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预防青少年犯罪观后感】
犯罪这朵罂粟碰不得
青少年犯罪不仅屡禁不止,而且所占的比例还在逐年上升。这些少年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倍受家人的关心和呵护,是什么促使他们去触碰犯罪这朵毒花呢?在我们的生活中,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很多,且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人生观尚未定型,对许多事物都充满好奇,都想要进行尝试,因此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与过度信任,不注重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导致孩子形成了孤僻叛逆的心理,严重自闭。这样的孩子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诱惑,误入歧途。
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民族的未来、世界的希望。而青春期又被称为心理上的“第二断乳期”,许多少年认为做点坏事没关系。因此,他们从14岁起就养成了吸烟、喝酒、打架的不良习惯。步入高中后,他们又有了新的班级、同学,形成了新的人际关系圈,也开始受到身边其他不良少年的影响。
青少年的犯罪诱因有的来自虚荣,有的来自欲望,有的来自贪婪。生活中,我们要多关心那些性格孤僻的同学,使他们尽快融入集体。帮助那些有不良习惯的同学,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远离犯罪的道路。
晚风吹过河面最后一波涟漪,夕阳收起它最后一束余晖,秋霜目送走最后一只归雁。我们青少年必须时刻牢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一恶小而为之。犯罪这朵罂粟碰不得。
【篇二: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喜悦。
我认为如果你是一个吃货,那么吃一顿大餐便是幸福;如果你是一个书呆子,那么读一本好书便是幸福。可我呢?虽不爱读书,但是偶尔也读一两本。所以我认为读书也是一种幸福。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胸怀;读石灰,读出了它粉骨碎身不变色的清白。
从秋叶的飘零中,我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冰雪的消融中,我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穿石的滴水中,我读出了坚持的可贵;从蜂蜜的浓香中,我读出了勤劳的甜美。
我的幸福是简简单单的美食和自由自在的阅读。
【篇三:回望】
我们在同一条时间轴上,过着同样的生活。但当长跑结束时,回头、定睛、怅望从前,是同笑、同乐、同哭的日子……但当风景皆看遍时,才发现这世间纷纷扰扰中,唯有这情谊比酒浓。
“相见时难别亦难”,离别是痛苦的,五味杂陈,尝不出是何滋味。相见更难,能再次偶遇你们,都要算作“幸福”了。曾经温暖阳光下我们形影不离,如今,只有那形单影只的背影留给那漫漫长夜与飒飒秋风。曾经我们问道何时毕业,现在何时重聚成了一种奢望,这种奢望就像梦中的海市蜃楼一样。望望脚下黑蚁,成群结队,笑语连连,嫉妒……望望头顶归雁,形影不离,欢声笑语,羡慕……不知何时才能忘却,希望时间的风沙能将这些思念掩埋。
岁月流逝,曾经相闹,曾经烦恼,一切曾经的曾经,都已成往事,早已渐行渐远渐分离……这些曾经,最后化做一把锋利的刃,让你的双眼模糊不清。
曾经是快乐的,回忆是无声的痛苦。人生若只如初见,刚刚熟悉你们,刚刚认识你们,刚刚习惯与你们在一起。可命运要让我们分开,现实总是那么残酷。总以为来日方长,总以为毕业遥遥无期,总以为永不分离,从没想过毕业后的感受,以为那只是一时之间的伤感,以为那是一种解脱。可当分离真正到来的时候,我们真正体会到的只是那种沉默,只是那种压抑,只是那种无法彻底从内心释放的感情。等到真正过去时,才明白,才了解,才发现告别是如此之苦涩。
