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木板相关作文

【篇一:春节记事的作文】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每家每户都会庆祝一番。有些民族还会搞一些活动来欢度新春佳节,比如舞龙舞狮、说书唱戏、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

一到年关,大人小孩都忙乎开了,备年货、扫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也乐乎!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或自己动手或请人代劳,把一年的收获和来年的希望都写进这小小的春联里。同学们,说起春联,还有一个故事呢!春联,起源于桃符,它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门板。(.)据说,桃木有镇鬼、驱邪的功能。因为世上的恶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二神,所以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驱鬼辟邪。后来,人们索性在桃木板上刻上两位神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驱恶。这种桃板就称为“桃符”。在五代十国时期,开始有人在桃符上写字。一次,蜀国的君主孟昶在除夕之夜令学士在桃符板上写字,因看不清学士们所写的内容,孟昶索性自己书写“年年约余庆,嘉年号长春”。由此产生了中国第一副春联。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远的游子也要赶回家跟家人团聚,吃上父母精心准备的年夜饭。旧时,人们把这叫做除夕守岁、熬年。这一顿饭要慢慢吃,一直要吃到深夜。

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听着窗外阵阵的爆竹声,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这时候,小孩子最开心的是长辈会发压岁钱。据说,在魏晋时期就有这个做法。压岁钱也叫“押岁钱”、“压祟钱”因为岁与祟是谐音,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使小孩们平平安安过年。

过年了,少不了走亲访友。亲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着丰盛的酒菜,互赠祝福,共谋发展大计。这一活动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

春节,不仅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一种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安宁。

【篇二:你好对联】

嘿!你了解对联吗?

瞧瞧,“发奋识全天下字,立志读遍世间书!”这是苏轼写给自己的对联,短短的14个字就写出了他的远大志向和抱负以及豪放不羁的品性;“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是54岁的诸葛亮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对联,写出了一位父亲对儿子做人方面的要求和希望以及自己的高尚人格;“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这首《声律启蒙》不就是清人车万育为我们所有华夏儿女写的吗?……读着这些形式优美、朗朗上口的文字,我们不由得发出一声赞叹:真美啊!

在古代,人们将对联刻在桃木板上,所以对联在古代叫桃符。后来纸张流行,人们就将对联写在纸上贴在楹柱上,因此后来对联又被称为楹联、对子。

五代十国时,蜀主孟昶曾写下第一副对联(桃符),“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当对联(桃符)传到宋朝后,王安石又写在《元日》诗中写到:“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那时的对联还叫桃符。

到了明代朱元璋当帝王的时候,有一年过年,朱元璋下令,让都城金陵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对联。当朱元璋在巡视时,看到一家屠户门上没有贴,于是就帮屠户写了一篇对联。当朱元璋第二次检查时,屠户还是没有贴,朱元璋很是生气,后来得知屠户因这是帝王写的十分珍贵,所以在家里中堂贴着,每天祭拜。朱元璋听了格外高兴,就赏了屠户三百两银子。人们听说后,都纷纷贴上对联,还比谁家的对联写得好呢。从此,对联就得到广泛普及,并一直流传至今。哈哈,朱元璋可真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大功臣呀!

写对联可不简单,它要求上联与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同位不能重字,结构还要相当,节奏相应,平仄相谐,仄起平收,而且上下联的内容要相关。贴对联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对联可长可短,内容丰富多彩,有春联、寿联、婚联、挽联、行业联与自题联等等。怎么样,对联不一般吧,你是不是已经听得目瞪口呆了呢?

别发呆了,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积极传承吧,让对联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的时期里更加发扬光大。最后,让我们一起高喊一声:对联,你好!

【篇三:买年货】

今天我们要去买年货啦。我一听这么说,高兴得手舞足蹈。中午做完了准备,我们就高高兴兴了赶路去了。

我们走到了商场就看到一波波的人群充满的新年喜庆的热闹。首先进入商场的三楼,先逛了服装区,妈妈给我和哥哥各挑选买了几套衣服,试穿了一下都挺满意的我们就快速转换下一个阵地。紧接着我们又逛了日用品,化妆品等其他的区域,然后没有想要的商品,我们就转而准备下二楼。

进入二楼,迎面我就看到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一堆堆喜庆的糖果,就像一座座丰收的小山;一盒盒精美的巧克力,像一座座房子;太多的商品,看的我眼花缭乱。挑选了满满的一车的食品,我的心里高兴极了。最后,我们推着满满的一车东西走向收银台。一转头,我发现了左边一大片红彤彤的非常喜庆的春联销售区,上有各种字体的「福」字。我们都在那边走边看边挑选一副春联,我一个个看过去,一个个念过去。最后征求一下妈妈的意见选了一副春联,横批上写「新春大吉」,右边是「锣鼓喧天家家乐」,左边是「灯照吉祥岁岁欢」,寓意合家欢乐,幸福满满!

