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相关作文

【篇一:回忆的门面】

时间,是没有钥匙的锁,还好人们总有能力在时光的围墙上开辟出一扇扇精美的小窗,用以窥探自己逝去的过往。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独特的窗子。那窗子,作为记忆的门面,守护着他所有的记忆。有时,那扇窗子还会成为引燃记忆炸弹的引线,“轰”的一声,便打开了过往的大门……

笔者认为,序言是一本书的门面。一篇好的序言不仅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还可以用文字唤起每一位读者内心深处的回忆。透过回忆的大门,读者便可以在书中的文字间注入自己的情感,使文章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段落都变得有血有肉。那种情感与文字交织的感觉,我想,便是一篇篇文字存在的意义……

对于这本由一章章不同作者倾情打造的感集来说,提纲挈领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每个人心中都与自己的江湖,每一位行走在其中的侠客都有云游四海抑或归隐山林的权利。一死生,齐彭殇,文字因为见证而不朽。这篇小序的背后是三十六份心血的结晶,而它要做的,不过是勾起回忆,其它的,还需要您自己的探索。

时间是无情的。一道门,你穿过就是穿过了,门,不再是那个门,你,也不再是原来的你。当一班的每一位同学因为种种原因而分离,又有滴滴新鲜血液重新凝聚,荏苒过后,过去的时光便悄然遁去。

可以说费老的《乡土中国》勾起了一代代中国人对那慢慢淡去的乡土的回忆。时过境迁,被黄土充斥小农社会终将被钢筋水泥的都市取代,刀耕火种、耘田绩麻也不过是史书中人们记载的回忆。

三更灯火五更鸡。高中的生活平淡而又充实,在近乎重复的一天天中,每一位同学都在努力的成长。如果说迷彩色的军训让我们相识,那么蓝黑色的笔迹便让我们相识,然后我们会感慨是什么样的缘分让我们相遇,只好用一生来将这分友谊相守!

作为回忆者,我只想守好我们回忆的门面。也许在五年、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后,我们再翻开已经退色的文字集时,当我们再回忆起高中三年这“峥嵘岁月”时,也许我们也会发出几千年前会稽山群贤们对于生命乃至宇宙的感慨吧!

——2020年1月29日

【篇二:乡情陌路中】

石板歪歪斜斜铺成的小路,踩上去会稍稍翘起;路旁是石头或木板建起的房屋,垂下滴水的衣裙;树不多,却有鸟雀驻足在“三线谱”似的电线上。啊!我的家乡!

那一排不高的木房,似有些年头,木头的纹路深深地陷在木板上,或曲或直,恰似一幅古老的抽象画。门上爬满了铁锈,一摸就会硌手,像长短不一的钝针,扎得手生疼。轻轻一剥,如下雨般,一片一片,落在门前裂得千沟万壑的石板上,像裂开的皮肤苍白得出了红斑,怪可怕的。窗棂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鲜,说不出是什么颜色,似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那饱经风霜的双手……总之,满目苍凉。这里头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蜘蛛网缠上了房梁?会不会臭虫爬上桌角?四年了,我幼时的伙伴已经四年没回来了。她在安徽还好吗?她还记着她家的大门钥匙还寄放在我家吗?

那一条不长的过道,已染上岁月的尘埃,已留下车轮的碾痕。抚摸那一块灰墙,一颗颗凸起的墙面,落下石灰粉尘。和天空的乌云融为一色,在风中,在空中,哭泣着,呜咽着,使树叶低头,使花朵垂眉。那无声的哭泣,似回荡在路上,我听到了,空无一人的小路也听到了。半贴在墙上的广告、贴纸,不停地拍打着苍老悲伤的墙面,最终像一片离枝的落叶,打一个转,悄然扑在地面上。

那三根电线,不再歌唱,是因为没有鸟儿光顾了吧,没有它们的伴奏,它们已经索然无味了吧。在风中,它们紧绷着,它们等待着,等待着,人们垂着头,手中提着大包小包,默默地走出小路,离开乡土,等着那个火红得刺眼的“拆”字贴上屋壁。啊!我的家乡!

