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形形色色的人】
火山妈妈
谁都知道火山的特性——毫无理由,随便想喷发就喷发。我的妈妈就像一座火山,脾气暴躁,随时都可能“爆炸”。
也许妈妈有十张嘴,所以每天我都会吃她几顿斥责。“酒足饭饱”后,我只能摸着饥肠辘辘的肚皮,躲到房间里一个人忍受。这也许是我悲剧人生里的一道坎。
那一天,爸妈离家后,我悄悄来到电视机前,蹑手蹑脚地打开电视。电视剧最精彩时,咣当,门开了。糟了,老妈大人,这顿斥责算挨定了。
谁知妈妈像没事人似的,从我身边走过,拿着衣架出去了。居然不骂我,我心中感慨万千。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妈妈收完衣服,做完该做的事,立马来了个七十二变,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让我吓了一跳,眼神像一把刀,每一刀都戳向我的心脏,头发竖起来,燃烧着愤怒的火花,用她那熟悉的狮子吼响了起来,整个楼房都震了三震:“给你这么多机会不珍惜,一天到晚就知道看电视,你看看隔壁王小跳,书写工整;你看看你们班长,成绩斐然,而你呢,简直一无是处。”
“好,好,马上。”我臣服于她的威严,立马关掉电视,回到房间,看起了书。
没办法,这火山妈妈的火山实在灭不了。下次,一定要妈妈心里面建立气象站,可以收取她的天气预报。
【篇二:参观天门国家基本气象站】
在人人知晓的天门烈士纪念碑后面,有一个600多平方米的地方,四周由铁栅栏围着,里面的草地上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我从来都没见过的仪器。草坪的背面耸立着一栋小楼,墙上的几个大字写着“天门国家基本气象站”。这儿的机器是干嘛的?为什么要有这些机器?这些机器叫什么?我们带着一肚子的问题来到了这里。
我一进去,就看见了一栋大楼,我们先走到了大楼的后面,只见大楼的后面有一块草坪,放了许多奇形怪状的“机器人”,草坪上还有花,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美丽极了。这里的工作人员帅老师介绍了所有机气的功能。
第一个是BL-1型防雹火箭弹,它穿着一身银灰色的衣服,形状和我们看到的大炮没两样。在干旱时,发射火箭弹来增雨;在下冰雹时,可以把冰雹变成雨滴。再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有传感器、采集器和太阳能电池板,传感器保存资料到芯片内并上传,芯片是像手机卡一样的“内存卡”。当然有采集器陪着它,它就不孤单了,采集器可以采集地下土壤水分的情况,最浅二三十厘米,最深地下一米。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用来提供电力。
然后是风向标,风向杆长十几米,像柱子,测量风速的像小风车,测量风向的叫“小箭女”。
最后我们还看了“日照镜”、“雷电探测仪”……
这次参观我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感受了天气预报的不易,受益良多。
【篇三:参观气象站】
气象站里有三个“勺子”。我看见它们围着一根根柱子跳舞,节奏非常一致。突然一阵大风刮来,它们便发疯似地转起来,不一会儿,风停了,它们便非常缓慢的绕圈转,我觉得它们的速度与风相关。
老师带我们来到“勺子”下面,听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些勺子是用来测风速的。风越大转的越快,风越小转的越慢。
“这不是勺子吗?”
“不,这只是长的像勺子而已。”
我仔细一看,原来它和勺子还是有一点点区别的。普通勺子都很小巧,很别致。而测风速的“勺子”很大,而且黑,这就是它们的区别。
“勺子”是挂在一根细细的柱子上。如果一阵台风来了,风速是测到了,可是柱子一下子被刮断了,还怎么看啊?
