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留在心底的声音】
仿佛隔世的呼唤,一次又一次照亮我的内心;仿佛一次又一次的呐喊,响彻云霄:仿佛平淡中的特殊,铭记于心。
“勇敢做自己,不要为了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就把最真实的自己封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这世上,有太多的人随波逐流,有太多的人因这世界,迷失了最真实的自我,有太多的人为别人而活,又有多少人能勇敢做自己呢?何为自己?遵循自己的心,做最真的自己。
这几年来,慢慢地长大、懂事,也学会了“伪装”,总认为别人的是最好的,可总是忘记了“自己”才是最特殊的,那心底的声音也提醒“我”做自己想做的事,做好自己让我在“迷途”中找到了方向,也发现了最真的“我”——爱哭、爱笑、爱疯、爱闹。只对自己“爱”的人好,这才是最真的我嘛!
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这一段又一段的时光,悄悄溜走,也让我发现,做最真的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点、缺点,才是最自在的生活方式。很多人每天都过得很累,每天穿着厚厚的“铠甲”,只有回到家后才会卸下所有的“防备”,面对至亲至爱的人,我只想说,放下所有“伪装”,勇敢且认真地做好你自己,没有什么比做自己更快乐。
小时候不懂,父母给我定下什么目标,我就拼命去达到甚至改变自己,现在我懂了,给自己一个小目标,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违背自己内心的意愿,正如白落梅在《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中说的一样:“爱自己爱的人,写自己爱写的文字。”正是如此,她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像诗一样,每天轻松自在,她信佛,写与悟禅有关的文字。她相信来生,为来生写文字,他爱茶,于是闲适时便品茶。
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相信自己,留在心底的声音,会告知你那正确的选择。
要记住,你是最好的自己。
留在心底的声音,与你共同谱写余生的篇章。
【篇二:变形记】
如果上天给我一次变形的机会,我一定会变成一阵风,成为大自然的一份子。
不知不觉,春天到了。我用柔软的双手轻抚着刚刚萌生的小草。当我柔软的双手轻轻地拂过大地时,我为人们带来了春的气息,为刚运动完的孩子们带来了温暖、舒适的空气,大家亲切地称呼我为“春姑娘”。
随着气温的逐渐上升,转眼间,夏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当人们在酷热的天气下工作时,我尽力为大家带来了最最解暑的凉爽的空气。当小孩子们在暴晒下开心地吃着亮晶晶透心凉的冰棍时,我又锦上添花般轻轻地吹拂着他们红润的脸蛋,为他们增添一阵欢声笑语。
树叶眼看着就要慢慢变黄,收获的季节终于来临了。当我把枯黄的树叶从树上吹落从而变成小虫子温暖的被窝,当我飞快地从稻田上掠过时,当我带走农民叔叔脸上辛勤的汗水凝结成的汗珠时,我也在与他们一起分享秋天收获的喜悦与梦想实现的欢乐。
冬天,当洁白的雪花从天空中带着优美的舞姿飘落时,我却成为了让大家感到寒冷的“罪犯”。但我仍然遵循着大自然的规律,一直“将错就错”下去。
如果我真的成为一阵风,我将遵循着自然的规律为人们默默地奉献着,为大家带来舒适的环境的话,那么我愿意一直做一阵风,永不后悔!
【篇三:守护诚信】
诚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时,商鞅以诚信赢得众人的信任,取得变法的成功;当下,清洁工捡到钱包苦等失主、彩票店老板为顾客找回中奖彩票等等的暖讯从人间大地传来。这些人用行动守护他们的诚信,也收获了小小举动以外更丰厚的人生之礼。
就我们中学生而言,诚信可谓无处不在。每天按时到校,以守时来遵循自己必须践行的校规,就是一种诚信。上课认真听讲、回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是一种诚信;认真完成值日工作、不敷衍塞责,是一种诚信;考试不作弊,更是一种诚信。而上述的这些行为,也不仅仅遵循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更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守信用、讲诚信的具体表现。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作为一个学生,如果连按时到校、完成学习任务、诚信考试这些对自己应有的承诺都无法完成,何谈将来?
