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制相关作文

【篇一:第一次做陶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第一次,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自己穿衣服……虽然某些事我们做过许多遍,但只有第一次才最令人难忘。现在,请跟随我的步伐,去寻找那些难忘的第一次吧!

就在前不久,我进行了人生第一次的陶艺制作,就在我踏进“陶也”的那一刻,我立刻被四周摆放的陶瓷吸引住了,它们形态各异,雕刻着各式各样的花纹。“哇——”我不由得惊叹道。陶艺制作一共有三道工序——拉坯、彩绘、烧制。先是进行拉坯,成型后晾干。接着开始在上面画画,最后放入窑中烧制。原来,如此漂亮的陶瓷制作起来这么麻烦呀!我心想。

穿好围裙,洗完手后,我便准备开始拉坯了。在这之前,老师要先帮我打磨整块陶泥。看着陶泥在老师手中忽大忽小,忽高忽低,我感受到了陶艺制作的神奇。接着,老师耐心地为我讲解并示范多种拉坯的方法——开孔、拉大、拉高、拉薄。然后,轮到我开始拉坯了。我坐在转盘前,用手蘸了点水,启动转盘,便开始开孔。我学着老师的样子,将右手的大拇指摁入陶泥,左手在一旁护着。开完孔,手感觉干干的,便又蘸点水,开始将陶泥拉大。双手的大拇指一起往孔伸去,并轻轻向两边扯去。接着开始将陶泥拉高、拉薄,陶泥经过手指时有种特别的感觉,怪舒服的。我小心翼翼地拉着坯、生怕给拉坏了。这个笔筒做出来应该不错。我心想。紧接着,一个笔筒的雏形渐渐出来了,我不由得感到有些得意。最后,我用这块泥做了一个笔筒、一个花瓶和一个盘子,晾干后就能开始彩绘了!

彩绘分为两种,一种是雕刻,一种是画画。我先进行的是雕刻。首先,要用铅笔在上边画好图案,画好后就可以开始雕刻了!我一手拿着雕刻刀,一手扶着盘子,开始雕刻。我一笔一画地按照画的图案刻。这样的动作重复了十几次之后,雕刻终于完成了。接着,我又拿起铅笔,开始在笔筒上画画。我先将画笔蘸了点水,把笔头弄尖,然后蘸些釉彩,开始聚精会神地上色。好不容易上好了色,又将小花瓶按前面的步骤雕刻完毕,第二道工序就算完成了。

等待作品出窑的日子里,我无比兴奋,猜想作品会是怎样的。

见到作品的那一刻,我非常激动。从最初的拉坯,到给陶瓷上色,全部都是我亲手完成的。拿起制作出来的作品,让我更加懂得珍惜,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一块陶泥,得经过打磨、成型、烧制,才能成为一件艺术品。人也是一样,要经过人生道路上坎坷、挫折的磨炼,不断塑造自己的品格,才能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篇二:感受黑陶的魅力】

今年年初,我随德州晚报小记者团去齐河县仁里集镇的黄氏黑陶参观,22名小记者一起感受了黑陶文化的魅力。

来到黄氏黑陶,黄梅总设计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小记者们首先去了展厅观看了展厅中的黑陶作品,在观看展厅中的黑陶作品的同时,小记者们也踊跃地向黄总提出一些关于作品设计的问题。

黑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远古民族文化的深深沉淀,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较高的收藏价值。

黑陶的烧制过程也是十分复杂的,我们参观了这一复杂的制作过程。在黑陶的制作过程中总共需要28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检查,需要经过拉型、晾干、磨光、雕刻、修改、烘干、烧制等,有的时候,一个黑陶作品要经过很多次的雕刻、磨光、烘干。

结束参观时,黄总给我们这些小记者们分配了“任务”,把我们分配在各个岗位上进行实践体验。我们每个人都很努力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地做到最好。通过实践,我们也体会了制作黑陶的工人的不容易,为他们在黑陶魅力背后的辛勤付出而致敬!

