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相关作文

【篇一:深深打动我的一件事】

生活中处处都有吸引我们目光的人、事、景,也许就在人不经意间,它就深深的打动了我们。有这样一个事,深深的打动了我。

介子推曾经在重耳流亡期间忠心耿耿,死心塌地地追随他。半路上,粮食被人偷光了,没有饭吃,重耳熬不住,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连忙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了一块,炖成了肉汤给重耳吃,才挽救了重耳的生命。

我从这儿看出介子推很忠心,为了救重耳竟割下一块肉,还在重耳流亡期间不顾一切追随他,在重耳落难的时候,介子推还能肝脑涂地,赤胆忠心,万死不辞,死心塌地的追随重耳,他的精神真的很可贵!

还有当重耳回国当了国君时,(也就是晋文公)他在这时没有主动请赏,而是带着老母亲隐居到绵山上去了,他认为帮助君主是应该的,没必要得到奖赏,所以几次不上朝听封。

当然还有他的那种宁死也不受封的精神打动了我,当时晋文公放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整个绵山,晋文公留了一个出口,想让他从出口里出来,可他不出来,等到晋文公去看时,他早已抱着一棵大柳树被活活烧死了。他宁死也不去接受封赏,因为他看不起功名利禄,他遵守了“臣则忠”的规则,却因此丧命,可他不后悔,因为他已经做了他该做的。

最后,他写下了血书来告诉晋文公不能沉迷于酒色,不能不问朝政,一定要做一个明君,才能深得人心,这种一心为君王着想,以死让君王记住他临终时的嘱托,管理好国家,这就是介子推的想法。确实这位君王也不负他的嘱托,终于做到了,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介子推也算死得瞑目了。

介子推的言行深深打动了我,我要以他为我的榜样向他学习。

【篇二:有趣的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还被称为“寒食节”,在农历三月初一这一天,习俗可多了!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来历吧!

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叫重耳的人,与他的战友介子推在一起作战。在打仗的过程中,突然没有粮食了,这可把重耳和介子推急坏了,于是,介子推忍着疼痛,用刀割下了自己腿上的肉,献给重耳吃。终于在十九年以后,重耳经过了自己的努力,当上了皇上,也就是晋文公。于是,他决定奖赏那些在战乱时帮助他的人,所有人都奖赏过后,唯独少了介子推一个人。有一位大臣提醒了晋文公:“皇上,您还没有奖赏在战乱时帮助您的介子推呢,他曾经割下自己的肉给您吃!”皇上听了,一下子想了起来。决定重赏介子推,但是介子推并不在乎这些奖赏,便去高山里照顾自己的老母亲。因为母亲居住的地方离这里很远,而且偏僻,为了找到他,晋文公就在山下派人放火,想把介子推逼下山来。但没想到:火烧的越大,介子推就和母亲越往山上跑,最后,介子推和母亲被活活烧死了。火停后,晋文公去山上搜查,最后发现介子推和母亲相拥的尸体,他们已经永远沉睡在一课大柳树下了。因此,晋文公感到伤心,便称这棵树为“清明柳”,还禁止人们在这一天用火,只能吃冷的食物。后来,人们就叫这一天为“清明节”。

怎么样,清明节的来历是不是非常有趣呢?

【篇三:我的诗,你的梦】

你不能作我的诗,我也不能做你的梦。——题记

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共享时代中,你一个人行走在路上,常常会看见有人拿出手机对着一辆自行车,扫一下车身上的二维码,再点几下手机,便可以骑着小车出发了。

看着共享资源使我们生活变得那么方便,我也忍不住去试了一下,每次打开一辆车只需不到半分钟,再花上一元钱,便可以骑着它在城市的街道畅行一个小时了。

起初,我屡试不爽。我惊叹我只有付出一点,就可以得到方便与快乐。在狂喜之后,我冷静下来想想,“共享”真的像这样吗?真的什么东西都可以“共享“吗?

还记得在五千年之前发生的那件事情吗?“晋假借道于虞以伐虢”,在虞国的眼中,这条田埂小道几乎对他们微不足道,而晋军借一下道又能怎么样呢?何况,晋国答应给他们几匹汗血宝马,无数的美女与金银珍宝。只是让他们过一下路,就能收获如此之多,不亦乐乎?等到晋国凯旋归来时,虞王笑眯眯地等待他的无数财富。可是,他没有等来这些,他等到的是父父辈辈继承下来的王朝一瞬间灰飞烟灭。他在恍惚间,也望见死神在向他招手……

晋文公轻轻地笑了。他用虚假之词,利用虞王的贪心,轻而易举地捏住了虞国的咽喉,将其置于死地。也许,晋文公,在扬鞭回国都时,会轻蔑地嘲讽一句:“虞公虞公,看来我是做不了你的梦了。“

