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遇见碎片化的生活】
拉开窗帘,眼前一片金灿灿的,红瓦的房屋、葱绿的树、舔着爪子的猫都浸透在阳光下。书桌上,铅笔勾勒出的百合也显得有了生气。拿起昨夜撂下的画笔,翻开书,一幅艳丽的花卉图展现于眼帘。哼着昨夜未唱尽兴的小曲儿,似乎周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当妈妈的催促声划破这清早的寂静,当焦躁的蝉鸣再次侵入双耳,当脸颊上的汗水“噗咯”地浸湿画纸,我只得放下笔,背着沉重的书包,跨出了家门。画笔上的余温慢慢地消退,天空中下起了小雨。坐在车内,看着玻璃窗上的雨滴滑落,聆听着雨的倾诉,让原本拥挤、错乱的道路变得模糊不清,原来,雨中的世界也有一种朦胧的美。准备着外教课的演讲,回顾着上堂课的生词,顺便预习今天的课文,一小时的车程竟也如此得短暂。
三个小时的“摧残”后,踏出大楼,此时的天空经过了雨的洗礼变得格外晴朗。再一次踏进书房,执着画笔将线稿涂上第一层色彩,细细的线条舒展开去,为百合添上了她特有的纹路。带着遗憾,片刻的雨后微风清醒了头脑,于是乎,又迎来了消耗脑细胞的“活动”。在几何图形中浸泡了两小时的我已俨然成为了“植物人”,就像纸上的花朵一样,虽婀娜多姿,却少了一种在风中摇曳的动态。
看着晚霞,手中的黑白琴键被上下地敲击着,为明日的钢琴课做热身。我想着那株百合,还未来得及给她画上光照时的阴影,缺少了层次感和颜色深浅变化的花,终究还是徒有其形,却无那自然、隽永的优雅。
当生活中的一切被切割成碎片,我们只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零碎的琐事而无暇顾及那压抑于灵魂深处的渴望,那历经时间打磨的耐性已不复存在。我所知道的只是我干过些什么,却不清楚我到底是在干什么。就好像把几幅不同的拼图混在了一起,很难再把每一块都归类,真不知何时才能将它们完整地拼在一起……
【篇二: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就是把一件事情分成些许时间来完成,好比看一本书,如果每天都利用闲暇时间看几页,那么不知不觉中就看完了。
举几个自己的例子来说吧。我从二年级就开始逐渐接触碎片化生活——每个星期有一次美术兴趣班。通常老师给我们布置下来的作品要大概一个月左右才能完成,这时候就要把作品创作碎片化了。比如第一节课选材,第二节课线稿,后面的第三、第四甚至第五节课就可以喷漆上色或用丙烯上色直到完成。因为当时是第一次接触碎片化生活,所以很多同学也和我一样,总是想着再画一点,再画一点,最终不得不悻悻地离开,等到下一个星期再迫切希望能够完成。
也像读小说一样,在小时候读那种动物类型的小说,因为时间充裕总是一气呵成,一次性读完的那种感觉真的很爽,真的感觉自己有满满的成就感。看网络上的漫画或者追剧也是如此,总是自己能一次看完,但又不得不因为更新的问题,什么每周更新一篇,每天更新两集让我们这些读者和观众多多少少有些不爽。但最终又对现实无能为力。
其实,碎片化生活虽然能让我们节约一些时间,但对有些人来说很不爽。过了两年左右,我也习惯了碎片化生活,事实上,完整化和碎片化都是一个结果,最后还是会完成的。