我仔细观察着柱子,我从上往下看,发现上面有两个挂钩,钩子上有两条绳子,一直扎到地上,如同一颗大树一般深深的扎到土地里。这样风就吹不走它了。
可是,旧的问题一去,新的问题又来了,勺子是怎么动的呢?老师说“勺子”的中间会凹下去,风吹到凹的地方,“勺子”就会转动起来。
“那勺子是什么材料做的?它不会坏吗?……”我好像问题没完没了了。“下次有机会再给你一一讲解吧”老师说。
【篇四:黄山游记】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暑假,我们一家和朋友们一起自驾去黄山。
我们先坐大巴,后坐索道上山。听导游说,黄山的面积有 1200 平方公里!一年 365 天,只有 30 天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其他的时间都是在下雨。
我们首先去了西海大峡谷,那个地方非常陡峭。那里最恐怖的是抖音桥。抖音桥是一座石头砌成的桥,围栏只到小腿那么高,下面就是悬崖了,要是掉下去可不得了。我看见有人还吓出了一身冷汗。不过,从抖音桥走过去,那里的风景很美。
第二天凌晨四点左右,我们就爬到狮子峰去看日出。那一天因为天气不给力,等了半个多小时,还是没有看见太阳。我们只能垂头丧气地回酒店了。
我们回到了酒店,吃了早饭,就去光明顶。我们爬呀爬呀,过了好长时间,才爬到云端。那时候我们离光明顶很近。过了一会儿,我们终于到了光明顶。这个光明顶就是一栋房子,上面有一个圆形的球。我听导游说,这个光明顶是一座气象站,黄山这里的天气预报都是由这座气象站发出去的。我们在光明顶那里吃了一些东西,就继续往前走,准备去看迎客松。
走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我们就见到迎客松了。迎客松的顶上,一些叶子看起来像灰太狼头顶的鞋子。右下角又再分出来一个灰太狼的鞋子。我第一眼看上去就觉得很好笑。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在返程的路上,我还在想着黄山的风景。
【篇五:参观气象站】
一走进气象台,一位大姐姐就微笑着向我们走来。
"小朋友们好!"
"大姐姐好!"
"来,咱们看一下上方在转的东西,它是由三个"风杯"做成的。风杯也就和水杯杯子差不多,形成一个弧形,用来测风速?"
接着,她给我们介绍了太阳能板、全自动测水量、空气温度、紫外线……杆子、两种测水量的。我最喜欢的东西有三个一一量水器、百叶箱、和测地温计。
量水器
这个量水器和其它的水量器不一样。其他的只有一个功效一一测水量。可这个却有两个功效:测水量和测下雨的时间。
方法:打开盖子,中间是漏斗状的。雨从中间漏下去,漏到一个圆柱形的铁盒里。铁盒上有一只笔,笔前有一个可以转动的折线统计图。笔根据水有多少,会向上画。由于"图"也在转,所以笔其实是在向左上画。雨流进铁盒里不会流下来,当雨装满后,会一次性落下来。落在一个可以拿动的瓶子里。折线统计图竖轴是雨量,横轴是时间。
百叶箱
用来测量空气湿度和温度。
方法:因为百叶箱有可以流通空气的地方,所以测的时候可以不用把"门"打开。里面有四根又粗又长的温度计,两根竖着放,两根横着放。竖着放的两根温度计用来测湿度。左边一根的"头部"球上,什么也没有,叫做干球。右边一根的"头部"球上用纱布裹着,下面用一个很小的瓶子装着水,叫湿球。它们两个温度计叫"干湿球"。
横着的两根,一根中间有一条蓝色小短横,是测空气质量最低温度的。又一根是测最高温度的。最低温度温度计的最低度数是零下三十五度。最高温度温度计的最低度数是十五度。
测地温计
可以测地面温度和测地里不同深度的温度。
方法:在一个"小草园"里,平放着三根温度计:一个是在百叶箱里的最低温度计,一个是在百叶箱里的最高温度计,一个是普通温度计。每个温度计必须是放在平坦的土地上,温度计"头部"插进土里。这是测地面温度的。
有4根普通温度计,都是竖着插在土里的。温度计尾部是在一个水平线的,可温度计的长度却不一样,所以它们插进去的深度也不一样。分别是:五米、十米、十五米和二十米,分别测地里不同深度的温度。
【篇六:气象家族的“淘气包”】
显赫的气象家族,有许多兄弟姐妹:大哥冰雹,三弟雪,四弟雨,小妹雾……大哥性格最暴烈,动不动就伤人毁物。三弟冷冷的,只有冬天才和大家见面。四弟性格捉摸不定:有时如盆倾,有时如牛毛。小妹则永远蒙着纱巾,让人看不清她的样子。而我,二哥————风,是家族中最有个性的成员!
