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感受传统节日弘扬忠孝美德】
今年的端午节与往年小有区别,因为紧挨着“父亲节”——两个节日,一个凸显“忠”,一个凸显“孝”,正是中华传统美德中最核心的要素,因此,在节日假期来临之际,吐丝口小学金子中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提前过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节日。
首先,在辅导员刘老师的主持下,全体中队员开了一次“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队会,通过“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的意义”三个活动,队员们增长了许多知识,明白了一些道理,懂得了这个节日的意义非同一般。
接下来,孩子们展示了自己绘制的“我眼中的端午”画报,由他们自己进行评选,依次选出了前二十名优秀作品,供大家参观学习,然后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气氛活跃。
最后,在辅导老师的启发下,队员们又参与了一次“端午节前敬父亲三个一”实践活动——即每人给父亲写一封信、捶一次背、说一句知心话。要求一封信在学校里完成,带回家让父亲看;给父亲捶一次背和说一句知心话利用周末时间在家完成。
【篇二:凸显在生命底色上的母爱】
不知从何时起,我与母亲之间渐渐形成了一种默契——每当离家时,都要紧紧相拥。拥抱时,有许多感情流露在两人之间,那种感觉特别美好。
相比于父亲,我与母亲呆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一些,父亲由于工作的原因,总是一连几天不在家,好不容易回到家,我也住在学校难以相见,所以与父亲聚少离多。再加上女孩子渐渐长大,有些事也羞于和父亲沟通,几年下来,与母亲便亲热了许多。
高中以后搬了新家,比原来的家更大了一些,我与父亲离家后,母亲一个人更加孤独。每次回家,她总会说:“你回来了才有家的感觉呀!”似是向我倾诉,又似是喃喃自语。我们一起说话的时间愈少了,她进了作协,比平日更加忙碌了,她常会出门采风,笔下也生出了很多优秀的文章,而我们的交集却少了。
我离家,临走时她叫住我:“就这么走了吗?都不抱妈妈一下吗?”不知道是否是散文写多了的缘故,她也变得有些“江南女子”的样子。听到这话,我回头与她拥抱,长大后从未如此亲热过,拥抱时竟还有些尴尬。
大概是从那时起,每周离家我俩都有了“例行”拥抱,气氛不再尴尬,拥抱愈来愈近,也多了几分感动在心间,我感觉得到,我与母亲的距离愈近了。
母亲爱看书,我阅读的书籍都是母亲推荐给我的,她看书有个习惯,那就是喜欢用笔在文章旁做标记和随笔,遇见好的画出来,遇见不懂的标个问号,遇见喜欢的标个三角,随时找空白的地方就批注、写随笔。从前家里条件不好,但印象中母亲埋头阅读的身影从未消失:从狭小房间的床头前,借着昏暗的灯光提笔阅读,到宽大卧室阳台边,晒着太阳品着茶,她的阅读习惯从未改变,顾城,朴槿惠,杜拉斯,龙应台,李叔同……这些都是母亲带我认识,带我感受他们的人生,品味人生百态。母亲的温文尔雅,在我心中无人能敌。
她对我的爱温柔而强烈,不是一下子灌输,而是轻柔的,浪漫的,但时刻都能让我感受到的;她对我的爱不是口头说教而是以身作则。如若她不让我沉迷于手机,她不会严厉斥责或是直接没收,而是自己戒掉微信戒掉朋友圈;如若她要让我调整作息,她不会疯狂地叫我起床,而是自己早早休息,早晨早早起床;如若她要让我合理规划零花钱,她不会苛刻零花钱,而是带我买菜购物精打细算。
有时她也非常幽默。父亲比母亲大四岁,母亲常唤作父亲“先生”,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叫,她反问那该怎么叫,我说应该叫‘老公’吧,她笑了笑说:“因为他比我‘先生’啊!”我被她逗乐了,笑得前仰后合,在厨房的父亲也笑得合不拢嘴。
她给了我世界上最伟大的爱,给了我倾尽其生的温柔,她的美,只有我感受得到,她的爱,是凸显在生命底色上的,最特别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