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游莲花山公园】
假日,我和爸爸去莲花山游玩。
从深圳儿童医院向莲花山公园远远望去,就可以看见空中色彩鲜艳、舞动着的风筝。顺着医院的外墙走个三五分钟,就可以看见有许多游客的车辆。进了莲花山的大门,就能看见花展,一年四季总是有,有时大,有时小。大门的左边有一个自动测温的机器人。
顺着左边的柏油路向上走,路过一个大草坪,约莫算来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草坪上人头攒动,干什么的都有:有的在放风筝;有的在跑步;有的在野餐;有的在卖东西……
我继续向上走,走过一块大石,领略天然雕琢;走过几棵小树,细听夏日蝉鸣;走过几个花田,品味百花芬芳……途中,还不时有小贩闪过,他们身旁放着玩具,手中拿着拨浪鼓,见人来了就不时摇几下,还把冰棍和饮料放在泡沫箱子里保持冰爽。
到了山顶,景色从刚才的冷峻变得优美了。山顶上邓小平爷爷的雕像面朝香港,大步向前,这一步引领中国走向改革了、开放了、创新了!雕像被鲜花环绕,人们想告诉邓小平爷爷:“香港已经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这盛世如您所愿!”莲花山虽然不是很高,却能从山顶看见许多建筑,还有几个叫不上名字的小区。远处是一片大海,十分湛蓝,已经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了。
我们从另一处斜坡下了山,落叶格外多,踩上去也不响。我还瞧见一位蜂农,身后堆了七八个蜂箱。我突然发现一个小动物,大如老鼠,有尾巴但是尾巴短于老鼠的,噌的一下就蹿走了。爸爸说这就是松鼠,我十分诧异。山下有一个水池,池边有密密麻麻的鱼,有白的、黑的、黄的……水面没有一点空隙,我投下一块面包,它们不要命似的向前冲,顾不得身下也有四五条鱼也在抢。它们很肥,一条就得有4斤。池子连着一个大湖,湖上有人在乘船游玩。
像莲花山这种既自然的美景,又有人文历史意义的景点。实在不可多得!
【篇二:《无畏的刀剑勇士》读后感】
暑假里,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看了《无畏的刀剑勇士》,之后一有时间我就坐下来翻看,这本书实在是太让我着迷了。
《无畏的刀剑勇士》是沈石溪爷爷2016年6月写好出版的,整本书由30个故事组成的,书中讲了30多个将军或士兵和31种动物。这些动物在将士的驱使下像刀剑一样锋利,成为了无畏无惧的勇士。
我最喜欢书中“英军的蜜蜂突击队”这个小故事,故事讲在米特里达梯战争中,英军想打击圣。让达克城,可是因为对方军队防守的很好,花费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攻打成功,指挥官很着急,也找不出很好的计策。这时,一名叫朗达的士兵看见周围有许多养蜂人,而他自己以前也是养蜂的。
因此,他向指挥官进言:“收集蜂箱,把蜂箱投入圣。让达克城,让蜜蜂作为先锋部队,我们再进攻。”于是,他们把投石机上的石头拿下来,装上蜂箱再投入城中,蜂箱落地破碎后,蜜蜂的家被毁了,箱子里的蜜蜂凶恶地飞了出来,到处蜇人,城里的士兵被蜇得鼻青脸肿,英军乘机进攻,取得了胜利。
我喜欢蜜蜂。蜜蜂是益虫,它只有在被激怒或是受威胁的情况下才会蜇人,蜇人后,毒针和针尾就留在人的皮肤上,它自己就死了。蜜蜂是牺牲自己,成就他人,值得我敬佩。