我有时是以“温柔女神”的姿态出现在大家面前。柳条荡漾,水面上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那是我在舞之;炊烟袅袅,空气中飘来一阵一阵的花香,那是我在蹈之;孩子们手上的风车呼呼地转动,那是我在快乐地旋转。
有时,我则是“凶神恶煞”。看,外边小草发抖,花朵毁容,大树折腰,人们艰难地挪动,试图顶着我的力量前行。太有趣了,我要来得更猛烈些,飞沙走石、断瓦残垣。气象局的测风仪呼呼地转着,正忙着发布大风预警。我想:诶呦,不好,这回玩大了。赶紧撤!
但我也不会每一次都那么仁慈,当我恼怒时,我就会变成“终极形态”——台风。这时,我无坚不摧,破坏力巨大。有一次,我刚上岸就像捏死一只蚂蚁般地摧毁了一个气象站,所以我一直是沿海居民眼中的“大魔王”。直到我觉得解气了,才会消失不见。
我还搞过两次“恶作剧”:我曾经联合四弟把人家门口的海棠花通通打落,这家主人忧伤道:“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还有一次因和小妹闹了矛盾,一怒之下卷走了一座茅屋的屋顶,这家主人愤怒写下“八月秋风高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嘿嘿,我是气象家族名副其实的“淘气包”。
【篇七:难忘的春游】
【篇一:难忘的春游】
鲁航佚
今天,我早早地到了森林公园的西一门,发现同学们也到了,大家都很兴奋,因为今天我们二(9)班要春游。耶!
森林公园的景色真美!有茂密的小树,五颜六色的鲜花,还有许多草莓。油菜花开出了金黄的小花,仿佛咧着嘴在对我们笑呢!
后来,我们还去了气象站,园里面有测风的机器,预测天气变化情况的机器……但是今天发生了一件令人伤心的事。事情是这样的:华瑞涵妈妈叫我们帮她收风筝线。这时,风筝在天空飞,像一只老鹰在空中翱翔。当时,吕凯毅还没收完,风筝线突然断了,整卷风筝线全部被风筝带走了,只剩下一个线盘。我和陈阔,还有其他人,一个个以豹子的速度去追风筝,穿过臭水沟,来到大桥上,找来找去,找不到……华瑞涵伤心的哭了,我安慰她,说“兄弟!不要哭!我叫我妈给你买一只更大更好的风筝。”兄弟默默地摇了摇头。
今天的春游,既有开心的事,也有伤心的事,真让人难忘。
【篇二:春游】
许梓玥
今天我起的特别早,因为今天我要去春游,特别兴奋,吃好早饭就跟爸爸一起来到目的地——森林公园。
今天老天很给力,阳光明媚,春风拂面,首先是老师带我们来到气象站,一位叔叔把我们带到一个建筑物旁,给我们介绍这个是用来测风力的,叔叔告诉我们,它可以测风的大小和测风往哪个方向吹,我觉得特别神奇。
参观完气象站,我们来到一片草地,大家迫不及待地铺上野餐垫,拿出各种各样的零食,堆得像一座座小山,我们像一只只贪吃的小老鼠尽情地享受着美食话。华瑞涵拿出风筝放了起来,我们看着随风飘荡的风筝,吃着小吃多么开心呀!
