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母爱】
岁月无情,在你不经意间,早已消失不见;时光流逝,在你一个失神,一个动作,早已匆匆而过。这就是流失的岁月,然而就因这岁月,让“她”已不再年轻。
不知是一个偶然,我第一次感觉,“她”早已苍老。白发一天比一天多,脸上的皱纹更深了,那苍老的双手却还在劳作,摸上去,早已不再是记忆中的那样舒适。然而,这都是因为岁月的无情;时光的流逝;不分昼夜的操劳,带走了她年轻的容颜。
从我呱呱坠地之后,“她”就开始了辛苦的生活。“她”对我的爱,就像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就像是三月春风对碧水的温柔;就像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就像是秋天月光对修竹的依恋;就像是冬日里朝阳与小草的交谈。“她”对我的爱依旧如初,一会儿,我好像变成了襁褓中的婴儿,在酣然入睡;一会儿,我好像又变成了一朵俏丽的月季花,激动得“她”绽开了笑颜;一会儿,我好像又变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画,陶醉的“她”在那儿欣赏啊欣赏。“她”的眼神是一种无言的祝福,一种幸福的安详,一种不能割舍的真爱。“她”的爱,如一首婉转的歌曲,旋在耳边,印在心里,“她”伟大的,无私的爱,给予了我无限的温暖。
小时候,我就是一个爱哭的孩子。上小学了,我的这个爱哭的毛病还是没改,不知让“她”为我操了多少心。记得有一次,“她”来到学校看望我,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抱着“她”就是一顿痛哭。“她”被我这个举动吓到了,不知我是为何而哭。“她”连忙抱起我,急切的询问我是怎么了,而我也不知道从何答起。之后,在“她”的耐心劝导下,我渐渐恢复了内心的平静,也止住了哭声。在“她”走后,我又哭了起来。看着“她”边走边回头和那担忧的眼神,虽未言语,但我却明白……
时光易逝,转眼间,我已经懂事了。而“她”两鬓早已是白发,我看着这满头的白发真有点触目惊心。但我又怎能看到,在这白发后面积压了多少岁月的风霜。几度冬夏的嘘寒问暖?曾经青丝到如今却“发如雪”。岁月,果然是一把无情的刀,一切都变得与原来不同。但,“她”对我的爱却依旧如初。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我想把这首诗送给“她”,也送给天下为儿女操劳一生的母亲。
【篇二:春天真美】
春天,一个好听的名字,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每每一想起来,心中就会泛起阵阵欣喜。
春天真美!美得让人憧憬了一个冬天。“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我们曾不止一遍诵读的描写春景的诗句,此时又一一浮现到脑海中来。
刚立春,虽还不曾看到嫩柳红花,但气温的回升,让我们感到一丝丝温暖渐渐包围了身心,打开窗户,阳光是明媚的,风是轻柔的,一切都是安静祥和的。
春天真美!不是画面中的美,而是现实中的美。这个春天,暖暖的不止是蓝天白云,花红柳绿,阳光暖风,更是一颗颗积极向上、勇于付出、无私奉献的心。
春天真美!静静地待在家里,回忆纯真无瑕的童年,感怀青涩美好的青春,珍惜现世安稳的幸福……茶余饭后,坐在电脑前敲几个字,偶尔,捧着一杯咖啡凭窗远眺,渴望一场贵如油的春雨。春雨,滴滴答答,雨丝细细的,像花针,又像断了线的珍珠从天而降,天地间如轻烟笼罩,春雨总是会将祖国的山河洗得更加美丽。是啊!春雨,快来吧!一场春雨一定会将空气中的污浊和病菌洗涤得一干二净,也会将人的心灵再次净化。真的很期待这样一场春雨将祖国大地彻底洗礼……。
春天真美!听!小河的水融化了,叮咚叮咚,在弹奏着一曲曲希望的赞歌,小树苗的枝头上正在酝酿着一株株绿珠子般的小芽,很快,我们就会看到阳光下闪耀着的融融绿意。
我心中的春天,你真美!
