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糕相关作文

【篇一:家乡的石屋】

老家的房子已闲置很久了,外公被接到舅舅家后,那幢石房便在岁月里一日日落寞下去,只剩下灰色的躯壳在温暖的阳光中泛着安详而古朴的光辉。

外婆那一带建的房子都是石房,一块块沉重的岩石堆砌起来,和了泥沙,安稳地筑在山间的高处。高低之间,砌了青石板砖,在村中溪流的水声中,浸润出温和的颜色。老房则日复一日地沉默着,倾听着村中人的欢声笑语,清风拂来时,屋上的瓦会偶尔相撞,低低地诉说着笑语。

只有在正月里,老房才会显得活泼起来。外婆会在房子的各处角落挂上红灯笼,在朱红的木门上贴上春联,屋里炊烟顺着屋后的石洞袅袅升起。孩子们在屋前追逐笑闹,私语着晚上的烟火。待舞龙的队伍来了,人群拥着,闹着,“嘭”的一声,绚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绽开,在人群中炸开一片欢腾,不知是谁家放起了烟火。倘若此时从远处望去,这片素来寂静的村庄应融在橘红中,徜徉在辞旧迎新欢聚时的喜庆里,醉去。

外婆偷了闲会带上一笼特意预备的甜糕,推开吱吱呀呀的木门,向村西头走去。她要去看望孤苦的胡家奶奶。

胡家奶奶只有一个大儿子,前些年因病去世了,本就性格安静的老太太由此变得更加孤单。每逢节庆日村人总邀请她去自己家过,胡家奶奶不愿,只肯守着她的老房子。外婆心善,常带着软糯的糕点去看望,两位白发老妇人笑得开朗,在画面里映出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

那青灰的石屋啊,眼见着人们不断地离开,在我的记忆里也愈发寂寞起来,门上的红漆剥落了,老家的石屋也空了。

【篇二:军训日记】

今天,我们起了床,洗了脸,刷了牙,去晨练了。早上的饭菜特别好,既有稀饭,又有油条,还有甜糕,我吃得很多,肚子都撑满了。

今天,教官只叫我们站军姿和喊口号,我们站得脚都要抽筋了。中午菜并不怎么好,但我又想起了爸爸教我的那句话:“什么菜都要吃,万一以后军训的菜并不怎么样,你怎么办,要知道爸爸小时候也军训过,军训很苦的,你不吃饱,怎么练?”所以,我弄了点汤,把饭吃完了。

下午,我们的'教官换了,新教官非常凶,但也很幽默,经常和女生开玩笑。但他一训练,就拿出了自己的另一面,如果敢动一下,就让你前后左右和你五名同学蹲下,不停地喊“报告”。我们站得比上午还累,有许多人都趁教官不注意甩甩脚,动动手,生怕被他发现。后来,赵老师让我们练运动会入场式的踏步走和口号。我很想为班级出一份力,但喉咙哑了,喊了会很难听,所以,我想等喉咙好了以后,大声喊出彩虹中队的口号。

晚上吃饭,有我最爱吃的菜之一——花菜。我真想一口把这盆里的花菜全部吃完,但教官不让我们坐下吃饭。等到教官喊“吃饭”的口令,我就迫不及待地把花菜夹到饭碗里……

今天虽然很累,但我要坚持到底,因为周五我们就能走出这个“地狱”,走向外面的“天堂”!

【篇三:多一点期待】

即使苦经三冬寒,也要期待地站在春天的门前,捧一碗桃花香,执一杯风正好,踮起脚尖来翘首以盼。

——题记

正如那句“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一般,世界是卷不收的诗,每一点期许都在谱写新的章节。如若一生里没有那份保持鲜活的希望,便是日复一日的枯燥单调,便是在陈旧的过去里踱步,便如没有灯与月的漫漫长夜。

小时候的我们,活在新鲜里,满溢着对生活的期待。期待父亲从院门外拨响的车铃,期待母亲自廊前留下的脚步,期待院墙外不孤独的嬉闹。因为盼望后是一包红枣软甜糕,一碗蜜豆芋圆汤,一盒琉璃弹珠叮当响,所以孩子们的日子天天都闪光,等着不一样的小欢喜。正是期待,美好与快乐倾泻到心里来,我想,多了一点期待的四季,一定很好过。

长大后的我们,活在朝气里,迸发着对自己的期待。你一定很少看见,十几岁的少年因为摔倒就止步不前,你也一定很少听闻,会有哪一个恣意昂扬的青春不渴望未来。多一点期待,就多一步奔往终点的动力,多一笔描绘画作的色彩,多一份钻解难题的信心,多了梦想和自信。我想,多了一点自期自许的青春,一定不后悔。

无论年轮转多久,它都得有期待才能向前走。“人是为明天活着的,因为记忆里有朝阳雨露。”所以,无论你是否被世俗圆滑打磨了棱角,是否沉湎于对故事的怀想,是否因生活的欺骗而困步在昨日…都请把夜归给星河,把冬融进青枝,再试着多一点对朝阳雨露的期待。

不回望,不吁然,把期盼拾掇进行囊,踮脚敲敲春天的门,邂逅明日之我。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