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相关作文

【篇一:秦淮夜夜幽咽】

英雄远去,伊人垂泪。曾记君温酒豪饮,剑舞翩翩,沉醉其中,花凋花谢,听君一曲沧笙踏歌。金戈铁马,暮色歌起,君逝雪下,人生如梦。

热血飞溅的沙场,悠悠乐声飘荡,不知是谁的中军帐。他轻轻扣着木案,微闭着双眼,分明已醉,合着的乐拍却分毫不差。忽见他执着木案的手微微颤抖一下,浅笑道:错也错也。乐音骤停,乐师抬头。唯闻他笑声爽朗。“曲有误,周郎顾。”弄不清楚是什么时候他已声名显赫,少年成才,征战沙场,却又非那鲁莽之辈,他亦通晓音律,就算是醉酒之词也是真实之语。文武双全,可谓是不足以形容他的过人之处。

羽扇纶巾,身着金战甲,手执银盔缨,腰间一柄玉佩剑,他是最真实的英雄。泰然处世,战争既是一场血淋淋的较量,也是一门活生生的艺术,在他剑下,施展的是自己的舞台,谱写着他别样的人生。不知这是幸,亦或是不幸?

说他度大,还是说他量小?其实分明是雅量高致、气度雍容的一代儒将,却被说成一名妒贤嫉能,气量狭小的青年将领。是源于历史也好,是源于戏说也罢了,总之,他堪称江淮之杰。性度恢廓,胆略兼人,心藏万千智谋,却被岁月的洪流冲洗得面目全非。他的才干,众人皆明了,孟德曾派人游说他,他不为所动;玄德也曾经挑拨过他跟仲谋的关系,不论别人怎样说,仲谋心里有数。他器量广大,文武筹略,万人之英。爱其之才,更痛其之死,风卷落叶,秦淮夜夜幽咽。抚箜篌,碧云半帆风,吴江夜,冷月荡,伴英魂。

他死后,孔明吊孝,恸哭抢地。“既生瑜,何生亮!”他对孔明,又爱又恨,孔明对他,更多的是出于尊敬。当年劲敌,如今胜负未决,却只剩一抔黄土,黄尘扑天,硝烟中隐约闪烁着的是,少年人疏狂的梦想。酹酒一觞,愿君一路走好。只是以后,没有人能细听惊涛拍岸,还挤出一丝微笑;没有人能驰骋硝烟弥漫的战场,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也没有人醉酒仍能曲误回头,乐音响彻云霄。一袭冬风,长河吟咏。

公瑾,我不明白,难道荆州对你来说,真的就那么重要吗?仁堪比玄德,义堪比云长,智堪比孔明,勇堪比子龙,猛堪比翼德,难道这些还不够吗?不,不够,你要的,又怎么会是这些。绿柳拂袖,江东双杰,总角相交,孙郎一出生注定了命运,周郎亦要与之一起完成使命。可是,周郎已去,何人顾曲?

爱三国,亦恨三国。今生愿与公瑾相交,如程普言“若因醇醪”;愿傲立江畔,听公瑾细谈宫调乐律。冷冽的眼眸划过一丝伤感,瞳子里装得下万千世界,却装不下一滴小小的珠泪。

【篇二:卧龙的温暖】

三国乱,群英战。在这乱世出英雄的时代,卧龙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在这闪耀的星河中脱颖而出,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

卧龙·初出山

面对茅庐前诚挚的玄德,你选择出山相助。左手轻轻摇动着洁白的羽扇,右手立着棱角分明的令牌,那令牌俨然是你的决心。一身无风自动的道袍似乎浮于肌肤之上,飘飘欲仙。一缕胡须黑的发亮,理得一丝不苟。我与众将共同倾听你如何应对夏侯惇的大军。你朱唇微动,一道道精巧的战术便随着铿锵的声音传入每个人的耳畔。我站在一旁心中暗自叫好:吾主得其真乃如鱼得水也!面对关、张二人的不服与轻蔑。我眉头紧锁,心想:玄德大人用诸葛军师必有其意,关、张二人安敢反乎?且军师之计甚妙,此二者不能解其意乎?此时,卧龙威严、坚定的目光穿透了每一个人的心。我同关云长、张翼德共立于堂下,侧耳细听卧龙的妙计,心中充满了他的智慧,感受着一位志士与智士带来的温暖。