当今社会,危机四伏。最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就是诚信缺失的危机。瘦肉精、地沟油、三聚氰胺、防腐剂、添加剂……这些令人揪心的名词让人们在享受美味佳肴时心怀疑虑,失去了生活本该拥有的美好。前有南京冠生园因“陈馅事件”而倒闭,金华火腿因用敌敌畏浸泡而滞销,今又有北京同仁堂修改过期蜂蜜生产日期丢失信誉,老赖名单成千上万,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恶意传销遍布各地,⋯⋯社会上各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丢弃诚信的现象屡见不鲜……难道老祖宗们传承下来的诚信美德真的比不过金钱利益的诱惑吗?不,一定不是的!
从小到大,我们都一直被教育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因为一个诚信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很多名人就验证了这个道理。当代著名画家李苦禅答应为朋友作画却因事耽搁,不久朋友便去世了,他满怀愧疚赶到朋友家为其作“百莲图”并在他灵前烧此画作。还叮嘱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他因对亡友守护诚信而名声大噪。著名科学家林兰英小时候为了实现她对母亲许下的诺言,付出了别人想象不到的刻苦与勤奋,在整个中学六年中,她一共得了十二个第一。后来,她终于学业有成,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香港超人李嘉诚,在创业初期资金极为有限。一次,一位外商希望大量订货,但他提出需要富裕的厂商作保。李嘉诚努力跑了好几天,仍一无着落,但他并没有捏造事实,或是含糊其词,一切据实以告。那位外商深为他的诚信所感动,对他十分信赖,不但与之签约,还预付了货款。这笔生意使李嘉诚赚了一笔可观的钱,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李嘉诚也悟出了“坦诚第一,以诚待人”的原则,并获得了巨大成功。⋯⋯无数名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守护诚信,乃是助力人们走向成功的利器!
守护诚信,是人类道德品性皇冠上最闪耀的明珠。让我们努力守护诚信吧!
【篇四:传统与现代】
【于生活中传承文化】
王晨洋
近日以来,南京一所大学的几位女学生传遍网络,其原因是她们严格遵循古代礼仪,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都穿着汉服。这件事激起广泛的讨论,对此,我赞同以上女学生穿着汉服,遵循古代礼仪的行为。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五千年来的时光长河诞生了许多象征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艺术瑰宝,而这些艺术瑰宝存在于生活的点滴之间,于饮食,于服饰,于礼仪……这些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建了我们的“汉文化”。但在如今的社会,这些“汉文化”有多少是被我们传承下来,有多少是被世人所铭记的呢?
有的人已经忘记,有的人仍选择铭记。正如那所大学的几位女学生,坚持于生活中穿着汉服,严格遵循古代礼仪。诚然,穿着汉服,不便于在如今高速社会中行动,遵循古代礼仪,不单单只有服饰这一项,但即便如此,在现在的社会里,就穿着汉服这一项,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况且那些女大学生,不在意他人异样的眼光,他人的看法,始终坚持于生活中穿着汉服,严格遵循古代礼仪,这正是当今社会应该提倡的风气与行为。试想,我们整天说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到头来却一直穿着西服,用着西方的习惯方式,这如何能突显出中国的博大文化呢?只有当我们穿戴着中国服饰,说着中国话,遵循着中国自身的礼仪,这才能体现出一国之大气,一国之鼎盛。
传承汉文化,在生活中展现,而不是将其隐藏起来。这就好比,古典茶壶,如果一味地掩藏,将它放在博物馆中珍藏,那自然不能体现出它原有的价值,我们应大方的将其拿出,只有经过茶水的润泽,那茶壶才会变得更加具有光泽,才能体现出它非凡的艺术价值。也正是只有在生活中传承文化,才能不断地完善该文化,传承该文化。
南京女大学生行为的内涵,实实在在地显示出了一种文化意境,一种新型的文化传承方式,而这种方式是一种文明所需要的,是一个国家所需要的,更是我们现在缺少的。
试想,当屈原变成韩国人,李白成为哈萨克斯坦人,那我们所谓的文明还会剩下什么,那我们的民族又该以何种形式继续传承?
