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相关作文

【篇一:围棋】

围棋又名目野狐,虽不像媚狐,蛊惑人心至沉沦,古人喜欢对弈,沉浸其中,却仿佛是与生俱来的爱好。心烦意乱的人,坐在棋盘前心就平和了。高山流水,清容峻茂,知己在旁,与之对弈,是隐居之人中少有例外的事。尽管有人评价他们是躲避现实,要说“故作清高”的讽刺的话,但他们心无旁骛,望棋息心,早已与棋融为一体。

连小时因三分热度而报的兴趣班算着,一切爱好中,我爱博大精深的围棋,如沸的繁星,同宇宙一般奥妙。手持棋子,就会想起《弈秋》那则文言文;就会想起幼儿园我因回答对一个围棋问题而得到的奖励;就会想起我与“开”下棋,“开”评价我棋艺时的模样。真的,围棋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记得,小学初学文言文时的我,第一篇学的便是《弈秋》。弈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老师为真确地断字断句,让同学们翻译正确,又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古文,耳中,老师“古怪”的音调甚是可笑。在大家窃窃私语,捂嘴偷笑的时候,我却在想“弈”是什么,怎么如此之熟悉?待老师讲了后,“弈”原来就是指围棋啊。那时,我只记得围棋是我学过的,学过什么却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回到家里翻出一副棋盘,赫然用鎏金字体印着“围棋”二字,煞是让人为之一振,心中的庄严敬重感油然而生,这是中国魂宝!

“放松一下,去学围棋吧。”

自从迈入初二,为了学习饱受折磨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无忧无虑,投我所好,开心去玩开心回家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我去老师家里上课,老师温文尔雅,全身上下透露着一股“儒”的气息。我掌握围棋很好,学到的东西能够运用自如,老师便奖励了我。这不是物质层面的奖励而是在知识层面上的奖励。老师拿出“压箱底”的宝贝让我们看,我原只知道普通的用石头、贝壳、玻璃制成的棋子,想不到还有玉石做的。阳光下,黑子呈墨绿色,白子呈羊脂色,这种棋子称为云子。老师送我了一枚,我便把它当作护身符带在身边。

我有一个朋友,三年级便开始下棋,造就了他沉稳的性格,他比我还小一岁,我们都就他棋王。“开”很谦逊,是我的楷模。“开”也很有个人气场,在那里一站,都知道这孩子不简单。每次下棋我都“胆战心惊”的,我怕“开”会不屑于和我下棋,可是他没有,他下得很认真,因为他说他要赢得完美。每当我下了一颗好棋,他眉头微皱,头向棋盘伸近了些,食指轻轻支了一下眼镜的横梁,一枚白子信手拈来,稳重地将棋子下在目的中间。在他眼中普普通通连级都没有考过的对手,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最痴的是我看《笑傲江湖》,手持判官笔的黑白子想要得到一部失传已久的棋谱不惜赌上自己最珍贵的宝贝。鬼谷子作为法家、道家、阴阳家、纵横家的祖师爷,身居仙境却掌握着天下格局,于来访者皆闭门不见,兀自下棋,出一谜题,让其去解。你听,棋落于盘,落子无悔的坚定,我愿就是鬼谷子的书童。

唉,围棋、围空。应该做习题数本,数精妙棋谱,数黑白双子的无血厮杀!

【篇二:听《三十六计》故事有感】

这段时间,我迷上了听故事。可能是受学校国学课的影响,国学故事里的《三十六计》特别让我喜欢,其中《围魏救赵》这篇讲的实在是太精彩了!

故事的主人公是孙膑和庞涓,他们原本是鬼谷子的学生,是同门师兄弟。因魏国要招揽人才,庞涓就下山了,到魏国当了大将军;而孙膑还留在山上学习,鬼谷子看孙膑非常认真学习,就给他一本书叫《兵法十三篇》。

学成后,鬼谷子就让孙膑去找庞涓。下山之前,鬼谷子给了孙膑一个神秘锦囊,他算到孙膑必有一难,让孙膑有生命危险的时候才打开,孙膑就告别老师下山了。

孙膑来到魏国,找到了庞涓。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华,起了杀意,用计谋挖掉了孙膑的膝盖骨,还在他的脸上刻字,把他关在了监狱里面。这时孙膑掏出神秘锦囊,上面写了两个字“装疯”。

孙膑在庞涓的陷害下就开始装疯了。庞涓拿刀刺他的手,他还哈哈大笑;庞涓来看他,他就指着庞涓哇哇大叫;孙膑还把写了一半的书扔进火里烧掉了。

这时,庞涓认为孙膑真的疯了,就让他去流浪。墨子遇到流浪的孙膑把他带到了齐国。孙膑在齐国帮助田忌赛马得到了齐王的赏识,后来他就成了齐国的军师。

一次,魏国去攻打赵国,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国让孙膑带大军去救赵国。齐国将军田忌说要直接去救赵国,可是孙膑说,我们的目的是救赵国,不是打魏国,庞涓生性多疑,我们只要把魏国一围,那庞涓就会退兵,庞涓一退兵,赵国就被救了。依照孙膑的方法,果然庞涓退兵了,赵国也获救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实在太佩服孙膑了!他努力学习,聪明过人,成就了一番事业。他遇到困境,身残心不残,坚持不懈,忍辱负重,拥有过人之毅力。最终,他利用智慧最终打败了庞涓,成为中国军事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有时,我也有当军人的梦想,我要学习孙膑,认真学习,坚忍不拔,用智慧展示军人的风采!