蜜蜂启发人们发明了小型直升机,还代表勤劳与智慧,它们早出晚归采花酿蜜,它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它们是天生的建造师,一间间的蜂巢足以让人类自叹不如。爸爸和爷爷养了8桶蜜蜂,我被蜜蜂蛰了3次,空闲时把蜜蜂当成我的玩伴,现在我正在试验蜜蜂孤岛漂流,观察蜜蜂在水中瓶盖上摇摇晃晃地漂浮。
这本书里的故事告诉我们:动物不仅是我们人类的武器,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与动物和睦相处。我也从书里得到了启示:在生活中,我要多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脑子想,这样自然界里动物的一举一动都会使我们受启发,带给我们惊喜,为我们人类所用。
【篇三:找春天】
今天,我和妈妈参加了一个亲子活动,去海边的一个小村庄——大美山森林公园去找春天。
我坐在客车上,放眼望去,看到了田野葱葱郁郁的,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还有一丛丛绿油油的豌豆,开满了星星点点的小白花。道路两旁的玉兰花开满了白色的,粉色的花朵,高高的树上花朵千姿百态,有的花瓣已经全部展开,有的还是花苞儿,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着脸。满树的繁花给春天带来了一片生机勃勃。
到了森林公园后,我跟着大伙儿往山上爬。看见一片茂密翠绿的竹林,农民伯伯还从土里挖掘出一个个嫩黄色的竹笋。想到竹笋炖肉的味道,我的口水差点流了出来。
地上掉了很多松果和橡子,我像一只过冬的小松鼠,收集着满地的松果。我觉得这是大山给我最好的礼物了。
走到半山腰,有一条山涧小溪,溪水潺潺流动,发出“淙淙”得美妙之声。溪水清澈见底,水中还有几条小鱼,悠闲自得的在水里游来游去。
等我们回到山脚下的时候,在村庄里发现了几只蜂箱,放在花丛中,小蜜蜂在蜂箱里飞进飞出,忙忙碌碌。有一些在花间采蜜,有很多工蜂在蜂箱里酿蜜。我第一次近距离的看到这么多这么密集的蜜蜂,感觉有点毛骨悚然,但是吃了蜜蜂酿的蜂蜜后,满嘴香甜,让我的心情又快乐起来。
我站在田野上,手里拿着山里采得几支杜鹃花,被春天的微风轻拂过脸颊,春天悄悄地已来到了我的身边,我觉得我已经紧紧的抓住了春天。
【篇四:游天童寺】
今天,阳光明媚,真是一个好天气,我和妈妈到天童寺去游玩。
到了天童寺,已经是人山人海。走在石头铺成的路上,感觉有点坡度。两边有许多松树,掉下来很多松果,我想捡几个,被妈妈拦住了,她说:“先去前面吧,待会儿再来捡。”
我们走到最里面,是天童寺庙。前面有许多百年甚至千年的古树。它们棵棵粗壮,其中一棵还有一个大树洞。我抬头看树,啊,好高呀!都快与天连接起来了!
中间的水池里游着一群群金鱼,有红色的、黑白相间的、金黄色的……美丽极了。我买了包鱼食,在池子旁边喂它们,它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吃得可真快。远处游来一只个儿挺大的乌龟,它连吃了几口就游走了。
阳光好强烈,我们准备回去了。路旁边有很多蜂箱,一大群蜜蜂正在金灿灿的菜花丛中忙着采蜜。它们都胖嘟嘟的,虽然很可爱,但我害怕它们蜇我,所以不敢靠近。往前走,我没有忘记捡松果,我想这些松果可以做纪念品,也可以送给同学。
【篇五:长学问了】