开心回家了!我也查阅一下春节贴春联的由来!让我又增长见识了。

贴春联的习俗由来:春节贴春联的汉族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用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应挂在门旁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篇四:我最喜爱的节日】

我们度过每一年里最盛大的节日莫过于春节,这是每个中国人忘不了的,刻骨铭心的节日,意义也是非凡的,我想身为一个中国人,春节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当然,这也是我最喜爱的节日,原因让我慢慢道来。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新春联,古诗《元日》说道:“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一天,人们都换新衣,小孩子大人们还会挨家挨户的去拜年呢!

拜年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人类祖先曾遭受到一种凶猛的野兽威胁,它的名字叫“年”。“年”以百兽为食,到严冬觅食困难,便下山骚扰,猎食人畜,百姓惶惶不安。人在与“年”的斗争中得知它怕红色,怕火光,怕响声,为此,在门上挂红色的桃木板,在街市燃火,敲锣打鼓,彻夜不眠,终于将“年”驱赶到荒山野林。为了纪念这次胜利,遂把这天凌晨称为“年”,同时也形成了过年守岁的习俗。旧时除夕之夜,一家团聚在灯前炉旁,美酒佳肴,叙旧话新,通宵不眠,守着守岁烛,燃放着烟花爆竹,防止“年”的袭击。到初一早上,人们开门见了面,彼此作揖道喜,表示庆贺未被“年”吃掉。拜年的风俗也由此传了下来。

拜年之前的除夕夜,是我们晚辈最开心的时候――有压岁钱呀!为什么不开心呢!我想说:“没有压岁钱的年,就像过了个假年呢!”在除夕夜晚,家家户户灯火通宵,满天的烟花照亮了黑暗,光亮照进了每个洋溢着笑脸的人们的心里,五彩的颜色寄托了人们来年的愿望与美好时光。爆竹声中辞旧岁,向新生活进发。爆竹声声,为春节的来临增添了一份浓浓年味。当然每年少不了春节晚会,团圆的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在一起笑谈,我想,这是最幸福的时刻。

春节那天早上,每家都早早的出来迎接新年,冷冷的空气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暖暖的,让人们体验到这就是――年!

春节渐渐有新的花样出现,虽然增添了许多乐趣,但不能忘的是祖先们留下来的珍贵习俗,我们将代代相传。

一年之际在春节,人们的努力创造让他们自己越来越好,我最喜欢春节,你呢?

【篇五:我们身边的年文化】

正值寒假,也迎来了新的一年。这过年,可有着不少讲究。

去旧迎新辞旧岁。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人们就开始打扫卫生,期望除去旧年的晦气,以迎新春,又名扫尘。不仅如此,人们还会在除夕这一天洗一个香喷喷的澡,将旧的一年里的不如意除去。

“金蛇狂舞时,紫燕报春时”,春联可是过年的重头戏。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所以,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一件大事,每当春节临近时,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门的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贴春联表达了一家人对春节的美好期盼和祝愿。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这过年自是少不了除夕守岁了。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一顿和和美美的年夜饭,围坐在火炉旁话话家常,等待着辞旧迎新的那一刻,通宵守夜。守岁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在一年里吉祥如意。

拜年也是过年的习俗。在大年初一这一天,人们早早的起床,满面喜气的走家串户的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而在亲朋好友间,最普遍的就是带着小孩子一起去拜年了。而小孩子们,也就凭着自己甜甜的小嘴,得到了那份沉甸甸的大红包了。

【篇六:难忘的除夕】

我们度过了漫长而有意义的寒假,而最让我难忘记的是"除夕"那天。

那一天,我们家的主要事情就是大家一起齐动手,准备一桌丰富的团年饭。

这一年的除夕我们过得与众不同,因为我们搬进了三间三层的小洋房,全家人个个兴高采烈。

爸爸是家里的掌柜,也是我们家的一级厨师,做年饭的任务自然落在了爸爸的肩上。爷爷和哥哥忙着贴对联,奶奶负责清洗餐具,妈妈负责择菜和洗菜,只有我开心地放鞭炮。一会儿看哥哥贴对联,一会儿欣赏爸爸做饭。只见爸爸把煮好的猪头放进一个大盘子里,还在前面烧了两柱香,我问其中的由来,爸爸郑重其事地告诉我说:“这是祭天地,保佑来年五谷丰登。”

