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丰子恺漫画】
丰子恺是中国的散文家和画家,他的著作有《缘缘堂随笔》和《子恺漫画》。今天,我就来为你们介绍一下丰子恺的《春风杨柳唱歌声》吧!
画中描绘的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有一只毛色如雪的小猫在鹅黄色的瓦屋上跳来跳去,翠绿的柳枝从屋后探出身体,和煦的春风轻轻地吹拂着万物,一群小孩坐在小板凳上听老师唱歌呢!
老师的歌声时而如同涓涓的细流;时而如同叮咚的泉水;时而又如同激情澎湃的大海。孩子们陶醉在美妙的歌声里。老师唱完了歌,对孩子们说:“让我们来赞美春天吧!”有人说:“我要赞美生机勃勃的小草;”有人说:“我要赞美五颜六色的野花;”还有人说:“我要赞美金黄色的油菜花。”大家一言我一语,可真热闹啊!
这幅画描写了春天独有的美,难怪朱自清这样评价丰子恺的漫画:“一幅幅的漫画,如同一首首的小诗。我们读丰先生的画,就像吃橄榄似的,老咂着那味儿,回味无穷。”
【篇二:读《跨越百年的美丽》有感】
《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文章是我们中国最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学家梁衡所写的一篇人物散文。读完后,我深受启发。
《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们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不顾镭射线对身体的侵蚀,坚持进行科学研究的事,体现了居里夫人高尚的品格为科学奉献的精神。
读完这篇《跨越百年的美丽》以后,我被居里夫人无私地为科学奉献,只为工作,探究一生,从未停息的精神打动了,居里夫人她为了人类文明的科学,为了所有的人类,为了全世界,她不顾自己的身体被镭射线侵蚀,不顾自己日渐老化、日渐衰弱的身体。你们说,这是何等的可贵,这是何等的坚强?这是红烛之心,居里夫人燃烧自己、照亮后人前进的道路!虽然居里夫人已经不在了,但是她为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永存不朽,什么?不信?你自己看!放射线的计量单位是居里,还有居里定律……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居里夫人为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把这个火炬传递下去,让中华民族也奋起吧!让我们也为自己的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吧!
【篇三:推荐一本好书】
这是最后一次在暑假里写“好书推荐”了,我选的还是必读书目《一片叶子下生活》。
这本书的作者是刘亮程,他于1962年出生,是新疆沙湾县人。他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作品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长篇小说《虚土》、《凿空》等。他的《鸟叫》、《我改变的事物》、《对一朵花微笑》、《寒风吹彻》《今生今世的证据》等多篇散文入选全国中学、大学语文教材。
《一片叶子下生活》前半部分以散文为主,后半部分是中短篇小说以及作者的想象。他以独特的眼光描写他心中的蚂蚁、云、玉米、飞机、狗、花草树木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文字朴实理智,充满哲理,却又不严肃,使平常的事物都蕴含了深层的意义,让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文章用质朴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平常的生活,类似于平时的随笔,平淡并不无味。好的的文章,并不需要写多大的事儿,并不需要太与众不同。一件小事,只需要仔细刻画出细节,再加上自己独特的见解,才能吸引别人的目光,抓住读者的心。就像语文老师,每次作文都会强调的一样。
有时候我会思考,怎样才算吸引眼球?怎样才叫抓住读者?或许无需迎合众人的眼光,有个性才好。
每本书,都有读它的道理。
【篇四:】
时间不等人,一转眼,他就走了。我却无论如何都追不上他。于是,我就和明天约定——追上时间,追上一个全新的自己。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感叹光阴似箭,何不现在努力呢?每在前一天晚上,就对自己说:“做一个全新的自己!”第二天,我就要早早起身,开始一天的工作。假如每天都说:“今天休息一下吧,还有很多时间呢!”那么每个明天就失去了意义,与明天也就“失约”了。
我与明天约定,也同样是与时间的约定。“明天”、“时间”和“未来”分不开联系。若与“明天”失约,那么就是与“未来”和“时间”失约。其实“明天”,也是未来。做好今天的事,才能完成明天的约定。如果未做好今天的事,那么就会拖到明天。当明天到了,又要做前一天的事……如此累积,我就不但前些日子的事情没做完,还有许许多多个“明天”的事等我完成……
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今天又二十四小时,明天同样有。把握好了“今天”,就等于把握好了上一个“明天”。而只有把握好了一个个“今天”,才能把握人的一生,明天的约定才能如期到来,我才能如期赴约。
以前学习了一篇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匆匆》。有一段话我至今仍记忆犹新:“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日子总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稍不留神,便无影无踪。
当明天清晨的太阳缓缓升起,我要充满希望面对新的一天;当傍晚的夕阳西下时,我会用微笑回复一天的收获;当夜空中洒满了星星点点时,我将带着明天的约定进入梦乡,为新的一天打造新的希望!