卧龙·展宏图

面对病榻上病入膏肓的玄德,你泪如雨下,决定全力辅佐其遗子。我与诸将随你七擒孟获,你坐一辆小车,走遍蛮荒之地;我与诸将伴你六出祁山,看你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骂死司徒王朗。你站在军帐当中,轻摇着羽扇,细细地观看着桌子上平铺着的地图。我与你共同谋划、商议。面对我的辩驳。你时而眉头紧锁,哑口无言,时而双眼放光,对答如流;时而快走,轻盈的袍身随之摇动,时而慢行,沉重的木屐在地面缓慢地响。你手中羽扇的羽毛白得发亮,每一根羽毛都整齐地排列,一丝不苟,井井有条。不变的是你的智慧,变化的是岁月——几道皱纹不知何时爬上你的额头。我立于你面前,望着你日益苍老的面容,心中暗自怜惜。我同马孟起、黄汉升一同在军帐中倾听你的策略,心中充满了一位贤臣带来的温暖。

卧龙·定军山

面对黄土下沉睡的先帝,你已经老态龙钟。我同诸将在五丈原上,看你禳星七个昼夜,试图延长自己的寿命。地上闪烁的烛光是你继续为蜀国效力的希望,宽大的袍身盖在你骨瘦如柴的身上。最后一夜,长寿的愿望破灭,我们进来劝说你,怒斥一旁畏缩的文长。你摇着满是皱纹的头,苍老的身躯在拐杖的支持下仍在颤抖。我扶住你,你瘦削的身躯令我悲痛而钦佩,你目光中掩饰不了的无奈与凄惨荡漾着我的心湖,令我心如刀割。你无颜面对早已入土的先帝,我们却心知你已经尽力了。我与杨威公、姜伯约一同聆听你的遗言,心中充满了一位鞠躬尽瘁者的温暖。

三国乱世,群英荟萃。你闪耀着,温暖着每个人的内心。

【篇三:元宵节】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今天是元宵节,为了弥补早上没吃汤圆的遗憾,妈妈答应晚上带我去水街玩,一睹元宵节的热闹。

终于,夜幕降临了,我和妈妈便从家出发,步行去水街。恰巧,这时甜甜也在去水街的路上,我们便结伴而行,一路上蹦蹦跳跳,毫无倦态。

在去往水街的路上,有许多游人,十分拥堵。我们生怕被这庞大的人流冲散了,便手拉着手,一路挤进水街。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谁知,在水街里,人流似乎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墙,气势汹汹的往桥上挤。我们也被这强大的人流带到了这大桥上,放眼望去,黑压压的一片,让人不禁担心桥会被压跨了。

终于,桥下,人流稀疏多了,我们这才有心思来欣赏这与众不同的夜色。抬头往天上看去,月亮不知躲到哪儿了,只剩下深逐的天空。前方,灯火通明,大树穿上了银衣,远远望去,好似群星闪烁,使人留恋。“快看,这儿有花灯卖!”甜甜把我的思绪从远方拉了回来。只见小贩手上提着造型各异的花灯,其中有一只全身金色的小狗,十分可爱。我们正欣赏着,忽然被一阵钟声所吸引,原来,一位身着金衣的和尚正负有节秦的敲钟。“咚,咚,咚……”人群渐渐不再那么吵杂了,静下心来,细细聆听。