【篇三:我的读书故事】

自从上学起,我就接触各种各样的书籍,他们是我精神的食粮,但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鲁宾逊漂流记》。

《鲁宾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英国小说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小说之父”。

主人公鲁宾逊是英国人,出生于十七世纪中叶,从小就喜欢和向往探险的生活,长大后他不顾父母的阻拦,执意航海冒险,不幸沦为奴隶,后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逃了出来,流落到巴西。他在那儿买了一块地,经营一个种植园,收入十分可观。可是他不满足于眼前的现状,他又一次出海冒险。可是这次没有上次那么幸运,他流落到一个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可是鲁宾逊并没有气馁,靠着顽强的毅力和超人的智慧,建房子、种植粮食、烧制陶器、圈养山羊、修造船只、挖运河、用藤萝编筐、烧制面包……让自己活了下来,他还捉了只鹦鹉,起名“波儿”来解决孤独的问题,他也救助了野人“星期五”,教会了他很多事,也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后来鲁宾逊靠他的聪明才智救下了因船员叛变而被劫持的船长等人,船长为了答谢他,同意将他带回英国,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的鲁宾逊,终于回到了家乡。

我也和鲁宾逊一样喜欢冒险,并且总想有朝一日能环游世界,并没有想过会遇到什么困难,总是想着一帆风顺地归来,受到别人的赞叹与羡慕,但在现在看来真是纸上谈兵,想法太天真,太幼稚,甚至有些愚蠢。我相信鲁宾逊一生的离奇遭遇是前所未闻的,他那变化多端的生活也是绝无仅有的。

我从鲁滨逊身上学到了要面对困难,不畏困难,藐视困难的精神品质。

【篇四:九龙壁】

寒假的一天,我去了北京故宫。当然,九龙壁是必不可少的参观景点。

九龙壁在皇极殿前,我国一共有三处九龙壁:故宫九龙壁,北海九龙壁和山西大同九龙壁。故宫九龙壁是其中最精美的一座,堪称我国古代城市雕塑的典范。故宫九龙壁是乾隆年间建造的。九龙壁正面共用270烧制琉璃块拼接成的。当中有一块却是补上的,听导游讲拼接那天有一个小工匠不小心摔碎了一块烧制的琉璃板,重新烧制是来不及了。于是工匠们使用了偷梁换柱。用一块木头往上面刷上了颜色代替琉璃瓦。经历了风吹雨打,颜色慢慢退掉了。话不多说,现在,来看看这条九条龙的样子吧,纵贯壁心的山崖奇石将9条蟠龙分割于5个空间。黄龙前爪做环抱状,后爪分撅海水,龙身环曲,将火焰宝珠托于头下,十分威风。左右两侧各有蓝白两龙,白为升龙,蓝为降龙。左侧两龙龙首相向,右侧两龙背道而驰,四龙各逐火焰宝珠,张弛有度。

这是九条龙当中的五条,九龙壁中的每一条龙都动感十足,风姿雄健。它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篇五:唐三彩】