琥珀色的蜂蜜倒映出莹润的光泽,里面的一个个小气泡似珍珠一般透亮。我低头嗅了嗅,醇香沁入鼻中。看着爸爸带回的蜂蜜,我不禁好奇地问:“这蜂蜜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过几天我还要去收一次蜂蜜,我带你去看看,你就知道了。”爸爸神秘地笑笑。
爸爸的业余爱好是养蜂,每年获得的蜂蜜有几十斤。于是他开始卖蜂蜜,甚至有将养蜂发展成副业的意向。可惜的是我至今还没去看过爸爸的蜜蜂,所以我下周末会随他去看看。
期待的日子终于到了。我随爸爸到了乡下。时值仲春,田间的油菜花正开得灿烂,金黄色染尽田野,形成一片金色的海洋。我们下了车,远远望去,就看见一排排的木箱子,爸爸指着那些箱子说:“那就是蜜蜂的家。”我们穿上带着纱网帽的连体服,全副武装地走向蜂箱。我小心翼翼的跟在爸爸后面,有点害怕。大约离蜂箱还有二十米的时候,耳边就开始听到嗡嗡的响声,眼前也出现了漫天飞舞的蜜蜂,场面十分的壮观。
爸爸走近蜂箱,将蜂箱的盖子缓缓打开,小心翼翼的从中拿出一张蜂巢。只见那蜂巢上面覆满了蜜蜂,一簇簇的,好像正在守护着它们的家。他提着蜂巢轻轻的抖了抖,蜜蜂便落下一大半。再抖几下,蜂巢上所有的蜜蜂就基本被抖落了。爸爸拿起那个蜂巢放到一边,紧接着提出另一张蜂巢,重复着刚才的动作。爸爸对我说:“把蜜蜂抖下以后,他们就会爬到蜂箱里剩下的蜂巢上的。因为平时蜂箱里都要放好几个脾的。”我有些听不懂:“脾是什么?”“是蜂巢的量词呀”,我恍然大悟。
爸爸继续重复着刚才的动作,我又发问了:“你把蜜蜂抖下来干什么?”“蜂蜜都在里面啊”。“蜂蜜是怎么进到蜂巢里面去的呢?”“蜜蜂出去采蜜,通过吸管状的嘴巴把花中的糖吸到胃里,然后飞回到蜂箱,再把采集到的糖和胃里的酶一起吐进蜂巢里。蜂巢里的糖水和酶,经过一段时间反应,原先的多糖就会转变为单糖,也就是我们吃的蜂蜜。在这个过程中,蜜蜂还会在蜂巢边不停扇动翅膀,使糖水中的水分蒸发掉,这样蜂蜜的浓度会越来越高。直到达到一定的浓度后,蜜蜂就会分泌蜂蜡,将蜂巢的口部封起来,这样高品质的成熟蜂蜜就被封存起来了。这些蜂蜜,是蜜蜂留下来喂食幼虫的,或者用来过冬的。”
我似懂非懂,这时所有要取蜜的蜂巢爸爸已收集好了。他拿出一个约一米高的不锈钢圆桶,将蜂巢放进去两个,其余的堆在一旁。爸爸告诉我说这个机器叫摇蜜机,通过转动把手,使蜂巢在里旋转,就像洗衣机脱水一样,通过离心力将蜂巢中的蜂蜜甩出来,收集在桶中。只见他转动桶边的把手,桶中立刻传来蜂巢转动的响声,真像是洗衣机在脱水。不一会儿,这两脾蜂巢蜜已摇好,爸爸又换上其他的蜂巢继续摇。过了很久,所有的蜂巢终于摇完了。爸爸将桶里的蜜倒进准备好的盆中。粘稠的蜂蜜呈琥珀色,在倒入的过程中还拉出了很长的丝线。我用手指沾了一点,放入口中,真甜。
爸爸拿出纱网,将蜜倒进滤网里,过滤掉摇蜜过程中掉入蜂巢等残渣,蜂蜜终于可以装瓶了。可我总觉得有些奇怪:“这蜂蜜怎么和超市里的不大一样哦?”“超市里的蜂蜜是经过人工浓缩的,看着比这个浓,但我这个绝对健康,纯天然,无添加的哦!”说着他不禁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这次下乡了解到了蜂蜜的收获过程,真是长学问了。望着一瓶一瓶的蜂蜜,又看着那边忙碌的蜜蜂,忽然想到了一句诗:“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不辞辛劳的采蜜,却终是为了人类出力。这些小生灵是多么值得人们尊敬啊!
