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历史那些事儿】
翻开一本又一本的书,好像面对着汹涌澎湃的大海。一阵阵的浪潮席卷而来,淹没,再淹没。阅读,总是令人这样沉溺其中。我在阅读,我在与书中的人物共席对话;我在阅读,我在一字一句中发掘着更多的真知。我迷恋这片独特的海,在海边走走停停成为了我的习惯。于是,某年某月某天,在海边徘徊的我,被一阵名叫历史的浪潮卷进了一个不同的世界,它的名字就叫做——《那些事儿》
《那些事儿》上至春秋战国,下至清明两朝,历代君王,一一点到,你可以在《那些事儿》发现一个充满了混乱与变革,挣扎与迷惘,奋进与开拓,激情与希望的伟大时代;也可以看到一段集结了宫廷杀戮与政治流亡,大国崛起又衰亡,群雄争霸充满斗争的精彩历史,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场面,一段段荡气回肠的爱国情,一切的一切,都令我震撼不已。
在阅读中,我仿佛看到一幅历史卷轴在眼前徐徐展开,无论是金戈铁马的战场还是温柔缠绵却又暗藏杀机的后宫,亦或是暗潮汹涌的朝廷,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但它们却又如此真实地发生在几千年前。书中,我因岳飞之死而叹息,为朱元璋的艰苦开国历程而赞叹,也为吕后所制造的人彘惨剧而唏嘘不已。《那些事儿》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历史的洗涤,更是心灵的震撼。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博大而精深。历史正是组成它们的重要部分,夏、商、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数十个朝代,兴衰轮回,经久不息。阅读历史,就像在看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我们明明是旁观者,又好像参与在了其中。谁说不是呢,历史就是有这样的感染力。当你从书中抽身而来,也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啊!中华民族原来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生生不息着,在那样的环境里继承繁衍着。
中华民族悠远的文化在这里凝聚,在这里呈现,也许,书中所写不过是道听途说的野史,也许,是热爱历史的作者们翻阅了各种古籍得到的答案。但是,这一切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我只知道,历史使人聪明,因为历史是前人失败和成功的记录,由成功而失败或由失败而成功的经验积累。《那些事儿》让我真正明白了“以史为鉴可以之兴替”这句话,阅读历史,联系当下,从历史中学会感悟人生,积累经验,《那些事儿》让我领悟颇多。
有人并不喜欢历史,认为它枯燥无味,而我却不这样认为,也许当我们读完《那些事儿》,便会发现,原来历史也可以如此可爱。
【篇二:这就是幸福】
不知从何时起,总是为了“幸福”而四处奔波。每每筋疲力尽,抬眼向前看,幸福却还在总也到达不了的前方。
幸福,真的有那么难以追求吗?
曾经到过一座山寺,寺中树木茂盛,香火却稀疏。僧人每日食得清淡,宿得简陋。困惑顿起:“你们生活得幸福吗?”僧人微笑着应答:“幸福。”
为什么幸福?勿需追问,身心已沉浸在林中流动着的那种清淡的欢愉中。苏轼有言:“人生最美是清欢。”或许就是这样的境界:居处不大,胸中自有天地;食物简朴,心中自有甜美。
几个月后,我又去了另一处寺庙。那座寺庙很出名,大客车进进出出,人声鼎沸。广场上,有人正在大声呵斥孩子,有人正在听导游熟练地背诵脑中储存的野史……走廊里,一些“光头”正在出售“开过光”的佛牌,一个就要几千元。寺庙中,跪着一溜为名利而祈祷的游客。
这里的僧人或许有钱,拥有了人生中的种种便利,但唯独缺少了满足,丧失了幸福的感觉。而那些游人呢,为了自己的欲望而求神拜佛,殊不知,这个欲望完成后,还有下一个,下一个……而幸福,就在膨胀的欲望中渐行渐远……
幸福到底在哪里?它不在无尽的利益与野心之中,而是藏在路边的无名花草之中,躲在江南的小小乌蓬之中……