【篇三:暖意踏春来】
梧桐细雨时时落,自是暖意踏春来,春携着温柔的风与我们缠绵。
粉面似玉桃花舞,一弯黛眉眼含春。春是那样多情,用那双温柔的手抚摸着芸芸众生,世间万物皆因这暖意而复苏,追上春的脚步。嫩柳抽丝情怯怯,隔云方敢照雾花。春向世间洒着暖意,道旁的柳丝放开了似的张开了枝桠,露出一点一滴的绿意——为春的到来而欢喜。墙上爬满的花也开始疯长,似是要把自己的生命耗尽,或许他们是在等待夏天时与烈日相得益彰。
未若柳絮因风起,沧海巫山不相依。风吹着漫天的柳絮穿过额前细碎的发,透过五指间的缝隙。原以为无用的脏东西,在这样的光阴下竟也变得诗情画意,正应了那句“自是多情便多絮,随风直到谢娘家。”那些随着风躲进岁月的痕迹里的柳絮,正是我们与昨日的告别。
这是初中生涯的最后一个春天,摒弃了以往的年少浮躁,只留纯粹与质朴。曾经以为的三年多长,不过是一千多个日与夜,在这最后的初中时光里,我们要为自己这朵小花开放而辛勤浇灌,以嫩草冲破瓦砾的勇气为之一搏,在六月绽放出最美的一朵!
融融暖,掠心底,此间世,人不离。什么是暖?她是你我间一个真挚的微笑,是心照未宣的对视,是风雨中的一双手,一把伞。春的暖总是让冰冷的人心重新沸腾,用力且专注的跳动,人世间因此而温暖,因此而美好。春天来了,暖意你感觉到了吗?
暖意踏春来,在最好的年龄里遇到最好的你。
【篇四:这声音那么温暖】
难忘那泛黄的往事,难忘那近在咫尺,又恍然如烟的童年,还有,难忘那样温暖的声音。
小时候的我最喜欢住在奶奶家,那里有波光粼粼的小溪,也有无边无尽的黄澄澄的麦田。
夏日的夜晚,我总是静静地躺在平房上,听阵阵蝉鸣,数满天星光,那是,整个夜晚被蓝色占据,天空是清透的钴蓝,张开双臂拥抱,便是一片清凉,月光被映成了宝蓝,温柔又活泼,星星镶在蓝底的天幕上,不是一粒一粒的,而是一簇一簇的。奶奶就在一旁,边织着毛衣边讲着她的故事。偶尔一道星划过天空,光映在奶奶脸上,那么美丽。奶奶的声音温柔轻软,带着浓浓的怀念,如嫩柳随风摆动,婀娜多姿;如春风划过湖面,碧波荡漾;如桃花开满枝头,馥郁芬芳。温暖慈祥的声音仿佛一剂镇定剂,打在我燥动的心上,我总是在凉爽的晚风中睡去,在梦中仿佛回到奶奶的时代,一夜一夜的回响着奶奶的声音,伴我度过了整个童年。
这里的生活总是多姿多彩的,在院子里看蚂蚁搬家,偷偷爬上隔壁家的树摘熟透了的无花果,好心的邻居却总是装作没看见的样子让我“满载而归”,我也和小伙伴们漫山遍野地找寻鹅卵石,一个一个地铺在回家的路上……。但是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是傍黑,薄暮冥冥,总能听见奶奶呼唤我的声音,远远地传来,一下子填满我的心,我总是蹦蹦跳跳地向她跑去,把我的手小小的窝在奶奶温暖的掌心,相依相伴走在回家的路上。那时,最迫切的愿望便是能听见奶奶的呼唤,再远,也照亮了我的眼睛和脸庞。
农忙时,我和姐姐时常活跃在田间地头,在大片的玉米地里玩着捉迷藏,即使踩坏了庄稼,奶奶也不生气。只是在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躲避时,奶奶总会停下劳作,看我一眼,“当心点,别摔了”这些关怀的话语随风飘进我的心,温暖了整个心房。
这声音,那样温暖,包裹了整个心房,围绕着我的成长,这声音,可以永远、温暖地停靠。
【篇五:送元二使安西改写】
渭城早晨的细雨湿润了路上轻轻的浮尘。客舍旁边的嫩柳,在雨水的洗涤后,更显青翠。
今天,我的好朋友元二就要去安西上任了。我们来到客栈,我要为他践行。
我看着脸色苍白的元二,不禁眼睛湿润了,我转身轻轻擦去脸上的泪痕,举起酒杯对元二说:“元二,从阳关出去以后,就再也没有人可以像我一样陪你痛饮了。”
我的好友元二下巴开始抽搐起来,他缓了缓情绪后扯动了一下嘴角,强装欢笑地举起酒杯说:“来,干了这一杯,让我们来日再见!”