文化是民族的象征,而民族又代表着国家,所以说,文化是国家的根本,对于这种根本,我们应在生活中去传承它。
【文化传承要与时俱进】
谢耀宇
近日,国内一所学校同寝室的几个女生火了,她们严格遵循古代礼仪,无论学习生活,时刻都穿着汉服,这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密切关注,并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从动机来看,或许这几名女生是出于对汉服的喜爱,对汉文化的向往,抑或是为了宣扬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就目前网友的反应来看,无论是汉服还是汉文化,都成功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刷了一波热度,也不乏有人争相模仿,掀起了一股“汉服热”。越来越多的人也喜爱上了汉服,这无疑有助于传承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使其精华部分,不至于被历史埋没,被人们所淡忘。
但是,这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的做法是否完全妥当呢?穿上传统的汉服,清新飘逸,尽显我们汉民族优雅的气质,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可是汉服的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左右交叉,袖子宽大,穿上实则行动不便,且古代礼仪较繁琐,与现代快节奏、快速的生活并不能完全相适应。这些矛盾之处,便提醒了我们,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在保留其元素的原则下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文化是不断发展的,一个静止的文化不能称之为优秀的文化。汉文化之所以繁荣精妙,也是不断地吸收了前人的智慧,并加以创新的成果。在现代社会,汉文化要融入我们的生活,也需要加以创新。创新是文化传承的动力,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一系列节目开播后得到大众的一致好评,正是对传统文化不断创新的生动事例。我们的衣服、装饰、建筑、音乐、绘画等,都可以融入一些汉元素,既保证人们生活的便捷、舒适,又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中华民族还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如诸子百家文化、唐文化等,它们一样需要我们去弘扬,去发展。
文化的传承从来都不是简单的记住历史上的知识,而是让这些优秀文化走出书本,真正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这几名穿汉服的女生虽然将汉服文化带进了我们的生活中,但汉服并未给我们生活带来便捷,也未形成穿汉服的潮流,只不过是博一时眼球罢了。汉服再美,也要加以改进。文化再强,仍需不断创新。民族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应发挥聪明才智,让五千年文明在传承中取得丰硕成果,在新时代焕发出强大生命力。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力。
【接时代步伐,承古典之风】
黄畅
近日,汉服之风又盛行开来。据报道,某学校同寝室的几个女生因对其喜爱而每日都穿汉服,严格遵循古代礼仪。对此,我想说:中华文化需要传承,但作为现代青年,应在时代的潮流下,结合当下生活,以创新的形式体现对国家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泱泱华夏,文明悠久,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多少文化的精华,璀璨的明珠!汉服,作为一代礼仪之邦的象征,更具有其特色和优点:左右交叉,袖子宽大,象征着汉民族的宽广博大、兼容并蓄;美观的装饰,在近现代审美角度看仍不会显得古板。不可否认,这样的文化精华,我们要传承并发扬光大。
那么,几位高校女生的做法,是否符合传承观?发展的方式又是正确的吗?
