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眼中的刘备】
刘备,字玄德,涿县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刘皇叔,在三国乱世之中自始至终被颂其仁义,而且其匡扶汉室的大业,也是由仁义所成。
刘备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并以自身的仁义,“锁住”豪杰为自己所用。其实我们仔细阅读,可以发现刘备,除了仁义还有个能力——笼络人才。没错,刘备不甚好读书,没知识,也不是以一敌百的好汉,为何那么多人才都投向他了?文有龙凤,武有五虎。除了仁义,也有聪明。刘备并不是个简单的仁义之士,其中还有头脑。
举个例子,新野战败后,刘皇叔带领百姓一起逃亡,但这速度,怎能不被追上?曹军赶上,只有千余人逃出。这时,赵子龙又杀回敌阵,只因不见了主母和小阿斗。赵云一路杀进来,又单骑冲了出去,见了刘备。刘备直接扔了阿斗,真是“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试想,刘备飘荡半世,可不像曹操那么多儿子,只有这一个亲子,安敢狠摔?何况刘备双手过膝,扔的话再一弯腰,和置于地也无太大区别,但群臣看就不一样了,能不“肝脑涂地”?
虽刘皇叔仁义,但也并不永久。如吕布被缚,向刘备求救,以为皇叔面子大,刘备点头。但当曹问如何处置时,刘备却欲杀之,具体原因不明。
还有吕蒙用计夺荆州杀云长后,刘备欲起兵报仇,不听苦劝只是为了昔日桃园结义之义,但对天下之仁却忽略。终导致大业不成,三国归司马氏。
观全书,人人道皇叔仁义,在我看来,也许只有兄弟之义,“犯我兄弟者必诛”,缺少了几分对天下的“仁”。皇叔称得上义气深重,但并不有多“仁”,大仁和小义间皇叔选了小义,也许就是这导致他大业不成。
我看刘备,他的大业成于义,亦败于义也。他算得上英雄,但绝不是一代枭雄。
【篇二:谁是真正的英雄——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的古典小说,他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说到: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纷争,又并入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策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他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小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各尽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虽有这些人物,但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书当中所描述的英雄人物。
三国时代战火纷飞,英雄辈出。但谁是英雄?
刘备是英雄吗?我想大多数人会说是的,他当然是英雄了!刘备自己很清楚,如果没有一个足智多谋的人跟自己打拼,那就很难成就他的千秋霸业。于是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同他共谋大业。前两次诸葛亮不在家中,外出旅行,这是他扑了空,第三次他去时,正赶上诸葛亮睡午觉,刘备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耐心的等待,正因为刘备的谦虚,明智,以及诚心诚意。打动了诸葛亮并使之出山帮助刘备成就大业。况且曹操也说过刘备:“今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看人达到入木三分的曹操都这么说,刘备怎么可能不是英雄,当然他也有不足的地方,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这时大家可能想到了另外的一位军事策略的人——诸葛亮。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非常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縻,他的所作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我认为他也是英雄。
其实《三国演义》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生命价值,我们不能只看表面评论一个人是好是坏,因为是好人还是坏人是胜利者裁决的,这难免对其他人不公平。
所以我心目中的英雄应该是聪明绝顶,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宽宏大量与人为善,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如孔繁森,刘玉儒,任长霞。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楷模,民族英雄,因为有了这些英雄我们的生活才增添了色彩,我们要学习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为家长老师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篇三:建军大业观后感】
短短两小时的《建军大业》,仿佛让我回到了那个艰难而又催人奋进的岁月,追忆着那段对于我们好像并不遥远的,刻骨铭心的历史画面。看到了一次次革命先辈们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悲壮场景。
“四一二”的惨痛,中国面临的三权政治,让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一群爱国爱民人士觉醒,打开了南昌胜利的大门,毛泽东以“工农”为主发起了秋收起义,继而去往井冈山,开始了革命的进程。共同开启了“河山统一”的大门,开启了为人民的共产党大门。在后来的一次次战役中,依旧奋力拼搏,用他们的躯体,用他们的生命,用他们的灵魂换来了我们现在和平强大的祖国。
如今有人这样说:如果你觉得活的很舒服,那是因为有很多人在为你默默付出;如果你觉得很安全,那是因为有很多人在为你承担风险。他们是边疆官兵,维和部队,外交官,公共服务的各个行业,为了你我更长久的祥和生活而不懈努力。我们会觉得国家政策越来越好,越来越富强,那是国家领导人根据国情一次次深思熟虑的结果,是各行各业承担责任,发挥才智,建设经济,建设国防的结果,他们共同建立了这样繁荣富强的祖国,而作为拥有一个亮堂的教室,一张平整书桌的我们,责任又是什么?
