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慢下来】
清晨,阳光笼罩在这个微醒的城市。虽是早晨可仍有一群人来来往往。
早餐店中,店主穿着一身白大褂,双手飞快地将肉馅塞入皮中,然有一卷、一捏,然后放入蒸笼之中。又时不时将茶叶蛋舀上来,仔细端详一会儿!好不忙活,汗水从额尖一直滑到颈上,他的双手也没有抽出空来擦一擦这滴汗液。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人走了进来,边走边说:“师傅,我要四个包子,带走,快一点!”店主应了声,便立即打开蒸屉,一大捆蒸气席卷而出,露出整整齐齐的一排包子。客人在来回的踱着步,时不时看了看表,又不耐烦的看向了正在忙活的店主。店主娴熟的抓起四个包子,递给客人,客人放下钱,抓过包子,便飞快的消失在人群之中。
有一个人坐在店里,身穿一件深蓝色卫衣,里头露出一根棕色的丝儿,手细而长,夹着一张报纸,黑色的发丝柔软的垂下,澄清的目光看向报纸。时而轻拨了下头发、时而舀一勺紫菜汤送入口中、时而夹起一个包子,放碟中轻轻拈了一下,在边缘磨了磨,嘴尖触到薄薄的嫩皮,牙轻轻咬破,吮吸着漫出的汤汁,小口小口地咀嚼着,他一切的动作都显得那样轻盈、缓慢,又与这城市的步伐格格不入,是故意为之,还是有那一份举世皆浑浊我独洁的雅怀。
在这样一个充满俗气的红尘世间,还有多少个与世隔绝、脱离尘事的这样有那一份闲心的隐士呢?大多只剩下陷入红尘之中在疲于奔命的庸人。不知慢下脚步,以另一个视角展望世界。
慢下来,一路风景!
【篇二:我的拿手好菜——莜面】
莜面是内蒙古地区的特色,莜面是很营养的,莜面营养好是因为其种子内蛋白质含量超过其他粮食作物,莜面营养成分还包含钙、磷、铁、核黄素、亚油酸等,是糖尿病,冠心病以及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病人的理想健康食物。
我们先来做莜面,做莜面需要的材料有莜麦加工成的莜麦粉,一百度的热水,压面模型,一个盆子,一个土豆,一个蒸屉。先把两小碗的莜面粉放进盆子里,倒入适量热水,用手或筷子搅拌均匀和成面团,再把土豆切成一片一片的,放到蒸屉上面,再把搅拌好的面团放入压面模型里,压成细线,把压好的面放在蒸屉上面蒸,需要十分钟就能蒸熟了。
只有莜面可不行,因为莜面没味道,所以要一些配菜,可以加入一个青瓜,一个番茄,一包榨菜,一根香菜。先把青瓜、番茄、香菜、切成丝,放进大碗
再把适量盐、味精、酱油、榨菜和醋放进大碗里,最后再把一小勺热油浇去
搅拌均匀就完成啦!这个配菜好香。爱吃辣椒的可以放点辣椒。
吃的时候要把配菜倒进莜面里搅拌均匀,因为这样才美味。
这就是我的拿手好菜——莜面。
【篇三:留在心中的那份感悟】
生命不息,感悟不止。
——题记
我坐在整洁的书桌前,笔在纸上飞快而自如的书写着,发出肃穆的“沙沙”声。看似在很努力地学习,其实我早已“身在曹营心在汉”了,我的神思已从那刀光剑影的战场,神驰到了香味之源。“开饭喽___”伴随着一声呐喊,我一跃而起,扔下笔奔向厨房。
厨房里烟雾弥漫,烧着汤水的大锅咕咕嘟嘟冒着热气。打开的蒸屉里,一个个雪白的馒头整齐地码着,散发出水气和诱人的香味。见此景,我端起馒头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餐厅。
我一把抓起一个大馒头,但不由得“啊”的喊了起来。明明是一个馒头,此时我却像拿着烧红的炭火。我把那烫手的馒头一下子丢回了蒸屉。过了一小会儿,实在忍不住,我又捉起一个,当然是徒劳的,任何馒头我都拿不过3秒。没法子,我只好站在一旁,瞪着眼睛干瞅着,等它们冷却。
爸爸从厨房出来,看到我的样子。不由得乐了。他一把把我拉到一旁,拿起一个馒头,而后飞快地把它传给另一只手。就这样,双手互传,还不时来几个潇洒的抛接。只见馒头那冒出的丝丝缕缕的热气,不一会儿便氤氲在空气中了。
爸爸见我看傻了,便带着胜利的微笑对我说:“遇到问题就想想办法嘛,光在一旁看,有什么用?”我有些惊讶,没想到,就吃个馒头,也能吃出个大道理来。