诚然,那几位女生穿汉服,承古典之风,是值得赞赏的行为。但是,在现代高速运转的时代中,每天都穿汉服,严格遵循古代礼仪,却未必是一件好事。日新月异的世界在不断改变,而古代那每天都穿汉服的典章制度早已不适合我们,不能一味盲目地传承;新时代的我们,为今后更好地发展,必须抛弃一些传统观念思想和制度,才能更好地建设现代中国,走在世界前沿;再者,我们的日常生活逐渐丰富多彩,参与的活动也数不胜数。试想,假使穿着汉服在大学校园的食堂打饭菜,“飘飘欲仙”的长袖会使多少在意形象的女生对眼前可口的食物“望而却步”、“求之不得”?古今生活大有不同,每天身着汉服必然会影响人们生活的方便性和舒适度,与现代生活的简约化相悖。
当然,为了发扬传统文化,永捧一棵炙热的心,也是件非常难做到的事。那些高校女生和现代大多数民众一样,多为仅仅追求外观的华丽而热衷于汉服。但是,传承中华文化之心,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层面,最重要的是精神和内在修养。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会先人们多年以来积累的优秀经验——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以及对待不同事物的态度,这才领会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我们可以在穿汉服的基础上,创新文化发展形式。做到外表美观又不存在着文化精神的贫瘠,不在浅显的层面认识传统文化,未尝不可;再者,不可抱有一种极端的思想表达对文化传承的认知,而天天穿汉服,所体现的是对物质美观追求上的一种狂热。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传承文化不能因循守旧。创新文化发展形式,了解文化的深层底蕴内涵,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式。故我们尚可以说:接时代步伐,承古典之风。
【篇五:结构化思维】
最近看书的时候,都有下意识地研究书中的目录,并将有用的目录结构记录下来。我训练自己在正式开始阅读时做这件事,不仅仅是为了阅读前能够很好地整体把握全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习一本书的知识框架与结构化思维。
作者在写一本书的时候,肯定遵循某种逻辑条理与思维方式去叙述整个情节内容,目录可以说是写作的大纲,目录就是将书本内容高度概括化的树状思维结构。
最经典的目录结构一般遵循五个W与两个H的原则:who,when,where,what,why,how,how much 。也就是我们语文老师作文课上强调的记叙文六大要素,是谁,什么时候发生的,在哪里发生的,发生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成本与代价)。
还有一种常见的是目录结构是,发生的现象群体,大量的数据调查,研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得出结果并实验证明等等。这类目录结构常见于自然科学类的书籍中。
当然有些书籍是遵循这些基本的目录结构,但在一些文学类书籍上的目录,作家们常常不按常理出牌,以另一种个性化的结构方式让人陡生鲜异之感。
比如,意大利伟大作家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一书中的目录更是有趣奥妙,该目录用了十一个小标题,对应五十五个城市,第一章与第九章相互对称,整个目录具有一种回环往复的结构美。这种新奇的发现让我感觉非常惊喜,阅读本身就是一件人生乐事,而目录结构的趣味性研究更将吸引着我进行下一步的深度阅读。
【篇六:以套子为话题800字作文】
伞套套住了雨伞,表盒套住了手表,封建自固的沙皇专制统治套住了别里科夫。雨伞被伞套套住固然不可怕,可思想行为被禁锢在“套子”里的别里克夫却让人心惊。遵规守矩是这个世界运行的前提,死板教条却是这个运行世界产生的悲哀。
在遵循应遵循的规矩下,做人灵活是生存在世界上首要学习的能力。如若邹忌像其他大臣一样对皇帝的品行直言进谏,还会得到皇帝的欢喜吗?拿自己巧妙的做对比,隐晦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即提醒了的齐王不足,又取得了帝王的欢心。房玄龄和杜如晦又何尝不是如此。伴君如伴虎,可是他们在皇帝身边长时间服侍,还能取得帝王的赞赏与感激,凭的难道不是那灵活多变的处事方法吗?
不要生活在“套子”里,要靠自己去感受世界。旧中国固步自封,英国用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让中国第一次感受到了外国的力量,之后便活在外国编制的“套子”里,可有些人并没有让套子套住,他们用笔、用枪、用理论撕破了这个厚重的套子,新中国诞生了!
套子外的世界很精彩。王健林在长辈都不屑的“旧城改造”上苦下心思,打破了传统模式,赢得了人生第一次创新的成功!华为p30没有走传统前后高清摄像的路,而是自主研发的升降款,且像素远远优于传统的;港珠澳大桥的成立,刷新了人们对传统桥的认识,科学家们苦心钻研,为的不就是撕破传统这个“套子”,看看套子外的精彩世界吗?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世间万物都要遵循特定的规则,但有些成规却成为限制人们手脚的套子,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因此,我们要打破常规,勇于创新。老子也说:物极必反。遵守成规固然好,但过分的照搬照抄只会成为沉重的枷锁,沉重的包袱。
别里科夫的一生生活在比规矩更严苛的,四四方方的条框里惶惶不可终日,假若他像华连卡姐弟俩那样,开心的过着每一天,不再那么在意那些条条框框,他是不是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奇妙人生?
