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残屋仍留古书香】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化渊源流长,中国文化多式多样,中国文化不是流传最广的,但历史却是最悠久的,不是因为中国人数在世界上最多,而是因为中国文化最美……
从出生至现在17年,从“吖吖”学语到现在口齿伶俐。影响我最深的就是中国文化,在普通人眼里,语言只不过是说话而已,但在智者来看,诚实的语言让人感受到你的真诚;智慧的语言让你在危险中死里逃生;明智的语言让人感受到你的才华。这就是中国文化语言的魅力所在。我爱汉语,我爱中国文化。
在语言上,汉语之美,美在质朴,美在深沉,美在用最美妙的语言描绘出最动人的中国,记得有人说过,“吟一个字,拈断数根须”也记得某位诗人诗中的一句话,“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句话对我的感触及深,现在我们所写的每一个字,都融入了最真实的情感,比如“爱”这个对于我们陌生遥远而又触手可及的字,我们对它的理解就是一种感觉,一种甜蜜又特殊的情感。大多数人认为,“爱”就是异性之间产生的一种仰慕之情。而我对它的理解却不同,首先,我把爱看作是“心,人,遮蔽物”三部分组成,“爱”字上面的一撇就是一片天,包裹着人和心,所以,我把爱理解为了一个家,一个充满情的家。然后,父母对孩子不求回报,默默守护的精神,让身为子女的我们倍感温暖,这也是爱啊,一种无私奉献的爱,世上最伟大的爱……在结构上,中国文化体现在建筑上,独特的风格,别致的设计,让我又深深爱了中国文化一次,园林式的优雅,宫廷式的宏伟,让这世界上举世无双的构造,赢来了千千万万的仰慕者,历史悠久的圆明园虽已被烧毁,但它那辉煌的体格,让我们永记心中,圆明园是中国建筑史上,最大的园林式设计,它曾经是一幅宏伟壮观的风景图,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又在熊熊烈火里挣扎。它虽然是我们中国在历史上的一个耻辱,但也是我们的骄傲!正是这些伟大的建筑,正是这些把文化运用得淋漓尽致的人们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顶端,才让更多的人倾慕,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千年来留下的痕迹。
世界之美,不光只有春日的诗情画意,夏日的烟波画船,秋日的旷达辽远,冬日的清香俊美,更是因为美丽如诗,迷人如画,醉人如酒的中国文化,文化不仅承载一个帝国的兴衰败胜,还满载了一个家的酸甜苦辣。残屋留下的文化,不会在我们的回忆中过去!
【篇二:月韵】
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撒下一番独特的韵味……
——题记
在微风吹拂的晚上,我总徘徊于门外,或伏在阳台上,静静的静静的,边聆听田野里的演奏,边呆呆地仰视天空,欣赏独有韵味的月光。
那一刻,试着肆意地放松自已,任绞洁的月光淘气地撒在自己的身上,尽情地享受月光浴,很舒服,很惬意。
月光没有夏日阳光的猛烈,也没有残屋油灯的冷淡;没有日光灯的耀眼夺目,也没有街上霓虹灯的妖姬,它,有的只是一种纯洁,一种心灵净土的纯洁。
月,是善解人意,是否还记得“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句诗?在孤独萦绕的夜晚里,思绪越过欢乐的海洋,沉重地坠落在烦恼的丛林上,心忽地被青鞭猛抽一下。此时,月,宛如天仙般的,正在天上默默地注视着你,用微笑的神情安慰你,用温馨的银光抚摸你,直到你找到属于自己的黎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身在异乡,心却牵挂着故乡,想念着亲人,当你不愿向别人吐露自己的思念之苦。此时,月,就成了你傾诉的最好对象。它会在遥远的星空聆听你发自内心最真诚的心声,此时此刻。你会发觉得她已将你的思念融化成月光,撒映在你所想念的人的眼中……
月,是苍美的,俗话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名诗的侧面隐隐地反映出了月的圆缺变化:“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有时候,在灰暗的夜空中,月犹如一把闪烁着银光的银弓,斜斜地挂在天幕上,静静地等待着后羿的探望……月有缺,月有圆。当抬头看到一轮银中带白,白里泛黄的明月之时,你是否在心里轻吟着李白的名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明月当空,阵阵清爽的晚风拂面而来,轻吻着身边的花花草草,而它们的影子却在风中摇曳着,可真有点“云破月来花弄影”的感觉。放松自己吧,任由清幽的月光顽皮地撒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