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以密码为题】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题记
暑假,在老家的农村度过。没有了便利的无线网络,没有了凉爽的冰镇冷饮,每天的生活平淡无奇。丢下了作业,和爷爷一起去田里。
这个奇妙的世界充满吸引力。我一到那儿便兴致大发。呼吸着带着泥土和植物特殊气味的空气,独自踱步在田垄上,带着“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美好,我开始了思考:生命的密码是什么?
我俯下身子,注视着地上一块凸起的东西,原来是蚂蚁在筑巢。虽然这个小东西,蚂蚁洞在我看来十分普通,甚至我一脚下去,它们都将覆灭。但对于它们,蚂蚁来说,便不是这样,你看——他们分工明确,有衔土粒的,有似在指挥的,也有来回奔波传递的。好一会儿,土丘才筑起了一小段高度。
我站起来,望向爷爷,他也在劳动。把农作物上覆盖的塑料薄膜用土压好,再将周围夯筑起根基。我也决定尝试,可做起来并不像爷爷那样娴熟,还把膜弄破了,我俩儿都笑。
完活后,爷爷对我说:“别看下雨刮风再平常不过,庄稼却不因为老天爷给予多少而生存,还有像那虫鸟鱼,都要凭自个儿养活。现在我是可以给庄稼施肥浇水,但人自身呢,只能靠劳动取胜。”说罢,我陷入沉思,望着不远处的树林,生命的密码已被我破解。
走在回家的路上,道旁有荆棘,路上也有坑坑洼洼,但我和爷爷安然无恙地回到了家。生命只是一场远足,道路上有什么无需考虑,重要的是迈开双脚,无畏前行。
因为,生命的密码在于奋斗。
【篇二:爱石说】
龚自珍曾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称赞凋零之美,王维曾用“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海景,陶渊明也曾写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来寄托情怀。可是又曾有几人注意过随万物变迁的石头呢?又有几人寄情于石呢?
走到一块静谧的草地,背倚石块,第一次感到生活的美好,眼前仿佛呈现了《兰亭集序》的盛况,王勃在滕王阁上挥洒笔墨,吟唱“识盈虚之有数。”听到范仲淹在登上岳阳楼之后发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长叹。倾听生活这部跌荡起伏的曲调时,我又曾几时驻足脚步,欣赏沿途的风景呢?是石头,让我学会思索人生。
或许当谈到“滴水穿石”“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时,你会想起千万伟人勤奋的故事,可是水之所以能穿透石头,不正是因为石头的坚韧赋予了它拼搏的勇气吗?不正是因为石头的顽劣不化给了水滴挑战强权的机会吗?如果不是石头的“强词夺理”,又哪来水滴展现自我的机会,成为世人铭记的事例。是这微不足道的石头,让我学会了勤奋。
虽然一块大的石头也远不及江河的宽阔,但它却蕴涵比江海更宽阔的文化,它虽没有如中华文化般源远流长,却也算博大精深,变幻无穷。各种华丽的别墅由大理石装饰;用石头雕刻成的狮子成为卢沟桥的一大亮点,古埃及人修建的金字塔也留下了无数探险家的脚步,仅由石头、砖块围成的万里长城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辉煌一页。
石头,虽没有被大自然打扮得像个娇滴滴的小姑娘,却拥有少女的朴素与清纯;石头,虽没有松柏屹立悬崖的豪气,却有坚不可摧的强劲;石头,虽没有含苞待放的美丽,却有与世无争的心态。
或许是石头默默无闻的精神令我敬仰,也许是由于它给了我对于人生的感悟,或许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涌在心头的吧!总之,我寄情于石,钟情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