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打饼干相关作文

【篇一:难忘的第一次作文六年级】

平时回家,我八成吃不上饭。不是电饭煲没通电源啦,就是因为肉没解冻,主荤菜没上啦。有时候爷爷出门散步了,开饭了得等他;有时候,爷爷在家做好了饭,奶奶去打麻将了,没回来,不能吃。以上所有原因,都导致我六点才吃饭。吃完饭,已经六点半了。

当然,六点之前,我绝对不会傻呆呆地烤火等饭吃,而会发挥吃货的本能——像饿狼一般找吃的!

茶几上,两个气派的大盆里,只有一盆梨和半盆苹果与半盆苏打饼干。因为家里人都相信,外面买的食品不是加了防腐剂就是不干净,吃了肯定还吃不下饭。所以,除了爷爷爱吃的香葱苏打饼干,就只有水果了。

前天,我为了填饱肚子,消灭了最后一个石榴;昨天,我疯狂地啃饼干;今天,嘿嘿,轮到你了,小苹果!

“欧买嘎嘎嘎嘎嘎!”唉,吃苹果,我从来不吃皮,不吃皮,那就得削皮啊!只不过,我好像不只削了苹果皮,还削了一点我自己手指尖的皮!

这一削,小血点越来越大了,我赶紧拿纸包着,虽然血还在流,但伤口很小,流得不多。不知怎么的,被纸包住突然有了种安全感,就像在上面加了层保护罩一样。

从此以后,我对削皮有了一种恐惧感,那个削皮器实在是太危险了,它有两头,一头是用来削皮的,不但是两块刀片,而且是两块锯齿型刀片,在水果上刮下去,有一根根竖立着的条纹;另一头的锯齿很深,我也不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只知道危险得很!这设计,怕是“儿童不能碰”。

唉,这个第一次,我绝对不会好了伤疤忘了疼。这是教训,流了丁点血的教训。这个东西,我以后就是长大了,也没胆去碰了。还是老老实实洗干净带皮吃吧!皮里还有营养呢!

【篇二:童年趣事种饼干】

童年,是一个五味瓶,瓶里装着你大哭、大闹、大笑的往事;童年,是一道不知名的菜,让我们细细咀嚼品尝;童年,像一只载着我们美好、哭笑不得记忆的小鸟,去了便不返回。

记得我三四岁那年,妈妈给了我一块饼干,我高兴得想一口吃掉,又想慢慢享受饼干的甜美,于是皱着眉头,思考着饼干怎么处理,忽然灵光一闪:既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种饼干也会得饼干罗?于是我说干就干。

我找来一个盆,填了些土进去,再小心翼翼地把饼干放入盆里。学着爷爷种菜的样子浇了浇水,松了松土,还把它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望着那盆儿,我仿佛看到了“饼干树”发芽、开花、结果,仿佛看到树上长出的巧克力饼干、苏打饼干、威化饼干……,等饼干长出来我就可以吃个饱了,也可以给大人们一个“惊喜”,我喜滋滋地想着。没想到,到了晚上,“惊喜”却变成了“惊吓”。

晚上奶奶洗脸时,找了半天脸盆没找到就问:“谁看见我的脸盆了?”我想:上午用来种饼干的盆子好像是个脸盆呢。我鼓足勇气,挪到奶奶身边,怯怯地说,“我上午用来种饼干的盆子好像是奶奶的脸盆。”大人们瞪大了眼睛,把那个盆找来一看,确实是奶奶的洗脸盆。大人们听说我是用来种饼干的,更是哈哈大笑。我一脸茫然地看着大们们走来走去,把土和饼干都倒掉,把脸盆清洗干净,却对站在原地的我不理不睬,心想: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呢?

时光如细沙,渐渐从指间的缝隙流走,转眼我已从那个天真无知的幼童成长为一名小学生,明白了饼干无法种植的道理,但想起那件傻事的时候,还是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篇三:同学的绰号】

同学之间常常喜欢根据性格,特点,外貌等来取外号,今天,我要说说我的好朋友的绰号,来个绰号大集合。

“苏打饼干”?你们一定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会叫她苏打饼干呢?其实是因为她也给我取了一个绰号叫靴子,刚开始我听到又生气又想笑,于是我想:我也要给她取个外号,嗯……就叫苏打饼干!从那次,当她叫我靴子,我就叫她苏打饼干。

第二个绰号,就是智多星,每次遇到了什么困难的事,她总是第一个想出办法的,就好像什么事都难不倒她似的,这就是:“智多星”的由来。

最后一个绰号,我觉得很有趣,你们猜猜叫什么?她常常让课堂上有着欢笑声,谁和她在一起都会被她逗笑,而且她的胆子很大,有一次去鬼屋,好多人都被吓坏了,而她还假装和鬼打招呼呢。好了,那你们猜到我给她取得绰号叫什么吗?她是谁呢?没错她就是“幽默达人”。

说了我取的三个绰号,其实班级里还有许多不同的绰号,每个绰号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好像是这个人的形象代言人。怎么样,取绰号有意思吗?有兴趣的话咱一起来玩玩吧!

【篇四:碎片化生活之我见】

人类,是一种勇于创新的生物,自从互联网进入人们的生活,科学家们废寝忘食地研究它,科技飞速进步,最终迎来了互联网的年代,大家生活地越来越便捷,但人们没有注意到,自己的生活,逐渐地被碎片化了……

我认为,碎片化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使得我们效率降低,做事不专心,了解不深入,等等。总而言之,碎片化的生活就像一包方便面,一煮就熟,十分方便,美味又能填饱肚子,但时间一长,你会发现,不计其数的病都是由于这“绝世美味”导致的。人么的生活被碎片化后,他们看书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认真思考,而是在吃饭时,下班后,睡觉前,当想人们想起看书时,拿起手机随意瞟几眼,有时要一个月才看完一本书,而其中的道理可能早已淡忘。这难道不是碎片化生活带给我们的危害吗?

在以前,人们的生活就像一顿香喷喷的饭,虽然你为了烧饭而付出了许多时间,精力,但最后回报你的是健康,美味的混着你的汗水的饭,吃起来倍儿香,如果你没有做好,也没有关系,你从中学到了做饭的要领,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反过来思考,碎片化的生活,只是零零碎碎的告诉你如何做饭,你每天只做一点点,最后做完才发现,这道菜我依然不会做。

然而,碎片化的生活也有好处,例如离我们学生生活最贴切的东西—学习,也采用了碎片化方式,碎片化学习分割了学习的时间、内容,使学生们学习的更加快速。他们可以选择率先学习哪一部分内容,最擅长的或是最薄弱的。并且由于碎片化学习每一块内容稍短,保障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容易让他们理解内容,到最后把学习的重点做统一整理时,学生们都会记得很牢固。好似一块苏打饼干,把它摔碎后再拼合在一起,饼干的香甜不变且因为拼合过而变得更加坚硬,类似的还有许多例子,我就不一一说明了。

直到现在,互联网上还在争论这种碎片化的生活到底是好还是坏,我偏向弊大于利,但无法否认的是,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已经在人们的脑子里扎根生长,短时间内我们也离不开这种生活方式。我认为随波逐流就好,做一个了不起眼的沙弥,这种事情还是交给科学家去讨论,我只要过好我自己的碎片化生活就好了,不是吗?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