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温暖的登高】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高,是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每年的这天,人们都会拿着风车和鲜花登到最高处插起来,这样象征着祝福老人长寿安康。
记得很小的时候,妈妈第一次带我出去登高。还记得那是一个很热闹的公园,我们走上了一条楼梯,可是第一次出去的我,看到楼梯两边都坐满了乞丐,我害怕得扯住妈妈,不让她走,妈妈知道后,温柔地安慰我:“不怕不怕,他们不会伤害我们的。”我完全听不进,眼看妈妈迈向前走,我大哭了起来,妈妈叹了叹气把我抱起来,在我耳边轻轻地对我说:“别哭,你看他们,他们都是没有爸爸,没有妈妈的人,他们那么可怜,你应该同情他们,而不是在这里哭。”我果断地停止了哭泣,可是还是让妈妈抱着我走。
楼梯很长,妈妈累得喘不过气来了,“宝贝,下来走好不好,妈妈很累呀。”可是我环视了周围,都是坐满了乞丐,拼命地拉着妈妈的脖子不肯放手“不要不要,我不要下来。”可是任由我怎么叫,妈妈还是放了我下来,站在地上的我大哭起来,妈妈蹲下来,依然温柔地对我说:“来,走过去把这些钱给那个乞丐吧。”我用尽我的力去摇头,“不要,我不要。”
妈妈把心一横,走过去那个乞丐那里把钱给他,然后伸手叫我过去,我在那里大哭又大闹,可是妈妈也依然不理我,最后我战败了,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慢慢地挪过去,一步两步三步,离那个乞丐越来越近了,可是事实上并没有我想得那么可怕,他又不会突然吓我,也不会骚扰我。
到了到了,我扑进妈妈的怀抱里,妈妈再次温柔地对我说:“去,把这些钱给他吧。”尽管心里有一万个不愿意,可是还是慢慢地挪过去,把钱扔到他的碗里,那个乞丐感激地看着我,嘴里拼命地对我说谢谢谢谢,我又重新扑进妈妈的怀里,原来做好事是那么的高兴呀。
登高因妈妈的教导和怀抱而显得更加温暖了。
【篇二:话重阳】
这秋高气爽、桂花飘香的季节,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在我翻看了些许书籍后,就由我来讲讲重阳节吧。
农历九月初九,两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为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了重阳节的习俗。如:重阳登高、遍插茱萸等活动。重阳节这天,各地风俗不同,有簪菊花、吃重阳糕、喝菊花酒、放风筝等。
重阳节为什么说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呢?因为重阳节也是老人节,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我们要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这使我想起孟子说过一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老,从我做起,让每一天都是重阳节!
【篇三:九九重阳节】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我们去看望了太太,还在手机上看了重阳节的来历。那我就给大家讲讲重阳节的来历吧!
在古代,有一个村庄经常受到瘟魔的袭击。有个名叫桓景的人想要打败瘟魔,于是他就向道长请教。恒景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练剑,直到很熟练为止。道长送他几片茱萸叶子和一瓶菊花酒,说:“你得为百姓们消灭一害啊!”恒景回到村庄里,把东西分给村民,说:“等瘟魔来了,你们就把这些东西拿出来。”这时,瘟魔来了,它忽然闻到了一股难闻的气味,把它都熏的站不稳了。原来这就是茱萸叶子和菊花酒的功劳啊!大家都说恒景聪明。
这一天刚好是农历的九月初九,因为古人喜欢用阳表示九,所以为了纪念这一天,这一天就被称为重阳节,也有了重阳节喝菊花酒的习俗。
妈妈还告诉我,1989年才把它变成了老人节,也有了敬老、爱老的节日。
我觉得不单单这一天要敬老、爱老,每一天也都要敬老、爱老。
【篇四:重阳节】
“九月九,是重阳。插茱萸,赏菊忙……”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
重阳节要尊老敬老。重阳节前一天,我望着爷爷在厨房里忙着做晚餐的背影,我决定在重阳节送爷爷一件礼物。
我来到商场,到烟酒区逛了逛,又到食品区看了看。最终,我的脚步停在了卖书籍的货架前。只见书分好多种,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海洋类的书籍,因为我的爷爷以前是航海家,所以我认为爷爷可能喜欢这一类的书。我仔细看了看,一些故事性的排除去,剩下的没几本了。我翻翻这个,看看那个,我的心纠结极了。心想:买了这本,爷爷会不会不喜欢?买了那本,会不会又不太合适?我千挑万选,终于选出了一本《海底知识》。我捧着它,就像得了宝似的,一蹦一跳地走回了家。心想:爷爷一定喜欢!