【篇三:我看大学】

不必有绿草如茵,湖光山色的美好环境,只需有三尺讲台几扇窗,以及可供晨读的阳光;不必又徐志摩鲁迅等才子的授课,只需有诲人不倦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不必有陈忠实贾平凹等知名校友,只需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学子;不必有名满天下的声望,只需在校学生对母校深沉的爱。

正如天空在布施阳光的同时也不排斥乌云,大海在接受万千细流的同时也在细小的角落里藏污纳垢,一所真正的大学,在要求学生严谨治学砥砺德行不訾诟耻的同时,也坦然允许一群贪图私利追名逐利的小人在此中来往。同为鬼谷子的弟子,苏秦和孙仪虽辅佐国君采取不同的政策,时人也对他们褒贬不一,但繁冗的评论丝毫掩盖不了他们眼中锐利的锋芒;师从荀子,同朝为臣,虽然韩非被李斯迫害致死,可他们施行的策略都在秦王朝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秦的同意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肄业的学生中有很多为国民党效力的将领,但黄埔军校的名气并不因此而锐减;而即使是北大,在蔡元培任校长时,也有不少学生是为日后的官运腾达而来。虽然从一所大学中走出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命运与作为,但相同的是,他们在大学中所接受的知识,令他们受用终身。这是在其他地方所不能学到的。

大学存在于一个人的意识中。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一个人会时刻不忘自己是大学生,但提醒他自己身份的,不是那堵隔断社会的墙,不是那枚校徽,也不是那块书写着名望的牌匾,而是头脑中时刻清醒的存在着的意识:身为一个大学生,自己的责任是什么,自己要做什么。即使走出校这种意识也会不停的提醒他:你所接受的教育,要求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许一个人在大学生活中不会有很多成就,因为他的论文可能被署上了教授的名字,可这所大学留给他的,远远已超过书面知识的范畴。成人,成才,这是不受知识和专业局限的。

几年后我也将踏入一所大学,我将会珍惜那里的生活,沐浴这理性的光芒,去触摸知识的纹络。

【篇四:读书最有滋味】

什么最有滋味?在小孩子看来,和朋友玩耍最有滋味;在老年人看来,和家人团聚最有滋味;在我看来,读书最有滋味。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读书才能进步。刘向说过:“书犹要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由此可见,书在我们的生活中多么重要。我喜欢这些名言,因此,我深深地爱上了读书。

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爱不释手。刚刚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仿佛身临其境,目睹了小海伦那不幸的遭遇,心想:小海伦真可怜,一场大病,结束了她仅有19个月的光明和声音,这么小就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真不知她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想着小海伦那不幸的遭遇,我便同情她,禁不住泪流满面。

当我再次重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对她不仅仅是同情,更多的是敬佩。她的命运是悲惨的,每天只能生活在黑暗之中。但她从不抱怨上帝的不公,仍乐观地微笑面对生活。在她看来,苦难是最好的试金石,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练、一种提高自我的动力。当她克服了这些困难之后,竟有别人无法体会的欣喜,是呀,没有含辛茹苦的耕耘,哪能领会到甜入心田的快乐?

从此,小海伦成了我的知心朋友,我感觉她在向我倾诉着自己遭遇的不幸,同时还在告诉我: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是宝贵的财富,只要用微笑来迎接每一天,用乐观、自信、自强来战胜困难,就会谱写出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辉煌。读这本书的滋味真好,它让我的内心由酸楚变得甘甜。正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还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套书,叫《鬼谷子的局》。这套书讲了谋略家、兵法家、纵横家、阴阳家、道家共同的祖师爷——鬼谷子布局天下的辉煌传奇。初读这本书时,我似乎看到了鬼谷子是如何指点四大弟子: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纵横战国。我也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汲取他深不可测的谋略与智慧。再读这本书时,他们四人仿佛坐在我的身旁,激动地讲述他们生前的故事。正所谓“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

读书最有滋味!我尤其喜欢品味书中那些酸甜苦辣的滋味,因为它让我在读书中,汲取营养,不断成长!我爱读书!

【篇五: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不忘初心,方的始终。”初心,究竟是什么?每个人都是追梦者,为梦想拼搏奋斗着。但梦之源头,是初心,是你不变的信念。初心,就像漫漫长夜的明灯一盏,照亮光明前路!

诺贝尔得主居里夫人,费尽千辛万苦在简陋的实验室中提取出了镭。但令人震惊的是,她放弃了她的专利,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她为什么怎么做?因为她的初心。居里夫人在自传中写到:“人类需要既不忘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利益的人,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事业的大公无私。“她提炼镭,只是为了造福人类,所以,她固执地放弃了专利,在镭的高额身价下,选择了遵从初心,体现了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

奥斯卡得主李安,为梦想与父亲关系恶化,六年等待却一无所有。面对现实,他也曾动摇过,但妻子说:”安,要记得自己的梦想。“他重又振作,继续努力,最终功成名就。在他无助时,是妻子告诉他,要不忘自己希望成为著名导演的初心,也正是之一初心,支撑起他当年的苦苦追梦。

庞涓,曾与著名军事家孙膑同拜在鬼谷子门下,最终却死于乱箭,明明能有大好前程,为何落得如此下场?因为他忘记了初心。他与孙膑相约“永不相负”,却因嫉妒心诬陷挚友,剜去了孙膑的膝盖骨,只为独享殊荣,但被孙膑识破诡计,最终死于乱箭之下,被世人唾弃。

居里夫人,李安,庞涓,无数古今事例,都警醒我们,不忘初心。世事变迁,时光匆匆。

在你功成名就或失魂落魄时,请回首看看,自己那火热神圣的初心。初心,承载无数人的梦想,无论何时何地,请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