唐,伟大的时代,唐三彩便是最好的体现。

说实话,我曾经以为唐朝的东西离我们很遥远,但事实上……

初见它,便被镇住了,从未见过有瓷器能如此流光溢彩!当时只觉得这玩意儿只可远视而不可亵玩焉。

二见,有点无语,毕竟怎么也没想到他在上釉前居然一点颜色都没有。而我一看到那充满色泽变化的成品就换了嘀咕,又要毁了,哪知它在烧制时有特殊工艺,能保证颜色充满变化。

好了,推脱不得,上手吧。

哪知一看颜料,我就蒙了,只用三种颜色:黄,白,绿,而且那还是烧制以后的颜色!这就意味着……在烧制前,他们都是一个色。像我这种粗枝大叶的人,哪能记得哪里是什么色。

所以,我用了一个画画的手法。先铺大色调,然后抠细节。

我一股脑地把白色刷满马儿的全身,再用“黄色和绿色"稍作点缀,完美收工。

下午,烧制好的唐三彩送来了,那流光溢彩的颜色,精美绝伦,令人爱不释手。而我,已经为它找好了一个可以珍藏的好地方。

【篇六:换个角度】

裁缝吸烟时不小心烧出的洞使一件高档裙子成了废品,可裁缝没有唉声叹气地扔掉它,而是精心裁剪,饰以金边,做成“金边凤尾裙”,不但挽回了损失,而且远近闻名。可见,生活中没有废品,换个角度,你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中国瓷器中有一个特殊的种类叫做“冰裂纹”,雪白的瓷体上布满裂纹,好似打碎后重新拼接起来一般,触之却手感光滑,颇为神奇。可又有谁知道,这么美丽的瓷器其实源于一次烧制失败呢?传说中国古代的一家瓷器作坊,一次烧制了一大批白瓷。这日,刚刚好是白瓷烧制完成的日子,大家都等候着新瓷诞生。可谁料新磁取出,却是一大堆布满裂纹的次品!这可怎么办?这么多瓷器若销毁可是一笔巨大的损失。此时,有人灵机一动,提议干脆将裂纹作为卖点推向市场。结果刚一上市,这批奇特的瓷器便引来了不少人的关注,更因其混若天成,裂而不碎,独一无二的特点受到青睐,被美称为“冰裂纹”。

瓷器烧裂本是缺陷,换个角度思考,却成为独一无二的象征,大获成功。

青霉素是现代最重要的药品之一。问世以来,它拯救了无数的生命。可其实,青霉素的发现也来自于一次失败的实验。一位科学家,一日在做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实验时发现,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器皿被污染了,长出了一片青色菌落。他将之放在显微镜下面观察好时,发现这个培养皿上几乎没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存活。他并没有因为实验的失败而气馁,而是换了个角度思考,认为找到了消毒灭菌的良药。于是,他接着实验,终于找到了培养青霉素菌的方法,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实验失败本来令人不爽,换个角度思考,却发明了治病救人的灵药。

换个角度思考,有时候是走向成功的捷径,但是,能不能成功,还需要看是否具备不俗的实力。

有个年轻人学习玉雕,眼看即将出师。一日,师傅将一块好玉料交给他,让他刻一只乌龟。年轻人很兴奋,也很紧张,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富商交给师傅雕刻的,许诺成功后必有重金相谢。然而就在乌龟即将雕好时,年轻人手一抖,龟背上出现了一条划痕,玉料废了。年轻人手足无措,可师傅沉吟片刻,凭借高超技艺,将刻痕化为一只小龟。面对刻痕,年轻人即使想改,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因为他功夫不深的缘故。所以,换个角度思考,还需要实力才能成功。

换个角度,让生命更精彩!

【篇七: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游记】

我去西安玩的时候,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内看到了我心驰神往的秦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秦兵马俑是从秦始皇死前约40年就开始筹建,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目前对游客开放有三个陪葬坑。

我们坐大巴去的,按照导游的参观行程,先参观二号坑、接着是一号坑,最后是三号坑。馆内参观游客非常多,全都要排长队参观,我首先进入二号坑,二号坑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坑内基本看不到兵马俑,只看到高高低低几个坑,坑里外都只看到黄土,导游说这些坑底下其实是有很多彩色的兵马俑,根据挖一号坑的经验,兵马俑出土后遇到空气马上会被氧化,导致原来的彩色全部消失,所以为了更好的保留兵马俑的原貌,目前考古队还没开挖这个坑,所以我们看不到。

接着我们参观一号坑,这个坑已大规模开挖,是馆内规模最宏大的坑,兵马俑数量最多。进到里面,瞬间映入眼帘的是一大队兵马俑,我赶紧走近看,这一看可把我惊呆了,那兵马俑刻得惟妙惟肖的,古时候可没有模型,所以,陶匠在刻的时候,是陶匠与陶匠面对面,看着对方来刻的。兵马俑“头轻脚重”的,因为他们是上半身空心,下半身实心的。那兵马俑是用什么做的呢?答案是:泥土!那他们是陶瓷的吗?不是的!它们是陶!因为他们是用约1030摄氏度高温烧制而成。那什么是陶瓷呢,是用1300度的高温烧制的,这才算是陶瓷。兵马俑排着队站开,仔细看,这些俑很”烂“了,兵马俑等级有不同,有文官、武官、射手、将军,还有前面三排的”送命军,还有骑军。马儿壮,人多力量大啊!