我夺过爸爸手中的馒头,“啊呜——”就是一口,你猜怎么着?牙都快烫掉了!里头还烫着呢!我既不能把它咽下,又不想忍痛割爱把它吐了,只好上蹿下跳,呀呀乱叫。爸爸妈妈看到我的样子,都哈哈大笑起来。待我好不容易咽下那滚烫的馒头,妈妈拍拍我的肩头发话了:“做事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不可莽撞,凡事大都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简单。”
我再次震惊。不由得说:“没想到这样简单的事,也能蕴含这样深奥的哲理。”
看来,人生百态,每时每刻都能有所感悟,只要将它们一一留在心里,必能受益终生。
【篇四:我和妈妈学做花卷】
疫情期间,人们都待在家里,不能外出聚餐,不能外出游玩。为了让我们的饮食更丰富,妈妈总是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好吃的。
一天中午,我写完作业,突然听到厨房里传来面包机和面的声音。我连忙跑到厨房,兴冲冲地问:“妈妈,您要给我们做面包吗?”妈妈神秘一笑,说:“不,今天妈妈要学着给你们做花卷。”啊,花卷,那么多花纹,做起来肯定特别费劲。一旦不小心,就会失败。“妈妈,您确定要做花卷吗?”我疑惑不解地问。“对呀,凡事都要尝试一下呀。”妈妈笑着回答。
好吧,妈妈也是第一次做,还不知道会不会成功呢。我悄悄地站在旁边,见证那伟大的时刻。一切准备妥当,妈妈终于开始制作了。她先把和好的面擀成一张比较薄的面饼,再把食用油均匀地涂满面饼表面。接着妈妈把面饼卷了起来,刚才一张圆圆的大饼变成了一个卷起来的面卷。很熟练地,妈妈用刀把面卷切成像缩小版“驴打滚”一样的小段。
最重要的一步来了,妈妈把两个小“驴打滚”竖着摞在一起,然后拿着一根筷子在上边使劲一亚,花卷的半成品就完成了。妈妈做得如此顺利,根本不想第一次做呀。我正要夸奖妈妈的技术,突然妈妈停下手上的动作,犯愁了,嘴里嘟囔着:“后边怎么做来着,我给忘记你了。”“没事,妈妈,咱们上网查一下。”说着,我们连忙打开手机,搜索了一下。对于网上的教程,我看得很明白。于是,我对妈妈说:“妈妈,我来试一试吧。”妈妈半信半疑地看着我,“恩,妈妈,我来试试。”趁着妈妈还不确定的时候,我已经洗完手,准备下手了。在妈妈的基础上,我把花卷的两个边从下边捏紧。一个漂亮的小花卷就完成了。看着成型的画卷,妈妈连连夸赞。
白白胖胖的花卷做好了,接下来就该放入蒸屉蒸熟啦!当然,最激动人心的还是看它们出锅的样子。打开锅盖,一股热气冒出来,一个又白又胖的大花卷就露出来了,吃着软软甜甜的画卷,真是太开心了。
【篇五:吃螃蟹】
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今天,爸爸带回来几只活蹦乱的大螃蟹。
咦?这次的螃蟹怎么和以往的螃蟹怎么长得不一样呢?爸爸告诉我这是生活在大海里的,叫梭子蟹。梭子蟹们穿着一身青铠甲,头顶上的两只小眼睛一转一转的,胡须摆来摆去,还不停的挥舞着两个大钳子可爱极了。可我又想到这些可爱的梭子蟹马上就到了我的肚子里,想想还是真的有点舍不得呢。我默默的想:梭子蟹呀,梭子蟹,我真舍不得你,可我必须吃掉你们,我太想念你们的美味了。这时妈妈走过来,开始蒸梭子蟹了,只见妈妈把梭子蟹们放在锅里的蒸屉上,盖上锅盖,只听螃蟹们在锅里噼里啪啦的,好像再说:烫死了,烫死了。
过了一会,妈妈大喊:“吃螃蟹啦!”我十万火急地跑出来说:“螃蟹终于好了。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还没到冬天呢,螃蟹们就急忙脱掉了青色的衬衫,换上了红棉袄,个个比美呢!妈妈笑着说:“看看你那馋样。”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一个梭子蟹用力的掰开在蟹壳上倒上醋夹起一块蟹黄沾上醋,放入口中,简直是人间美味,让我吃的如痴如醉,我感觉自己仿佛来到螃蟹王国!我一口气吃了两只梭子蟹,简直让人回味无穷!