其实,幸福就像一轮太阳,当你还在茫茫宇宙中追寻它的足迹时,地上的人早已沐浴了它的光芒。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篇三:】
小时候,住在外婆家。每次上学都会经过一座好大的土墩。因为年龄小,所以那时我并不明白,眼中的这座土墩到底有多神奇。
放晚学后,我会独自一个人跑到土墩旁,坐在地上,静静地看着她发呆。在幼小的心灵中,慢慢地升起一丝别样的情感:她是那么神奇,那么令人着迷,时常在梦中,还会见到那模糊的影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了解关于她的故事,故事是那么地美丽动人,令人遐思。直到那一天,我才知道她的名字叫漂母墓,为漂母筑墓的人叫韩信。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她毅然屹立在那儿,见证着两千多年的沧海桑田。当我再次来到她的面前,我发觉我爱上了她。此时,在我的心中,她是那么地美丽迷人。我试图深入地去了解她的一切,有记载的正史,还是人们一代代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以及散见于各种书籍和网络上的野史……她是如此地富有魅力。当我花费了好多业余时间去了解之后,我才知道,她分明代表了那伟大无私的母爱,她分明就是一座母爱的丰碑。躺在她的身旁,感觉就是依偎在母亲的怀抱之中,是那么地温暖。她所散发出的气息,不正是母亲的味道吗?在她的怀抱中,我久久不愿离去。
后来,听说政府要对她进行开发,供人们更好地游览。因为上学,离开她已经好多年。每次去外婆家,总要在她身旁待上一段时间,感受那来自遥远的穿越两千多年的无尽无私的母爱。
但政府对她的开发,迫使我不得不暂时离开她。离别后的日子是那么痛苦,脑海中总挥之不去她的身影,真希望时间能够过得快一点。
再次见到时,她已焕然一新,气势非凡。但她在我眼中,却还是那样的温和、平易近人。她从不奢求什么,一次小小的恩惠,让她永垂不朽,她将母爱无私地施与一位陌生的少年,承担了一个母亲的责任,她是那样伟大无私。
从小到大,伴随我成长,从相知到难忘,她在我心中必将永远屹立,十倍百倍高大,并让我坚信“母爱信能弥宇宙,报恩何须得意时”!
【篇四:一路有你】
小时候,住在外婆家。每次上学都会经过一座好大的土墩。因为年龄小,所以那时我并不明白,眼中的这座土墩到底有多神奇。
放晚学后,我会独自一个人跑到土墩旁,坐在地上,静静地看着她发呆。在幼小的心灵中,慢慢地升起一丝别样的情感:她是那么神奇,那么令人着迷,时常在梦中,还会见到那模糊的影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了解关于她的故事,故事是那么地美丽动人,令人遐思。直到那一天,我才知道她的名字叫漂母墓,为漂母筑墓的人叫韩信。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她毅然屹立在那儿,见证着两千多年的沧海桑田。当我再次来到她的面前,我发觉我爱上了她。此时,在我的心中,她是那么地美丽迷人。我试图深入地去了解她的一切,有记载的正史,还是人们一代代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以及散见于各种书籍和网络上的野史……她是如此地富有魅力。当我花费了好多业余时间去了解之后,我才知道,她分明代表了那伟大无私的母爱,她分明就是一座母爱的丰碑。躺在她的身旁,感觉就是依偎在母亲的怀抱之中,是那么地温暖。她所散发出的气息,不正是母亲的味道吗?在她的怀抱中,我久久不愿离去。
后来,听说政府要对她进行开发,供人们更好地游览。因为上学,离开她已经好多年。每次去外婆家,总要在她身旁待上一段时间,感受那来自遥远的穿越两千多年的无尽无私的母爱。
但政府对她的开发,迫使我不得不暂时离开她。离别后的日子是那么痛苦,脑海中总挥之不去她的身影,真希望时间能够过得快一点。
再次见到时,她已焕然一新,气势非凡。但她在我眼中,却还是那样的温和、平易近人。她从不奢求什么,一次小小的恩惠,让她永垂不朽,她将母爱无私地施与一位陌生的少年,承担了一个母亲的责任,她是那样伟大无私。
从小到大,伴随我成长,从相知到难忘,她在我心中必将永远屹立,十倍百倍高大,并让我坚信“母爱信能弥宇宙,报恩何须得意时”!
