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堆相关作文

【篇一:永不言弃】

有过失败的痛苦,有过受挫的眼泪,我便明白了成功的艰辛。尽管现在没有成功,但我相信,总有一天它会属于我,因为我不曾放弃。

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与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一生的发明很多,电灯便是他的杰作之一。电灯发明前,一到夜晚,人们便生活在一片黑暗中。为了寻找一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爱迪生苦心钻研,整天呆在实验室。即使失败千万次,也不气馁,因为他坚信自己定会成功。他有句名言:“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越王勾践在战败后成了吴国的俘虏,吴王成心不杀他,故意羞辱他,可他却忍辱负重。在吴国当俘虏的每天里,他睡觉时躺在坚硬锋利的柴堆上,吃饭前尝一下放在床前的苦胆。尽管身体受到伤害,但他内心无比刚毅。他立下誓言:有朝一日,一定重整旗鼓,打败吴国,恢复家园。十年磨一剑,最后他成功了。

如果爱迪生半途而废,就不会有成功的一天;如果勾践得过且过,就不会有“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美名。

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可只要你坚持,无论是黎明、胜利还是成功,都会成为现实。

【篇二:童年趣事】

黄昏,西源外婆家。

坐在后院里,无趣地甩着双腿,一手握着30根“灰条”,一手托着下巴,眼睛望着“灰条”直发呆……

“琦——”表姐猛地从凳子上站起来,神神秘秘地走到我面前,嘴角扬起一丝诡异的笑,凑到我耳边,悄悄说:“我们模拟烧柴吧,就用这些灰条……”来不及细听,我的心里闪过一丝光:烧柴,这对我来说是多么新鲜的事呀!以前我可是连打火机都不敢碰的。我挺了挺背,摆出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可以哟!但是我可不会。”

“你看着就行。”

姐姐把灰条摆在地上,每条接触的地方只一点点,她骄傲的说:“你等下摆柴的时候要离那些柴远一点,像我这样,两根灰条接触的少一些,能烧到就行,这样续火的时候才不浪费……”姐姐的话像海浪一样向我袭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把脑子冲乱。

“好,那我去借打火机了。”

我静悄悄地来到厨房,就像007做特工任务一样仔细,生怕碰到一根红外线。拿到打火机,我们终于开始了,在柴堆里折了一小把细木棍,搭在石头上,再跑到柴堆里搜罗了一大堆枯叶,“仙女散花”在木堆上。一切准备就绪,姐姐按下打火机,用一只手护着,慢慢靠近灰条,灰条点燃了,火苗像星星一样闪着微弱的光。

看着火苗,我的心也燃了起来,注视着灰条一点一点地深入柴里。

这时,姐姐又拿来好几根灰条伸进柴堆,没想到落叶一下子燃了起来,可惜,很快又灭了,只剩下火星。我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皱着眉头坐在旁边,偶尔续火、点火。

姐姐像安慰似的不停地叨念着:“这次不行,下次就行了呢,成功总会到来,只是时间问题,看你能不能坚持。”

“你快看,我们成功了!这火的烟是黑色的。”姐姐突然大笑起来。

我豁然开朗,站了起来,看着那火直叫——我们成功了!

天空不知不觉已经暗下,火苗在黑夜里慢慢褪去,只觉得眼前的星星像珍珠一样明亮。

【篇三:故乡的火】

我的故乡在漳州,那里有一个传统习俗——跳火。

哈,别以为是飞蛾扑火,直接往火里跳。而是从火上轻轻跃过,让火带走身上污秽之气,以保健康。

第一次随父母回老家,有幸就遇上了这个的跳火节;吃过晚饭,只见大家都抱着一些囤积起来的稻草,树叶来到一个空旷的坪地里。大家围成一圈,在圈的内径间隔着摆上小柴堆。“咚咚咚”锣鼓敲起,活动开始了!

火烧起来了,人们的心情也跟着欢呼雀跃起来。大人,孩子,妇女都自觉地形成了一个长长的队伍,向着火堆走去。每到一个火堆,就抬起腿来跳过去。他们跳的轻松愉快,仿佛脚底踩着弹簧鞋。

队伍井然有序,似乎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指挥着。大家手拉着手,跃过火堆,奔向幸福的“彼岸”。

那时我还年幼,不能独立跳过火堆,所以爸爸用背带把我扛在背上,在队伍的牵引下,跃过了第一个火堆,第二个,第三个……

那真是一个温暖的夜晚。火光映照着每一个村民的脸,红彤彤,火辣辣。每一张淳朴的脸上,都退去了平日劳动的疲惫,披上幸福的彩衣。虽然那时我年纪小,许多细节已经记不清了,但每次回想起那一次的“跳火”活动,映入脑海的全是那一堆堆旺盛的火和一张张笑开了的脸。

可是仅在三四年后的今天,再回老家已不见当年坪地,更别说是“跳火”的节日了。

社会经济翻倍增长;交通道路发达,形式多样;人才竞争公平民主。村民已不再奔波在温饱线,都进到城里追梦去了,有的成为歌唱家、舞蹈家;有的成为科学家、建筑家;有的成为医生、教师……。他们在各行各业辛勤的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节日回来也是匆匆往返,这个节日就再也办不起来了。

虽然感到遗憾,但每次聊到当年的火把节,村民们脸上总会洋溢起幸福的笑;笑的神秘,笑的自豪。

爸爸说:“虽然节日没再办了,可是,故乡的火还燃烧在每个人的血液里。”

