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美丽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武汉市江夏区。这里风景宜人、环境优美,素有“三山三水三分田,还有一分是家园”之说。
江夏区山多,环山绿道更是随处可见,最有名的算是花山绿道了。这条环山绿道全长26千米,沿途中有许多珍奇植物。瞧!那山上的马尾松就像一条马尾巴一样,在山上摇来摆去。成千上万棵松树与我们擦肩而过。时不时有一股清泉从山上流下,流入小溪,冲进水渠,汇成小河,最后流入齐心水库。在环山绿道上看云是最享受的,每当傍晚,云彩便摇身一变,变成纸坊东站的模样挂在天空,弄得游人分不清哪儿是云朵,哪儿是车站。
江夏区不仅山多山美,水也漂亮。家乡的水,非常清澈。梁子湖和马山湖还被评为湖北省水质特级湖泊,令人兴奋不已。站在梁子湖岸边,夕阳下的湖水波光闪耀。一浪接一浪,浪浪翻花;一波引一波,波波清亮。渔船在远处若隐若现,船上的渔火与天上的星星闪闪烁烁,交头接耳。水里的鱼儿畅游着,跳跃着,互相追逐着回家休息,夜晚的湖泊便安静下来。
江夏的特产也十分多。宁港的柑橘,土地堂的西瓜,舒安的藠头……每样都有每样的特点,每样都有每样的风味。外地游客来江夏游玩时总不忘带些大闸蟹回去慢慢品尝。就连本地人都夸家乡的食品:“嗯!嗬!真好吃!”
“走遍天下,最美江夏。”我爱这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的美丽家乡。
【篇二:青青楠竹怎么变成薄薄的纸】
从手工造纸到年画成品,滩头年画都在滩头生产。这是令滩头人感到最骄傲的。
为什么滩头年画经久不坏,不易变形和褪色?
这与它的印刷用纸分不开。
手工造纸是滩头年画的一大特色。滩头年画所有的印刷用纸,都是采用当地出产的楠竹,由手工作坊加工而成。
这种纸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玉版纸”,它的纸质厚、韧性强,呈奶黄色。
为了让同学们真正地了解手工抄纸的加工程序,刘老师带领大家去李志军手工抄纸坊实地参观、学习和体验。
去抄纸坊的路上,迎接大家的是满山满野的青青楠竹。刘老师告诉大家,手工抄纸就是用这些楠竹为原料加工的。
啊——翠绿的竹子是怎样变成一张张纸的呢?大家齐声尖叫,好奇心爆涨。
那个竹子编的是什么东西?槽房的纸浆为什么发出难闻的臭味?焙房里的纸却香香的?那个大坑是干什么用的……同学们边参观边好奇地发问,学到了不少新鲜的知识。
最难忘的自然是体验抄纸。
看到李伯伯拿起竹帘,左右一摇就抄出一张纸。同学们觉得抄纸太简单了,可是轮到自己尝试,才感觉到竹帘原来很沉重,拿起来双手都发抖呢。有时,试了一遍两遍三遍还抄不出一张完整的纸来。
李东林说:“听了李伯伯的讲解,我们都跃跃欲试,可是看事容易做事难。我们问他从准备原材料到抄出纸大约需要多长时间,他说要一百天。我由衷地感叹,一张简单的抄纸来之不易啊。”
可是,现在会手工造纸的人越来越少,手工抄纸的工艺可能要失传了呢。
参观结束之后,同学们激动不已,纷纷表示,长大以后,一定要学会手工抄纸的工艺,让滩头年画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