【篇六:春天采蜜】
春天来了,自然老师带我们去了养蜂场,养蜂场在一个小山坡上。在竹林旁边,苹果树下面,有一排排木头蜂箱,它们就是蜜蜂的家。
老师先让我们戴上有面纱的帽子,然后走到一个蜂箱旁边,他戴上手套,揭开蜂箱的盖子,我们就看到了蜜蜂的家。我听老师介绍道:“这里的蜂群只有蜂王是黑色的,还比其他蜜蜂稍大一些,它只负责产卵,不出去采蜜。”这时候,我看到自然老师从蜂箱里拿出一块蜂板,蜂板上有许多六角形的“小房间”,每个“小房间”里装满亮晶晶的蜜。密密麻麻的蜜蜂围在蜂巢里,估计它们也想吃自己辛辛苦苦酿出的蜜吧!
我们取出两块蜂板,刮去表面白白的蜂蜡,把它们放进摇蜜桶里,由慢到快,转呀转动把手,然后停下来,蜜桶里就有了粘稠的蜜。接着再用纱布滤掉白白胖胖的幼虫和贪吃的小蜜蜂,这样就得到了纯净香甜的蜂蜜了。
这时,有一只小蜜蜂飞到我手上,停在我沾了蜂蜜的指头上,我一动也不敢动,只见它用管头有点弯曲的红色口器来吸食我手指上的蜜,还好它已经吃得入迷了,并没有蜇我。
小蜜蜂真是勤劳又友好,给我们酿出了甜甜的蜂蜜。它们要采集一万朵花的蜜才能酿出一勺蜂蜜。小蜜蜂,你们辛苦了,谢谢!
【篇七: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夕阳西下,水泥与石子掺杂着砌成的羊肠小道被晚霞染成了金黄,就如同撒上了一层金粉。小道旁的梨树静静地被点缀在金色的世界里,如雪般的梨花把它淡淡的清香悄悄地融进了晚霞。一阵微风拂过,几片梨花随风飘下,深深吸上一口,细细品味着,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静静地站在梨树下,身边散落着几块木板、一把锯子、一把锤子和几颗钉子。夕阳照在他那沧桑的脸上。几只布谷鸟落在梨树枝头上嬉戏玩耍,勤劳可爱的蜜蜂忙碌着采摘花粉,灵巧的翅膀舞出了它们的精彩与绚丽,同时将淡淡的花香留在了他的粗布帽子上。
他悠悠缓缓地俯下身子,用刀刻般的手比划着,拼接着,锯下多余的木头。咚咚咚,钉上几颗钉子,一个四四方方、周周正正的蜂箱就在他粗糙而灵巧的双手下形成了。他把蜂箱捧得高高的,借着夕阳最后的余晖细细地打量着,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他常常搬个小木凳坐在梨树下,戴上老花镜,左手捧着本泛黄的中草药书,右手握着一个擦得锃亮的放大镜,在溢满梨花香味的晨曦里精心地研究着他从山上挖来的草药。
老伴患有轻微的脑梗塞和严重的风湿病、高血压,腿脚极其不灵便。为了治好老伴的病,他从山上采来草药,洗净,晒干。一株株梨树举着洁白的花枝静静地站在他的身旁,与那来来往往的蜜蜂一同看着他轻轻地抖落草药上的滴滴水珠,小心翼翼地把一株株草药分开。
傍晚,初醒的虫子发出悦耳的乐声。屋内,紫砂壶咕噜咕噜地冒着热气,浓郁的中药味在屋内和小院里散开。他轻轻推开房门,往小瓷碗里舀一勺带着梨花味的蜂蜜,倒进汤药,用筷子在小碗里轻轻地搅了搅,然后送到老伴手中。
夜晚,皎洁的月光流淌在屋外的小院里,他俩静静地坐在电视旁观看着电视节目。老伴没读过书,更不识字,他看什么,老伴就陪着他看什么。尽管看不懂,还是静静地,静静地陪着他,一起品尝着那陪伴的幸福和淡淡的香甜,就像他为蜜蜂做蜂房而蜜蜂为他们酿蜂蜜的回报一样,美好而悠然……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伴可以到梨树下去采摘果子,可以抱小孙女了。他常常会在晚饭后叫上老伴到村口散散步。金色的余晖铺在麦田的小路上,两条被落日拉长的影子,一长一短,一宽一窄,慢慢地,慢慢地走向远方,走向生活,走向幸福,走向美好……