仔细想想,我们又何尝不是那个愚昧的虞王,幻想着只付出几许而收获无穷——-这种荒谬而不切实际的美梦。在梦醒之时,惺松的睡眼四望渺然,才发现一切只是庸俗的骗局,而我们却早已深陷其中,无力挽回。

无独有偶,宋之问也曾因为“共享”之事而被后人频频提及。那个深秋,宋之问陪君王在庭中赏花,君王感慨世事变迁,自己早已人老珠黄。他随口问道:“明可否赠君一联”。“可,可!”。宋之问早从皇上的那一长叹中明白他的情感,归来后,他在庭中踱来踱去,苦苦思索,见他的侄子经过,忙拉着求诗,他的侄子信手拈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第二天,他便将此句奉给皇上,皇上拍案叫绝,给宋之问升官加禄。宋之问将其中的一些俸禄交给他的侄子,他的侄子勃然大怒,甩袖而去,怒道:“你不能作我的诗。“后来,他惨遭叔叔的杀害,只因那“共享”的一诗。

一个自以为是地认为可以靠单薄的血缘而践踏一个人的劳动,一个人的尊严。一个愤懑不平,年轻气盛无法磨去的锋芒,将自己推入了万丈深渊。一个才子在锦绣年华过早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年华。最后,背负着人们的唾弃,正义凛然的压力,在别人鄙夷的目光下,苟喘残延地过上一生。最后,只罢两败俱伤,并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共享,也不是每一个人有愿意共享。共享也需有原则,否则只会引寓失意,本末倒置。

一条小路的共享断送了一个王朝,一句诗的共享断送了一位才子的生命。你不能作我的诗,我也不能做你的梦,共享需谨慎!

【篇四:清明节的优秀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诗句凄美,扣人心扉。不知您在欣赏之时,脑海里有没有闪现出一个大问号?一个扫墓祭奠先辈、先烈的节日,为何就叫清明节呢?似乎有点名不符实。因为我有,所以我想打开历史的尘封,回到清明节的源头,以探究竟。

那是战国时代,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国家内乱而逃往国外。逃亡之路,颠沛流离,生活极为艰苦,每天不仅见不到荤腥,且常处于饥饿状态。有一次,重耳饿得头昏眼花,实在走不动了。随从介之推救主心切,就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炒了盘香喷喷的菜,让重耳吃了充饥,就这样,总算度过了鬼门关,找到了落脚之地。十几年后,重耳时来运转,返回晋国,当上了国君,也就是晋文公。

登上国君宝座后,重耳重赏跟随过他的有功之臣。不知什么原因,唯独忘了介之推。也不知道介之推当时是怎么想的,他没有去找重耳邀功请赏,要名要利,而是带着老母亲去绵山隐居起来。这事传开后,重耳羞愧莫及,亲自带着人去请介之推。介之推拒受封赏,不肯出山。绵山山高林密,难以找到他的影子。重耳无计可施,却忽然想起介之推是一个孝子,便下令放火烧山。心想,山上起了大火,你一定会带着老娘跑出来的。却不想这把大火没把介之推逼出来,反而把他母子二人都烧死了。

英雄壮举并没因此结束,传说介之推面临汹汹大火想了很多、很深。想通之后,他把自己的食指咬破,用血写下一首遗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

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

强似伴君做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

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

愿政清明复清明!

打这以后,晋文公就以“清明节”纪念介之推,后来逐渐在华夏大地普及。从故事源头不难看出,对忠贞傲骨的推崇,对清明政治的期盼,才是清明节的本意。

今天,我们过清明节,追忆、祭奠先人的仪式和礼节是需要的,这是感恩之心、孝敬之情,更是人性的彰显,人不能数典忘祖。但是作为为官者来讲,仅仅扫扫墓、祭祭祖还是不够的,既然国家已把它定为法定节目,在过清明节的时候,就要静下心来认真想一想,如何做到“清政廉明”?为官者做好了,不贪不沾,两袖清风,自然会带来政治清明,国泰民安,这样就能使清明节过得更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

【篇五:清明节话题作文】

寒食节又称“禁烟节”、“熟食节”、“冷节”(在冬至后105日,即清明前的一两天),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这一天,民间禁止生火,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这个风俗的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之推。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列国,介之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相传他曾经割下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充饥。重耳返国即位,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而此时介之推却与母亲隐居绵山(即现在的山西介休县),晋文公派人请他,但他躲在山中不肯出来。于是晋文公下令烧山,想把介之推逼出来。不料介之推死也不愿出山,结果和母亲一起被烧死了。晋文公非常难过,将介之推葬在绵山,还修了庙,并将绵山改称为介山。为纪念介之推,晋文公又下令把介之推被烧死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另一种说法认为,寒食节源于周代的禁火旧制。当时有逢季改火的习惯。春末出火,在这之前告戒人们禁止生火,要吃冷食。

