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理智相关作文

【篇一:思考,像人一样】

人工智能的大肆发展正给这个世界带来恐慌,那些如人一般的行为总令人联想起科幻电影中机器人毁灭世界的情节。我们正望着冰冷的机器发怵,而苹果公司总裁库克却提出一个更关乎人本身因而温暖柔和的问题:人不应像计算机一样思考。

计算机如何思考?它是命令忠诚的执行者,是人们最为亲近信任的仆人。但无论那些手机、电脑公司如何包装他们产品的外壳,真正计算机内部的永远是一堆非人类的陌生而疏远的零件。它仿佛象征了计算机本身思考的绝对理智,因绝对理智与那些泛着金属光泽的零件带给人同感。

人正向计算机靠拢。他们先找人为自己写入规定的固定不动的程序,所谓他们认为的“绝对真理”。遇到问题时,输入问题,程序立即处理,随即输出,问题立即得到了解决。而为自己编入程序的人,可以是老师、父母或是孔子、苏格拉底。这种思考方式方便快捷,显然为人们节省了不少苦恼。于是,用这种不复杂不烦人的思考方式,有些人扭曲地冲向了所谓目标,有些人则日复一日地过上机械化的生活,成为“碌碌无为”之人。

社会是进步的,他人个人的思想是片面的,人是独一无二的。若每个人都用一套所谓“主流方式”思考却不愿进步,那社会还有什么多元化可言呢?不加判断地盲目顺从他人所言,自我懒得思考、创新只想踩着前人的脚印,将人际往来之类的事视为繁琐小事不愿参与、加以思考,不愿交流,可不就成了高科技的产物机器人了吗?

这样的“机器人”是可怕的。他们不接受不同观点,安于自己的平凡,不听从感性的呼唤,与此同时,骄傲的告诉别人“我是一个极为理性的人。”

可人的特殊之处,不正在于其充沛的感情吗?失去了感情的人,他们甘愿与世隔绝,因他们懒得与人来往。他们于是也变得冰冷、陌生、疏远了起来,绝对的理智使他们有别于那些有感情的人,成为由庞大部件构成的复杂的怪物般的机器。我想,这或许就是库克所担心的。

生而为人,造物主赋予了我情感作为礼物,我就不愿将他舍弃。我甘心不理智,甘愿任由情感扰乱我的大脑,攻击我的逻辑,让我做出或许并非最优的决定。那样人一样的思考方式是多么美好!我将拥有爱、希望与快乐,拥有一切作为人的骄傲。我善变,任性,甚至不一定为人所理解,但我的眼睛将永远闪耀出属于人的光芒。

【篇二:何必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

我并不赞同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便会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而罔顾后果。人类适当地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反而于人类社会有益。

众所周知,计算机的思考方式,是根据其被输入的二进制数码指令作单调判断,只有“是”与“否”,绝对理智。纵观整个人类历史,都是在走向绝对理智的道路上前进。举“同态复仇”为例,古巴比伦文明将其镌入法典明文许可,儒家亦曾高呼“杀父之仇不共戴天”鼓励手刃仇人,现代文明却不约而同地逐渐反对这种原始的做法,用司法机关统一的量刑取而代之。这样的改变从某个角度看来,岂不是变得像计算机一样,无论加害者先前如何对待受害者,受害者都只能坚决执行“报警处理”,摈弃委屈、愤怒与仇恨?但它实际上增添了对可能只是一时失手犯错之人的同情与包容,树立了不以个人一时感受为计较而以公平客观来评判对错的更理智的价值观。

除绝对理智外,逻辑周密也是计算机的思考方式所展现出的特点。当我们由“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推导出“木之性日以离”时、当我们由“欹其直枝”“删其繁枝”推导出“梅皆病”时,我们焉能放任自己摧残树木梅花?若所有人遇事都先像计算机一样循着程序执行步骤,将每种输出结果推导一遍,哪怕许多人因此唯结果、利益驱动,社会便能减少许多冲动、短时带来的祸患。

换句话说,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更有助于培养价值观和同情心,更明确自己每个行为的后果。

事实上,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同时让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正是目前社会主流所推崇的两个方向。前者自不必赘言;后者,美国一位著名教授更提出了“计算思维”这一概念。我国目前鼓励中小学生从课内至课外逐步培养应用“计算思维”的意识,既有研究问题时思路清晰、结论完备的意义,更旨在进一步推动人们在生活中像绝对理智与逻辑完备靠近。

当然,只有0与1、非是即非的决策可能会让一部分最终做出好结果的人仍显得冷血可怕,然而,很显然,人类永远无法抛却与生俱来的情感而成为彻头彻尾的机器。更何况,完全不具备“计算思维”,偏听偏信便凭一腔热血“替天行道”的“江湖任侠”,恐怕更是令人头痛、害怕的现象吧?

总而言之,“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并没有那么可怕,何妨任其自然,又何必担忧呢?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