把握今天,就是把握每一个明天。
【篇五:读《丰子恺儿童散文卷》有感】
在这个寒假里,我看了一本丰子恺作家写的散文卷。书中的内容是让成年人如何理解和对待孩子的态度与观念。
儿童文学是“大人写给孩子看的文字”,这种特殊的文学生产方式与传播方式决定了儿童文学蕴含着两代人之间进行精神对话与文化传递的价值期待。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丰子恺就是这样一个人。丰子恺有着多重身;画家、艺术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丰子恺特别喜欢孩子。他说:“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
文学创造贵在一个“诚”字,有至诚之心与至诚之情,才能使笔下的人物形象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散文中的内容装着太多的童心、童真、童趣,笔底表达出来自然是“青春在眼童心热”——活泼的儿童世界。
刚开始看散文的时候,不是那么的好看,可是后一点的内容丰富,精彩的片段一而再,再而三地吸引着我,我也有了许多深刻的地方。书中的《为什么豆的嘴是黑色的》让我哭笑不得,主要内容:在老太婆煮豆的时候,豆和稻草和炭一起逃了出来,途中一条河阻碍了它们,稻草在河上躺下来当一艘“船”,炭因为怕水突然着火,两人立即被汹涌的水流给冲走了。豆因为这一幕笑得合不了口,旁边的裁缝师见状,立马用手中的针线给他缝,他的线黑的,豆的口就变黑了。看了这文章,我也受到了启示,在写想象作文要写的神话故事似的和别具一格、内容新颖别致。
丰子恺的儿童文学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里面有着许许多多的童心、童真、童趣,让人恨不得重回儿童时代去。
【篇六:念你们的名字读后感】
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题记
一个人,以风淡云清的态度来看狂风暴雨,俯下身子细细观赏每颗小草……很多东西,人们并不大会去关注。而这个女子却会对一个崭新、渺小的生物而感慨,这就是张晓风笔下的“灵魂”。
我喜欢散文,喜欢它所表达的情。犹爱平凡中见新奇的散文。我认为不能用太多华丽的词藻去堆砌,虽看起来气势雄大,但细品之后,留下的又是什么呢?在这本书中找到了心中所想的散文,在张晓风的笔下我开始有了对生命的敬畏。
她竟是多么的平淡!她的文章冰清伶俐,空灵又温暖。在简单朴素的文字中,我看到了“生命的律动”,她使我的心安静。初读《画晴》我被震撼了,原来幸福是那么简单,找个宁静的地方坐着,观察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也会感受到“情”。对啊,何必去寻找那些“物质上的幸福”呢,那样或许你还会很痛苦。多以孩子的眼光来看世界,会更美好。
她会变,她可以退去女子的情怀,变得激昂。她用一件件小事,一句句言语告诉我们该怎么做人,她不但是个优秀的散文家,也是个老师。在《念你们的名字》中,我看到了她活着的真谛。她用劝告的语气娓娓道来,告诉我们“求全能者以广大的天心包覆你们,让你们懂得用爱心去托住别人。求造物主给你们内在的丰富,让你们懂得如何去分给别人。”一颗博爱的心,就这样被传递下去。
她喜欢简简单单的爱,说过“爱一个人,原来就是在冰箱里为他保留一只苹果,并且等他归来……”这是朝朝暮暮的情。但她也说过“执手处张发可以为风帆,高歌时何妨倾山雨入盏。”她不会用平凡的眼光看世间物,她会翻过来,从背面深究。
世间万物多变,丰富多彩。要用宁静清澈的眼睛看世界。读这个女子的心,也亦如此。
【篇七:再见了!母校】
猛然回首间,小学六年的生活匆匆而逝,忽然发现深深烙在我们脑海中的,只有昔日老师的中教诲和同学的欢声笑语,除此之外,就是对母校深深的留恋与不舍了。
此时此刻,走过教学楼的走廊时,不再是同学们以前的嬉戏声和老师们关切的问侯声,取而代之的,便是教室里传出的朗朗的读书声,书写时略带压抑的“沙沙”声。
今天,当我再次漫步在操场上时,心中便回忆起了以前所发生的种种往事。还记得幼稚的我初入母校时,因为要离开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而哭着喊着不肯一个人去报名。是您,我敬爱的老师,一边用亲切的话语安慰着我,一边用那稍带粗糙的手引着我一步步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中。还记得五年级时,学校举行了一次“田径接力赛”,比赛中,同学们都在拼尽全力的想为自己的班级争光,而我亦是这样。身为我们班最后一棒的我,用尽自己的全部力气冲向终点,突然,不知哪来的一块石头,在我即将冲过终点的时候拦住了我的去路,头先着地的我当场昏迷……在我昏昏沉沉,刚刚恢复知觉的时候,慢慢睁开眼,看到的是同学们大家关切的眼神,这时候我才发现老是正在按我的人中穴,有的同学手拿着凉爽的饮料给我降温,有的同学正在给我擦拭脸上的汗。那次,我们输掉了一次比赛,却赢得了我最纯朴,最真挚的友谊。
现在,我们即将要毕业了,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母校、老师和同学们的依依不舍以及对升学考试的紧张而又期待的心。在此,我想对老师和同学们说一声:“谢谢您(你)们。”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一句话,这也正是我们即将毕业的学子内心最真诚的感叹,但是我能做的只有尽全力迎接升学考试,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才是对老师和母校的最大报答。在这儿,我想真挚的说一句再见了!母校!