哈弗才女“许吉如”在《我是演说家》中这样说:在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经说:今日之责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而一百年后的今天,祖国固然强大,但今日中国少年唯有更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骄傲地回应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期盼。告诉他,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强则少年更强,中国强就是因为少年强。是的,我们少年唯有更强,而这更强就需要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把自己的“拖延症”消除,把“自控力”加强,摆正自己的三观,珍惜现在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好好努力,成为更强大一代,为将来的大数据时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为习主席提出的“三步走”贡献一份力,让我们的祖国变成别人敬畏的国家。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让人既伤感又敬畏的“三河坝”战役中有这样一个令人痛心的片段,在遭到袭击后的修整中,当中有人含着泪说道:娘,我想回家了。这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他们是谁,他们是和我一样年龄相仿,脸上稚嫩还未褪去,正处于青春年华的孩子。可是他们又是一位把祖国统一当作己任,而投身这次战役中的年轻战士。看到他们,再看看处于幸福和平时代的我们,又应该如何做呢?我们看到了如今社会的发展何其之快,新技术飞快的迭代更新,军事中也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天猫,百度,360,等各大网络平台利用数据信息化时代创造了怎样的一番天地。而有幸作为大数据一员的我们,有幸作为中国的一员,我们应该学好理论知识,积极研究数据,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让国家的信息技术,军事高新产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走到世界的最前沿,实现中国的又一次技术革新,创造技术历程中的又一次新高。这,是我们的责任。
历史年轮滚滚向前,而我们要做的是缅怀革命先辈,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生活,担负起我们的责任,建立更强大的祖国,成为世界之首!
【篇四:我心中的偶像】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
三国时期,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一介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并为后人留下“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的美名”。没错,他就是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诸葛亮从小便才智过人,成人后更是足智多谋,深受世人爱戴,诸葛亮经徐庶引荐,才遇上了明君帝室之胄刘备。刘备也是思贤如渴,向诸葛亮征询对天下大事的看法。自此,诸葛亮成为刘备一生的忠臣。
诸葛亮智,帝室之胄刘备三顾茅庐,咨诸葛亮以当世之事,诸葛亮毫不含糊,向刘备提出对天下大事的看法,可谓足智多谋。“将军若跨有荆盏,保其岩阻,两和诸戎,南抚夷越……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赂宛洛,百姓孰敢不草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诸葛亮为刘备策划了“成霸业,兴汉室”的政治蓝图,并以一系列智慧的方针辅佐刘备兴复了汉室,统一了天下,诸葛亮的“智”,广为世人传颂。
诸葛亮神,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他只不过是一介草民,在南阳亲自耕种田地罢了。可是他足智多谋,善于肩负统一天下大业的任务,来辅佐帝王刘备争得霸权,统一天下。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他不奢求能够在诸候中扬名显贵,只求能够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他用他的“神”,为刘备兴复汉室奠定了政治基础。
诸葛亮义,刘备创建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便中途去世了。后主刘禅整天玩世不恭,一点也不关心国家大事。诸葛亮出师表向刘禅提出忠言,以便刘禅重新继承父亲统一天下的大业。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时刻不忘先帝刘备对自己的恩情,决心挽回汉室倾颓的局面。他一生为刘备及后主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深受世人爱戴。
我心中的偶像,他淡泊名利,不扬名显贵;他足智多谋,不乱用心计;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他是我心中的偶像。
【篇五:我喜欢的三国英雄诸葛亮】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三国演义》的开头诗。提到《三国演义》大家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自己喜欢的有血有肉的英雄。我也不例外,我最喜欢的三国英雄便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三国时代,烽火连天不休,魏、蜀、吴三国饱含深仇大恨,经常发起战争。
诸葛亮初出茅庐,协助刘备一统楚国大业。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让诸葛亮制造十万弓箭,诸葛亮下了军令状,答应三日之内制造好十万弓箭。
于是,诸葛亮就准备了许多稻草人和木船。第三日凌晨,诸葛亮便用这些东西去“借箭”。那天大雾茫茫,曹操以为河上的是蜀军,便让战士们拉弓射箭。
就这样,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借”到了十万弓箭。可当曹操发现这是个骗局是,却为时已晚,想追也追不上了。
诸葛亮鞠躬尽瘁,为蜀国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当和平和幸福来到时却已归天……这真可谓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啊!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血气方刚的真英雄。让我们用心去读,体会在那个烽火连天的三国时代的英雄气概吧!
