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心目中的英雄】
浴血奋战,不是他的经历,铮铮硬骨,不在他身上过多显露,他不曾立烽火台上遥望军兵长征,却立于青山上静听鸟语啁啾。
对于勇抗贼兵,他不曾做过。他的心却已把敌兵燃烧殆尽。他的笔锋尖锐刺人心,却隐藏于静美的文篇中。他的笔锋转折,历史匆匆流转之下,道不完烈火焚烧与愤恨。他是灵魂诗者,写下苍翠的诗句,却燃烧万人的心。我曾耽于他诗中的心境,却不知他曾热血写下诗篇。他就是泰戈尔。
罗宾德拉那特·泰戈尔是一名印度诗人。他年少有为,十四岁发表叙事诗《野花》,在长达1600行中那未说尽的诗意,是泰翁早期并不成熟却充溢着虚怀若谷的精神的一首诗,它以喜马拉雅山为背景,尽管全诗巳散失剩下两句待,却令人感到残缺之美。
泰戈尔自早便植根于印度政治思潮中,浸润着文艺传统,在种种熏陶下成才,使他在“文学”这漫漫大海中游弋。
泰戈尔在英国学习时,虽对法律兴趣萦然,却因文学才赋,被英国授与“爵士”称号。尽管如此,泰戈尔仍不忘本,参加反英运动,以诗歌抨击、抗议殖民者,使他们退出印度,却因各种原因退隐了。
1919年,英国与印度通过“罗拉特法案”,并造成了“阿姆利则残案”,泰戈尔作为社会活动家,毅然放弃英国授与自己的“爵士称号,从此面对现实。他希望印度能独立,成为一个“站起来”的国家,他深信祖国必会重生。
泰戈尔用诗歌控诉英国在印度所作,用诗歌谴责英国的法西斯主义的猖獗,泰戈尔用自己的革命热情,写下《文明的危机》后长眠于世。泰戈尔,他曾是一个亚洲诺贝尔文学奖之先躯——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泰戈尔用他深邃的宁静的精神把一切轰鸣淹没,用他自然的宁谧,与自然融为一体,驰想高远。在他眼中,有限与无限,生与死都并非诗能言尽。
他是一个英雄,他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反法西斯主义,泰翁深切关心印度乃世界的斗争,他老而弥坚,壮心不巳,用风烛残年所剩最后的笔墨,倾注于反抗殖民与分享美学中,在那个充满斗争的世界里,泰戈尔自然流露、热情奔放,因为他把一生的诗,奉献给了人民。泰戈尔热爱人民,嘲笑敌人,从不浪掷一切笔墨,各民族的人民在他们的心灵中因为你而征服了恐惧。你,为了善,为了真,为了心灵的永恒。
“当我人亡声绝的时候,我的歌将在你生机勃勃的心里说话。”泰翁,当你没有思想肉身埋入土中,我将永远对你吟咏,我知道,你的歌在我心中轻言。
【篇二:保卫和平,远离战争!】
几十年前的世界大战早已结束了,作为这场战争的胜利者,中国人民有很多话要说。
作为新生代的我们,心中的感慨更是一言难尽。首先,我想问问,是什么让这两场战争发生?难道是为了个人利益?还是对《凡尔赛和约》的严酷条行怀有怨恨?可是你们想过吗?这决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而是一个民族,甚至是一个世界的事!一场战争中,有多少无辜百姓被卷入其中,又有多少人无家可归﹑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所以说,一场战争的发生,人民百姓受到的伤害往往是最大的。
当我看到战争的危害有多大时,心中涌起了许多许多……法西斯主义是拥有杀伤力的,我觉得,它是一种毒。可以这么说,它是一种疯狂侵略其他国家,残害其它种族人民的思想。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想法,难道不是一种危害吗?然而,这个世界是充满正能量的,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同盟国,一起抵抗法西斯主义,最终以胜利告终。
这场战争似乎是给世界人民的一个警告。为了世界人民的安全,有多少伟人英勇牺牲?战争的代价是鲜血!是生命!当我想到电影上的那一幕幕凄惨的画面,我不禁屏住呼吸,静下心来思考了一番。枪林弹雨肆虐,疯狂地吞噬着人们的生命,枪声一阵挨着一阵,人们的哭喊声﹑尖叫声不绝于耳,机枪弹炮把一座座房屋夷为平地,曾经美好而温馨的城市成了一片片废墟……所有人看到这一幕,都由衷地感到悲哀。而我,却在心中默默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让人们意识到战争的危害,让地球没有战争,永远和平!
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学会化解身边的矛盾。然而,我在生活中做得并不好,有时为了鸡毛蒜皮的事和别人斤斤计较,却换来了一阵唇枪齿剑。平时的矛盾不就可以理解成一场“战争”吗?这场“战争”的危害多么大呀:不仅伤害了友情,而且还浪费了我们的时间﹑口舌。如果我们把这矛盾化解了,不就等于化解一场“战争”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战争的起源来自矛盾。我们既然可以化解矛盾,为什么不可以化解一场真正的战争呢?君子动口不动手,只要我们抱着“有事慢慢商量”的态度,这个社会又怎么会存在各种纠纷呢?
战争已经离我们远去,在这个和平年代里,我们应该珍惜这些美好时光,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同时,我们要一起号召大家行动起来,让这个社会斗志昂扬,为建设祖国﹑保卫和平而奋斗!
最后,我在这儿呼吁大家: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世界的和平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保卫和平,远离战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