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书桌相关作文

【篇一:那抹绿】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小小的木书桌前,窗框里的风景已然是变了又变。春日的繁花、夏日的骄阳、秋日的碧霞、冬日的风雪都仿佛是戏剧里的脸谱,在人眼前轮换着、变化着。然而在窗的一侧,有一处风景总是经久不变的。无论是大风暴雨,还是飞雪冰雹,都抹不掉它的颜色、它的姿态、它的风采。

那是一抹淡淡的绿。

这绿,来自一棵老枫杨。这棵树已相当有年头了,据同住的祖母说,它要比我大上二十多岁。它汲取了大量的养料,终于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高度足有五六层楼高。通过窗框,近处望去,它的树根硕大,深深扎进泥土,显得强壮有力,厚厚的树皮上还冒着几撮新绿的芽儿;放眼望去,长成的枝条上都整体排列着七八片圆叶,末端还挂着一枝青绿的、麦穗似的花。这枝,这叶,这花,交相辉映着,成了一片富有生机的绿海。春夏时分,偶有微风,那麦穗似的花便带动着枝叶,随风飘摇起来,霎时,绿海上便起了波澜,发出沙沙的涛声。坐在窗前,望着那生机盎然的绿海,总让人感到美——一种宁静、和谐的协调美。虽已是老树,然而直插云霄的枝干,依旧青翠的花叶,还在宣示着它不屈的生命。

绿,富有生机的绿,充满活力的绿。

这棵历尽沧桑的老枫杨,于我有着特殊的意义。据祖母说,我出生的时候,正是令人燥热难安的五六月之交,炎热的天气常使还是婴儿的我哭闹不止,这时的母亲会将我抱到阳台上,面对着满树的绿,那时的我忽然感受到了一种身处摇篮中的安心感,渐渐的,我的哭声小了,嘴角还浮现了一丝笑意。到了五六岁时,我和邻家的小朋友们开始在树下做游戏。老枫杨上经常飘下一些种子,这些种子有着两片卷曲的、薄如蝉翼的翅瓣,看起来活像只大号的苍蝇。儿时没有瓢虫、蛐蛐可捉的我们,便时常比赛捡地上的枫杨叶子,看谁捡得又多又快。种子常常落得到处都是,因此想“博得头筹”无疑是一项“挑战”。久而久之,那些身手敏捷的占了上风,而我和其他几个小朋友体弱迟钝,自然常是垫底。在这绿阴下,我们嘻嘻哈哈地度过了童年。而老枫杨始终静静地凝视着我们,像一位母亲看着她的孩子。

绿,摇篮似的绿,载满回忆的绿。

后来的日子中,这棵老枫杨更成为了我精神上的支柱和鼓励者。临近中考的前20天,所有的人都紧绷着神经,疯狂地背书做题,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自然也不例外。长期高度紧张的生活,加上6月的酷暑,使困意和不安交替袭击着我,那时的我备感疲劳。一次写作业时不经意间抬头,瞥见了那棵青翠的枫杨,它依旧无言地望着我,像是15年前我第一次看见它时那样。然而,它顶着烈日的翠叶,被阳光照得金黄,仍在旺盛开放的花,在此刻传达了一个全新的启示:淡然些。

这三字虽然简单,但对那时直向前冲的我,却仿佛醐醍灌顶一般。翠绿的荫蔽,刹那间为急躁似火的内心带来了一丝凉意。我仍旧努力看书、复习,但与往昔相比,心中少了不安和焦躁,代之的是平静与自信。中考那天,我同往日一样,平静地步入考场,自信地答题,淡然地离开,没有再像以前那样着急去“对答案”。最终,我得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成绩,而那些考前拼命读书的同学却发挥失常。我想,这多亏了这位枫杨朋友带给我的启示吧。

绿,蕴含哲理的绿,充满智慧的绿。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小小的木书桌前,我透过窗框,又望见了这位老朋友,眼前忽然浮现了一幕幕的场景,一个个画面、一次次游戏……这抹枫杨的绿,陪伴我度过了15年的成长之路,于是有感而发,将回忆和感想以笔记之。

【篇二:钟楼有声】

走进省图书馆的大门,道路两旁是高大的古树,阳光透过树荫洒下来,暖暖的。道路尽头,是个小园子,在层层树叶的背后隐隐浮现出一栋黄色的建筑。

有树的地方总有一段古。顺着石板路,穿过小园的铁大门,眼前建筑变得明朗起来——一座淡黄色的钟楼。我站在楼前的树荫下,两旁的大树用高大的身影记叙着时间的流逝,它们年轻时的样子,却早已无人知晓。眼前的钟楼不高,建筑的整体是座只有两层楼高的平房,塔楼就坐落在中央,比平房高出一截,把平房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岁月的沧桑已被新刷的漆掩去,淡黄色的墙体,雪白的雕花和罗马柱,透出一股浓浓的西式风格,简约又不显单调。

