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相关作文

【篇一:苗家好韵味】

流火的夏天,我走在德夯的小路上。

沿岸的筒车,水辗、古渡、小舟,伴以苗家吊脚楼,一派田园诗情。苗语的德夯意为“美丽的峡谷”。峡谷中居住着一群苗族的百姓,古老纯朴的民风隐蕴在清一色的青瓦木板屋中,几条纵横交错的青石路编织着百余户人家。姑娘们戴着银饰,穿无领绣花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男人结着绑腿,挑着一捆柴,吹着木叶,深入这秀丽苗寨。

九龙溪旁的一户人家,一边放响一挂鞭炮,一边唱着“拦门歌”。苗语听着是那么亲切,勾着我儿时童真的思绪:牙牙学语时,耳边常听到的是外婆用慈祥声音说着的苗族语言。这人家是在迎客呢,堂屋的酒席上琳琅满目的是苗家特色美食,最好吃的还是糯米饭啦,有甑蒸绚白的糯米饭,染成五颜六色的花糯米饭,食之不淡味,又有营养;酸鱼(将一斤左右的鲤鱼剖洗干净,抹上细盐,再将小米填满鱼腹,一条一条放入坛中发酵)也是很可口的,酸中带甜,香气扑鼻,鱼骨酥软,鱼肉肥而不腻,绝无腥气;还有苗酒、万花茶、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酸汤等,都是苗家人用天然原料精心制作的。满桌佳肴,想不流口水也难。

苗族姑娘们身上那光彩的服装真是美,主要是那些闪闪的银饰,有银角、银扇、银帽、银飘头排等等。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其重量可不能小瞧啊,但还是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

苗寨人们的笑脸,在清明如镜的溪面格外清晰。

溪尽头就是流纱瀑布,如白练凌空,似银纱悬壁,没有万马奔腾的磅礴,没有万兽怒吼的狂嚣,如细纱般沁人心脾。德夯的韵味也如流纱瀑布般轻轻柔柔,萦绕游者心头。

相较于中国的大传统文化,德夯充满乡味儿的传统显得如此渺小。没有花红酒绿,只有清新简朴;没有华丽的木雕楼房,只有百年的吊脚楼;没有有名的扭秧歌,只有苗歌与苗鼓。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做出的不仅仅是苗家人身上精美的服饰,更是织出了德夯这苗寨的独特风景。苗家人崇拜盘瓠与枫树,但对中华民族的敬仰仍是崇尚;宋祖英唱出了这边的“小背蒌”,唱出了大山中的风韵,背出了苗族的少男少女,为国争光添彩。

站在吊脚楼上,看着这淳朴的苗寨,它所蕴涵的苗家文化或许没有详细的文字记录,但它体现在一直传承的风俗中,在复杂的苗语中,在特色的服装中,使我虽住在土家族聚居区,却还深深思念着这里的一切。重返德夯,不远千里,儿时的懵懂成长为现在对这里深刻的认识,时隔多年,这村寨对于我来说也许已是最熟悉的陌生人,那浓郁的韵味,在心头怎么也挥之不去,成为心头最重要的回忆。苗家的一切,德夯的一切,简单而自然,在现代文明碰撞的这个年代,它所拥有的文明,在大山深处,不卑不亢,一直源远流长。

苗家好韵味!

【篇二:家乡的春节】

我的家乡位于湘桂交界处,山清水秀,景色优美。我们的房子都是古色古香的苗家木质吊脚楼。而我们居住的这个村子,更是典型的苗家风俗小村,屋子是建在半山腰上的,由于村口蜿蜒横着一条清澈的小河,故名“横水村”。村子里家家户户依山而建,每逢雨雾天气,村子便仿佛仙境一般,云雾缭绕,美到让人惊艳。

说起春节,不由得我心头小小地荡漾一下,而我自小就对这个小村有着莫名的情结。虽然未能常年居住于此,但家乡的春节具有十分浓郁的民族独特风味,足够让我回味无穷。春节习俗丰富多彩,有杀年猪,吃年夜饭、看春晚、拜年、贴春联、发红包……都是独具风味的。对我而言,苗家的拜年对我印象最为深刻,也是最记忆犹新的。

家乡的春节,拜年是我们小孩子最开心、最高兴的时候了,而我也总是在漫漫的日子里期待着这一刻的到来。每逢大年初一清早,每家每户都会起个大早,准备好拜年必需品:有一小袋一小袋美味的糖果,有一个个鲜红的装红包的袋子,还有一些黑黝黝的,各式丰满的坚果……家长们都在家里准备这些各式各样丰富的拜年物品,而我们小辈们一吃过早饭,则都会准备几个袋子,是用来走家串户拜年讨吉利用来装糖果、瓜子的,于是成群结伙去村中每家每户拜年。

