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奶奶的老物件】
每年秋天,奶奶就会从集市上买回一大堆五颜六色的毛线,还有一小袋子的纽扣,把他们放在一个废旧的纸盒里,用来织毛衣。她总是喜欢坐在沙发的角落里,脸上带着一副镜框已经有点生锈的老花镜,手里拿着专门织毛衣的针,不停地忙活着。就像变魔法一样,一团团乱七八糟缠绕在一起的毛线,在她手中成结、成布、再变成一大件毛衣的一部分。我怎么也不明白奶奶是如何将这些毛线织成了那精美、温暖的毛衣。
心灵手巧的奶奶还有一台缝纫机。记得小时候,我经常趴在桌上,看着奶奶脚踩着踏板,一点一点地将两块布缝在一起,然后再拿起针线,处理那些细活儿。那时候,我奶奶一到夏天,就会用这台机器给我做睡衣,我总是看到她坐在机器前,带着一副老花镜,脚不停地踩着踏板,手则是不断地往前伸,收回,再往前伸……这时候我就会踮着小脚丫跑过去,用手指着各种部件,嘴里不停地蹦出一串串问题:“奶奶,这是什么?这又是干什么的?直到现在,我还忘不了小时候的那件奶奶亲手做的衬衫。
在我记事起,我奶奶就有一辆“红旗”牌军绿色的自行车。那时还没有这么富裕,没有住在现在这么繁华的街区,而是住在一个又老又旧的老街。每天一大早,我奶奶就会骑着这辆自行车到对面的菜市场,买上一大袋一大袋的菜和肉。在平时,奶奶还会骑这辆车带我去幼儿园,因为小时候好动,我的脚常常会卡在小座椅的缝隙间,动弹不得,奶奶就会从车上下来,一边叨叨念念地训斥我,一边用手着急地把我的脚从缝隙里拽出来。直到某一次下大雨,车因淹了水而生锈,最后光荣地完成了它的使命。
忘了提了,其实奶奶并不是那么健康,她的一条腿是残疾的。她常常对我说,这是在她六岁时因为哥哥恶作剧,从树上摔下来,将一条腿摔断了。他们家那时候很穷,根本没有人去管她,所以落下了终身残疾。她的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她就为自己定做了一双鞋,一只是普通的鞋,而另一只却多出了一层厚厚的垫子。她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看起来十分滑稽。可是家里却没有一个人为此嘲笑过她。现在回想起奶奶骑车时一歪一扭的样子,眼眶不禁有些湿润。
其实奶奶也是个十分怀旧的人,她有一堆小玩意儿,在市场上很少见到:大头针、量布的尺子、剪线头的小剪刀、旧纽扣……还有一些我也不认识。最让她喜欢的就是那个褐色的相框了,里面放着一些已经泛黄的老照片,还有几张是黑白的。最显眼的一张是她和我爸妈照的一张,她那时还年轻,脸上没有现在密密麻麻的皱纹,头发也是乌黑浓密,没有现在这么稀少、灰白。现在想想,奶奶的岁月真的很沧桑,属于她的岁月越来越少了!
奶奶不善于表达她的情感,她总是忙碌着,却从不向他人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但我知道,她的关心、她的生气、她的快乐、她的怀旧虽如水般平淡,却也是世间最让人回味无穷的爱了。
【篇二:老物件缝纫机】
外婆身为新中国的同龄人,收藏的老物件当然也不少。不论是有四五十个年头的《毛泽东选集》,还是在那个年代少有的英雄钢笔,抑或是市面上已经找不到的老式缝纫机,都承载着数不清的回忆……
在这么多的老物件中,我对缝纫机倍感好奇。我家的缝纫机颜色偏土黄色,面板上有木头的花纹。缝纫机的机头是黑色的,上面有一个蝴蝶形状的商标。缝纫机的底部有一块踏板,一脚蹬下,缝纫机的轮子就会“轱辘轱辘”地转。
我家的缝纫机当属老物件里使用价值最高的了。外婆常常用它来辅助自己制作一些玩意儿,比如精致的电视盖布、布满花纹的沙发套、五彩缤纷的靠枕以及各式各样的收纳袋等,全都有这个“老朋友”的功劳。也正因为这样,外婆一直舍不得扔掉它。
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趁着国庆假期,我询问外婆这个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外婆,咱家这个缝纫机得有好些年头了吧!那它到底有什么老故事啊?”
“嗯,这台缝纫机还是个老牌子呢!是上海‘蝴蝶牌’的。你要说这牌子,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它和你妈妈的年龄差不多,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商品十分紧缺,老百姓都向往“三转一响”这个东西。我记不清是靠什么途径取得了一张商品采购券,买到了这台缝纫机。这玩意儿在当时可新奇了,我就用它给你妈妈和小姨做漂亮的衣服,可令人羡慕了!”外婆仔细地回忆着那些年的事,时不时地笑一下,“这台缝纫机陪伴着我度过了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虽然面板已经有些破损,但它机械性能良好,整体的质量还不错,所以我没舍得丢!”听完外婆的话,我点点头,感慨万千。在那个时代,原来拥有一台缝纫机就已经是一件羡煞旁人的事了呀!看当今时代,科技进步,物资丰富,中国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外婆的缝纫机承载着一代人的回忆,也能看出时代的进步与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小小的缝纫机背后却有大大的意义,不禁让我想为建设新中国而出一份力!