下午两点钟,爸爸把一桌丰盛的“团年饭”做好了。我发现桌上有一条鱼很奇特,正准备动筷子,爷爷阻止了我,严肃地说,这鱼是不能吃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

吃完团年饭,我一边帮助妈妈收拾餐具,一边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叫过年呢?”妈妈神秘地对我说,这其中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有一个叫“年”的动物,非常凶猛,它捕百兽为食。

每天冬天食物缺乏的时候,它就会下到山下,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

从此过年家家户户贴红对联,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的习俗就沿袭下来。

除夕之夜,我还得到了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的大红包。他们鼓励我来年好好学习身体棒棒,他们自己也期待有个好的收成。

【篇七:年味】

转眼间,新的一年到来了,甚是热闹,传说相传远古候祖先曾遭受种凶猛野兽威胁种猛兽叫“捕百兽食冬山食物缺乏闯入村庄猎食牲畜百姓惶惶终"斗争发现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冬自家门挂红颜色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通宵睡敲敲打打夜,闯进村庄见家家红色火光听见震响声吓跑得无影无踪。从此以后便形成了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贴对联、放鞭炮的风俗习惯。

年味最浓的就是家人团聚了,家里的门窗贴上了对联和窗花,桌上摆着各种好吃的年货。我们家最喜欢闲聊了,走到哪聊到哪,似乎有说不出来的话;爸爸妈妈、弟弟、叔叔阿姨、姑姑婆婆坐在一起边嗑瓜子,边聊天,边看春晚,脸上洋溢着笑容,看着自己的家人我又更加高兴起来,感觉到了一股浓浓的年味!

年味最有趣的就是放鞭炮了,弟弟妹妹们希望早点到晚上,可以早点放鞭炮,每时每刻都喊着:“什么时候放鞭炮嘛?”因为弟弟妹妹还小,白天只能放摔炮,一摔就响,为了他们我也只能也委屈一下放摔炮咯!到了晚上我们一起放烟花,“孔雀开屏”、“冲天炮”等等,小区里都是五颜六色的天,耳朵里传来的都是彼此放炮的声音,我感到浓厚的年味。

年味最自由的就是大人们围在一起打扑克,什么炸金花啦、跑得快啦、打升级啦,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情,小孩呢,嘴里嚼着糖,手里拿着遥控器在看动画片,激动得一下坐下,一下站起,一下大吼,吓得一家惊心胆颤,然我感到浓重的年味。

最令人激动的时刻来了!离新年的钟声只有5秒了!5-4-3-2-1!大家互相拜年,不能见面的用微信发段话,打电话祝福,手机消息响个不停,成了一段段无字的歌谣。

每到过年我都很开心,人们并没有遗弃千年的传统,还可以感觉到“年味”,那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

【篇八:过年】

腊月三十,我和父母踏上了回家的路。

穿过繁华的街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空气中混杂着泥土的气息和湿润,群山绵绵,如绿丝绸缎,我可从未想过,回家过年的路竟如此漫长。

下午时分,大人们开始忙活起来。那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做着自己拿手菜式。我也没有闲下来,一把抓起春联就出去贴。春联,它这来头可不小,它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到了宋代,春联仍然称为“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末,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明代,桃符才真正的改称为“春联”。

春风拂过,缕缕鲜香,如同一只无形的手,将我拉回现实。香味钻入了我的鼻孔,吸入了肺里,扑进我的心里。我寻着香味走进了饭厅,大家看着我都笑了起来,“你再不来,可能就没有你的位置了,来,快坐下。”此时,外公举着满满的酒杯站了起来说道:“今天大家欢聚一堂,我们一起唱一首歌《常回家看看》。”这时,一旁的二表叔拿出了手机,说道“我来放音乐”,“好!”外公一口干了杯中的酒。“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大家一起拍着手,一边陶醉在歌声与微笑里。大家一边轻拍着手掌,一边小声唱和着,特别是长辈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颜,宛如九月烂漫的菊花。一曲唱罢,外公扯着嗓子说道:“总之啊,要常回家看一看亲人,年让我们相聚一堂,大家吃好喝好!”

