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神秘岛读后感2000字】
在大家的印象中,儒勒·凡尔纳的小说都是极具想象力和科幻风格的:乘着炮弹飞往月球;在一封密码信的指引下进入地心;八十天内环游地球……而我最喜欢的,却是凡尔纳系列中最不像科幻小说的一本书——《神秘岛》。
《神秘岛》主要讲了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有五个被围困在南军城中的北方人——工程师赛史密斯、战地记者史佩莱、水手潘克洛夫、少年赫伯特、黑人纳布乘上一只大气球想逃离,却被飓风刮到了荒岛上。在那里,他们遇到了很多危险和困难,但是却没有放弃希望,他们在小岛上探索、开荒,建设了一个自救的家园,四年后,凭借智慧、勇气和团结的力量,他们为自己争取到了回到现代文明的“船票”。
神秘岛中最能打动我的,是一种人定胜天的乐观主义精神。面对恶劣的自然生存环境,“神秘岛五人组”没有自怨自艾,在没有火种时,史密斯想到了用手表制作简易放大镜聚集光线取火;为了捕获野味,大家用鲸鱼冻骨做捕兽器;为了测出岛的位置,他们用一根标杆作为仪器;要爬到高处去,就用爬藤和红杉编出软梯……他们从一开始就遇到层出不穷的困难和问题,但是总会靠着集体的智慧和双手去解决,即使再焦虑再迷茫,也不会轻易放弃,唯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在最终等到获救的机会。
第一次读这本书,我就觉得很亲切,细细一想,这些在凡尔纳笔下带着科幻理想主义色彩的故事情节,在距离我们不远的地方不是已经“上演”过“真实版本”了吗?主角就是大陈岛上的垦荒队员们。
1956年,为响应团中央“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号召,5批来自台州、温州等地的400多名青年,登上这个满目疮痍的小岛,每个人只有一张床板、一把锄头、一张草席、一对粪桶,一个寝室只有一盏煤油灯。他们开荒种地、建房修路、办厂造船……垦荒队员们在这里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短短几十年,把大陈岛建设成了“东海明珠”。2006年8月习近平爷爷曾经登岛视察,看望老垦荒队员,2016年5月30日他又在给大陈岛垦荒队员的后代、台州市椒江区12名少先队员的回信中盛赞了大陈岛的垦荒精神,还鼓励孩子们向爷爷奶奶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建设者,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我觉得习爷爷的话很有道理,不论是神秘岛的开荒自救,还是大陈岛的垦荒开发,都面临极为艰难的困境,没有破除万难,不畏失败的决心和勇气是无法开创出新局面的。成功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是一个一个脚印在无数次摸索中踩出来的,摔倒不可怕,头破血流不可怕,只要能站起来,继续坚持走下去,才会走出一条光明大道!
面对神秘岛、大陈岛这样的困境,除了勇气和决心之外,创造、改变世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习爷爷提出希望孩子们“努力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建设者”的意义所在。
“神秘岛五人组”都有自己的特长,史密斯是工程师,史佩莱懂得医术,潘克洛夫擅长各种手工技术,赫伯特喜欢博物学……他们团结一致,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改造身边不利的自然环境。大陈岛上的开荒先驱们,有的是知识分子,他们在岛上教书育人,有的是农村青年,他们在岛上种地养殖,有的是技术工人,他们在岛上修路造船,还有很多解放军叔叔,最苦最累的地方总能看见他们的身影,所有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开发建设自己的家园。
反观生活在优渥条件中的我们,遇到一点困难、挫折就总想着“打退堂鼓”,嘴巴上喊着口号,心里想着要勇敢面对,却总是顾虑重重,消极应对。这固然是缺乏斗志和勇气的表现,更深层次的原因,我觉得,是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更源于学习动力、决心和毅力的不足,长此以往,将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成为阻碍我们成长的绊脚石。
《神秘岛》这本书和大陈岛垦荒精神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垦荒”的道路上,肯定有坎坷,但只要有那么一股“劲儿”,经历风雨之后必然会见彩虹!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心无旁骛地汲取知识,提升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畏失败,越挫越勇,这样才能从容、乐观地迎接每一次挑战,成长为习爷爷心中的“新一代建设者”!