旧时寒食节主要吃粥。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另外还有“桃花粥”,这是唐代汉族寒食节的食物,流行于河南洛阳地区。《广群芳谱》中说:当地民间在寒食节,采摘鲜桃花,配上好米煮成粥,味道鲜美,富于营养。这个风俗一直流行到明末。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寄扇》一出就有这样的唱词:“三月三刘郎到了,携手儿下妆楼,桃花粥吃个饱。”

此外还有“青精饭”。青精饭也叫“乌饭”,主要是为滋补身体,祭祀祖先,相传为道家所创。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中有这样的记载:“此饭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释家多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原先朝廷也给大臣赐食青精饭,嘉靖十四年间,皇帝认为其名不雅,于是改为赐百官于午门食“麦饼宴”。

汉代还有一种名菜,叫“五侯鲭”。唐代韩有一首《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五侯是汉成帝母舅王谭、王根、王立、王商、王逢。《西京杂记》上说,这五个人互不和睦,他们的门客之间不得往来。只有一个人叫娄护的,很会说话,五侯都很喜欢他,纷纷送给他新奇的食品。娄护把五侯送给他的食物调和在一起,结果成了难得的美味,人们称之为“五侯鲭”。其实,这所谓的“鲭”不过是鱼和肉的杂烩,只因由美味的食品调和而成,味道自然就格外鲜美了。

今天,有关寒食节的食品大多已经失传。然而,若是有人认真地研究一下,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呢!

【篇六:破茧成蝶,欲成大器】

古之成大事者,则不论灾难苦痛都经历许多。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古往今来,从苦难中成长的名人不少,了其中最令人钦佩的是这“十九年之人”。一个人有多少个十九年,但却知道,即使经过很多年,但这十九年使他们一生转折,破茧成蝶,欲成大器。

古代有晋文公逃亡奔波十九年,经历了一番磨难后成为五霸之一。可见其实十九年之重要。时间的度过而测量,而是用你知识的广阔为其铺垫。晋文公用了十九年来破茧成蝶,终留名于史。

西汉苏武出使匈奴被扣,但仍苦苦学习,不曾懈怠,历时十九年终被释放回汉。为何他在这十九年中不反叛或自杀呢。因为他一直坚持自己的信仰。破茧成蝶,不就在于此吗?十九年的北海苦旅成为他人生中不可抹去的色彩。正如一个人的一生中不正缺少这种色彩吗?假如你的人生一帆风顺,那么又何谈出人头地,又有何新鲜可言呢?

十九年带给晋文公的是满腹经书,才能卓绝,霸公之主,无可撼动。而带给苏武的则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沉稳与诗书的积累,则十九年的启示可谓是重中之重。

再看司马光花了十九年的时间才字了《成资冶通鉴》,这不是其一生的精华所在吗?你说你一年,两年,三年的时间很长吗?那十九年比这三年呢?只长不短呀!时间带给我们不是岁月的摧残,而是人生经验的积累。十九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而有的人则就恰恰败在了这十九年。例如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为何他直到晚年才获奖呢,而不是青春韶华之时得此荣誉呢?这是因为她用了无数个十九年去积累经验,去探寻。这是因为她的坚持,疟疾才被人类打败,她所认识的,所见到的不就是坚持吗?

人的一生中何其短暂,唯有不负青春年少,那么你才回破茧成蝶,成就大器呢?

那么十九年重要吗?肯定的。十九年的启示告诉我们岁月不仅惊艳于时光,也惊艳于世人。年少的忙碌只为今日的辉煌。你的人生因此而精彩。

十九年的启示让我们知道了坚持,让我破茧成蝶,成就大器。因坚持,方努力。

【篇七:生命的意义在感恩中萌生】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说过:“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所要感谢的人。”感恩是一个人所必须的品质。一个人如果不会感恩,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是行尸走肉,那么此人生来必定没有价值。

因此,很重要的。我国古代的先哲们早意识到这一点,才会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样的醒世名言。如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为报先主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为汉室复兴做出卓越贡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此感恩是人们的灵魂是,人类缺一不可的品质。

感恩是一笔无价的、永恒的财富。我国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他从小孝敬父母。他的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但其母因其父家境贫困,常对其父横加指责。其弟象也对父傲慢不恭。但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倍加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正是因为舜如此之孝顺,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才会打动尧,最终“嗣尧登帝位”,成为一位伟大的君主。

感恩是一个做人的基本原则。懂得感恩,才懂生活。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但人不仅要懂得感恩,一个国家也要懂得感恩。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逃命而到楚国,得到了楚成王的厚待,且重耳承诺若楚晋交战重耳为国君时,他会退避三舍以感谢楚王。后来,晋国内乱平定,重耳回国做了国君,便是晋文公。楚国出兵伐晋,晋文公想起昔日的承诺,下令让军队退避三舍。因此,感恩是无限制的。

忘恩负义之人是十分可恶的。英国有一谚语“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饶舌、酗酒或其他存在于脆弱人心中的恶德还要厉害”。因此,忘恩之人是注定要受到唾弃的。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我们的心灵需要感恩,我们的生活需要感恩,我们的世界需要感恩。因为有了感恩我们的生活才那么美好!

