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关于桥的作文】
在园林中,桥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景物。它在园林中起到供人通行、分隔水面和点缀水景的作用,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北京大学也称为燕园,曾经是如诗如画的圆明园的一部分,园中有一个很大的人工湖,名曰未名湖。湖旁有五座桥,形态各异,给湖景平添了不一样的情趣。
以博雅塔为起点,朝着花神庙的方向走去,不一会儿就会看到二分桥的身影。二分桥全长8。6米,宽3米;拱高1。35米,拱宽2。1米。因走到此处,需选择道路左右分行,故名。二分桥赶快到了分隔水面的作用,将未名湖分隔成一大一小的水面,具有层次的变化。桥面微微隆起,洁白的桥栏两端的石鼓上,清楚地刻有野草似的花纹。整座桥好似白玉,呈现出一种素雅的美,点缀着未名湖。
再向西走,到了红楼附近,奈何桥便映入眼帘。桥名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那座寓意着转世轮回的地府之桥。整座桥的桥基宽,桥身窄。桥面的中部是由一块石板搭在两岸的桥基上形成的,经不起大型运输工具的重量。如此窄的桥身,也许就是防止大型车辆经过而修建的。奈何桥是平面方孔石桥的板式代表。桥栏和桥基刻有祥云,呈现着特有的中式风格。
走到湖心岛,就会看到一座没有栏杆的石桥,这便是回头桥。因为去往岛上的人必定回头折返,故名。回头桥桥长8。7米,桥基处宽6米,桥中心处宽3。5米,桥高1。5米,单拱宽1。1米,共5拱。回头桥原为圆明园西洋楼方外门前的一座溪桥,由于外国侵略者的洗劫,原来的桥栏已经丢失,但现在仍能从桥身上找到精致的雕刻,不失为一种残缺的美,就像断臂的维纳斯那样。桥面由4根石梁支撑,石梁上端刻有孔雀花纹,其间流露出一丝西方风韵。整座桥就像是一条有力的纽带,将四面环水的湖心岛与大学联结在一起。
踏步桥在湖心岛的另一端,位于石舫与岛之间的水面上。踏步桥又称汀步,外形为一块长条石。人站在湖心岛上,若要到石舫上漫步一番,就需要迈过水面。年轻力壮的人可能轻而易举,而老年人、女子和儿童往往不能如此,这时踏步桥便派上了用场。人们可以踩着它轻松地到达对面。这块长条石可能原并无用武之地,但是被人们无意中使用,便成为了重要的桥,可以说是无心插柳之作。
在湖的东北角,有一座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拱桥,名为“湖东桥”。桥拱近似一条抛物线。与颐和园内的玉带桥不同,这座桥只是在一条水沟上方跨过,其旁边也有直通对面的道路,可以说是应景之作。
未名湖的桥,就像几块白玉,镶嵌在明镜的边框上,自成一抹亮丽的风景。
【篇二:我的寒假】
去年寒假,我们一家怀着激动的心情,一路驰骋,终于到了目的地——西昌。
在西昌我有一波亲戚在那儿,所以大年初一下午,爷爷带我和我的大侄女安丽萱去湿地公园玩,那里有很多梅花桩供游人通行。所谓梅花桩就是在水上竖立的一根根木头,交错着通向对岸,相当于只有桥基,没有桥面的“未完工”的桥。在一开始去梅花桩的路上,我俩还又蹦又跳,大步流星地跑过去,可一到梅花桩,我俩马上刹住脚步,腿都开始发软了:妈呀,这可比我们想象中的梅花桩还长,还高,这可怎么办啊?虽然紧张又害怕,但是我俩还是决定试试。我俩拉着手,一步一步往前慢慢挪动,哪知刚走几步,旁边草丛里的牛蛙突然叫了好几下,有点像打雷似的,吓得我俩马上又退了回去。刚退回几步,又听见旁边一群人在议论着什么,原来是在我们来之前刚有个小伙子脚踩空了,“噗通”掉进了水里。听到这儿,我俩只敢紧紧牵着爷爷慢慢走过去。可走到一半,我心想:男子汉大丈夫,怕这个干什么!于是我松开了爷爷的手,独自向前迈。可下一秒我马上后悔了,恐怖不断操控着我,使我只好连滚带爬哆哆嗦嗦地爬到了对面。看到我这个滑稽的样子,旁边的人都哈哈大笑,真让我尴尬地想钻进地里。
回去时,我俩又来到了梅花桩前。这回,我可鼓足勇气,不让大家看我笑话了。我小心翼翼地踩着每一个梅花桩,等重心平稳了再换脚,虽然有点慢,但是稳扎稳打地走了过去。可安丽萱就没那么顺利了:她踩到了一根不是很稳固的木桩,身子一歪,差点掉下去,幸亏我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了她,要不然她就变成“落汤鸡”啦!
因为顺利地走完了梅花桩,我俩的兴致就来了,一连走了八九个来回,越走越快,越走越稳。直到夕阳西下,我俩才随着爷爷恋恋不舍地回去了。
喜庆的春节,我既“收获”了红包,也收获了勇气,夺下了梅花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