【篇二:一片草地的变迁】
原本是一块荒地,现在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里本来是一个小村庄,后来村里动迁了,村民们陆续搬离了家乡,这里没有了人群,又没有合理使用,所以就荒废了下来。
后来,居住在周围的人们,不知道是谁第一时间发现了这块荒地,于是,一镐头,一镐头,一铲子,一铲子就把这里进行了开垦,人群越来越多,人们各自圈化了自己的领地,就成了人们各自的菜地。
菜地也是留下了人们的汗水。一般都是家里的老人来到这里开荒,很快,一块块菜地在勤劳的人手下就变成了一片绿油油的菜田。夏天到了的时候,菜地里欢声笑语,也是其乐融融,有收菜的,有聊天的,有劳作的,虽然辛苦,人们也是快乐的,不时还有一只只喜鹊盘旋在树梢的上空。
这样的时光又过了几年,政府领导人觉得这块菜地似乎影响了市容,所以有市政的人出动挂着横幅“此处禁止种地,违者后果自负”。于是,开荒的人们如鸟兽般散了,这里又恢复了荒芜的模样。
野草不失时机的茁壮成长,再过了一段时间,终于有市政人员出现,于是,规划,测量,推土机,翻斗车,劳碌的人们又出现了,这次不同与以往的就是有了合理的规划,栽种了杏树,李子树,松树,杉树,柏树。还撒了一些花籽,相信不久的将来,荒地就变成了花园果园。
人们的生活 和这片荒地一样的发生了变化,过上了越来越好的日子。
【篇三:劳动真快乐】
今天,我们去幺爸家玩。大人们忙着聊天、吃水果,我们三个小朋友开始了“乾坤大挪移”游戏。
我玩累了,正躺在沙发里喝牛奶,妈妈轻轻对我说:“你幺爸最近在小区附近开垦了一块庄稼地,你要不要去挖一挖、撒撒种?”我一听,惊奇地从沙发上蹦了起来:村庄可以种地,城市也能种地。新鲜!新鲜!好新鲜!我要去种地,我要去劳动。看着我兴趣盎然,大人们乐了。他们立刻纷纷起身,都说好久没有亲近大自然了,一块儿去踩踩地气。我赶紧带着小朋友们蹦蹦跳跳地跟着大人们浩浩荡荡向田野出发。
来到楼下,扛上工具,出了小区,我们一路欢呼雀跃。没想到穿过几幢高高低低的楼房,我们真的就走进了一片藏在围墙里的田园。放眼望去,这片田园里面有高高的白菜籽,有果实累累的豌豆,有正在结果的胡豆,还有数不完的昆虫和小鸟正在忙碌。可能人们知道“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道理,所以没让这块地白白空闲着。那我们要挖的地在哪里呢?我们穿过几块碎石堆,拨开零星杂草丛,披荆斩棘去寻地。“这就是我家的金地良田。”幺爸得意洋洋地说。顺着他伸手一指的方向看去,一个不大显眼的角落果然还有一小块荒地。这块平平整整的地突然出现在我们眼前,地周围茂盛的杂草自然成了栅栏。嗯!这块地还散发着泥土的芳香。
冲在前面的我赶紧领了个大锄头,撸起袖子准备挖地。没想到一举,唉哟哟——沉!太沉了!我扛着这个大家伙才走几步,热汗就滚滚而来,但是既然来了肯定要好好感受感受劳动的滋味。我大力一锄头下去,棕褐色的土地出现了一条大裂缝,一个大家伙插在土里,又用脚一蹬,再用力一跷,一大坨土就“散”了。爸爸说,开荒开荒就是从野草当中新开辟一块田地出来种庄稼,开荒第一步就是松土。但就是松土也不简单,有时候用力过大,锄头插得太深,跷又跷不出来,等到抽锄头抽到腰酸背疼时,它才终于出来;有时候盲目一锄下去,“嘣!”的一声儿,火星儿直冒,锄头的利尖立刻成了“卷式铁刃”,原来击打在石头上了!
当夕阳收回最后一丝光芒,我们终于把那小块地的土给松完了,计划是下次过来种蔬菜浇水。望着平平整整的土地,一想到进入仲秋,可能鱼虾肥、五谷香,蔬菜成熟多漂亮!我沉浸在对未来的憧憬中,腰酸背疼全给忘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劳动能创造幸福,幸福就在于人类的劳动中。回到家,我给爸爸说:“劳动真快乐,下周我还来挖!”
【篇四:姥爷的田地】
我的姥爷生活在农村,对于农民来说,田地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姥爷来说一样,每天他都要去农田干活。
以前,每次跟妈妈去姥爷家。很少能和姥爷一起吃饭。姥爷告诉我:地很大,一时半会活干不完,种田要跟上时节,姥爷不想耽误时间,就中午带饭,在田埂边凑合吃了。所以每次去姥爷家都很少见到姥爷。但见到姥爷时,他都会兴致勃勃地给我讲田里的趣事。他是那么的开心,你看不出他干活后的疲劳。
再后来,跟妈妈去姥爷家,发现姥爷脸上有了愁容。老爷念叨着,地越来越少了。我莫名其妙,听不懂姥爷的意思。原来,这里多处地方开始修路。把优种的田地占去很多,姥爷心疼,良田是农民的命根子,没了田地,农民就像被抽走了血液。姥爷的鬓角旁多了几根白发。
最近这段时间,去姥爷家。听姥爷生气地向我倾诉,“村委会又来量房子啦,听说要建什么厂子?”姥爷攥着拳头,跺着脚,说:“田地被占去了,家也要被占了,这到底是什么世道啊!以后我们怎么生活呀?”看着姥爷眉心皱成的“八”字,是多么的无奈。
这几天去姥爷家,又看不到姥爷的身影了,听姥姥说:“姥爷开荒去了。”我不懂开荒什么意思。妈妈给我解释就是把沟、河坡的边缘收拾一下,把小石子捡出来,把杂草除掉,再重新把地翻一下,就在那上面种植了。再见到姥爷,他喜笑颜开,告诉我他又有很多田可以种了。姥爷因他的田地而开心着。
是啊,土地是万物之本,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是一切的财富之源,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我们要像姥爷那样,保护珍惜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我们要像农村的姥爷那样意识到土地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