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冬至】
随着天气日渐寒冷,南方的白天越来越短,人们在一派安详和乐的景象中迎接冬至的到来。
如果今年冬至跟以往一样,我也许会很高兴,但我面前摆着一个难题:做汤圆。我想在做汤圆之前,先讲一下我跟汤圆的故事。
我六岁那年的冬节,第一次吃到了汤圆。那时的馅料只有花生和芝麻,我至今都忘不了那美味——咬下去的那一瞬间,馅料从裂口流进我的口腔,花生甜中带涩,芝麻甜中带甘的滋味冲击我的味蕾,再喝上一口汤,心里荡漾着说不出来的满足。从那时起,我与汤圆结下了不解之缘。
说完了我和汤圆的故事,接下来就是解决做汤圆这个难题了。我只知道汤圆的做法跟包子差不多,但真要动起手来,我也不知道从哪下手。好在我有一个会做饭的老爸,不多时,他便把所需的材料——糯米粉和水准备好了。他还告诉我:“接下来的步骤就是把糯米粉揉成团,然后再搓成小球,实心汤圆的制作就完成了。”但单单第一个步骤,我就费了好大力气,揉着揉着手就沾上了,还一直弄不下来,用另一只手去扯,结果另一只手也粘上了,怎么弄也弄不掉,还把手弄得满是糯米粉。老妈看了直叫道:“惨不忍睹啊,面目全非呀!”
风雨过后便是晴天。过了那个揉面团的环节,剩下的就简单多了,只需把大面团切成数十个小团,再搓成球就成了。
做好的汤圆被老爸放进了锅中煮,不一会儿,一家人就享受起这甜甜软软的汤圆了。吃过了汤圆,我们来讲一下中国人与汤圆的故事。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味。因为这种糯米汤圆在锅里煮时,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汤团。
渐渐地,汤圆走进千家万户,在南方的冬至,家家户户都吃汤圆,象征团团圆圆。
今又冬至,搓汤圆,煮汤圆,吃汤圆,续着一份未尽的缘分。
【篇二:有趣的搓汤圆活动】
冬至即将来临,为了让我们感受一下中华传统文化,小水滴培训中心送我们一个惊喜——搓汤圆,过冬至。
冬至又叫冬节,听说在周朝以十一月岁首,冬至是新年第一个节气。冬至过后,新的一年开始,所以民间有个说法,吃了汤圆多了一岁。冬至的习俗是搓汤圆,还要祭拜祖宗。汤圆是圆的,甜甜的,代表团圆和幸福。
老师端来了一盆准备好的糯米粑粑,又告诉我们搓汤圆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搓汤圆开始了,桔子老师叫我们先戴上手套,然后拿了一个糯米粑粑让我们搓。双手上下合拢,把糯米粑粑放在手心,然后不停地搓。我们越搓越开心,一个个雪白的汤圆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竹匾里,像一个个小精灵。全部搓好后,老师把这些小精灵拿去煮了。
一会儿功夫,老师把煮好的汤圆端上来了,告诉我们说:“里面有的有料,有的没料。”我把嘴凑到碗边,就闻到了一阵香喷喷的味道,夹杂着一丝姜的味道,连忙吃了一口,哇!好甜,快要把我牙齿甜掉了,我一连吃了好几个,4个有料,6个没料的,不管是哪一种汤圆,味道都非常好。
今天的活动真有趣,汤圆软糯香甜,我真希望每天都这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