但完整化还是能比碎片化让人感到满足和安心。就如同钢琴考级,主办方会给我们大约四个月的时间准备。一些考生因为级别低或时间充裕而选择完整化,那样即使中间夹杂些许时间休息,在很早的时间就能完成,后面时间用来改进,巩固和背谱,通过的概率之大可想而知,可谓“稳操胜券”。而另一些考生因为学习原因,弹琴时间不够或玩心过重,每周学一点之后又没有太多时间复习巩固,最终还是没有通过,事后只能抱怨为什么不一次性完成等等。
根据上文我举的自己的例子还有别的一些人的例子,也就看出来了我的观点:就是碎片化的生活弊大于利因为。既然两种结果都一样,但是如果有了时间的限制,碎片化就比完整化稍逊一等。不过有时我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选择了碎片化,事到如今只能对自己说:“这样,也不错的。”
【篇三:草木间】
正对着书城二楼通三楼的电梯,有一个别样的洞天,入口处有魔力的花香,掩映着三个字的木牌一"草木间"
我惊叹于一个餐厅的名字,竟可以如此的唯美,这似乎是一个女人书斋的名字,清新中有一丝享受。
如果有一个感性的,诗意的人,她会在一个小雨绵绵,凉丝丝的傍晚来,一路上,她会撑-把雨布透明的伞,慢慢地看雨布上的水珠一点点变多,水珠上的闪光一点点模糊了灰的天空。当她放下因怕打湿而卷起的裤腿时,远处楼房上的水雾会正好染上靛蓝的颜色。
她会随着馥郁的,各种花草的气息,携着两本书从餐厅招牌下走过,抚摸一下旁边大簇大簇新鲜的花朵。
她会选一个靠墙角落的单人桌,坐在那条柔软的沙发椅上,并一个温暧的枕头。她会拍拍身后墙壁,那上面小小的,挤挤的苔类植物呼出一片湿润。她会小心翼翼地挪挪椅子,移到灯光一边,是太亮和昏暗间刚刚好的距离。她会把桌上笔筒头大,只能插一支雏菊的木花瓶移到桌边,留出一片光滑的桌面。
她会像我一样,翻开朴素的菜单,不点寥寥无几的主食,而选一壶静静的,香香的茶,然后看着茶水冒着热气,被浸成茶包中茶叶的颜色。拿起小而轻的茶杯抿一口之前,她会像一样,拿起自己的两本书,一本是诗,一是古风的线稿画,一本放在桌上,一本捧在手里,接着深深地,深深地缩到枕头里去。
她会一直陶醉在另一个时间,直到手机中出现"雨停了的消息,她会把没看完的部分夹上一枚便签,磨蹭一会儿才恋恋不含地站起起来走开。
她会像我一样,发出一声感叹,回头看一看店门上的木牌,拿起手中水珠闪烁的伞。
【篇四:朋友小传】
林希羽,现年十三,生于湖南长沙。父亲在俄罗斯工作,有一位知书达理的母亲。本人喜欢看书和旅游,“腐女”一枚。
所谓“希羽”,原意为“希望的羽毛”,是她母亲曾看过的一本书中的文字。大概是期望她能有自己的希望而不受现实的牵绊吧。十三年来,希羽大部分时间和母亲同居,身在俄罗斯工作的父亲甚少露面。
希羽一般将空余的时间都花在读书上,每周捧回学校的书都堆在桌子上,堆成了高高的一摞。在别人压抑的眼光中,她笑着说:“才几本书而已啦,一周肯定能看完的。”在教室最后排的她从不畏惧某些老师犀利的目光,将一颗心分成两半,大部分都在眼前的大部头上。一声不响地盯着书页,旁人未看完一面,她却已经翻了两面。“痴女”来形容她再贴切不过了。
在别人盘算着怎样挤时间出来学习时,希羽却拼命想着怎样空出所有可节约的时间来看课外书。那痴迷的程度真的令人咂舌。
接下来便是那青草般的随遇而安了。从不强求什么东西,希望只是跟着命运的脚步走,人生想让她这样她便这样。与别人的对话基本是这个样子的:“希羽,明天有体育课怎么办?”“哦,那就有呗。”“要跑八百米啊,还有仰卧起坐俯卧撑啥的。”“那就做啊。”“emmmm,就这样?”