我听后,鼻子又一阵发酸,喉咙里像鲠着一块骨头一样难受。“祝你一帆风顺,到了那边以后,能为百姓造福,受百姓爱戴。”说罢,我仰头把杯中的酒和着满腔的不舍一饮而尽。
元二眉毛轻轻往上一扬,眼睛里满是晶莹的泪花,他也举起酒杯一饮而尽,说:“我要上路了,你也要好好照顾自己!”
我送他来到城门下,目送他出了城门。他的马车渐行渐远,渐渐变成了一个黑点……
【篇六:春风般的夏老师】
“吃饭!”随着生活委员的一声令下,全班同学一起把手伸进桌斗里,在“呲呲嚓嚓”饭缸与小勺的撞击声中,在木凳与地面的“嘶嘶”摩擦声中,我们飞奔着走出教室外,站好队伍向食堂走去。操场是走向食堂的必经之地,每到晚饭的时间,总有几个,或是一个老师会在这里打篮球,其中一个必有我们曾经的生物老师——夏老师。
通常情况下,夏老师会一个人在这里打篮球,像是有心事。“嘭嘭嘭……”一声接一声。灰色上衣,黑色长裤,与对面的青山绿树筑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人看了,赏心悦目。
夏老师个子较高,身子也很壮,是个打篮球的好手。他只比我们大十来岁,刚刚大学毕业,我们是他参加工作以来教的第一批学生。因为我们年龄相差不大,所以我们跟他在“生活”、“学习”、“娱乐”上有很多共同语言。谁不喜欢和自己有共同话题的老师呢?他给我们的是一种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感觉。就像是冬日里初升的暖阳;春日里吐牙的嫩柳;夏日里奔腾的瀑布。
在他的眼里我们是一群天真、傻得可爱的孩子。所以他把我们当成了他的弟弟妹妹来看待。玩笑话是在我们之间是少不了的。还记得他给我们上第一节课的时候,紧张的不得了。课还没讲多少呢,衣服就已经被汗水浸湿了一大半了。但他还是流利的把课讲完了,当时正值伦敦奥运会举办时期,当我们聊到这个话题上时,他又为我们介绍了大量我们不知道的知识。有一次上课,我们违反了纪律,他恨恨地惩罚了我们,但事后又请我们吃棒棒糖,与我们进行了心灵沟通。这是我校其他老师所没有做的,但是他却做了。不知什么原因,每到上他的生物课的时候,总是最放松,最高兴的时候。
夏老师真的像北方的春风,充满活力与力量。有时,纵横激荡,有时柔情似水。
他和许多老师一样,在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同样是满怀信心,蓄一生之力想要把我们教好,但正处年少无知,叛逆的我们,却一次次让老师失望、伤心;却一次次让老师绝望、愤怒。……不管怎样他总是耐心的与我们沟通,他总是信心十足,就像春风一样,想吹绿我们这些小草。
听,操场上“嘭嘭嘭”的声音又响起来,夏老师又在练篮球了……“开饭的时间已过了,他不饿吗?”已经刷了饭缸的我想,“我们学校如果多有几个像夏老师这样的充满青春朝气的老师,我们这些小草一定会很幸福的。”
【篇七:端午的彩绳】
每一个事物的背后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题记
那天,一个人低着头,漫不经心地走着,突然看到地上躺着一根被剪断的彩绳。据分析判断,这里前一阵子应该是一个小水凹。这才突然反应过来,端午节已经过去很久了。望着地上此时孤零零的彩绳,不可抑制的想起奶奶。
我的小学生活大多是和爷爷奶奶过的,那时候的日子是多么快乐。
那时,在端午的前一个晚上,奶奶都会把我搂在怀中,我可以清楚的感到她的体温,和她的血液中流淌的爱意。我静静地听着奶奶轻微的喘息声,看她变魔术般地将普通的彩绳拧在一起,编成好看的结。然后她会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奶奶用她粗糙而温暖的大手,认真而小心的将彩绳系在我的手腕上、脚踝上。清楚地记得她的那双大手那么温暖,却那么粗糙。当时的我还会问奶奶,为什么不好好保护自己的双手。而奶奶只是一笑,不予回答。