【篇八: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时间是从4月4日至4月6日。

清明节的气氛非常热闹,公园里,去踏青的,去玩耍的,超市里的人更是数不胜数,真是人山人海!但是,清明节的气氛有时也很难过和失落。在墓地上,人们祭奠死去的亲人,心里很伤心。

清明节也有许多习俗,例如:踏青、煮鸡蛋、扫墓。人们去公园里爬山、踏青,兴高采烈。清明节的早晨,要煮鸡蛋,还可以把鸡蛋染上颜色,画上美丽的图案,有一部分人也会去扫墓,去坟墓上扫地,纪念和祭奠死人。互助友爱一个习俗是插柳,把柳枝插到门前。在清明节那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踏青,去相山公园里看看那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看!那一片“花海”里的花朵仿佛在跳起了优美的集体舞。又像一只只五颜六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这真像是进入了美不胜收的梦境一般。

现在,让我来给你介绍一下清明节的传说吧!古时候,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中途饥饿得晕倒了,介子推把他大腿上的肉割了下来,煮成了肉汤,给晋公子吃,救了晋公子重耳。后来晋文公成为了王,却忘记了介子推。他想起来了,但是介子推也已经带着母亲隐居在绵山中了。晋文公在山上放火,逼介子推出来,火烧了三天三夜,山里一点儿动静也没有,于是晋文公发觉要去深山中看看,原来介子推和其母已经死在了山中,晋文公想让介子推做官,可他却已经死了。这一天就是清明节,第二年这一日,晋文公去祭奠介子推,看到了一棵死去的柳树,上面写着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又一年,老柳树竟死而复生,柳树的生命力十分顽强不屈,因此,清明节这一天要禁火,吃凉的食品,插柳枝,还要纪念介子推。

这就是清明节的传说与习俗,可让我丰富了不少知识呀!大开眼界!

【篇九:“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想许多同学都知道这首关于清明节的诗,但是你们对清明节的来历是不是很清楚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因国乱出逃,来到了一个非常穷的地方,这是他们的食物也没有了,身边只有介子推等几个臣子了。重耳因长期风餐日晒饿的快不行了,介子推偷偷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羹汤给重耳吃,但重耳并不知道这是介子推自己身上的肉,过了许久,重耳才知道并流下了感动的眼泪。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作了晋国国君后的重耳奖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臣子,但唯独没有介子推,许多人都未介子推鸣不平,劝他去面君讨赏,但介子推并没有去,而是带着母亲在绵山隐居。晋文公听说后羞愧极了,亲自带人登门去请介子推,但这时的介子推已离家去绵山。晋文公带人来到绵山,但莽莽大山,让他们无法找到介子推,为了将他找出来,于是晋文公下令火烧绵山。大火并没有将介子推逼出绵山,却将他活活烧死了。火熄灭后,大家看到的是介子推背着母亲,靠着一颗大柳树烧死了。晋文公见状十分悲伤,这时大家在树洞里发现了一封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去时,发现那棵老柳树又复生了,所以,寒食节的后一天是清明节。

看了这个故事你们是不是对清明节有了更多的了解。

【篇十:往后一小步】

奥尼尔说过:“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一种变化往往要求先退一步,才能再进两步。”是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退一步是为了更好的进步。

“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我们学会退让,就会收获气度与深刻的思想。淮阴一年轻屠夫侮辱韩信个子高大,喜欢带剑,却内心懦弱,还说道:“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面对带有挑衅味道的侮辱,他退让了,从胯下钻了过去,忍受了奇耻大辱。之后,他当上大将军,活出自己的姿态。如果韩信当初杀死那个小混混,杀人偿命,也不会当上大将军,帮助刘邦打败项羽,一统天下。是的,他做出了明智的选择,退一步的气度与思想使他走得更远更高!

生活中有许多通向成功的道路,我们退一步,也许会迎来通向成功的道路。战国时,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马上追击。晋军就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这退后的一小步,迷惑了对方的双眼,迎来了胜利的希望,等到再次重新向前,对方已不堪一击。退一步,你会向前迈出一大步。

晋文公学会退一步,智取楚军,而项羽面对战败,却没有退一步,而选择了乌江自刎。那么,我们要如何学会退一步呢?面对困难,我们要冷静对待,细致分析,当我们无法解决或攻克时,学会退一步,或许就会找到解决方法前进一大步。

为什么有时退步,不一直前进?因为退一步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