【篇八:我和明天的约定】
时间不等人,一转眼,他就走了。我却无论如何都追不上他。于是,我就和明天约定——追上时间,追上一个全新的自己。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感叹光阴似箭,何不现在努力呢?每在前一天晚上,就对自己说:“做一个全新的自己!”第二天,我就要早早起身,开始一天的工作。假如每天都说:“今天休息一下吧,还有很多时间呢!”那么每个明天就失去了意义,与明天也就“失约”了。
我与明天约定,也同样是与时间的约定。“明天”、“时间”和“未来”分不开联系。若与“明天”失约,那么就是与“未来”和“时间”失约。其实“明天”,也是未来。做好今天的事,才能完成明天的约定。如果未做好今天的事,那么就会拖到明天。当明天到了,又要做前一天的事……如此累积,我就不但前些日子的事情没做完,还有许许多多个“明天”的事等我完成……
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今天又二十四小时,明天同样有。把握好了“今天”,就等于把握好了上一个“明天”。而只有把握好了一个个“今天”,才能把握人的一生,明天的约定才能如期到来,我才能如期赴约。
以前学习了一篇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匆匆》。有一段话我至今仍记忆犹新:“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日子总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稍不留神,便无影无踪。
当明天清晨的太阳缓缓升起,我要充满希望面对新的一天;当傍晚的夕阳西下时,我会用微笑回复一天的收获;当夜空中洒满了星星点点时,我将带着明天的约定进入梦乡,为新的一天打造新的希望!
把握今天,就是把握每一个明天。
【篇九:站到属于你的位置上】
尼采说过:“我们无可避免跟自己保持陌生,我们不明白自己,我们搞不清楚自己,我们永恒判词是——你每个人最远的,就是她自己。对于我们自己,我们不是知者。”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识自己,站到属于你自己的位置上。
认识自己是智慧的开端,其中包含着整个宇宙,也包含了人性所有的挣扎。认识你自己,站到属于你的位置上,得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第一,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原可以担任以色列总统。但他清醒的知道是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以在物理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一名伟大的物理科学家。正确认识自我是一种智慧,需要我们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丢弃一些不适合我们的东西才可以收获更多你想要的。找准自己的位置,合理定位自己的人生,不要为名利所动。
第二,不要老以自我为中心。正如鲁迅,他原在日本学医,当他得知中国人民被日本残害之后。放弃了他热爱的医学,用手中的笔来唤醒中华的灵魂,从精神上拯救国民。终于他做到了,成为全国人民都敬仰的人!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方向,将自己与国家、社会、时代关联起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因此,我们要以国家、社会为中心,找到自我!
第三,要善于听取好的建议。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冯亦代,他就是一个善于听取好的意见的人。正因为他当初听取戴望舒“你不适合当诗人”的建议,因此他成为了一个卓越的翻译家和散文家。一个成功者,就应该善于听取好的建议。倘若一个人想得到成功,那他就必须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不仅仅能让你从迷雾中走出来,而且能让你取得成功。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究底,虚度光阴。冬天担心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你们不停的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经典的语言不变的真理,如果一个人能够正确的认识你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那还需要如此辛苦地去追寻那些不可能的事吗?只要一个人站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上,那便是最好的认识到了自己。不必去苦寻过去和将来,认知自我,才能够在名利面前淡定自如。成功需要汗水,需要付出,但是成功,更需要找准舞台。因此,站到属于你自己的位置上,为你的人生放出光彩!
【篇十:我崇敬的散文家——林清玄】
散文从古代到现代至今,已经涌现出了很多散文家,如沈从文、朱自清、冰心、巴金、梁启超、贾平凹等等,在这么多的散文家中,我最崇敬、最喜欢的便是林清玄了。
记得第一次接触林清玄的文章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的《和时间赛跑》,当时读完这篇作品就感悟很多,光是感悟心语竟写了满满一张纸,之后开始关注这个散文家的作品,发现他的文笔实在与从不同,让人读后可以做到以小见大,而且他的作品读后让人耳目一新,有一种想独自一个隐居山林,扑进大自然怀抱的冲动。读完后,无论是谁,都会有十分哲理的感悟,就是说,他的作品能让人有感而发。不仅如此,他的作品还传递着一种“公平公正”的精神,写作文笔不拘一格,让人在愉快的阅读后也能写出自己的一些体会、一些感悟。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特别值得我学习与崇敬的。实不相瞒,我也尝试着投稿,但是我的作品就没有像林清玄这样的一种境界。我要向他学习,学习他的文笔、学习他那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平等思想。
林清玄是我最崇敬的作家之一,可惜,他老人家前不久已经前往极乐世界,正如他的散文《莲花开落》一样;看到这则新闻时,我是感到震惊的,不过,我相信,他一定会在极乐世界也会过得很好的;而且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也可以成为一名作家,用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