【篇三:我家的老物件】
这几日天气好,奶奶将咸肉和咸鱼都架在阳台上晾着,晒的温温的。她有时也将自己晾在那儿,好让身上有股阳光的味道。太阳将温暖透过一方方玻璃窗送进来,我在一旁不讲话,只是静静的看着这几块咸肉脱水变老,我有点不敢瞥见奶奶,因为我怕看着看着她也如这咸肉般老了。
搬过几次家,家中的老物件大抵都扔了。思索良久,想到奶奶的手艺自我出生以来便未变过,这或许也算得上是个老物件了。
那日早晨,我与爷爷正踞在沙发上看着那电视屏幕忽闪,红,黄,蓝,白,正当入迷之际,嘟嘟的剁肉声便从厨房中传出,多少扰了爷爷的兴致。我走进厨房,向内把门带上,奶奶将震斜了的砧板摆正了些,抬头看我,我望着她笑了笑。她把切好的肉馅倒入一个大碗中,酱油,盐,都按感觉加入。我望着她,只觉神奇。她用一双筷子绕圈搅动着肉馅以便入味,那双如树皮般苍老的手极细又极长,关节处十分突出,这使得手显得凹凸不平又苍老了些许。
我留在那儿帮奶奶包饺子,奶奶拿出擀好的饺子皮,我感到奇怪,为什么不买现成的?奶奶似是看出了我的不解,细声答道:“自己做的饺子皮有韧劲,好吃一点。”她因此一直坚持自己做饺子皮,因为这样会好吃些,也许这就是老物件为何老了。我与奶奶闷声包着饺子,厨房的台面太高,我们只得站着,站久了,奶奶撑了撑腰,骨头吱吱直响。那一刻我才真的意识到这老物件的主人也老了。我看着奶奶将包好的饺子先下锅煮着,我则在一旁继续我的工作。她用一双木制筷子拨动着那些在沸水中翻腾的饺子,确有些朱自清笔下豆腐的味道了,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在氤氲的热气中,我依稀辨出了奶奶脸的轮廓,欲伸手去挡,怕这热气把她给腾化了,可她却显得更在意这锅饺子,眯着双眼,只顾明媚的笑。
饺子漾在水里咕咕的吐着泡,上面的老饺子被下面的新饺子从锅的中央顶开来,吓的四散。奶奶唤我将第一碗饺子端给爷爷,自己却捧着那几只不小心煮破的老饺子在阳台上吃。这里最接近阳光,仿佛伸手就能扯回一大把。奶奶爱待着这儿,发呆也好,看风景也罢。太阳把光柔软的打在她的脸上,又从双眸中反射出来。那张如核桃般苍老的沟壑分明的脸却被照得白了些,亮了些,就这样小小的精神了一会儿。
她屈膝坐下,吱吱的关节声似又在耳边回响。老物件老了,所以它的主人也跟着老了,手中的饺子温温的,奶奶的手艺也温温的。
【篇四:思念爷爷】
爷爷有许多“宝贝”都放在了家旁的小屋里,门没锁,每次与朋友们玩捉迷藏时,我总会躲在里面,在等待被找的空闲时刻,我会时不时地去翻一翻那些差不多快要与世隔绝的东西,当我从小屋出来时,我的衣服上总是粘了许多灰尘。
在这些被遗忘的老物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部破旧不堪的留声机了,在我小的时候,饭后总能看到爷爷独自一人坐在摇椅上,听着留声机的身影。
小时候爸妈忙,我喜欢缠着爷爷玩,经常在无事时与他一起坐在门前柳树下听戏。有时爷爷起了兴致,嗓门一开,也会吼上那么一两句,不时吓得我一哆嗦。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的繁重,我与爷爷在一起的时光愈来愈短。
一次放学回家后,不知怎的,始终找不到爷爷了,听妈妈说,爸爸和爷爷产生了矛盾,爷爷实在气不过回了老家。我便不再追问,心中只是一股凉意。第二天回家,我便赶上了更使我痛心的一幕,可能因为家里物品太多没有地方放,爸爸便打起了那个满是年代感的小屋的主意,老物件被一件件地装上了卡车,我的心也仿佛被一层一层剥开。当看到留声机时,我终于按捺不住自己,冲上去抱住了它,爸爸无奈,只好将留声机留了下来。
我带着留声机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放在了最隐蔽的位置,生怕它有什么闪失。
有一次作业写到很晚,兴许是太累了吧,想找音乐放松一下,我便想起了爷爷的留声机。通上电,伴随着刺耳的噪声,随后冒入耳朵的便是那再熟悉不过的戏声,细细听来,仿佛爷爷的嗓音一般有力,震撼,我努力想将这声音与爷爷的面貌媲对,却发现爷爷的面貌已在我的脑海中模糊,也许是太久没见面了吧。
不久,在姑姑的帮助下,爷爷通过微信向我们发起了视频,望着爷爷那满目的沧桑,既熟悉又陌生,我哽咽着问候了一声。他便向我倾吐了几年间的点滴,爷爷真的年纪大了,他的嗓音也没有从前高亢了。
家旁的小屋终于被装修一新,放上了崭新的家具。可我总觉得丢了些什么。
但愿那小小的留声机,能永远留住我对爷爷的思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