最后我们来到三号坑,三号坑是一、二号坑的总指挥部呢,里面数量极少的兵马俑都是军队高层指挥官。不过他面积最小,只有520平方米,它也是唯一没有被烧过的呢。

秦兵马俑继承了战国以来中国的陶塑传统,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我们要好好保护国家文物!

【篇八:南宋官窑博物馆之旅】

今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到达目的地,在陶陶和瓷瓷姐姐的讲解下,和小伙伴们开启了一场陶瓷文化之旅的探索。

首先老师给我们进行了科普启蒙,比如陶和瓷的主要区别是原料不同、烧制的温度不同、瓷敲击声清脆、响亮,而陶却沉闷、轻弱,这些都是因为瓷有铀,而铀的烧制温度是1200度……听完这些我一知半解地跟随讲解员去南宋官窑历史文物陈列馆了解了主要瓷器——青花瓷,这些青花瓷以动物造型居多,有公鸡、青蛙、鸽子,它们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最后我们还参观了瓷器制作工艺流程。

不过最期待已久的还是做游戏,首先我们开始找地图,这也没有,那也没有,正当我们垂头丧气之时,一声惊喜的叫声划破了当前的宁静,地图找到了,我们开始答题,一题两题三题……九题,答完这最后一题就做完了,但关键时刻掉链子了,这一题怎么也答不上来,我们心急如焚,一分钟半分钟20秒10秒,时间到了我们还没答上来,这时突然有个小朋友说出了答案,大家激动地跳了起来。通过这个游戏,我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尤其是南宋时期陶瓷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也对今天的参观有了更深的印象。

【篇九:中国瓷器】

我的家乡来自江西,众所周知这里最有名的传统器物还就要数来自瓷都——景德镇的瓷器了。凡是用瓷土在窑子里用高温烧制而成的都是瓷器。

中国瓷器更是历史悠久,从三国时期到唐宋元明清都有瓷器的存在。三国时期人们就想到了做基础的瓷器,比如茶杯、酒杯、碗等等,不过这都只是普通没有花纹的。到了唐朝最顶盛时期,有了釉色花纹的衬托使它更美了。

它外表釉色花纹使它透光性强,晶莹剔透,也让我们知道了它的“风采”。它以高岭土为胎,上面玻璃釉经过手工的捏造,再放入一个不低于1500度以上的窑子烧制而成,不仅美观,质量也不差,透水率低,轻轻敲打有清清脆脆的声音。

瓷器的用途也不少,由瓷土烧制的瓷器,可以用不同形状不同用处来区分。碗能用来当平常我们的盛饭器皿;壶用来装水和喝水,因办它透水率低,所以用来做水壶是再适合不过了;做成工艺品上面造出你喜爱的釉色图案和精美的形状,便可以摆放在家里的某处当作摆设。或做成花瓶形状,在上面插一朵美丽的鲜花,让家里的某一处“蓬荜生辉”。当家里来客人时,更可以展示给他看,不失大气又不缺美观,还可以提供新鲜空气,何乐不为呢?

当然,瓷器也分种类。比较突出的两种就是日用陶瓷和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就是一些:碗、壶、罐、杯、盘等等。也就是一些人们日常生活所用的,它可以不是很美观,但是一定要实用。但艺术陶瓷就和日用陶瓷截然不同了。它漂亮而又美观,名家做成的可价格不菲,有的成千甚至上万。有很多收藏家就“一窝蜂”的投入其中。所以艺术陶瓷不仅仅只是为了美观好看,在收藏家眼中看来就是“历史的沉淀”和“古老的艺术”。

目前陶瓷的销量依然非常火爆,不管是什么家庭状况的人家里都会有那两样瓷器——日用陶瓷和艺术陶瓷。现在的瓷器种类也越来越多,也使它在国外广受流传和尊敬。

瓷器,作为中华文明展示的瑰宝。它现在依然伫立在中国传统器物的首位。所以我们更要大力加强对它的保护,使传统文化发扬广大。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