每到一家的门口,我们都会先放一串小小的鞭炮,然后随着我们“恭喜发财!”“财源滚滚啊!”“新年快乐,我们来拜年咯!”一些用家乡方言说出的祝福语,走进主人的家中。

我们还未踏进门,便迎来了回人的回礼,这家的主人就会在我们的鞭炮响过之后,紧跟着回放一串鞭炮迎接客人的到来。

同时送上一碗热腾腾的油茶,还有我们最喜欢的糖果,花生、瓜子等一应好吃的……而男生还会有香烟哦!虽然小孩子不能抽烟,但这也算是一个风俗习惯。而拜年最大的“收获”就是红包,这也是我们最最期待的成果了。瞧,你来我往,“战争”就发生了。主人先是在房间里捣鼓了一阵子,接着送出一个略鼓的红包,总是什么也不说,趁我们不注意塞进我们手里。当我们发现时,也总是要装模做样的客气一番,最后半推半就将这份新年的礼物收入囊中。

就这样,村中拜年一圈下来,我们收到的新年礼包多得拎都拎不动。真是新年第一天,就有个大丰收。最让我兴奋的是红包,拜年结束,手里竟然攒着一大把现金红包!

家乡的春节热闹非凡!富有浓郁的新年气息。年味就在杀年猪、舞龙、舞狮、写春联、拜年、串门以及喜庆的鞭炮声中久远,直至我们驱车离湘返苏,内心深处依然回荡着家乡的春节,回味那碗甜腻在心头的油茶。欢迎各位朋友前来苗家做客,喝一碗热腾腾的苗家油茶,感受少数民族特有的新年民俗风情,一定让你流连忘返!

【篇三:描写青秀山的写景作文】

前几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了青秀山3月1日要举行桃花节。昨天放学爸爸来接我的时候,我就向爸爸提议说:“明天早上我们学完钢琴就去青秀山看桃花吧。”爸爸高兴地答应了。

今天早上学完钢琴,在“巴西烤肉”美餐了一顿,就直奔青秀山。

到了青秀山,妈妈买了票,我们进了青秀山公园大门。青秀山公园真美啊!一路上绿树成荫,郁郁葱葱,山上的空气十分清新,我们仿佛闻到了花香味。

我们寻着花香,沿着山路,来到了龙象塔。龙象塔真高啊!象一把宝剑直插云霄。我们决定登上龙象塔,看看桃花林到底在哪里。龙象塔共有十层,我们沿着螺旋式的楼梯往上爬。上塔的人很多。楼梯很陡,下面的人只能看见上面的人的脚后跟。顺着人群,我们爬到了塔顶,往下一看,整个城市尽收眼底,高楼大厦都变小了,密密麻麻,帝王大厦像一个小手机,立在楼群中。爸爸看见山中有一个大草坪,很多人,热闹非凡,爸爸说也许那就是桃花节的主会场。

我们下了塔,继续朝大草坪出发。到了大草坪,看见大草坪有一大圈桃树,桃树上面只有几朵零零星星的桃花,我们都表示怀疑,问:难道这就是青秀山桃花节吗?经过询问,原来桃花节主会场是在前面不远的桃花岛啊,我们继续往前走,走了不一会儿,听见前面人声鼎沸、芦笙悠扬,路边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桃花岛”三个大字,我们赶紧下车,挤进人群中一看,这里正在进行一场苗家风情表演,只见有十几个苗家叔叔一同吹响芦笙,声音洪亮、气势磅礴,苗家姐姐跳起了欢快的民族舞,赢得了观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看完了表演,我和妈妈一起登上了桃花岛的山顶,整个桃花岛上种满了桃树,山脚下的桃花还没有开放,一个个花骨朵儿像翠绿的小灯笼布满了枝头。越往山顶,桃花开得越多,粉红色的'桃花开满枝头,远远望去,一棵棵桃树就像一把把撑开的大花伞,走进一看,每朵桃花都有几层圆圆的花瓣,花芯中的花蕊像洋娃娃眼睛上的长睫毛,那一朵朵美丽的粉色桃花千姿百态,让人看了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和妈妈在桃花林玩了很久才下山。

青秀山真好玩啊!我还想再去一次。

【篇四:苗家酸汤鱼】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美食更是千姿百态,各具风采。不同地域的美食,味道与特点也不同,而勤劳的苗家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一道绝美佳肴——酸汤鱼。

酸汤鱼?酸菜鱼?这两种菜肴听起来没什么区别吧?都是烹饪鱼,也都有酸味,味道应该也差不多把?我正是带着这个疑惑,跨进了贵州镇远古镇苗家食府的大门。

一走进去,我便闻到了一股浓郁的酸味,其中还带着几分淡淡的辛辣的刺鼻。不一会儿,一大锅色泽鲜艳的酸汤鱼就上桌了,旁边还配了一盘新鲜蔬菜。酸汤是红色的,汤锅里漂浮着些许番茄片,黄豆芽,鲜豆腐,还有三四片柠檬。