【篇六:难忘那次活动】
打开记忆的轮轴,不停向前翻动,我不由的想起那一次的DIY美食共享活动。
那是一个盛夏的下午,太阳公公好像发了怒似的烤着大地,我们像极了蒸屉里的包子。大家都百无聊赖,可接下来这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消息是我打起了12分的精神。老师宣布要进行美食共享活动,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议论纷纷,有人说“太好了,不用上课了”。有人说“我不会做饭,还不如杀了我呢’。还有人说“正好我要大展我的厨艺。”而我的思绪如离弦的箭飞了出去。天哪我们要把自己在家中做好的美食带到学校来,然后小组品尝,全班品尝。我心想;老师如果你想让我们写作文就直说吧,我也是醉了。
时间像加上了轮子,让你怎么都赶不上。这不,下午就要进行互动了,这时的我正在和厨房大战呢。
我要做的是“糖醋小炸弹”,好吧是网上先学的。我先把准备好的鹌鹑蛋拿出来,煮熟后,剥开,然后我拿出准备好的干淀粉,倒入碗中,把脱了衣服的鹌鹑蛋放入碗中,再让每个鹌鹑蛋都沾上淀粉,拧开煤气灶,刻着煤气灶却像故意为难我似的,我拧了半天它还是不开,我心想;跟我斗,门都没有。我咬紧牙关,用力一拧,在松手,开了。我在把油倒入锅中,五分钟以后,油热了,我一鼓作气,把所有鹌鹑蛋放入油锅中,霎时间,油花四溅,我赶紧拿起锅盖当盾牌,一边掩护一边跑,过了一会儿,我听没了声音,壮了壮胆子跑到厨房看,只见刚刚还白白胖胖的鹌鹑蛋变成了一个个穿着金外衣的国王,我见状立即把或停掉,捞出鹌鹑蛋,最后撒上一层番茄酱,大功告成!
跟厨房战斗完毕后,我信心十足的带着我的菜品来到学校,推开教室的门,就和满屋的香味撞了个满怀。这节午自习仿佛异常漫长,我心里总是安定不下来,心中长着毛毛草,铃铃铃……终于下课了。
活动开始了,我们小组的人都拿出自己做的菜品,互相品尝着互相点评着。全班开吃了,我班的一匹匹饿狼涌现了出来,真是满汉全席呀,什么都有,大家一会儿争着吃这个,一会儿争着吃那个,和我一起扫荡的好闺蜜也吃的满嘴是油,还不停的往嘴里塞,这真是一个吃货的天堂呀!我看到有人在吃拔丝山药,我也忙过去抢。后来得知那是被人舔过的,胃里一阵翻江倒海。当我回到自己的位置时,发现已经空盘了,我开心极了。
原来这就是分享的快乐。关上时间的轮轴,现在想起来我至今还历历在目,这便是让我最难忘的一次活动。
【篇七:做绿豆糕】
听奶奶说我们这里端午节的时候人们都会吃粽子、品油糕、尝绿豆糕、插艾草……
说到吃,我第一个想到的不是粽子而是绿豆糕。每年的绿豆糕都是妈妈自己做的,那可是比外面卖的要好吃百倍,我认为这就是妈妈的味道。妈妈每次做绿豆糕的时候我都会在旁边“偷偷”地观察,每次看到妈妈在做的时候,我都急得心痒痒,也想上去搭把手,我问妈妈:“妈妈,我能帮你一起做吗?”妈妈却说:“你先在旁边看吧,看会了再学着做。”可是我想说,光在旁边看,不实际操作也是“白费劲”啊。
今年端午节,妈妈终于答应我可以做绿豆糕了。妈妈告诉我今年的绿豆糕可以让我和她一起做了,听到这句话后别提我多兴奋了。事后才知道,妈妈是为了帮助我完成作文,才“开恩”让我动手做的。