是只有失去才知道珍惜吗?是只有离开才知怀念吗?还有多长时间和我的乡土在一起呢?每每想到这儿,总会想到“乡情”。

或许吧,只有在行同陌路中才会想到它,毕竟,乡情陌路中。

【篇三:那一方乡土那一思乡愁】

忘不了,无论何时,身在何处,永远忘不了我的家乡,忘不了那做梦都能使我笑醒的泥土房!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村子。清晨,这里是最有韵味的。掩映在茂密繁盛的古树中的泥土房,伴随着山间缭绕的雾气和白云,流露出安静温婉的魅力。因为偏僻,这里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似乎都与外界无关,只顾倾吐着大自然的各种心情。

从山坡上走下来,放眼看去,一排排整齐的泥土房,一间紧挨着一间。虽说是泥土房,但是在泥土造的外墙壁中还是会掺入些石头。每间泥土房都会有几根木头做的柱子,柱子下还有一个石墩。每间每户都会有阁楼,在阁楼上,推开窗户,往下看还有瓦片有序地摆放着,以便下雨时,不会积水。进入泥土屋里,还得跨过门槛,可小时候腿短跨不过,因此总是踩在门槛上,再跳入屋内。有时候被阿婆阿公看到还会挨骂,说不能踩在门槛上,要长不高,也不够尊重祖宗。走进里面一看,方桌,大木橱。再往里走,土柴灶里两个大锅,烧饭烧菜都得用柴。还有木头做的楼梯,直达阁楼,那木楼梯又陡又窄,所以小时候我从不敢一个人走。

还记得儿时,在泥土房前的院子里,和小朋友嬉戏时,总能听到野猫安详地坐在瓦片上,像婴儿一般发出叫声,有时东窜西窜。这一秒还在大伯家的阁楼窗户上,下一秒就已经跑到了阿公家的瓦片上。

泥土房里的空气,夏天凉快潮润。昏暗的堂前,阿婆坐在小椅子上纺线,一只手摇着手柄,一只手舒展开来,手臂不够长了,线还在拉长。泥土房给我的感觉,冬天温暖稳重,黄昏的蜡烛,将漫长的冬夜点亮。我趴在阿公的腿上,听着屋顶瓦片上雪花簌簌落下的声音,眯上眼,一不小心就香香地睡着了。

泥土房是农村文化的载体,遗憾的是,它们正在渐渐地消逝中。人们住进了砖瓦盖的新房,泥土房也因无人居住而相继倒下,我不知道以后,我该如何和下一代叙说儿时的故事。泥土房,承载的是无处安放的缕缕乡愁,在有着相似成长经历的人眼里,它并不象征贫穷、没落,而意味着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童年,如手如足的兄弟之情,人情味浓的乡里乡情。泥土房是乡人幸福的最初根源。故土沧桑巨变,我们欢喜出发,何时能够重新抵达?

我希望为许多这样充满回忆的老屋和老村呐喊。在这农业文明日益萎缩的当下,这里的一草一木,也许可以还原过去的乡村图景和诗意的生活,让我们缓下脚步,等一等我们的记忆。

那一方乡土,何时崛起?那一思乡愁,何时放下?

【篇四:推荐一本书】

我给大家推荐的是《首届全国紫云山杯获奖散文集》,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呢?因为这本书中有许多获奖散文值得我们一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是诗人杜甫的名言,所以我们得多读书,《首届全国紫云山杯获奖散文集》这本书的主编是我的作文老师刘志成,和乐元圣。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大气,以深紫色为主色调,写得特别庄重,给人一种典雅厚实的感觉。

这本书主要是分为六大块,分别是神勇紫云、老祖有约、乡土情深、大千世界、静美时光和山河锦绣。这本书共有28个印章于2019年出版,在6大板块的内容中我觉得最美的事是乡土情深,其中的一篇文章《身处黄土地》,我非常喜欢这篇文章,文章的作者是知名作家单修霞,里面真诚的讲述了作者对家乡黄土地的热爱之情。其中的一句话让我深深的感动,大家一起看看吧:

“而黄土地总是一成不变,质朴无华。灰黄色的土山,土路,土疙瘩,即使外面的视线看过来也只是一时的新奇,鲜少流连,更不会忘返。然而,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和工作的我,最爱的却是它的“土”,土得纯粹,土得真切,土得更富韵味。”

我从这段话中,深切的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黄土地浓浓的热爱,作品突出了家乡的纯粹,真切,与韵味。让我深受感动,他把故乡写得如此情真意切,我一定要向他学习。

这本书里好的散文,不仅仅是这一篇。它还收录了大量的优秀散文,所以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希望对大家的写作都能有所帮助。