是的,我知道,“故乡的火”也燃烧在我的血液里!所以,我满腔热血,迎接未来。

【篇四:那一段美好时光】

我多么希望手中的漂流瓶有种神奇的力量,能跨越时光的距离,在天涯海角找到我的童年。恍然间,时光仿佛倒流,眼前浮现出一幅幅让我怀念的画面。

自由的我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我在四五岁的时候被送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我整天在乡下无忧无虑地玩耍,还结交了一群很要好的伙伴。

每天起来,吃一碗面或一碗粥,就叫上小伙伴们去外面玩耍。爷爷奶奶不算很老,每天都还起早贪黑地种田,几乎没怎么管过我。我就像一头调皮的小牛,整天在外面东奔西跑。

顽皮的我

在乡村小路闲逛时,我突然看到爷爷在翻土。我还小,不知道爷爷翻土是为了种菜,只是觉得很好玩。我就偷偷地跑到爷爷后面,偷偷地用脚把土踢回坑里。爷爷听到后面有响声,转头一看,看到了我在踢土。他很生气地说:“嘿,顽皮鬼,停下!你知不知道我……”还没等爷爷说完话,我便一溜烟地跑开。

跑回家中,我拿出了几块番薯放进衣兜里,走到没人的地方,把一堆柴堆到一起,从兜里拿出一根火柴,把树叶放进去引火,烧着了,再把番薯放进去。一会儿,诱人的香味飘了出来,我知道番薯熟了,我用树干扒开柴,把烧得全身黑乎乎的番薯扒出来,用树叶把番薯包住,剥开黑乎乎的皮,露出金黄的番薯肉。我尝了一口,真好吃!

幸福的我

每天晚饭,爷爷都会为我准备一个鸡蛋。虽然只是一个鸡蛋,却饱含了爷爷对我的疼爱。

晚上,月光下,我睡觉前,奶奶都会为我讲故事……那故事的味道,连同与奶奶相处的光阴,总会在后来的日子里走出来,告诉我:我就是那个幸福的小小孩。

【篇五:忆中秋】

说到童年的中秋,似乎和吃挂不上钩。现在都说中秋吃月饼,可在记忆中,至少7、8岁才第一次见过月饼——大白皮。而且只有两包,是远方表哥走亲戚带来的,因为他在外做生意,印象中是有钱一族。母亲总是把它放在橱柜里怕我们偷吃。而我似乎也没有太喜欢吃的样子,一是外面的酥皮容易掉,二是里面有一些不知名的“丝线”:红的、绿的,煞是好看,却不怎么好吃。所以记忆中没有对月饼留下太多印象,以至于现在也不怎么喜欢吃。

童年的中秋,印象最深的是月亮,圆圆的月亮,皎洁的月光。小时不明白“皎洁”意思,现在明白了,却再也见不到皎洁的月光了。母亲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于是我总是仰望星空,看看十五的月亮有多大,想记下它的大小,和明天十六的月亮进行比较。可不知为什么,似乎第二天总是忘记了,或有时天气不好或时间未到,等不到自己想象中的最大最圆的时候就睡觉了,总是不了了之。然后在某一天想起来,会提醒自己记得下次观察,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疑问也一直困扰着童年的我。

特别喜欢月亮,因为皎洁的月光伴随我上学的每一个早晨:在漆黑、狭长、凹凸不平的胡同里,每一棵树,每一堆柴,每一块石墩,都令年幼的我对黑暗充满了恐惧,树影在晃动,柴堆在风中沙沙作响,墙根下悉悉索索的老鼠,我的心也在狂跳不止。特别感谢那皎洁,甚至神圣的月光,给我带来了温暖和勇气。我总是不时地抬头看一看那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月亮,想象她是那样慈祥,似乎在为我上学护航。低头看着自己清晰的身影,在白的发亮的月光映衬下,顿时高大了许多,自己也不再孤单了。

然而现在却不能了,不知何时突然发现月光不再那样皎洁,不再发亮,变得模糊、淡黄,似乎有一层朦胧的纱笼罩着它,像我们的盘子刷不干净。我也曾尝试在最圆最亮的“十六”来观察月亮,可再也没有儿时那样亮了。

怀念儿时那皎洁、无暇的月光。

【篇六:童年趣事】

在我的记忆长河中,最有趣的一件事是童年堆雪人。

那一年冬天天很冷,连鸡都冻得恨不得把整只脑袋插进毛里,我们也都穿着大棉袄。我站在大门旁看着外面,北风呼呼地吹着,天上竟然掉下一两片雪花来。我急忙用戴手套的手去接,雪融化了,顷刻间,雪下大了,纷纷扬扬的落下,不过半小时,雪就能没过我的脚了。

我和爸爸各拿着一把铲子一起去堆雪人,我做头,爸爸做身体。过了一会儿,雪人白胖胖的身体和头做好了,我从口袋里取出两粒黑纽扣塞进雪人的头里,这样眼睛也做好了。我又从柴堆里挑出两根细竹棍儿,做雪人的手。鼻子用什么呢?啊!用胡萝卜,不过我可不要尖鼻头,我切下三片胡萝卜,削成圆形,呵,一个红鼻子。我把它塞进眼睛下面,啊!真像那么一回事儿。最后还要来点创意,我把白色塑料桶扣在了雪人头上。嗨!雪人真好看。我乐得扑进雪里,印了一个属于我的雪人,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我认为,这是我的童年最有趣的一件事。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