【篇七:如何“一心多用”】
生活中人们常强调专注力的重要性,特别是从小到大我们耳边经常响起“专心致志”“一心一意”等等这类词,因而每当我们做事情时就下意识遵循一心一用的标准。虽然说一心一用确实让我们更专注地投入手头上的事情,并在有些时候取得成就,但这并不意味着专心做事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专注有助于成功,我们也应该遵循一次只做一件重要的事情的原则。但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忙碌,如何高效利用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已经成为一种需求,而一心一用显然不能完全满足这种效率需求。
如果不能一心一用,那该怎么做呢?往往创造性的解决方案,需要我们用用创造性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们尝试从相反的角度看问题,就不难得出“一心多用”的答案。一心多用?难道不会导致事情效率低,什么也干不成的结果吗?一般情况下,当然会。比如我们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学习的效率肯定是不高的。但是这里提出来的“一心多用”理论适合特殊情况,机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举个例子,我们一边做家务一边听音乐,做家务是机械体力劳动,而听音乐是脑力劳动,两者同时进行,其实并不会相互干扰反而是相互促进的作用呢。“一心多用”就是利用这种体力脑力相结合的方法来达到高效做事的结果。
【篇八:读《稻草人》有感】
在假期里,我看了一本书——《稻草人》。这本书是叶圣陶爷爷写的,据说这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童话集呢!里面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比如,新的眼泪、玫瑰和金鱼等。
在这本书里面,《一粒种子》这个故事让我感触很深。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有一粒种子,有核桃那么大,听说,要是把它种在土里,开出的花特别美、特别香。结果这一粒种子就被一个国王捡到了,国王叫人把土筛了又筛,浇的水滤了又滤。可是两年过去了,种子还是没有发芽,国王生气了,把那种子扔到池塘里,后来那粒种子辗转到了富翁、军人手里都没有发芽。最终到了农夫的手里,农夫就把这粒种子种了下去,天天耕、锄、浇,样样都做到了,经过精心伺候,没几天那粒种子就发了芽,又过了几天,它就开花了。花瓣是红的,蕊是金黄的,一种香味放出来,谁走近进了,沾在身上就永远不散。
这个故事告诉我: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生存的规律,如果违背这种规律,就会产生反效应。种子的成长需要合适的环境和合适的人选。文中的国王、富翁、商人、士兵就没有按照生长规律,所以没有把种子养大。
我们人本身也是存在一定的自然规律的,比如我们每天早上起床开始一天的学习和工作,晚上休息,我们遵循它,会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有益健康。如果你违背生活规律,白天、黑夜颠倒,结果会严重地损坏自己的身体健康。
所以,我们平时还是要遵循生活和自然规律,不要轻易地违背一些既定的法则和规律。
【篇九:遵循自己的内心】
有人曾经说过:“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大多都是违心。”
这句话不由令我们沉思,我们所做的一切,难道就真的遵循了自己的内心了吗?在很小的时候,老师父母无时无刻不在教导着我们,要求我们一定要遵循自己的内心,不要被他人和外物所影响了,这句话我们听在心头,也照做了。可惜,不知从何时起,因为外界的压力和内心的疲惫,让我们不得已违背自己的内心,去做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情。
一切都是为了生活而已,这便是我们欺骗自己内心的谎言。可仔细想想,说的也没错,如果不是为了生活,大概我们都会去遵循自己的内心去追求一些美好的东西吧。因为生活,所以我们必须变得坚强起来,在生活的压力面前,我们没有能力去做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如果在小时候,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那叫兴趣爱好,而长大后如果依旧这么做,那便是任性,不懂事。所以长大后的我们,每天强颜欢笑,就真的快乐了吗?
有人曾说过,你若做你喜欢的事情,或许你会被人家所指责,但你绝对不会后悔。也对,人生难得走上一遭,何必在生活的压力面前低头呢?哪怕是任性,被他人所不理解也好,只要无愧于自己的内心不都是好的么?
所以请我们放下手中的笔,放下手中的工作,好好想想自己的内心吧,去遵循,去相信它的引导,相信你一定不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