第二天我怎么也不敢把礼物送出去,爷爷做饭时我不敢送,生怕他因为来接受了我的礼物而耽误了做饭;爷爷整理自己的包时,我也不敢送,唯恐他万一忘记了自己要带什么;就连爷爷在沙发上看手机时,我还不敢送,怕他因为这件事忘记了手机上刚刚出现了什么……终于,我挑中了一个大好时机,爷爷在阳台上看蓝天白云,我赶紧从房间取出礼物,蹑手蹑脚地向阳台走去,心想,爷爷会不喜欢吗?我现在送合适吗?我刚踏进阳台,谁知,爷爷突然转过身来,笑着问我:“怎么啦?”我顿时吓破了胆,把礼物往身后放了放,故作正经地说:“我要喝水!”爷爷“嗯”了一声,答道,“自己去倒吧。”耶!我就等着这句话,我长长地吁了口气,偷偷把礼物藏好,回到了房间。
在房间里的我想来想去,觉得还是态度真诚送出礼物比较好。我朝着阳台大喊一声:“爷爷!”爷爷听后直奔房间,我笑嘻嘻地对着他说:“有惊喜!重阳节快乐!给您的礼物……”说着,我把礼物递给爷爷。“哇,这是你送给我的吗?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那本书,谢谢!”爷爷说着,几滴泪珠渐渐从眼眶里溢出来,“我的好孙女!好孙女啊!”他把我举得高高的,我的脸上绽开了笑容。
“九月九,是重阳。插茱萸,赏菊忙。”只要我唱起这支歌,我就不会忘记给爷爷送礼物这件事,小小礼物传递了我对爷爷浓浓的敬意,希望他永远开心快乐!
【篇五:最美是重阳】
重阳,美在一些习俗。
每当登高时,就像为了躲避闯入人间的怪兽;每当赏菊时,就会有大片大片的金灿灿的菊花绽放光芒;每当插茱萸时,这浑身是宝的东西总能驱虫祛湿;每当吃重阳糕时,那精致的九层外表上插一面小红旗,更添几分光彩;每当晒秋时,辣椒、黄豆、黑豆、粽叶、铺在箩筐上,充满了满满的秋意;每当祭祖时,我就会想起小时候照顾我的太公太婆,可如今却在天际的他们;每当喝菊花茶时,就会感觉自己在和古时候的诗人们一起喝茶赏景;每当吃重阳粽时,都有着重阳的气氛;每当过重阳节时,这些习俗都是必不可少的。
重阳,美在一些景致。登山之后站在山顶,放眼一望,漫山遍野的菊花、秋叶傲然挺立,让大地变得格外迷人。
重阳,美在一份团聚。“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王维笔下的重阳,是对亲人浓浓的思念情绪,而我也多想回家乡跟我的爷爷奶奶团聚呀!
最美是重阳,虽然有很多的美景美食,但我还是最想和家人团聚!
【篇六:胜似春光又重阳】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这首诗出自白居易先生之手,诗名为《重阳席上赋白菊》,说到重阳,这可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节日。
重阳节始于先秦,本是为庆祝秋日丰收与祭天祭祖之日,后发展于汉代,是当朝帝王为追求长生而大赦天下的饮宴会。距今已有约三千年历史,时至今日,重阳节已被我国以法律规定为敬老节。
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重阳也不例外,由于重阳节最初是追求长生,而菊又象征着长寿,所以习俗大都与菊有关。登高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有时候人们在九月九日,领兄弟家人前去登高,为求高瞻远瞩,而登高又有沁人心脾,活血化淤之功效,是一种健身强体的体育运动。
重阳正逢秋日菊花盛开之际,所以又被称为“菊花节”。在这天,人们会饮菊花制作之酒,菊花性寒,有解暑化淤之功效,且入口清香,微甜,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再有就是佩茱萸之风,茱萸在古代被人们喻为吉祥的象征,古人为求吉祥平安,故人人佩带茱萸,以求身体安康。
除了以上通常习俗外,各地又有不同的地方风俗,像苏州一带,南京人将五色纸凿成斜面,连缀成旗,插于庭内;常州人食用一种叫“骆驼蹄”的面食;在浙江,人们通常会在这一天互相拜访,也做粽子互相赠送;称之为“重阳粽”。而远在北方的陕西一带,人们会互相赠送菊糕、菊酒,妇女要在这日以口摘茱萸,据说可以治心病。虽然南北有别,习俗不同,但这种种趣味盎然的重阳习俗,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朴素情感的向往,也为我国传统文化增添了丰富多样的色彩。重阳是自古留下的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从我做起。
除这些以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被国家定为敬老节,这也提醒了我们在追求幸福生活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养育我们的父母。
“金菊怒放映秋霜,茱萸静蕊迎重阳,鸿雁高鸣歌声朗,游子急归探高堂。”在这思亲的节日里,愿天下儿女暂将忙碌放一旁,捎上祝福探高堂。捶腰腿,洗碗筷,听絮叨,拉家常,孝亲感恩耀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