时间正一分一秒的流逝,我们抓紧时间,来到了水街大舞台旁的“灯谜长廊”,迫不及待的跻进人群。只见长廊上方挂着许多红灯笼,灯笼下方的长绳上,写着许多谜面。我随手一抓,这张卡片上写着“有玄德,不担心”,我细细思考,心想:玄德,刘玄德,不就是刘备吗?有刘备是什么意思?正当我十分焦急时,甜甜也在喃喃自语:“有刘备,有备?”我一拍脑袋,立刻说:“无患!”我们笑得合不拢嘴,连起来,不就是“有备无患”吗!我们又寻找到下一个目标……

“滴、滴、滴……”这时,手机闹钟响了,已经九点四十了,要回去了,我不禁感叹:“真是‘元’宵一刻值千金啊!”……

回到家我回想起今晚闹元宵的场景,不禁激动的难以入眠。

【篇四:花香不及书香远】

三月的轻风拂过书面,淡淡的花香伴随着书香刺激着我的神经,我禁不住再次打开书卷,嗅着书中的墨香,细品书中的奇妙,真好。

呀呀学语时,听母亲读书中故事,很是入迷。把自己想象成书中的一员,时而欢喜,时而悲伤,自己的心也随同书中的情节而时起时伏。那时我虽然不识字,但都常听母亲说:“花香不及书香远。”

上学了,识字了。慢慢地,自己学会了看书,不断丰富着书的内容,书香也变得清丽浓郁起来。读童话时,书中散发出稚嫩的乳香;读寓言时,书中隐藏着浓浓的墨香;读散文时,书中飘溢着淡淡的花香。随着读书种类的增多,我读书的兴趣也越发浓郁起来,一页页溢着书香的背后,无不寓示着做人处事的道理。

上初中了,自己不再局限于故事情节之中了。开始向经典名著迈进。书香又变得浓浓深厚起来。从经典中,我不仅闻到了书之香气,我还品到了书中的韵味。读《三国演义》时,眼前飞动着一个个鲜活的背影,从英雄好汉们的身上,读出了大智大慧和大义大勇;读《西游记》时,我从孙悟空身上看到了勇敢、无畏。我从唐僧身上学会了善良、诚实。读《水浒传》时,从吴用身上,我看到了智慧;从鲁达身上,我看到了侠义;从武松身上,我看到了豪情……书中的人和事无不散发出一种馨香——伴君当伴玄德,择相当择孔明,交友当交鲁达,坚信当如唐僧……

现在,翻开泛黄的书页,再次品读,书中的故事虽已不再新鲜,可书香依旧。是书籍带领我走过了万水千山。我的情思或在战场上穿梭,或在树林间漫步,或在海边悠闲地吹着海风,或在深谷里独自徘徊。我知道这些只不过是书香中的一瓣心香而已。

“花香不及书香远”,我现在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花香芳一时,书香袭一世。国学经典是书香之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叶茂才能花香……

合上书本,再次回味经典,缕缕书香又再次将我氤氲起来。

化香亦书香,书香亦花香。

【篇五:夜访诸葛亮】

夜幕降临,坐在桌前的我闲来无事,打开电脑,随意地敲了几下键盘,随后,只见电脑突然黑屏。正值我纳闷之时,发现自己置身于营帐外,帐旁迎风飘扬的旗帜上赫然写着一个大字“汉”。

“汉?西汉,东汉,蜀汉?难道我穿越了?这么神奇的吗?”我一边疑惑的自言自语,一边抬眼打量着这个军营。显然,我面前的这个营帐远比其它的大得多,营帐四周,满岗哨,防备之周密,几乎水泄不通。又是一眨眼的功夫,自己已来到了营帐的内部。这才发觉,这帐看着大,里面却只放了张书案,上面堆满了竹简,一旁的火烛仍在闪烁着微弱的烛光。只见一人正一手持扇,一手持简,借着烛光聚精会神地思忖着什么。我有些欣喜,这身打扮“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简直和《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一模一样!