年夜饭的菜品多得目不暇接,我拿着筷子却无从下手。不必说那绿如翡翠的清汤滑肉;不必说那百如凝脂的藕炖猪蹄;也不必说那红如玛瑙的麻辣鸡丁;单单是老鸭煲就足够让你口生津液:香浓的汤面露出鸭的一半身体,鸭身体旁边漂着鲜嫩的竹笋,又肥又大的黑木耳和一两颗青翠的香菜静静点缀其中。轻轻地舀一勺汤送进嘴里,鸭肉的醉香,竹笋的鲜香,木耳的清香,伴着汤料的辣味,让你回味无穷,这汤虽不如酒般醉人,但却足以醉神。慢慢地品一口鸭肉,细腻爽口,嚼一下竹笋,脆嫩交揉,再来一朵黑木耳,那可真是夹齿生香。划拳声、碰杯声、祝福声,声声入耳。喝酒的男人们个个脸红得像要下蛋的母鸡。而长辈们也在一旁拉起了家常。孩子们更是闲不住,早已不见了踪影。

来到了院子,四周一片漆黑。“这,给你一支小火炮!”流着鼻涕的小表弟吝啬而又小心翼翼地抽出一支给我。一按打火机,火焰一下喷涌而出,火苗四周有一个淡红色的圆形光圈在颤动,仿佛被黑暗困住了一般。拿着打火机靠近导线,火苗欢快地舔着导线,不一会儿,就点燃了,我飞快地把它丢出去。可是也没有什么动静,“让我去看一看”。我的小表弟自告奋勇,“没有爆,好像是一个哑炮!”他尖声尖气地叫道。“轰”一声巨响,天空仿佛被撕裂开。表弟吓得连滚带爬往这里奔来,像一只逃窜的小老鼠,他躲在我身后,一边粗声喘气,一边小声说:“啊呀!吓死我了!吓死我了……”

我们一边欣赏远方的烟花。

“轰——轰”几声巨响,烟花拖着那长长的尾巴奔向那如墨的夜空中,朵朵绽放,迸射出璀璨夺目的光彩,展现出自己最美的一面。这时天空好像变成了没有尽头的大海,向天际伸展着,伸展着……小精灵们变成了一朵朵的莲花,柔弱的花片在微风中摇曳。星星如同小鱼儿在水中嬉戏,吐着泡泡儿在花下躲藏着。有时如同一条蛇一样,摆动着自己的柔软身躯,在天空中寻寻觅觅;有时还似瀑布从天而降,宛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绚丽的烟花可谓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啸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烟花生时,姹紫嫣红,消失时,万紫千红,如此短暂的生命,也如同我们这时的团圆般的短暂。

黎明来到,晨光熹微。旧的一年掩面离别,新的一年迈着轻快的步伐而来。大家如同烟花的火星四处飞散,但同时酝酿着下一年亲情团聚的温暖。

【篇九:贴春联】

年三十这天,也就是除夕夜,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贴春联,增添过年的喜庆气氛。

爸爸告诉我,春联原来叫桃符,是挂在门两边的长方形桃木板,上面写着“神茶”、“郁垒”两神名以驱鬼辟邪,王安石的“千门万户除旧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就是除夕用新桃符换旧桃符的事。到后来五代时期才有春联,贴春联慢慢变成添加春节喜庆气氛的习俗流传至今。

听完介绍,我们开始贴春联。我小心翼翼地将双面胶贴在春联背面的的四个边上,然后把双面胶上面那层纸撕下来。这一步可让我费尽了心思。我轻轻地刮了一下,撕不下来,又狠狠地刮了一下,哇,差点把春联撕破!我心想:看来得用我的绝招了。我用笔在双面胶的中间划了一下,从里往外撕,这方法果然有效,不一会就撕好了。

下一步,就是往门两边贴了。我颤颤巍巍地爬到梯子上。爸爸让我跨过梯子站到顶上去,我犹豫了,我害怕,害怕梯子会倒下去把我摔个嘴啃泥。

“别怕,爸爸在,你能行的。”爸爸鼓励道。我咬紧牙关,慢慢地骑了上去,让妈妈看好位置,拿起春联,先把上面的两个角对齐,沿着门框稳稳地贴了上去,再从上往下把春联抹平。

“宏图大展前程远,吉星高照事业新”,我铿锵有力地读了起来。火红的春联预意着,新年里我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