现在想起,才晓得,那是岁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的烙印,是她经历无数风雨坎坷的见证。系好后,奶奶总是会端详一番,似乎在欣赏她的杰作。那又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宛若三月中微风对嫩柳的抚弄;秋日里月光对修竹的依恋。在这月光下,望着远处从酒馆里冒出的点点烛光,似乎又想起奶奶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用粗糙的手轻抚入睡的我。在院子里编织一个个彩绳,感动,温馨,思念……
至今,那种感觉依旧十分真切,仿佛奶奶还在我身边。快回去!快回去!心里催促着。
被忽略的端午,我已过了好几个。竟也习惯了没有彩绳的节日,现在心一下子被触动起想起奶奶,以及奶奶的彩绳。我快速跑到家里,拿起电话,按下数字:“奶奶,我想你了!对不起一直没去看你,这周我去看你……”
【篇八:四双手托起的家】
我身边有这样一家人,“奶奶”、“爸爸”、“妈妈”、“孩子”,他们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却组成了一个快乐的家庭。但苦于人有悲欢离合,就在这个周六下午,噩耗传来,那家人中最年长者——我朋友的奶奶去世了。
穿着素衣赶去灵堂,还未进屋就听闻朋友妈妈——海阿姨的大哭声。缓缓迈入灵堂,妈妈拉着我去磕头,海阿姨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又哭道:“妈,静静,美华来了啊,好久没见她们了,开心吗?”我循着声向阿姨望去,忽见她的青丝下已隐着几缕白发,原本丰润的脸也消瘦了,泪珠不停地从她的眼眶向外涌:泣的是她的离去,诉的却是她的情,映的亦是她的心。周围的梁上缠满了黑带,桌上照片却被红色笼罩,照片的奶奶的笑是那么安详,好像在说:“别哭,我很好,放心!”快吃饭我才觉得有些不对——为什么人这么少?蓦地想起,奶奶并没有同血缘的亲人。回首望着阿姨,泪珠忽从眼角滚下,她并不是她的女儿,却为她哭丧,他并不是她的儿子,却为她大办酒席,她不是她的孙女,却叫了她十五年的“奶奶”。
脑海中回想起他们一家带我游西湖的情景,我与朋友在前蹦跳着,海阿姨和伯伯在两边扶着奶奶,紧紧相握的不止是双手。彼此相依的他们走过一路嫩柳,迎过阵阵春风。长大后我懂了,那叫幸福,毫无关系的四人组成一个家庭是何等辛苦,但是他们守住了,还编织了一路幸福。
傍晚的哭灵仍是海阿姨,这原本是女儿的事情,但我想没有谁比海阿姨更合适。
原本四个如同平行线班的四人组成了一个家庭,从此爱在心中生更发芽,他们的爱比普通人的更坚持,更广阔。我的朋友还未知道她并非亲生,但我知道,她会永远守住那份难得的亲情,因为那是一个“家”,由四个人写出的“家”。
【篇九:不要让传统文化之花枯萎】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
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古文、古诗词、曲、赋等。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寒食节、端午节、中秋节……
可是“洋节”来袭,西方的情人节代替了七夕节。春节白天热热闹闹,而晚上在电视机旁看春晚。可是,现在的春晚没有意思了。以前,春晚上不是应该扭秧歌啥的吗?清明节又有谁会在自家的门前插几只嫩柳呢?只不过去扫扫墓,仅此而已。中秋节,谁还会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呢?端午节来临,谁还会闲着去包粽子呢?重阳节又会有谁去登高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慢慢被人遗忘,可见,扭秧歌、敲大鼓等这一些文化习俗正离我们远去。传统佳节现在日益冷清,怎能不让人担忧?