他大概也察觉到了我,放下竹简,缓缓起身,看着我问道:“是蜀国的舍人(门客)吧!”一听此话,我急忙道:“正是,鄙人仰慕先生已久,特此来访。”“噢?何等大事,要劳烦您深夜亲访?”“鄙人不才,有些许疑惑,望先生解惑。”我见状,连忙道出了我一直想问孔明的话。

“先生想必已年过半百,自受玄德之请初出茅庐,为一平天下之事鞠躬尽瘁。但先生您围场不知平定天下之艰,为何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玄德,明主也。吾一生为其效劳,誓定天下,现回首,自知有功,胜平生碌碌而无为。玄德,乃天下尽仁尽义,为明主,吾无怨无悔。”

“先帝终前,曾白帝托孤,“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一话正出自他口,现其子不理朝政,只知纵酒享乐,先生为何不取而代之?”

“吾终生为汉室竭忠,后主虽弱,但视吾如父,更况朝中老臣不乏智忠之士,我若代替后主,便是对汉室不忠啊。”

“先生体况日下,为何仍六出祁山?此行必精血大耗啊!鄙人愚见,先生此时颐养天年再好不过,汉室又与先生何干?”

“非也,先帝视吾如兄,尝三顾老臣于茅庐之中,后托臣以大任,若吾无法成大事,何以告先帝之灵?又怎能安然逝去?”

听了诸葛亮一席话,我不禁暗暗钦佩,只得道:“先生一生为光复汉室,一平天下而鞠躬尽瘁,着实不负千古美名,鄙人告退。”说完,便化为一道金光,回到桌前。想起刚才的经历,对孔明先生多了一份敬重。

【篇六:底色】

在佛的眼里,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人对生命的无可奈何就像是人对宇宙无能为力。每个人都愿意做自己,抛开一切,义无返顾,勇往直前,但请一定要在自己的生命中找到自己所要坚守的信念,因为那将是自己人生的底色。

苏武,朔风冽冽,与冷月相伴;大漠飞雪,南顾中原,不顾荣华。在被人劝降时,宁死不屈;在冰冷的地窖中,忍辱负重,吃毡毛和草,喝冰水,但一腔热血在胸中沸腾,坚信自己有一天会回归汉朝,“纵饶夜久胡尘黑,百炼丹心涅不缁。”这就是他生命的底色,对君子之德的坚守,对民族使命的执念。

诸葛亮在自从被刘备请出山后,一心一意的辅佐君王,谋江山,划天下,甚至在玄德驾鹤西去之后依旧履行诺言,助阿斗北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论他是像在《三国演义》中那样神机妙算,还是在史书记载中并非捷报频传,但是,他忠诚于玄德的天下,这就是他生命的底色,对君臣之道的坚守,“尊王而不攘夷”的信念。

悠悠岁月,历经沧桑。中国的封建王朝在一代又一代的兴衰后逐步分崩离析,中国人也在一次次更替中获得了更高价值的信念。

徽商,是中国最有名的商帮,在几百年来,始终“以诚为本,以义取利”,绝不会因为想获得更高的利益而砍手足,割袍断义。诚信,就是徽商的底色,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坚守与尊重。

军人,在最危险时冲在前线,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毫无惧色。这种被外国称之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就是对祖国的情,对人民的爱,这种精神激发出中国军人的无私奉献的血性豪情,进而突破了人性的弱点,能够在生死关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无私就是军人的底色,他们坚守着“宁肯前进一步死,绝不退后半步生”的信念,人民“安居乐业,人心思富”是他们的愿望。

“十年磨一剑”,凭靠的不仅是坚强的意志,更是铸剑人坚定的信念,这把宝剑凝结着人们思维的精华,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那么,在做自己之前,先确定自己所坚守的信念是什么,无论是忠诚,诚信还是无私,都将是人生无法分割的底色,只有将底色涂好,才可以继续在上面画绚丽的彩虹!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