【篇六:关于生二胎】
我认为生二胎不好。
首先,我有一个朋友家里再次诞生了一个小小的生命,原本安稳的家现在却变得吵吵闹闹的。整天家里要么是哭声,要么是笑声,没多长时间家里是安安静静的。我一进他们家,一股臭味一下子传入了我的鼻子中,我探着头,仔细看了看,眼前这情景真是出乎人意料之外呀!只见,家里一团散沙,乱七八糟,杂乱的家庭环境给小豆豆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时光飞逝,一转眼,一学期又迎来了期末考试,谁知道一向成绩优异的她,这次却只考了89分、80分和95。5分。这样的分数让老师、同学感到十分惊讶,也渐渐地忽视了她。家人也不喜欢她了,同学也不要她了。她觉得自己已经被家人忽视了,远远地抛在脑后,学习也不管了,生活也轻视了。有时会看到她躲在角落里默默地流泪,默默地哭泣着,她完全崩溃了。她从心底讨厌这个弟弟带给她的一切麻烦。例如:我们班的左纯子,春游要带着弟弟,就连放学也要带着,简直让人盯着她,一刻也不能松懈。
其次,据统计全国有2000000个家庭已经生育了二胎,有些家庭第一胎生的女孩,因为千百年来中国就有着封建迷信的老思想,认为男孩能打天下,认为男孩才能成就大业,所以就有着不生男孩不罢休的思想。我太奶奶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她一共生下来六个男孩,而到孙辈中有连续生了几个女孩,她就不高兴了!这明摆着的不就是重男轻女?难道女孩就没有成就大业的?就没有英雄伟人吗?
所以我认为“生二胎”是不合理的!
【篇七:《建国大业》观后感】
【观《建国大业》有感】
张昊飞
周五下午,我在学校观看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周末,我回家再一次将它看完。这部电影从国民党和共产党准备和好免战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将其中的内容叙述的完完整整。在江南烟雨之中,看着蒋介石孤独、寂寞远去,故国的身影在那恢弘的背影之下使人不由得想到一首诗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最让人难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蕃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他们十四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那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挑起来,笑起来。
通过这个片子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的寓意:红色象征革命,星星黄色,表示中华民族为黄色人种。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分别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五颗五角星互相连缀,疏密相间,每个小星各有一个尖角正对大星中心点,表示人民对党的向“心”之意。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万众沸腾,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踏向了越来越美好的明天!
一声嗔,百万雄师过大江,趋狼赶豹,悯尽英雄血涛涛,倭畜恐震,龟缩丸岛,还我华国!
【观《建国大业》有感】
刘子奇
星期五下午老师组织我们观看电影《建国大业》,看完这部电影,我久久不能平复激动的心情,感受颇多。
电影中有两个场景让我记忆犹新。一个是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革命领导人听到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不顾平时领导的形象,高兴地边喝酒边唱着《国际歌》。毛泽东喝醉了,嘴角挂着微笑,歪倒着坐在门口的桌子边。周恩来兴奋地挥舞着手臂打着拍子。刘少奇和朱德紧紧的拥抱在一起。外边儿热情的人民群众,欢乐地扭着秧歌,让人十分感动。另一个场景就是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刹那间举国欢呼,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了主人!一个崭新的国家从此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看了这部电影,让我明白:新中国的成立不容易;我们现在的幸福来之不易。这让我更加清楚明白:幸福生活和平时代都是无数的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要更加珍惜新时代的生活,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衷心的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盛昌盛!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于子豪
观看电影《建国大业》后,让我感触最深的地方是:共产党人组织开会和国民党政府开会的场面,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氛围,完全可以用阳光和黑暗来形容这两种氛围。共产党人是阳光般的政党,成员们坐在阳光下,农村的土堆上,感觉像是其乐融融的农村大家庭,没有压抑,没有等级观念,共同努力,共同付出,共同强大的团结精神在此体现的很突出。特别是有一次拍摄晚上的会议,没有点灯,可是毛主席爽朗、阳光般的笑声和话语顿时让整个房间似乎充满了光芒,而国民党的天总是见不到阳光,昏暗阴冷的办公室,纵使千般豪华,终究是压抑的,而室外镜头也是阴雨绵绵……
中国共产党,最终成就了伟大的新中国,成就了四万万同胞的幸福生活,一个充满阳光的新中国从此走在世界的东方。
从教育宣传的角度讲,整个电影回顾历史,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振奋了民心,面对当年的历史镜头,品味今天的幸福生活,很多人都有一种国家和民族自豪感!
【篇八:建军大业观后感】
4月2日星期二下午6:20去了报告厅,观看了爱国主义影片——《建军大业》。
我深刻地感受到和平来之不易,祖国大陆内部革命的胜利是无数英雄用他们的身躯抵挡敌人无数的炮弹。这是学血与泪的抗战。他们每个战士都是牺牲自己的生命赢来的,他们为了国家,离开儿女和妻子,跟着革命党员一路南下占领城市,攻打敌人。
周恩来是让人敬佩的英雄,一直为改变实现统一的愿望,集结身边的文艺青年。一路攻打向南。但在第二场战役时,败北了,周恩来也病倒了,回到了香港养病,贺龙等人突围重围但下落不明,让人揪心。战役也牺牲了大量的战士,但后来事情好转,朱德在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场面很欢喜,电影到这里差不多也到了尽头,我所描绘的战争其实残酷程度比较浅,让人感受不到。但通过这次观影我所学到的却很多。
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