【篇五:重新下定义】

看一抹朝霞,迎一派新象,感一束阳光,沁一股书香,游一番校园风光,感慨在心中荡漾。

遥控电门缓缓右驶,此次浏览由此开始。从正门而入,进门再观,右旁假山屹立,名贵花木点缀其旁。好一处悠闲放松的地方,几条鹅卵小道如小溪流至前方!转身后看,一“书香亭”座落于此,颇具古老气息;环亭而行,地面拼有“张店中心中学”六个大字,充满创意。好一个“书香”,好一个“张中”,一亭让张中书香更浓。离亭而观,左右喷水池活力无限,而池中别具一番:荷花妩媚游鱼戏,水清见底微微荡。左侧,几条小道蜿蜒诉一曲“人生久远”。点缀其旁的假山,叹一声“生活多磨难”,又听见花木说一名“我欲冲破云天”。拍头又见,巍峨教学楼正在施建,与其右侧正建设中的塑胶跑道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跑道南畔的体育广场上设备齐全,刚好体现“健康学习”的发展观。目不转,脚未停再行,侧耳听到朗朗读书声,正可谓“恰逢英雄少年”,每一位学子都朝气无限。两排教室间有一片草坪,在微风中诠释着“生命”。抬头见面前立着男生宿舍楼,其安全设备齐全。转身又见“餐厅”二字极其耀眼,刚投入使用的餐厅整洁干净,与其同时建好的女生宿舍楼也已投入使用,其中设施齐全,夏凉冬暖。院正中有一名树将其点缀的美丽无限。游多时未看脚下,原泥泞小道已铺了水泥,路面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象征着求学之路愈来愈平坦。

看着巨变的校园,忽想起三年前,当我们还都是懵懂少年,怀一伤憧憬踏入此处。只见生了锈的铁栅门守卫着几排砖瓦房,那便是教室,没有餐厅,没有宿舍楼,下雨的天气,我们在教室里还能感受到雨水的淋漓。体育课上,同学们在泥泞的跑道上锻炼,小道围着一片杂草,可谓是“天然草坪”。此时的校园颇具乡村风情。

重游一番校园,此刻校园在我心中诠释了一个新的概念:再不是旧模样,是学习的好乐园。是啊!三年时间无形划过,在不知不觉中,我校发生着翻天覆地S的蜕变。从乡土风情向着城市化发展,我校在这片乡土上演义着别样的故事,描绘着别样风景。身处校园之中,闭目,我仿佛看到我们座在明亮的教室中奋笔疾书,三尺讲台唱出新的拼搏之曲;操场上我们身姿矫健,百米跑道说出青春活力无限。我相信,我们的学校会越变越好,越变越美丽,而在这种环境中,我们应更加努力学习,放飞自己的梦想,今天,我们为张中而骄傲,明天,让张中为我们而自豪。

【篇六:感受菜市之美】

漫步走进菜市,抛开一切杂念,用心灵去倾听,去感受菜市的美。

听到那阵阵传来的种种声音了吗?那是卖主热情的招呼,是买主与卖主之间的讨价还价,是鸡鸭们欢快的扑腾……虽然,这些声音显得如此吵杂,却使人听到欢乐,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

一路走去,脚上时不时的沾上污水。很脏,很臭,但却令人欣慰。也许只有在这块土地上才能感受到乡间,菜地里的那份田园乡情。乡土的水,乡土的情,使人也显得本土本色,原汁原味了。

脚步停留在蔬菜摊前,那水灵灵的水果布满了我的眼前,也只有在这里才会遇见。旁边相衬着的是绿油油、黄澄澄、红通通的蔬菜,令人一见就爱不释手。而且价廉物美,另外买时卖者还会免费送上几根葱或姜什么的。农民的淳朴、好客很是令人留恋。

闭上嘴巴,去感受。还有什么?是人!是大批大批的人群!他们的口袋里装满了收获,他们的篮子里也装满了收获!他们急匆匆的进来,笑盈盈地出去。那笑像小孩,很天真,很烂漫!

怎么样?感受到了吗?菜市的美!一种前所未有的美!一种愉快的感觉!如果心中有点不高兴时,就去感受一下吧!鸡鸭的笼旁,有点臭味,其肉却很美!只有去感受,才会发现人与人,与动物,与植物竟一时间相处得那么近!