“不然呢,你还想怎样。”任凭来者怎样气势汹汹,遇到希羽那必定是一脸无奈和哭笑不得了。其实大大咧咧的希羽只是懒得去想而且她十分清楚,就算想了好像也没啥子用,并没有“听从命运”那么高深。
再者,希羽是个漫迷,尤其是日漫,还是个不折不扣的“腐女”。简而言之,就是所有火的不火的漫她都看过,磕男男cp,而且最后走火入魔反而觉得男女cp及其怪异,嗯,事关隐私,不多赘述。
最后的最后,是希羽喜欢把自己喜欢的人(别想多,漫画中的)copy在图画本上。从线稿到完结,都是她自己一手操办。最喜欢用马克笔,据说是因为马克笔颜色亮,厚,压得住漫画的色彩。但是相较于读书,画画的兴趣显然没有看书那么持久。所以至今,薄薄的图画本始终没有填满。倒是有些许零散的手稿。
已经上初二的希羽并不为初三分班而紧张,反而抱怨没时间看书。总说17班压力大,她就安安心心地待在1819班好。希望以她这随缘的性格可以考到心仪的班级吧。
【篇五: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
第一天踏入这个校门起,我的青春画卷就此展开。
确定理想,是我来到这个学校做的最重要的事。一张薄薄的纸,在我反复的思考下,增添了几笔方块字。我的理想,就此定下了。那就是,成为一名科学家。
也许这个理想有些“古老”,有点远大,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它的追逐。确定了这个理想,我的青春就有了方向。这让我的青春画卷上,多出了最基础的一笔,勾勒出了最基础的底稿。
在学校,没有太多能做的,只是把每一节课学好,每一份作业写好,每一道错题弄懂,把每一天的时间分配好,给理想以充分的时间。一步一步,打好基础。
在周末,去了解更多知识,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杂志,电影,纪录片……不只学科学,每一门科目都要落实好,因为学习成绩,是接受更好教育资源的基础。
日复一日的学习,一点一点,在画卷最基础的底稿上仔细描画了精细的线稿。
每一次考试,都在追梦路上,一次次总结了前进的情况。是进步还是退步。给前段时间的学习一次反馈,对还没明白,还未掌握的东西,花下更多时间。青春的画卷上又描画了不少点缀。
趁着现在的青春年华,去拼,去跑,不用畏惧前方有风雨之阻碍,摔倒也要站起来,要相信,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实现理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理想就在那彼岸,坚持,就一定能到达。
青春的画卷永远不会只有黑白,它将由理想成功的喜悦点亮,也许现在还没有达到,但只要坚持,就一定可以。也许有一天醒来,手中的笔开出了鲜花,青春画卷画出了色彩,青春,永远闪光。
【篇六:有趣的石头彩绘】
说起实小鼎鼎有名的大课间,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每周三下午是我们最期待的日子,每位同学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喜欢的课程:不仅有冠军课堂“合唱团”、“篮球社团”、“语训班”,还有舞蹈社团、乒乓球社团、弦乐团、石头彩绘班、书法班等等,而我最喜欢的课程,就是有趣的石头彩绘班。
选择石头彩绘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经历。有一次,学校展出优秀美术作品,其中就有石头彩绘展。我看到一颗颗普普通通的石头在同学们的巧手之下,画上各种有趣的图案,摇身一变,就成了精致的艺术品。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缠着妈妈买石头,也想在石头上“大干一场”。后来,我就渐渐地迷上了“石头彩绘”。
记得刚接触石头画时,卢老师就跟我们说:“画石头,一定要有耐心,看似简单,其实不容易!”一开始我并不相信,不就画画嘛,我的拿手好戏,有什么难的呢?可随着一次次的学习,我才发现老师的所言非虚。
画石头,首先得先想好画什么,再找到合适的石头,并确定用哪一面来画。例如要画一根香蕉,就要找一个长长、弯弯的石头;要是画苹果,就要找一个圆圆的石头。找到合适的面也不容易!需要用手来感觉,要是摸到的是平平的、滑滑的面才可以画,太粗糙、凹凸不平的就不能用了。
找好了石头,接下来是打底、画线稿、涂色。打底是画石头画的关键,底打的好,才能画得好。底要涂三遍,调好白色丙烯颜料,第一遍涂得薄薄的,第二遍涂得浓一些,第三遍就要涂得均匀,让石头表面没有任何空隙。等它干了,就可以画线稿。画线稿的时候要慢一些,尽量不要画错,要不擦不干净,这个石头就得洗干净重新打底了。画好线稿,最后就可以上色了。上色不仅要格外小心,细细的描边涂色,还要注意颜色搭配、深浅渐变等等。
以上就是石头彩绘的基本要求,总的来说就是要细心细心再细心!我可是个急性子,这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往往打了两遍底,我已经耐心全无,只想放弃。可一想到那一个个漂亮的石头彩绘,我又燃起斗志,耐着性子,继续精雕细琢。“画石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要有耐心,还要不懈地努力,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果。
石头彩绘班培养了我们的耐心,给了我们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它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
我爱有趣的石头彩绘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