我夹起一块鲜美的鱼肉,在热腾腾的汤汁中浸泡了一下,便迫不及待地送进嘴里。我感觉味蕾顿开:酸汤鱼的滋味真是独特!鱼肉绵密而紧致,细嫩又爽口;酸汤虽酸,却十分香浓,隐隐的一点辣味轻轻地击撞着味蕾,力度不轻不重。酸与辣灵活地结合在一起,酸中有辣,辣中有酸,两者相辅,使鱼肉更加酸鲜香腻。

我们都惊奇地看向锅里那神奇又神秘的酸汤,这究竟是怎么做成的?店里的一位苗家阿姨大概是看出了我们的疑惑,便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起来。

原来,黔东南深处山区,由于交通上的不便,造成了生活用品的短缺,特别是盐的匮乏,当地的苗家人民用自己的才干和智慧,凭着淳朴勤劳的性格创造了“以酸代甜”的方法,形成了以酸为主的饮食文化。

想不到酸汤鱼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制作的!我们好奇地继续追问,那酸汤到底是如何做的呢?如果是醋,那为什么会有红汤?如果是辣椒,又为什么会如此香浓?

阿姨继续说:“我们这儿的酸汤其实是用最简单的番茄发酵而成的!”这个答案有点让我惊讶,没想到番茄这么普通的食材居然能做出如此美味的佳肴。阿姨点点头:“没错,我们把野生番茄放入泡菜坛,再加入仔姜、大蒜、红辣椒、盐、糯米粉和白酒等配料,加水发酵十五天左右就可以食用了。再将这些原料剁碎,绞成茸泥,就变成了鲜美酸辣的酸汤啦!”

听了这些,我不禁暗暗赞叹,苗家人们真是聪慧无比,正是他们用自己朴实的双手创造了这独特的酸汤鱼,这一锅鱼中,埋藏着多少富有魅力的传统色彩啊!

【篇五:胜似亲人】

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个苗族老奶奶。由于她的儿女都长期在外地工作,而且在言语上和汉人沟通困难,因此她总是孤伶伶地一个人过着清淡的生活。

兰兰却是老奶奶家的“常客”。这天中午兰兰又悄悄溜进老奶奶家,她要趁午睡时间帮老奶奶洗衣服。今天除了衣服还有床单,兰兰手脚麻利地干了起来。

初春的水仍然凉得有些刺骨,可兰兰毫不退缩,一丝不苟地搓洗着,终于洗完了。正当兰兰费力地晾好床单时,一句生硬的汉语在耳边响起:“我终于找到你啦!”原来苗家奶奶一直想找到这位经常帮助她的“好心人”。老奶奶颤颤巍巍地走到兰兰身边,摸着兰兰那羞红的脸说:“孩子,谢谢你,你真是比我的亲孙女还要亲!”

午后的阳光金子般的洒落,照在这亲如一家的一老一少身上,暖融融的,南归的喜鹊在树梢上欢快地叫着,仿佛在唱着一首民族的赞歌。

【篇六:以拥抱为话题的作文】

有一个苗家村庄里,住着有木安妮还有她的爸爸和妈妈,她的邻居是一个80岁的郭奶奶,本来还有郭奶奶的儿子“郭耀武”,可是郭耀武到日本留学去了,所以只剩下了郭奶奶一个人。

木安妮是汉族人,有一个大大又黑的眼睛,像一颗大大的黑宝石,“黑宝石”下还有一个又小又红的鼻子,鼻子下还有一张樱桃小嘴。一笑起来还可以看到二排洁白的牙齿,它们好像一个个保护舌头的士兵。安妮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她经常帮郭奶奶做事情。

星期六一大早,安妮就起来了,她准备到郭奶奶家做事情。她悄悄地走到郭奶奶的家,推开门,只见屋子空荡荡的`,郭奶奶已经到田里干活了。安妮走到院子了,看见角落里堆着一盆脏衣服。安妮赶紧卷起衣袖,打来一桶水,拿来洗衣板。安妮先把衣服浸泡到盆里,然后一件件细心地打上肥皂。等了几分钟,她才一件件搓洗起来。洗完衣服,安妮见时间还早,又拿起扫把,把屋里屋外打扫了一遍。等做完这些事情,安妮正准备偷偷地溜走,这时一只手抚摸着她的背,安妮转头一看,原来是郭奶奶从地里回来了。郭奶奶满脸泪痕,她颤巍巍地抱着安妮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这时院子里的晾衣杆上,传来阵阵滴答声,好像在说:“不是亲人,却胜似亲呀!”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