【篇七:我家乡的清明节】

风轻轻抚过心房,带来一丝清凉,带来一丝回忆。

在我还小的时候,父母在清明节那一天总会带我回到家乡。

踏进了乡土,一种从未有过的熟悉感涌上心头,南方独有的闷热似乎被这应景的小雨淅淅沥沥地浇灭了。父母带着我,一同去给先祖扫墓。

我们踏着不算平坦的石子小路,两边的花草也因雨的冲洗而绿的发亮,昆虫趴在草丛中,一曲又一曲地鸣唱,世间的一切都寂静了下来,共同倾听着这自然的赞歌。花草的清新伴着泥土的味道扑面而来,我贪婪地吸着家乡的味道,向着先祖的墓碑走去。

大理石制成的碑前,放着父母带来的鲜花,较弱的花朵与肃穆的石碑相结合,让年幼的我小小的心肃然起敬。父亲手里拿着罐清酒,他表情严肃,轻轻将就打开,酒洒在先祖的碑前。酒水溅落,在空中爆裂,碎成一个个水珠,落在地上,快速的消失在土里。不算浓重的酒气飘了上来。在这个安静又有些淡淡悲伤的日子里,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虫也仍鸣着,一切好似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却深深的印刻在我的心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如今我已多年没有再回到那个充满我童年回忆的地方,那清明的小雨,唱着故乡的歌,清淡而值得回味,如浓墨一般,全力展现着乡土的魅力,吸引着我这游子,能早日回到那个美丽的宝地。

【篇八:时光流年故乡安然】

我想采撷一缕斜阳,留在乡土,让它愈加温暖宽广,我想描绘一幅山水,留在乡土,让它愈加动人心魄,我想倾诉一首诗篇,留在乡土,让它愈加缠绵悠长。我想吟唱一首民歌,留在乡土,让它愈加清丽醉人。只因为这是故乡啊,是游子心心念念的远方,是女子轻吟浅唱的梦乡,是山野挑夫口中诉出的清清浅浅的醉心旅途,也是我想留住我最美回忆的地方。

最在意的的,便是故乡的水,丝丝缠绕、绵绵不绝,山多,溪也是多的,宽的,窄的,深的,浅的,处处都能听到它在叙述着远方的梦,它们执着的为着一个念想而奔流着,那就是流向大海,流向无边无际的天涯。各种石头漫布在它们中央,就如未经雕琢的璞玉,守在这几千年都未变的水乡,天然的色块,深深浅浅的颜色,像印象派的画作,处处都在显露它的野性之美。就这么镇守在原地,年年岁岁,岁岁年年,远处的炊烟升起又落下,远处的花儿盛开又憔悴,只有它,固执的传送着远古的歌唱,最质朴的歌,最真的情。

年少的女子挽着头巾,轻轻捶打着衣装,便与这山谷中互相传唱,与这透彻的秋水,凝结成不变的婉约柔情,溪中多是三四岁的孩子,乘着暑气未散,嬉笑着扑向水面,赤着脚随着两旁的礁石,翻起纯白的浪花,黑白相间的石斑鱼藏匿在脚下,它们轻轻的啄着自己的小脚,痒痒的,却好像连带着秋日的暖阳都一起定格在了心中那块最柔软,最明亮的地方。

村庄,一片明媚安然。

乡下的老人,总喜欢成群成群的窝在阳光底下,眯起眼睛,享受暖阳的烘烤,今日的阳光愈加灿烂,老人也愈多,谈论的,多是尘封的往事,讲出来让阳光晒晒,总不至于埋进土里。

院子里的大石板上,总有些感兴趣的吃食,有时候是刚晒下不久的小番薯,像个人参娃娃般的娇憨,有时是金黄金黄的南瓜,被阳光烘烤的愈加金灿灿的,有时是削了皮的红彤彤的柿子,红红的脸庞煞是可爱。总是在阿公阿婆的微笑下,不好意思的往嘴里塞,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谁也不知道,那里面满是温暖。

会给婆婆们唱各种歌,有时是《两只老虎》,一会又转换成了《小燕子》,婆婆们便在阳光肆意的午后,轻摇着蒲扇,听我唱无论欢快,亦或是俏皮的歌,稚嫩的歌声回荡在小小的院子里,阳光循着亘古不变的弧线打在上面,透着陈旧的木头气息,是时光的味道。便在这样的流年里,岁月静好。

