来相貌丑陋,村里人嘲笑他,学校里有人因为他丑而打他。但莫言并没有埋怨命运的不公,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中努力读书,甚至读遍了周边十多个村庄的书籍。果然,莫言的努力没有付之东流,他获得了国际最高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成了一位众所周知的作家。无独有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的列夫·托尔斯泰也是长相平平,但他却丝毫不抱怨生活,安心做自己,最终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享誉世界的名作。
不论是莫言还是托尔斯泰,他们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总有一种满足感。他们可能在看到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时,会觉得欢喜、羡慕、赞叹,但他们回过头来仍能安心做自己,就像宗教或者哲学里所谓的“圆满自足”“无欲无贪”。即使生活不是一帆风顺、事事通达,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与其整日感叹命运弄人,不如学会调整心态,用一颗宽容、乐观、豁达的心去面对世界。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世间万物都讲究平衡,既然上天将你的一切都平衡在这里,又何必强求,不如安心地做自己。
譬如蒋勋先生在《生活十讲》中写到的冰激凌店老板,他卖没有牛奶的冰激凌,几十年来门前总是大排长龙。但他永远不会想说多开几家分店。他好像有一种“够了”的感觉,那个“够了”是一种很难的哲学:我就是做这个事情,很开心,每一个吃到我冰激凌的人也都很快乐,所以,够了。这种快乐,也是我一直所追求的。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鱼和熊掌往往不可兼得。生活中,总是存在着一些像格林童话中渔夫老婆一般的人,贪得无厌地向金鱼提出自己的欲望,到头来却落得一无所有的下场。
所以,要学会满足,安心做自己,往往那些相信生活、适可而止的人,才是人生中最大的赢家。
“世不可避,如鱼之在水。”生活中的困难和不公是不可避免的,在这条充满荆棘的陌生道路上,疼痛也是难免的,但没有陡坡怎能攀上胜利之峰?唯有那些正视人生残缺的人,才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做生活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