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口处相关作文

【篇一:练武术操】

今天,我们在学校,学习了一种武术操,这种武术操含金量很高,因为我们这回的期中考试就要考这个,而且分值也很高,足足有15分呢!要想,这15分都多少名次了?大概也要有个一两百名了!不过,这次,我们学的并不是小学时学的长拳一段,我们这次学习的是长拳二段,从昨天下午开始,我们就开始学了。

下午,第三节课下课铃一响,我们班的全体同学,就早早的到了操场上,等待着老师开始教武术操。首先,就是不管什么武术都要的开头——起势。先是双手抱拳,头迅速的向左摆动,双臂张开,向上踢腿。再接下来,就是弓步看拳,摆出射箭的样子,再转身,一只手在前面收着,另外一只手直直的向前面打,另外一条腿要抬起,不过,要记住是呈90度的直角!

跃步劈掌,两腿跳起,先出右边的腿,再出左边的。一手大拇指弯曲紧贴手的虎口处,一手伸出;马步架冲拳,两腿为马步,头向左摆,一手出拳直线打出,一只手直伸出来(向上);提膝亮掌,一脚向上抬,一手五指尖并拢,向后面摆,一手向上抬!

……

半个小时过去了,直到练到第二小节的最后一个动作——收势。我们的武术操就结束了。

武术,不管是什么样的,都要有气势,不仅仅要做得熟练,更重要的是:要连贯,要到位,还要有精气神。这样,才能取得高分,甚至满分!

【篇二:创可贴】

“嘶——”削苹果的小刀不浅不深的划过大拇指,鲜红的血沿着划开的皮肉流到虎口处。我忙放下水果和刀,起身去翻柜子里的创可贴贴在大拇指上。贴好后,脑子里闪过了一个陌生人的样子。看着那伤口,回忆起了前年冬天的一件事。

——题记

冬天,最讨厌出去了。盘腿做在沙发上,一条被子裹住自己。懒懒地看着电视,开着暖气。忍不住叹息一声:“这就是幸福呐~”然而幸福不会太久。

“去小区旁边的超市买包盐。”清冷的声音蓦地在我身后想起,让我不禁浑身当个颤。冷呐~

“哎——不去。”手扯扯被子,哈出一口热气。这么冷的天还叫人出去,真不是亲生的……

“三,二……”愈来愈冷的声音让我的后背越来越冷。

微撇着唇,猛地掀开被子就跳了出去。站在玄关套上围巾,临走时瞥了眼厨房的方向。

虽然没下雪,没结冰,但还是好冷呢。哼哼唧唧的走进超市,无意间瞥见超市门口有个买酸奶的摊子,里面有个大叔,他的左手无名指处有抹红色。买盐的时候我顺便买了两个邦迪。

走进摊子,那大叔低着头,鼻子红红的,两只手都有老茧。我把邦迪递给他,他头也没抬,右手接过邦迪便问:“要什么口味的?”抬头后,他愣了愣,眼睛红红的看着我不说话。

不知为何,总感觉有些心酸。我笑了笑就走,抬头望着朦胧的天,心里竟一下子释然了。

【篇三:最美的风景】

成长之路上,我听闻太多感人事迹,也亲眼见过许多动人美景。然而,那偶然一个抬头,却让我看见了最美的风景。

学校的食堂每天都提供热汤。刚入学时,抱着试试的念头,我每天都去端上一碗品尝,但味道却始终不尽如人意。后来我便不去了,时间一久,这碗汤便淡忘在我的脑海中。

偶然的一天,我拿起一个包子,刚一抬头,发现我许久不曾光顾的小汤桌前站着一位老人——我未曾注意到的盛汤人。

我想仔细看看这位老者,便走到汤桌前去端汤,以便继续观察。老人的背驼了,但依旧精神焕发,老人的眼不亮了,但依旧充满温和善良。老人额头上已经布上些皱纹在黝黑的面庞上形成一些沟壑,露在厨师帽子外面的鬓角已全是白发。他有六七十岁了吧。他的手背上,可以看见血管曲张着,虎口处磨出老茧,这足以见证他的苍老和劳苦。但是,他依然在坚持,不觉疲惫。老人的面庞,虽不英俊,却是我见过的最美的面庞,这是最美的风景。