梨花树下,他依然细致耐心地采收着蜂箱里装满蜂蜜的蜂房,梨树被可爱的蜜蜂围绕着。梨树依然静静地站在他的身旁,一切尽在不言中。
陪伴照顾是最长情的告白。
【篇八:家乡的蜂蜜】
在记忆的大海中,装着许许多多家乡的回忆!但每次回忆起故乡时,最先呈现在我眼前的,便是家乡的蜂蜜了。那香甜而又丝滑的感觉使我永生难忘
在六岁那年,我的人生中第一次见到了蜂蜜。
那次是在爷爷家里,天气不仅阳光明媚而且万里无云,我看到了几个结实的木箱散落在家附近的荒草丛中。木箱上围着一层又一层蜜蜂,别看这些蜜蜂十分的大,其实它们很温顺,把手放进木箱中它们也不会扎你。
爷爷在蜂箱中取出了点蜂蜜,而蜜蜂依旧是那么温顺,纷纷给爷爷让道,像是随从一样。爷爷将蜂蜜加入水中,递给了我,蜂蜜那甜甜的感觉让我深深的陶醉在其中,我忽然感觉我是最幸福的人了……也是六岁这年,我的人生中第一次尝到了家乡的蜂蜜。
当时我甜甜地笑了,笑得像蜜一样那么的甜……时间一晃而过,我离家乡越来越远了,一座座整齐的蜂箱也变成了一堆堆零散的废木料,成群的蜜蜂早已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而我也再也见不到祥和的爷爷了,现在只有一片又一片的青草和泥土陪伴在他的身边了。
当我再次品尝蜂蜜时,蜂蜜依旧的甜,依旧的滑,但我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篇九:想起了路】
如果说有什么可以在冬天闯进我的记忆,那一定是那条土坡路了。
他是我小时候最亲近的邻居,我们两家的房子并排卧在一起,面对着南方,也面对着同一条土坡路。与我们家路边只有一颗孤独的银杏树相比,他家路边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座小型的植物园!这个村子里该有的他都有,本不该出现在这个村子的植物也在这里做客,像大马路上用来绿化的冬青,远方不知其所从来的竹子,村后山沟里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甚至于他的房子上——几块木头堆积成的木垛上,还有几个蜂箱。我喜欢他的植物园,更喜欢和他一起把远方的新朋友接回家。每当从远处带来一株新的客人,他都要对着那条小土坡路轻喃:“给你找了个新伴儿哩!”
他不是一个人住,但也和一个人住差不多。
他儿子在外面靠捡废品维持生计,很长时间才会回来一次。他最大的兴趣就是装饰那条土坡路,甚至于把那条路当作了亲人。时间给了他与生命相消磨的资本,生命的法则却也禁锢他想要越走越远的双腿——他再也走不到远方了,只能在门前和他的老朋友作伴了。
他一个人住,也不是一个人住。
渐渐地,他房子上的蜂箱没了,他与村民交换了不少花椒树。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一直在用他干枯的手种着同样干枯的花椒树。直到我家从沟边搬到了村头大马路边上,他一直在种树。在所有人都追逐着外面的美好世界时,他藏在一片拔地而起的新房子后面,融在了所剩不多的瓦房深巷中。
上小学时,我曾回去过,而路边已经看不见他了,只有两列整齐的花椒树摆着生人勿近的姿势站在路旁。而他,则在一片四季常青的植物园里望着土坡路的拐角。拐角那里,是通往村头大马路的小道,那也可能是他儿子回来的路。
拐角一侧,一颗庞大的无花果树遮了半条路的阳光。
几年后的冬天,我又一次经过那里。土坡路被盖上了石板,铺了柏油,花椒树只剩下几枝残枝败叶还在柏油下挣扎。然而有一簇绿色却依然嵌在路边,在那簇绿色的海洋中,浮出了一座更为浓郁的绿色的坟冢——那坟冢连着黄色的泥土,连着被柏油压着的土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