妈妈提前一天晚上把绿豆搓洗干净,用清水浸泡了一个晚上。早上起来的时候,又把浸泡好的绿豆再次清洗干净,控干水分。然后又给蒸锅里面加入足够量的清水,放入蒸屉把绿豆放入蒸屉中上锅大火蒸熟,我看了下时间妈妈大概蒸了一个半小时才把绿豆蒸熟蒸透,蒸熟的绿豆用手轻轻一搓就成绿豆沙了。对了,妈妈用的是在超市买的直接脱皮的绿豆,因为没有脱皮的绿豆会让你去皮去到“怀疑人生”,别问我怎么知道的,因为我见妈妈做过一次没有脱皮的绿豆糕,不仅颜值不好看,而且口感还不怎么样。
把蒸好的绿豆晾凉,用铲子压成绿豆沙或者把绿豆放入干净的袋子里面用擀面杖擀成绿豆沙,不过绿豆蒸的时间比较久,很容易就捣成绿豆沙了。捣好的绿豆沙放一旁备用,取出一口不粘锅,给锅里放入黄油融化,然后依次加入绿豆沙、白砂糖、蜂蜜、奶粉、麦芽糖。妈妈说,加入奶粉是为了吃起来口感有股淡淡的奶香味儿,加入麦芽糖是为了防止做好的绿豆糕开裂。加入所有的材料后,就开始翻炒绿豆沙,注意翻炒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小火防止炒糊了,直到绿豆沙和所有食材融合在一起可以抱团,不粘锅不粘铲子就好了。
接下来就是把炒好的绿豆沙晾凉,用烘焙秤分成50克一个的小剂子,然后用模型把绿豆沙压出花型,一块完美的绿豆糕就做好啦。
最后,就是把做好的绿豆糕放入冰箱冷藏,等到吃的时候就会冰凉爽口。我已经迫不及待地吃了好几块儿了,淡淡的奶香味儿加上绿豆的清香简直甜到心底了,这么美味儿的绿豆糕你要不要也来上一块呢?
【篇八:年夜饭】
红红的灯笼被风吹起,万家灯火陆续亮起。
锅中的油翻滚着、游荡着,还未反应过来,一篮子的菜已被纤细的身影在忙碌扔下锅,菜迅速地盖住了肆意的油,哗哗几声,菜迅速地染上了焦黄,氤氲的雾气间,菜的醇香依稀可闻,用铁勺拌几声,菜的浓香扑面而来,再用勺子轻掠每一个调料,油盐酱醋一个都不少,将菜翻滚几下,浓香萦绕在鼻尖。
用勺将菜一点点舀出,菜叶上泛着油光,映着米白色的瓷盘,红色的油汁泛着浓香。用筷轻尝味道,浓郁的鲜香入口,在舌尖上盘旋,在味蕾上绽放,菜已入肚,香味却在口中久久回荡着。
隔着窗望着客厅的亲友,心中涌出无限的柔情与快乐。
打开蒸笼,白色的雾气欢快地奔腾着,充盈了整个厨房,蒸屉内小蒸包一个又一个泛着光泽,在氤氲地雾中,像汉白玉雕刻的玉石,隐约可以看见白玉之中的汁和馅。
待汤包上桌,用筷轻轻挑破薄薄的皮,鲜汁缓缓流出,香气扑鼻,迂回绵延,牵动着我的味觉,于是便迫不及待地将汤包送入嘴中,一时间竟忘了吹一吹这蒸气腾腾的食物。刚刚入口,瞬间满脸通红,不知到底是因为这烫汤包还是因为这不可多得的团圆,口中的热把汤包的味道湮没,还未来得及品尝,汤包早已下肚。
旁边的母亲仍不停地给我夹菜,见我不会吃汤包,唇边露出笑意,笑盈盈的脸上意添了点点皱纹,头上的秀发中隐藏了时间的风霜。
一时间热泪盈眶,口中仍嚼着那鲜美多汁的汤包,泪光中的眼睛映着母亲的身影,大红的灯笼,心中却是这喜庆的年。母亲的爱满得要溢出感动,耳边响起了成龙的歌词: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