我回到座位,继续观察老者。只见他一手顶住腰,一手扶着桌棱,努力弯下腰,他的口中是憋着一口气的——他一定患有腰间盘突出吧?我看出来他很疼,但他仍然坚定地握住勺柄,将盛满汤的大勺提起。我隐约看见勺子在抖动,老人的胳膊也在抖动。勺子半倾着,将热汤倾倒在一个个排好的碗中——那些老人同样要弯腰数次才能拿全的碗。勺子终于平安落回大锅里,老人喘了一口气,手背一抹头上汗水,背靠墙壁,他现在需要休息。但刚好来了一波小同学,一溜烟跑进食堂,老人看见了,脸上的疲惫马上换成了微笑,挺起了靠在墙上歇息的身子,迎接他的“来客”。那些同学跑着跳着,拿汤便走,哪想到溢出碗中的汤全洒在地上。老人见状,丝毫没有责备。他努力加快步伐,绕到桌前,又是艰难的一个弯腰,他拿起拖把,仔细拖过每一块地砖,生怕汤没擦干净滑倒同学。看着他苍老的背影在忙碌,我深受感动。老人的这幅背影,虽早已失去活力挺拔,但却是我见过的最美的身影,这还是最美的风景。

我发觉食堂的汤好喝了,可能是我发现汤里那份盛汤老人的爱了吧?我愿意每天去喝一碗汤,每天去看一眼这最美的风景。

【篇四:妈妈的毛衣】

商店里有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衣服,但我还是最喜欢妈妈为我织的毛衣。

妈妈织的毛衣花样百变,只要几根普普通通的毛衣针和几团普普通通的毛线,妈妈就能织出一件漂亮且温暖的毛衣。

有一次,我看见妈妈回到家坐在沙发上,一手拿着织毛衣的针,一手拿着买好的毛线,正在织一件毛衣。只见妈妈双手的虎口处各握着一根针,小拇指上绕着一圈线,两个手指如行云流水般地互相缠绕着。没多大功夫,细细的毛线针上便出现了一圈小小的花边。我见了,心里暗暗佩服妈妈织衣服的技艺高超,但与此同时,心里也不由得萌生出一个念头:“妈妈织毛衣的技艺这么高超,我何不出个难题考验一下妈妈呢?”想完,我便行动了起来。我小心翼翼地走到正在织毛衣的妈妈身后,伸出双手死死地捂住了妈妈的双眼。不让她有一点缝隙往外偷看。“这下妈妈一定织不了毛衣了!”我得意洋洋地心想。可是低头一看,妈妈竟然丝毫不受影响,双手仍然灵活地织着毛衣。“孩子,别闹了,妈妈给你织毛衣呢!再等几天这毛衣就织好了!”妈妈说。“哦,知道了。”听了妈妈的话,我只好放下双手坐在了沙发上。

接下来的几天里,妈妈只要一有时间就帮我织毛衣。当我和姐姐看电视的时候,妈妈在织毛衣;当所有家务活都干完时,妈妈在织毛衣;当工作结束时,妈妈还在抓紧时间给我织毛衣……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我知道,这件毛衣里蕴藏了妈妈对我太多太多的爱!

十几天后,妈妈为我织的毛衣便织好了,妈妈让我试试合不合身。我试穿后,衣服的尺寸大小都很合适,再看看这件毛衣,针脚细细密密,花纹整齐美观。我知道,这一串串花纹都是妈妈精心编织的,这一个个针脚都是妈妈细心缝制的,妈妈对我的疼爱都在这件毛衣上体现了。

那一次,我穿着妈妈亲手为我编织的毛衣上学,心里充满了温暖,充满了幸福。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凛冽的寒风呼呼的吹着,但是我穿着妈妈为我织的毛衣,却局的那样温暖,那样幸福……

【篇五:暖】

“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请我吃糕糕……”我的小时候,吵闹任性的时候,外婆总是会唱歌哄我。每当哼起这首歌,心中激荡着专属童年,外婆予我独享的那份暖。

站在熟悉的路口,环望四周,远山依然巍峨,泉水依旧叮咚,而我,还是多年前的我吗?草木仍然郁郁葱葱,微风一如既往拂过耳畔,而我,还是多年前的我吗?