吃饱喝足了,我们开始寻找春天。油菜花像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桃花笑红了脸,小鸟唱起了清脆的歌曲……无论男的还是女的头上都插了一朵油菜花,变成了一个个花痴。
可是时间跑地飞快,一转眼春游结束了,大家依依不舍地告别,回家去了。我真希望每天都可以去春游。
【篇八:春游】
早上起床,天气真好,温暖的春风轻抚着我们的笑脸,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太阳公公好像刚刚起床一般,打着哈欠闪着温暖的光,美好的一天开始咯,因为,今天老师要带我们去森林公园春游,我的心情别提有多激动了。
很快,我们所有同学都到了西一门口,我想大家应该是和我一样激动吧。其他班级的同学也来了,整个森林公园都笼罩在一片叽叽喳喳中,老师觉得差不多时间了,就开始带领着我们向公园大门走去。一进入森林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开满花儿的大树,有白色的,有黄色的,我不知道它们的名字,只觉得很美。没多远,我们就来到了一幢大房子前,我抬头一看:气象站。原来今天我们要来听气象讲座啊。走进气象站,我们都觉得特别新鲜,东瞧瞧,西看看,这时讲解员叔叔来了,他是个帅帅的叔叔哦,他笑着对我们说:“今天我给大家讲讲有关气象的一些知识。”然后我们就在叔叔的带领下,走进了气象台,哇,里面的机器好多,形状各异,这些机器被一圈栅栏包围着,我想应该是用来保护它们的吧。这时,讲解员叔叔仔细地给我们讲解起每台机器的作用了。我们认真的听着,虽然不是很懂,但是我们都听的特别认真,好像全听进去了一样。接着,我们往回走,经过了一条小路,路边的牌子上介绍了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我不是很懂,只记得明天就是“清明节”了,清明也应该是节气中的一个吧。最后,老师带我们来到了一块大草坪。这时,我们都欢呼雀跃起来,因为我们最喜欢的时候到了,那就是分享没事,尽情的吃咯,老师将我们分成了六小组,我们每个小组都拿出自己的零食,你给我吃蛋糕,我给你吃饼干,整个森林公园的上空都洋溢着我们的笑声……
通过这次春游,我们不光吃得开心,玩得开心,而且还学会了许多气象知识,节气知识,春游真好!
【篇九:校园的一角】
我读书的学校是妙高小学,这里一年四季风景优美。春天百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桂花飘香,冬天梅花傲放。
清晨,我走进校门来到行知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陶行知铜像,大约有三米高呢!陶行知高高的鼻梁上戴着一副眼镜,右手拿着一本厚厚的书本,看上去很有学问。在雨后的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看上去更有精神了。
陶行知铜像的右边是一株大铁树和四株小铁树,四株小铁树就像好学的小学生一样围在老师身旁认真听讲。铁树的叶子尖尖的尖得像一根针,硬硬的像铁一样。陶行知铜像后面是两棵高大挺拔的雪松,像两位士兵一样站在那里,时刻保护着我们的安全。铜像的左边是三棵枫树,它的叶子像一只只鸭掌一样。枫树后面还有一丛迎春花,它的叶子一片挨着一片,一条条枝叶像一根根辫子一样,春天的时候会开出一朵朵小黄花,它们似乎在说:“小朋友们,春天来啦!”
继续往前走,枫树和迎春花的左边是“红领巾气象站”,红领巾气象站里面有百页箱、风向标、风速仪、雨量器。每当下课的时候,就有许多“红领巾”来到气象台,记录气温、雨量和风速。
这就是我们校园的一角,这一角是我们学校里最棒的地方!
【篇十:参观气象站】
【参观气象站】
——郑淑尹
进入气象园,一个“黑猫警长”映入眼帘。他身穿银色大衣,头戴“小帽”,吸着个“大烟斗”,还提这个手提包“箱子”。
“哇!”同学们都叫起来。
“快看!那上面有几个什么字?”赵海彤指着“黑猫警察”头顶说道。
“那不是帽子!是风杯,它是用来测量——”
“它是用来测量风向的!”没等老师开口,潘昱皓就抢着说到。
“不是,它是用来测量风速的!”老师微笑着告诉我们。
说完,又指着两个“大箭头”说:“那才是风向标,那才是用来测量风向的。风吹一吹,他就会指着风吹来的反方向。”老师告诉我们。
“原来如此!”
“大家过来看,这是百叶箱!”老师指着一个方形的箱子给我们讲解……
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把知识装进口袋,迈着欢快的步伐回了学校……
【测温度的“蜂房”】
——汪咏樂
项目课,我们来到了气象站,一进去就看见草地立着几个蜂房,顿时,我所有的好奇心都被激起了,巴不得立马参观。
老师介绍完量雨器,就带我们来到了“蜂房”面前,她打开“蜂房”,只见里面都是一些温度计。老师说这是用来测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测最低温度的温度计里装的是酒精,因为酒精能承受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也不会有冷凝现象,它在环玻璃管里宛如一条银线,极难被发现,看久了眼睛都会花。测高温的温度计里装的是水银,因为它永运不会受高温的一些伤害。在温度计下面,还分别有两个小球,一个是干球,另一个则是湿球,好像是用来测空气湿度的,但我越听越糊涂,希望我回去以后能搞懂。
【参观气象站】
——蒋曦乐
我们一去到重师的气象站。“一些雨层云出现了!”一名热心的大姐姐讲解到,“快要下雨了!”。不一会儿,一层“细雨”就落了下来,笼罩人间。“真美呀!”
