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作文大全】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兰州人,也是一个爱书的兰州人。小时候看书,总是妈妈带着我去,稍大一点便自己坐着公交车来到五层楼高的西北书城,硕大的招牌,无尽的书架足以震感我幼小的心灵。在数目繁多的名目中,找到一本自己的所爱,绝非易事,这往往要耗费一天的时间,然而这种浪费总带有别样的美丽和心甘情愿的值得。
有时候你往往渴望读些什么,却又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怕耗费一天光景,却落得两手空空。但我却从不慌张,我知道在一排排的书架中,总有一本书在等着和我相遇,当你看到它时,会产生一种力量,直击你的心房,让你不顾一切,哪怕是偷,是抢也要带走它的冲动。
初中,无意间看见同学课外书末页盖有纸中城邦的印章,即被这名字的美感所深深吸引,打听到地址,便寻了过去。比起那个五层楼高的西北书城,只有一层楼的纸中城邦显得更安静,更女子。在这座城邦里,我安然度过了初中,高中的全部时光与全部相思。
后来,上了大学,去了更广阔的天地,看了国家图书馆的宏大,南京先锋书店的独特,而那些年少时的书店也不再常去。有一年暑假,骑车去游玩途中,无意中又经过年少时的纸中城邦,只是它已改了模样。多了一层楼的空间,多了咖啡屋的悠闲。看来成长的,不光是我,还有它。我深深的知道,这种成长,不单是资本的力量,更是对书本渴望的力量!
【篇二:故乡的春节】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童谣,想必身为中国人的你我,必定会想起热闹的春节,全家团圆之日。而我,却不禁思念起故乡兰州的春节,那便是我最想过的节日。
话说这小年儿一过,鞭炮就开始响了起来。年味儿也浓了起来。家家户户都贴起了春联、年画,大街上处处喜气洋洋,超市里也装扮得红火,布置起了“年货一条街”、“年货万件挑”等,但是,对于我们兰州人来说,买的最多的,还得属成袋的白面,包饺子,炸麻叶、油果没了面可怎么做?当然还有各种蔬菜、干果,人们更是采购的不亦乐乎。
一眨眼就大年三十,早上起来一睁眼就要开始忙活,约莫早上9点的时候,人们便开始剁饺子馅,“咚咚咚咚咚”,家家户户便奏响了锅碗瓢盆交响曲!那声音轻快悦耳,是快乐的象征,人们忙着,乐着,不一会儿就剁好了饺子馅。到了晚上六七点钟,不用说,家家户户都飘出了饺子的香味。加上腊八泡的蒜和醋,正如老舍所写:“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吃完了饺子,人们还要准备大年初一待客用的食物——麻叶,这是兰州的一种传统小吃。所谓麻叶,就是用面和芝麻做成的一种食物。待和好了面,再将和好的面掺进芝麻,掺匀后,便用擀面杖把面擀成薄薄一片,切成饺子大小的菱形,中间切一个小口,最后把麻叶的一角穿入小口中,顺势一拉,麻叶就完成了,这是麻叶制作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到成型麻叶的外观。再丢到油锅里去炸,直至金黄香酥……不仅如此,各家的麻叶也并非完全一样,这家甜一点,那家咸一点,有的人家甚至还要放秘制调料。吃着令人回味无穷。要不然,我咋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胖子呢!
吃也吃了,就差没玩了,不用说,自然是放鞭炮了!什么“二踢脚子”、“双响筒”我都敢放。可谓独对那“大红鹰”畏惧三分,生怕炸了手,伤了眼睛。
不久,元宵上市,春节的另一个高潮,便如期而至,人们放鞭炮,赏花灯,不论是男女老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可惜,元宵过后,春节也就即将结束。我美好的故乡春节再一次离开了我。而我,守望在故乡千里之外的宁波,盼望着我最想过的节日的再次来临。
【篇三:乡情】
甘肃省,一个相对其他省份来说比较贫穷的省份;平凉县,一个相对于其他城镇来说更加荒芜的城镇。那里,便是我的故乡。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它在版图里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东邻陕西,却并非一座古城;西靠青海,却无五河交纵。黄土高原上立着矮小的土屋,平原里点缀着古朴的楼台。
即便如此,我的家乡也并非优点全无。牛肉面的味道是独特的,兰州牛肉面更是名响全国。红油浇在面上的那一刻,香味如脱缰野马,肆意地扑鼻而来。葱末撒在汤里,浓郁的味道如潮水在舌尖上热舞。淡黄的面条细腻丝滑,汤汁清香怡人。这碗面爽口醒胃,不仅征服了兰州人,更是俘虏了全中国的食客,得了“中华第一面”的美誉。
梦在飞天中,魂入敦煌里。敦煌的莫高窟里堪称“中国卢浮宫”。那一个个披着轻纱的飞天仙子,衣裙飘曳,巾带翻飞,凌空而起,翔于九天。九色鹿在彩云中徘徊,菩萨在召唤秋风,那是远古的召唤,那是黄土的召唤。窑洞中,巨大的卧佛侧卧在石床上,双眼微闭,好似冥想,又若深修。每次回到家乡,我都会到石窟中凝望这古老的艺术,来来回回,沉浸不已。
戈壁中,闪现出广袤的酒泉;无垠的沙漠里,卫星中心巍然矗立。东风航天城外,向莫测神秘的银河送去无数联系光的纽带,照耀着人们的幻想与未来。嘉峪关内,东风破袭,烈焰四起,这片土地上燃烧着荣耀,也燃烧着希望。
在荣盛中,故乡低调谦卑;在坎坷中,故乡屹立不倒。年末,疫情暴发。大街小巷不复往昔的繁华,摩天大楼里也一改昨日的喧嚣。城市陷入沉默,唯有西风带来边郊的祥和。土墙前,枯黄的稻草挡下了肆意的病毒。铜门后,团聚的家人共享着美好与安详。这看上去荒芜的土城,竟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休憩之所。当时城镇尽封,青岛也不例外,我们无处可去,只有故乡如母亲般,无私收留我们,为我们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深深地思念不断,浓浓的乡情未泯,这就是一个十三岁少年的故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