炊烟一缕一缕的升起,灯火摇曳中,是油米酱醋的味道。这些人间的烟火,就这么飘过故乡,飘到远方,飘到我对故乡悠远的回忆中。

愿你安好,我的乡土。

【篇九:乡村的净土】

我是一个乡村女孩,我从小到大也没怎么离开过着朴实的乡土,它散发着一股具有魔力的清新的香味,源源不断的深入我的肺腑,于是我就从骨子里永远渗透了它的味道。这片乡土哺育了我成长,一眼望去,广袤的森林,片片麦田,都安详地享受着生命,如同天真的孩子依偎在母亲的怀中。是的,这片乡土就是我的母亲,她是那么的慈祥,将我揽在怀中,我永远记得她身上散发的味道,这种味道在雨后更加清晰,连花儿草儿鸟儿们也感受到了这股生的气息,兴奋的挺起胸,或者是有唱有跳的向人们表达出心中的喜悦。

我在这片土地上奔跑,脚下踩着柔软的土地,心中无限的愉悦,这是我母亲的气息传递给我的力量,微妙却也能鼓励我奋发向上,我最喜欢在夏日的午后爬在高高的树杈,感受着清爽的风和着绿叶和泥土的芳香,还有树叶碰撞的声音,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啊!

我爱着气息,我爱我的母亲。

我的家乡盛产水稻。秋收时节,金黄的拨浪翻滚着。秋风送爽,金黄的稻粒散发着他们已生俱来的清香,这是土地赠予他们的礼物,而稻谷又是土地赠予我们的礼物。我们在土地母亲的关怀下过着健康而纯天然的生活。这种纯天然的味道一直伴在我的左右,我希望有一天我能走出这片土地时,别人能闻到我身上散发的这种天然的香,那时我一定会自豪地告诉别人,这就是我的土地母亲赠给我最好的礼物。不管我走了多远,他都会终生陪伴着我,他是我的土地母亲在我身上留下的烙印!

我的母亲爱我,这片土地爱生长在她之上的每一个人!

相信我们会永远相亲相爱,这乡村的净土呀!我永远无法和你分割!

【篇十:风的故事】

风,是一个飘渺的无影人,你看不见,抓不住,只能任凭它拂袖而去,只留半点萧瑟,与指尖冰冷。所谓风的故事,不如说风与我的故事。

在我眼中,风不是所谓高于青云的仰仗者,而是一个平易的长兄,在乡下,我总愿坐在树下,听风摇动树杈,触叶遮蔽骄阳,风来了,他从不孤单,要么伴着草拍石面,又或随着叶打枯藤,这声音总是听不厌的,即使似乎没什么变化,但那云雀儿草间的惋歌,就像那清空滴水,点在耳廓,也点在心中,点落了纷繁多变,点醒了一曲童年。

风,不只会音乐,美食也是她的一技之长。在腊七腊八,冻死寒鸦之际,祖父总会在窗台或阳光下,挂上几把腊肉,刷上了特制的酱料,就等那寒风忽至了。寒风一来,腊肉便排排摇曳,似乎对风表示欢迎,风也不多客气,撩起了袖子,便料理起这冬日佳肴,一把大刷,涂上一抹阳光,淋上一抹雪气,真如对待什么艺术制品般,倒是小心,自己轻轻吹着气,吹干了肉中的大多水分,侍冻得肉通红了,味儿也就进去。这肉的滋味儿,不必多说什么了,自然是极好的,除夕夜里,来一盘祖父拿手的腊肉年糕,淡淡的肉香,使那酱都呈出一份浓郁,香味也不因寒冷而缩手缩脚,喧宾夺主的占据了所有人的鼻腔。

后来,大了,听了许多祖父的“想当年”,忽然发觉祖父就像这风一样,没读什么书,单凭一双手,也能游走大江南北,如今似乎老了,照样是村中的大厨,还料理自己的一片菜园。或许祖父忙惯了,就像风一样,再也停不下来,但尽管如此,他也明白落叶归根,他曾经说过一段话:“故乡的土是最软的,故乡的花是最香的,故乡的风是最柔的,故乡的人是最亲的。”当时,我还不信祖父有如此诗情,不信这总坐在家中抽烟,看着越剧的老人,怎会对乡土有这般认识,但我从他每一个“想当年”中发现故事的结果总是:幸好最后回来了。或许,乡土才是不论雅俗的心素吧。

如今,我在风中执笔,写祖父的风,写下风的故事。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