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二帝相关作文

【篇一:火烧云】

火红的太阳在炎黄二帝雕像对面落下去,可火烧云还在天空中停留,依依不舍地恋着空阔的天地,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当炎热的午后慢慢退去后,我们一家和表哥一家,带着外婆出发去黄河风景区,下车以后,万里晴空与远处巨大的雕像映衬,构成一道壮美的、富有诗意风景。我们推着坐轮椅的外婆到处观看,不知不觉,太阳开始变得刺眼,天上的云朵也跟着火红起来,灼人眼目。

看着这么美的景色,我和表哥赶紧拍照取景,我们拍的分别有:夕阳下的月季,黄河岸边的垂柳,以及叶丛中的余霞等,都是动人的景色,大人们看了照片连连称赞。抬头去望天际,云彩越来越红,变成了火烧云,让人感到一种眩晕的美,犹如一簇簇血红的火焰在尽情燃烧,大自然似乎还想锦上添花,又给那些云朵镶上一层金边,使火烧云显得更加华丽和精致。

慢慢地,太阳已经落了,可火烧云的耀眼与夺目,并不逊色太阳的光芒,反而愈加耀眼,仿佛在用尽所有的光芒展示自己。我转头看着外婆,夕阳余晖映照她的脸,像一幅宁静的肖像画。

火烧云的光芒照进了我的心,它的美丽存入我的记忆,我喜欢火烧云,喜欢它的灼目与闪耀,但是比起美丽的景色,和亲人在一起的时光更值得贮藏,珍贵无比。

【篇二:汉字——让中华文化永烁光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必说物质上的四大发明,也不必说思想上的百宗争鸣舞动的符号——汉字,就让中华文化永烁光辉。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纽带。有了它,中华的文化才得已延续。从仓颉造字到商代的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箓书、隶书、楷书……,汉字在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不断也演变,同时也记录着历史上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知道了华夏族的祖先是炎黄二帝;让我们知道了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让我们知道了繁荣一时的隋朝。就有了它,我们才了解了祖先的生活,探索中华文化的发展。了解古人的思想汲取先人的精华。

在汉字不断演变的同时,它传递的早已不是普通的信息,而是人类种种美妙的感情。于是,形象鲜活的汉字带着人类的情感跳出人们的脑海,像一个个乐符,组成了一篇篇美文。一卷卷古书,一本本著作。于是,《史记》、《诗经》这些美妙的乐章便纷纷出现。看这一首首流芳百世的古诗,一句句,一行行,读读来朗朗上口,读起来意味深长,读起来获益匪浅,读起来荡气回肠。

汉字是最优秀的艺术文字,唯有它能发展成为一门书法艺术,在各位书法家的笔下,神奇的汉字更是魅力四射:看这一个个字,抑扬顿挫,龙飞凤舞。容不得羁绊,容不得束缚。骤去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炎黄子孙对汉字的感情是无法形容的,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亲切,一种由衷的热爱。

在当今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应该热爱自己的文字,传承自己的文化,让汉字这个中华文化的瑰宝永烁光辉!

【篇三:郑州之旅】

爸爸问我五一假期想不想去看看真正的少林寺和黄河,一想到厉害的少林武功和母亲河黄河,我立即说:“好啊好啊!”

终于放假了,我们一大早乘坐7点钟的火车出发,到达郑州后我们就准备去黄河景区,没想到游览专车上人山人海,我们好不容易挤上去了,却连个落脚地都没有,我只好在后门处蹲坐了下来,看到那么多人都要去黄河景区,我兴趣大增,一路的盼望和拥挤,我们终于到达了。黄河的颜色跟泥土一样,并没有我想象的汹涌澎湃,水位不深,缓缓地流动着,黄河岸边有很多淤泥,还有船上餐厅,我很好奇,难道这些黄河中的餐厅不会破坏黄河的环境吗?人们骑着观光自行车到处游览观光,风景区里的炎黄二帝广场热闹非凡,巨大的炎黄二帝石像像一座人造假山,很多人都爬上去游览,最遗憾的是我并没有看到电视中气势磅礴的黄河。

第二天,我们参加了少林寺一日游,我迫不及待的坐上车,向嵩山脚下的少林寺进发,经过漫长的堵车,我睡的都不想睁开眼睛,四个小时才到达景区。导游带着我们四处游览,告诉我们少林寺的一些传奇,我从人群中挤进去看到了一口直径1。6米的巨锅,我比了比,高度在我的胸部左右,那少林寺的僧人怎么做菜呢?原来要挂起这口锅,僧人们爬上梯子,倒挂在房梁上,用一把大铲子做菜,这就练成了“倒挂金钩”的功夫。寺院里还有很多高大的树,树干上有被神指点出的小坑,有一棵是只开花不结果的光棍树,没有人跟它拍照留念,都不想成为光棍。寺院最里面是一间练功房,地面都是大坑,没想到这些都是那些练功的僧人们用神脚跺出来,真是太厉害了!

走出少林寺,我们乘坐缆车登上五岳之一——中岳嵩山,书册岩上有很多石笋,就像书柜里一本本罗列在一起的书,抬头不见顶峰,低头是万丈深渊,我们小心翼翼的走在陡峭狭小的栈道上,生怕从山上掉下去,我发现那一层层像夹心饼干一样的石壁上,竟然还有很多花草树木从石缝中生长出来,生命力真是顽强!

这次郑州之旅,我见识了厉害的少林武功和雄浑奇异的嵩山,妈妈说,以后我们再去陕西看气势磅礴的黄河。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