抬眼,目光聚集在那座钟上。钟不大,十分简单,指针缓慢地挪动着脚步。一点一点,慢到容易被忽略,只是在时间的长河中,这速度已是飞一般的快。这座钟并没有发出钟声,只是平静地走。它注视着这里的一切,多少文人名人从这里走过,来了又去,写下一段段历史。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这座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向后来的过客诉说着这里的故事和历史。钟楼用这口钟,这面墙,这栋房子记录下一切,又在倾诉着一切。当周遭静下来时,仿佛能听到钟声穿过时空响起,看到当年这里的人来人往。

往前走,穿过门廊,一踏进室内,便是一股浓厚的文化氛围。或许是因为这里曾是北斋,曾是中山大学一角,又或是鲁迅先生曾在此工作居住,曾在此召开过国民党一大……无论如何,时间似乎并没带走这里的文化气息。顺着走廊,踩着有些年岁的砖地板,雪白的墙壁,像是走回了百十年前,似乎还能闻到一股书墨清香。

钟楼内部比外部看起来要大得多,此时已改造成了纪念鲁迅先生的博物馆,用来展出一些和鲁迅先生有关的物品。我的目光停留在一张书桌上。这张书桌还原了鲁迅先生的工作桌。最简单的木书桌,一盏昏暗的台灯,几沓泛黄的纸张,还有笔墨,便构成了这位伟大文人的写作之地。多少文学作品,便是诞生于这样的书桌。而这张书桌,仿佛也在讲述着一个个故事。

无声胜有声,看钟楼,听它诉说着时间的脚步。古往今来,于它而言,谁非过客。当年它看到听到的一切,它一一记录在身上。如今,又是哪位过客听到了它的声音?看,钟楼有声,它用自身说着一段古。

【篇三:学会告别】

“可时光啊,不听话,总催着人长大,这一站到下一站旅途总是停不下……”这首《盛夏》总让我忆起小学校园,那次告别就在眼前。

五年级第一学期已余额不多,我就要离开了,从上海转学回安徽。南方的冬季总是阴冷,天空是一幅灰蒙蒙的样子,我坐在木书桌前,又一次环顾教室,我该如何告别,我又怎舍得离开?看着寒假离我越来越近,我的心情也降到了极点。

先是同窗三年的小李敲开了我封闭的心。“你要走了吗?”“快了。”我低着头。“别忘记我。”他小声说道,用水笔在我的课本上写下一串电话号码,又别过头去。“嗯。”我吸了吸鼻子。告别是这样酸涩。

某天,坐在我前面的好友小戴在我桌肚里塞了一封信。她神秘地让我转学过后再看。我听她的,在新学校的第一天才拆开信封。这是一封再简短不过的告别信。"……祝你一切顺利!”“谢谢”我默默在心里感谢她。告别是带着祝福的。

有次我刚走出教室,看见迎面走来的英语老师,便向老师问好。老师走到我面前,轻轻握住我的双手,用她温柔的声音问我“下学期就要转学了吗?”“嗯”我顿时有点小些不知所措,老师抱住了我“你是一个特别优秀的孩子,回老家之后也要好好读书,要比现在更加努力,知道吗?”老师的怀抱是这般温暖,温暖了我冰凉的心情。“我会的。”我闭上眼,在怀抱中停顿了几秒,老师微笑着望着我,下楼去了。我站在原地,内心像是散开了一圈圈涟漪,久久不能平复。告别是载着期望的。

离开的那一天终将到来,没有什么能永远陪伴自己。“我们笑着说再见,却深知再见遥遥无期。”我心怀不舍与迷茫,坐在驶往家乡的车上,窗外一处处熟悉环境“唰唰”地不断变化着。眼前愈发被泪水模糊,忍不住抽泣起来。再见,培育了我五年的母校,再见,生活了十年的上海,再见,亲爱的朋友与我的父亲!

告别过后,我又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开始了我崭新的生活。现在,初一也已经成为过去时,两年后又将面临初中毕业,之后还有高中、大学的毕业,需要一次次告别熟悉的朋友,环境,又投入到新的环境中去。抱括亲人,我们与他们也一定会迎来告别的那一天。

告别是成长的第一课,也是我们终其一生都在研究的课题。让我们学会告别,才能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不是吗?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