再看看昔日同窗们写的作文,就好比在切洋葱,虽然泪水在眼底徘徊,但还是要装得很无所谓,要在趁眼泪还未成形时赶快把它抹掉。
人生如梦,梦里不分西东,我希望这只是一场梦,梦后还能看见你们欢乐的脸。
【篇四:听,共享单车在哭泣】
当习习秋风将天空吹得清澈透蓝,当望穿秋水的归雁一路向南飞去,当公园里的梧桐悄然卸下它们金黄的桂冠,时至深秋。秋夜的上海街头,夜色衬得这个世界更加清幽,我们——街头的共享单车们,因为被工人们层层叠叠地摞在一起、相互碰撞而疼痛,正无助而又无声地哭泣。
记得我们刚刚出现在上海的时候,正是2016年的春天。初春的上海,绿意盎然。那时意气风发的我们,穿黄着绿,橙蓝相交。霎时间,街头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孩子们上学骑着我们,上班族们赶去地铁骑着我们,连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也学会了“咔哒”一声扫码出行。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万万没有想到,曾经在上海街头叱咤风云的我们,会那么早地迎来寒风。
小伙伴们渐渐地开始受伤,有的,被拔下坐垫、偷去后轮;有的,扫码区被涂成漆黑一片;有的,被藏在阴暗的草丛里、自家的楼道上;甚至,有几位小伙伴被悲惨地丢进了河里。那个时候,我们还能互相安慰,我们的队伍非常庞大,还经得起这些损伤。可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常常听到小伙伴们小声地啜泣。
可现在,怎么一转眼就“风萧萧兮易水寒”了呢?曾经,我们英姿飒爽地整齐排列在小区、地铁、学校附近的“一米线”内,等待人们的眷顾。可如今,我们已杂乱无章地挤满了人们出行的人行道,有的时候真的会绊倒白发苍苍的老人和蹒跚学步的孩子。如果绊着的是急着赶路的上班族,他们真的会踹我们一脚。
其实,我们也不想这样。你知道吗?节假日的共青森林公园门口,因为我们的数量实在太多了,管理员叔叔实在没办法放得下我们,就把我们一辆辆地叠在一起,你压着我,我压着你。那一刻,我们好闷啊!特别是到了晚上,“秋分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看着扭曲痛苦的兄弟姐妹们,我们哭成一片。
那些设计我们、制造我们、使用我们、管理我们的叔叔阿姨们,请你们算一算上海街头可以容纳我们的数量,让我们适应城市的需要。请对我们温柔一些,不要拔下我们的头发、折断我们的身体,藏起我们却又扔到河里。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共享时代,能否为我们这群方便出行的小卫士们创造一个和上海共同发展的机会?我们期待着来年,能够“桃花依旧笑春风”。
【篇五:远方的家】
不管身处何处繁华闹市,一旦想起远方的家,一颗躁动的心便会平静下来。
在这远隔着家乡千山万水的繁华都市,日夜灯火酒绿,我却感不到丝丝温暖,有的只是空虚与寂寞,唯一的慰藉便是家乡。而家乡在我脑海中也只是模糊依稀,有个大概的轮廓罢了,于是想提笔把家乡用文字所记录下来,也不让我与家乡所系的那根线以至断了。
刚提起笔,窗外传来声声大雁的叫声,抬头望向窗外却是一片辽阔的空茫。我提了提神,想要捕捉到那丝丝不知名的东西。我越是专注,越是感到虚无飘渺,在恍惚之间,仿佛又看到了那片熟悉的地方。
儿时,我与父母居住在一个简朴的大院里,里面有很多户人家,基本上是出门几步便可看见邻居。也就是这里,让我在梦乡,也时时牵挂着。
在院子里,有一棵年迈的桂花树,那干枯的树干和横纵的刻痕是它年迈的印迹。调皮的孩子们经常跑到树下玩耍,男孩们喜欢爬到树干上,使劲摇摆树枝,如白色小帆般的桂花在空中飘落,落到人们的头发上,落到人们的衣襟上。女孩们则拿着一块布料,叫男孩们把桂花摇落,密密麻麻的桂花漫天飞舞,她们捡起一个个大小不均的桂花整齐地放在布上面,再回到家中用针线缝起来,一个桂花香包很快就做好了。
每至夏日,桂花树也成了人们乘凉的好去处。夜幕降临,偌大的天空仿佛被黑布包裹着,其中透露着些许光亮,而一轮明月也镶嵌在这深沉的夜空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宁静。人们从各自家中搬出一把凳子,坐在桂花树下,东家长西家短。悦耳的蝉鸣和着池塘的蛙叫,大人们的谈笑声混着孩子们的嬉戏声,深黑的天空映衬着各家灯火。就这样,这个简朴的大院沉沉地,沉沉地睡下了……