我们看见的第一个仪器是测量雨下了多少,大约一米的圆柱,头顶上有个小漏斗。雨点慢慢流下去,机器转圈圈,小笔自己画,雨又坐上小滑梯,落进烧杯之中。那名大姐姐用了120毫升的水来演示。只见“雨水”飞流直下三千尺,这水一落下去,就有一只无形的、但有力的手,推动了无数根数轴的圆柱体。突然,哪一支笔开始上下移动。“哈哈哈……”笑声响起来,我一看,原来笔没有墨了,我们一齐问大姐姐,如果上面有刻度,又要怎么办?大姐姐说,读刻度就行了。
我喜欢气象站!
【细长的“电饭煲”】
——陈涵彬
星期五下午的气象站游览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仪器就是检测雨量的仪器了。
我来到检测雨量的仪器面前,发现它体型细长,于是我便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做“电饭煲”。只见这个细长的“电饭煲”长约一米,宽约零点二米,全身圆形状,它的头部是一个圆形漏斗,中间是一个指针和一个包了纸的圆体,底部则是一个水壶大小的杯子。
“电饭煲”是在下雨天才起到作用的,假如今天下了雨,那么“电饭煲”上方的雨点就会顺着顶部的漏斗“刷刷”的流到中间,流到中间之后指针受到压力,装有墨水的针头就会缓缓的升高(在纸上)。雨停后,暂时储存在中间的水便会一下子排到底部,指针会渐渐地退回去,不过指针上装的墨汁却在下雨的时候留下痕迹,根据这道痕迹,便可以轻松的判断降雨量。
天色不早了,我们也带着丰富的知识返回校园了。临走前,我还想着那个细长的电饭煲。
【风向标】
——杨新晨
“太棒了!”我们像一匹匹脱缰的野马似的,冲进了气象园。
那个像风车一样的装置是什么呀?气象园里的姐姐告诉我们“那是风向标,它是一种能够测量风来的方向和速度的装置。”我们兴奋地看着风向标一会顺时针,一会逆时针地转来转去。
更让我们好奇的是“风向标”头顶上那个一直像风车一样转的东西。它是由三个勺子组成的,不过它可没喝汤的勺子那么光滑!我开始以为它是电动的,观察了一会儿,才发现它竟然是依靠风向和速度来旋转的!原来如此。气象园里的姐姐告诉我们,它的名字叫风杯!不过我们认为它的名字应该叫风勺才对,因为他长得像勺子嘛!
【神奇气象园】
——姚予
从学校望去,你会看到一个大白球,那个大白球位于操场旁的山坡上。“那里是哪儿?”我坐在台阶上,常常这样想。
乌云呼呼的吹,马上就要去气象站了,那里肯定很大,像科技馆,我们肯定也要坐电梯,最顶端还有精密的仪器,但现实结果超出了我的想象,因为那里不是气象站,而是气象园!
朝四处看看,那里根本就没有房子,只有工作房,并且小的不能再小,长约70米,宽约80米,不过那里打扮的很像花园。有几个长杆子立在了大家面前,风一吹杆子像勺子一样的东西就会像做旋转木马一样绕着杆子转,下面一点则是风向标,风朝哪边吹,细的那头就会指向哪儿,在用计算机计算什么时候风大什么时候风小。
下一个东西是啥?我们走进了用栅栏围起的一块花丛,“嗯,这是装饰品”?老师摇了摇头,用手扒开了花丛,上面有4个温度计,土里的部分有的稍微短一点,有的则长很多,他们都是用来测地温的,不过露出来的部分都一样长,我到现在都还没弄明白为什么。
当我要临走时看了看工作坊,令我没想到的是原来他就是大白球。
我坐在台阶上望着大白球,常常想着关于气象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