想想以前,每当大年三十晚上,村子里立刻就热闹了起来,有敲大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舞龙的……好不热闹。小孩子穿着棉袄你追我赶,不停地放着炮,老人聚在一块儿聊天,年轻小伙子和俊俏姑娘给大家表演节目。而清明节,人们总会把嫩绿的柳枝插在自己家的门前,端午节时,奶奶总会给我们系五线绳,煮鸡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节呢,我们一家会拿着一盘月饼坐院子里,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真是人间的一大乐事啊!可是……现在呢?人们对西方很崇拜。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便对西方有了一种恐惧或崇拜,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国门,打碎了天朝上国的美梦,也在国人心中种下了恐惧又歆羡的种子。面对这种情况,怎能不让人担忧?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要倡议大家献上一份微薄之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属于整个民族,它更属于整个世界。我们要尽全力把我们的传统节日推广到世界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炫彩多姿。我们要保护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积淀了悠久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人类的美德精华,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让我们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每个人文明、高雅、有气度、有风范!我要向别人、整个社会呼吁:不要再崇拜和恐惧西方人了。我们的传统节日正在和我们告别,我们一定要努力去捉住它们,不要让它们挥手和我们永久的告别。我们的传统节日是无可替代的,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一定要保护好传统文化,不要让“传统文化之华”枯萎。
【篇十:不变的是那份痴迷】
几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滴进我心中的大海,泛起了五彩斑斓的涟漪。现在,那涟漪层层加深,只因我内心没有变的是那份痴迷……
六岁时,妈妈去外地出差,因为没有人照顾我,只好跟妈妈踏上了去威海的路途。司机开得很慢,没有走高速,我们一路跌跌撞撞了两个小时才到了会场。妈妈脸色发黄,双眼无神,嘴唇也因两个小时没有喝水而干裂,唇纹也略加深厚。
我们走进会场,踏进门槛的那一刻,一阵悦耳的声音侵袭过来。我环顾四周,不放过每一组人群。突然……一个温文儒雅的阿姨映在我的视线里,她身穿一袭淡蓝色的长裙,长长的头发披在肩上,画着中国风的彩妆,静静地坐在一张方形但不方,颜色略深,纹路丝滑的石凳上。只见她纤细的手指在琴弦上灵活地跳动,与那不同颜色的琴弦交相辉映。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如二月春风对碧水的温柔;如秋日月光对嫩柳的辉映;如夏天小草对荷花的细语。我简直看呆了,禁不住地拽着妈妈往人群里挤。
三天后,那印象仍在我脑海里回荡。回家,妈妈给我报了古筝班,我迫不及待地期待着第一节课。
我满怀期待地来到教室,乖巧地坐在椅子上等待着老师的到来,我好奇地看看四周,发现身后有一把竖在地上的琴,我俯下身子,细细的打量这把琴。共有21根弦,两种颜色,每根琴弦都有不同的音调。不一会,老师进来,看见我的动作,忍俊不禁。
我学古筝学了八年,直到现在。在小学的五年级时就已经考完了十级,老师也换了好几届。我喜欢的是古筝,从见到的那一刻。
我喜欢古筝,一直都喜欢,虽然中途想要放弃,但是我还是坚持下来学完了十级,只是因为当初的那朵浪花泛起的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