摇了摇头,自己也从那个地方回到现实,可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此时,我才发现,纵使自己在外面多么辉煌,但不能回到家乡,也就没有了这份精神寄托。纵使去过多么美好的地方,却远不过对家的思念。纵使山月都冷了,草木都枯了,暮然回首,才发现,家,才是我的全部。
远方的家,是否无恙,就像归雁飞向远方……
【篇六:那年秋天】
沧海蓝田,忆往昔峥嵘岁月,秋意残,暖意逝。
——题记
秋风乍寒雁南徙,雨碎花残待梦归。如果说,思念是不期的征蓬,那么,那年秋天便是无言的归雁;如果说思念是遥远的星河,那么,那年秋天便是须臾的年轮;如果说,思念是夏日的萤火,那么,那年秋天便是梦幻的童话。
那年秋天,我五岁,雨碎花残,梦里云归……
黎明时分,我从睡梦中醒来,睁开眼,却不见爸妈的身影,便习惯性地坐在床头嚎啕大哭。哭累了,便一个人出去找他们,天街小雨,乌云像打翻了的墨汁,浸染了整片天空。路上行人熙熙攘攘,我独自一人走在路上,像是个没有方向,没有目的地的流浪者行走在灰暗的雨幕中。我的心,亦正如此时弥漫在空中的云雾,忐忑不安……内心的担忧如泄闸而出的洪水,击打着我脆弱的心灵,泪已慢慢决堤,混着雨水流进我的嘴里,流进我的心里,苦苦的,涩涩的……
薄雾浓云,雨水倾泻,泪眼蒙眬,我已看不清周围的一切,回眸间,一辆大卡车将我撞倒在地,我倒在了雨地里,这个世界仿佛一下就静止了……醒来后,我躺在医院里,妈妈坐在病床边,看上去像是几夜没合眼了。“妈妈”我用稚嫩的声音轻声唤着。“女儿啊,你可知道你已昏迷三天了,以后不能再这么无知了,听到了吗”?妈妈抚摸着我的头,“你看你这额间的两道疤痕多难看”。我想,这两道疤痕便是一位母亲对女儿最真切的关心与爱意吧。“妈妈,爸爸和姐姐去哪了?怎么不见他们呢?”我迫不及待地问道。抬头间,我仿佛看到了妈妈眼中噙着泪水,像清晨晶莹的露珠从叶片上滑落下来,我便不再追问。那年秋天,雨碎花残,我五岁。
那年秋天,我八岁,雨碎花残,寒水凄凉……
晚风目送最后一只归雁,湖面的阵阵涟漪不经意间扰乱了我如潮的思绪,不期邂逅的黯然,往来的车水马龙,北风瑟瑟,寒水凄凉。
“啦啦啦,吴正琴是没有爸爸的野孩子”邻居家的孩子正围在一起,嘲笑道。我愤愤地走过去:“我有爸爸,他只是忙于工作,去外地出差了,过几年就会回来。”“你以前也这么说,怎么不见他回来,他明明就是不要你了”邻家孩子嬉笑着把一个瓶子递给我,“只要你去池边打一瓶水,我们就不诋毁你的爸爸。”我二话不说的接过瓶子往池边走去,矮小的身子趴在离海面一米高的石坎边上。“扑通”一声,我掉到了池塘里,像是只小蚂蚁坠落悬崖一般,如琼的绿水抬浮着世俗的肉身。我不停地在水里挣扎着,但这一切都是徒劳,身体不停地往下坠,直到没有呼吸的空间,直到水草封闭了阳光……我的生命,难道就这样结束了吗?不,我还没有等到爸爸回来,我不能死。
记忆中的那次落水,是好心的路人将我救起,那天妈妈正在不远处推着三轮车卖甘蔗,我穿着湿淋淋的衣服向妈妈走去,像是个落难已久的灾民。“妈妈”我惨白的嘴唇里发出呢喃细语。“你这是怎么了?”妈妈一把将我搂进她的怀里,像是久别重逢后的激湃。“我……我……我在那边嬉水,不小心把自己弄湿了,”这是毫无逻辑的一个谎言,我想,这是我对妈妈说的第一个谎,也会是最后一个。那年秋天,雨碎花残,我八岁。
那年秋天,我十岁,雨碎花残,影影绰绰……
那是一个怎样的秋日啊!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当妈妈牵着我的手走过村头的小桥,我突发奇想,要妈妈牵着我的手飞跑过去。在我沉浸在奔跑的狂喜中时,妈妈突然大叫了一声,踉踉跄跄地停了下来,脸上显得非常痛苦,好像眼泪都要流下来了,原来,妈妈的手被我在狂跑中拉脱臼了,望着医生给妈妈治疗时妈妈那痛苦的表情,年幼的我似乎感觉到撕心裂肺。自此,我便暗下决心:再也不让妈妈牵我的手了。
时光的年轮飞速旋转,我慢慢地长大了。对于当年爸爸的不辞而别,我亦渐渐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又是村头的小桥,还是当年的母亲,母亲的手也一如当年一样温暖有力,却不再白皙柔软,她的皮肤黝黑而粗糙。牵着母亲那瘦骨嶙峋的手,我想,我抚摸着的,正是母亲那大半辈子的沧桑。
今年深秋,我十五岁了,静立卿旁,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