常言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于我看来,却应是人是物非。事物随着时间滴答不断变化着,而人心不会变质,亲情是永恒的风景,一如外婆在我心里撒下的暖。

那束着单马尾的小丫头,屁颠地跟在外婆身后,和外婆搬一把竹藤椅放在堂前,祖孙二人共享午后的悠闲惬意。外婆先坐到椅子上,再抱起小丫头。躺下时外婆常常不小心扭到腰,这可急坏了丫头,瞪大了眼睛,眉梢紧锁,一脸着急,外婆笑着,眼眯成一条缝,连声说没事儿没事儿,丫头这才扬了嘴角。

阳光透过窗照进屋子,照到身上,太阳将温暖以阳光的形式赠予大地,外婆则用心传递着她那甚于慈母的温暖。就这样靠在外婆肩上,哪怕并不坚实宽阔,沐浴着阳光,哪怕它轻微地让人无法感知它的力量。就这样静静地躺着,偶尔哼起歌,哪怕一语不发,暖意也在悄无声息地传递着。

拿一把蒲扇,轻轻驱走夏日那凡俗的暖。扇面早已泛黄,甚至陈旧的有些脱线,还有大小不一的洞,丫头我时而调皮地透过洞眼张望着,好像洞里的世界有着什么特别之处。举着扇子的外婆的手,与扇子连成一色,苍老而失去了光泽。虎口处结满了或厚或浅的老茧,看上去硬硬的。手指侧边布满了伤痕,有冬天冻疮留下的疤,更多的是细长的刀疤,想必是切菜时的大意,有的新有的陈。但只要看到丫头吃着美味笑开花时,伤痛早已愈合,只在心里留下温暖的痕迹。

童年这个大舞台上,有着从不更换的布景与角色。丫头我在上面尽情奔跑,欢跳,肆然地哭了或笑了。外婆总在一旁面带笑意慈祥地看着我,一丝一点的暖意便在眼神交汇时不经意地传递着。

那亘古不变的布景——亲情,无论在得或失意时,它都常驻心间。或许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乱了脚步,偶尔一个错误的决定动摇了一生,有些痛苦如图钢筋插入水泥板无法拔除,但无论在何时,只要想起心中的布景,那份暖,我什么都不怕。

现在的我,好想回家去,路口右转,小屋及屋里的人可都还好?迎接我的想必是老外婆的拥抱,带着那份专属的暖。外婆,丫头爱您。

【篇六: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星期日早上,天气晴朗,碧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太阳公公戴着墨镜,伸了伸懒腰,挥一手就送上了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暖和极了!

小明乘坐公交车要去奶奶家玩。过了几个站,一位叔叔背着一个沉甸甸的麻袋上了车,他双手紧紧地抓着袋子,双手的关节处都泛白了,大拇指与食指的虎口处开裂了还流着血丝。

小明心想:“这袋子里面的的东西得有多重呀,把叔叔累成这样,我的座位让给叔叔坐,他就不用这么辛苦,用站的。”于是,小明赶紧站起身走到叔叔身前说:“叔叔,您过来我这里坐吧。”叔叔看着小明小小年纪却这么懂事,对小明连连摆摆手,乐呵呵地说:“不用,不用我站着就行了,你坐着就好。”小明只好往回坐。

又过了一个站,叔叔被麻袋里面的重物压弯了腰后背都成了“C”字型,额上不断地冒出汗珠,大腿微微发抖着。小明看不下住了,又站起来对叔叔说:“叔叔,您背着这么重的包都被压弯了腰,时间久了还会驼背的,这样不行的,太辛苦了,您过来我这里坐吧。”话音刚落,又担心叔叔不肯坐,小脑袋一转,还想出一个好办法:“叔叔,您可以抱着我一起坐,这样我们俩都可以坐着,不用站着啦。”叔叔听了这番话,疼爱地抚摸着小明的脑袋感动地说:“小朋友,你真乖巧,还这么体贴,谢谢你。”小明说:“叔叔,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帮助别人我也很快乐!”叔叔坐了下来,抱起小明坐在自己的膝盖上。

这时候,坐前面的老爷爷转过头来说:“小朋友,你真懂事呀,小小年纪就懂帮助他人。”整个车厢里面的人都笑了,大家都为小明让座行为和聪明办法而竖起大拇指,这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啊!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