【篇五:我的名字】
最近,我忽然对自己名字的由来产生了兴趣。我发现同学们的名字大都蕴涵着美好的寓意,或寄托着父母望子成龙的希望,都是花了心思的。
那我的名字——“雍逸”是怎么来的呢?盯着书柜里一顺儿的有关雍正的正史、野史甚至是小说,我心里暗想,难道就因为老妈是四四的“fans”?问老妈,她笑而不语。
“得了吧,想当年,说起给你取名字,你妈正心不在焉翻着一本《宋词》。读到晏殊的一首词,觉得晏殊一生雍容安逸,想也没想就取了这个名儿。”爸爸在一旁爆料。
啊?答案真是不忍直视。老妈你这么草率,可想过两岁多的我学写名字时,一笔一笔“画”那个雍字,怎么也凑不到一起时的感受吗?宝宝心里苦啊!
算了,这名字也用惯了,就不提了。那我小名儿,咱家铺天盖地的QQ、淘宝、黄金岛、百度、甚至后来的微信用户名“逸无敌”又有什么说法呢?我知道了,肯定是金庸迷——爸爸取的,希望我武功高强,天下无敌!
听了我的想法,爸爸从偷笑到大笑再到爆笑,“你想多了,崽啊。”
怎么,还有内幕不成?
“这还是你妈干的。你出生没多久,她迷上了电视剧《丑女无敌》,特喜欢剧中那个忠诚、善良、上进、执着的林无敌,so……”
我竟无言以对。
怪不得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妈鼓励我的台词都那么有特色:“超级无敌小宇宙,爆发吧!”
你看,真相就是这么让人吃惊。不说了,我先去笑一会儿。
【篇六:关于路】
天空高远看似无路,鸟儿却在自由翱翔;海水幽深看似无路,鱼儿却在欢快畅游;沙漠浩瀚看似无路,驼铃却在玲玲作响。人生漫漫,路在何方?路在书中、文字的海洋中。阅读,可以获得人生的启迪,可以为你指明前进的方向。
现在,让我们从高谈阔论中回到现实,把镜头对准我的书桌,书们杂乱地占据了整张桌子,仿佛在向我宣战。好吧,开战吧!我坐在书桌前,一本一本地整理着令我爱不释手的它们。我爱读的书,种类多,但集中于两类:史书和小说。
看,《资治通鉴》!一本由司马光撰写的正史,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十国,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带你穿越到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看一看那时的政治与军事,那里的经济与文化。
它作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一个新的起点;它作为一本正史,像干粮一样,嚼起来可能耗时费力,但咽下去,消化后,便会感到力量,精神的力量。有了这股力量,一下子就豁然开朗起来了,那一个个朝代的兴衰历历在目。古代帝王要看,把它作为借鉴;我们也要看,正所谓:“读史使人明智”。像在听一位老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他慢慢地讲,我仔细的听,我们一起笑,一起哭,待他讲完后,我不自禁感叹道:历史原来是这个样子啊!
如果把正史比作干粮,那么野史可以说是零食。饭后休闲必备.也能令人享受到乐趣。它可能并没有正史那么有文采,有内涵,但也住住给人一丝奇妙的口感,那诱人的香气和诱惑的包装,令人倾睐。
你看,这本:《明朝那些事儿》。它是作家当年明月创作的一部野史.全书七部,从明初到明兴、明盛最后至衰.开篇来就令人耳目一新,别致的“朱元璋身份证”,简明地介绍了这一位出生在草垛中,死后却入主皇家陵墓的传奇人物。耳目一新的同时,兴趣也油然而生。
野史并不像正史那么庄重严肃,新奇的手法会让人捧腹大笑,像历史中的人物活了过来,和你讲他们生前的丰功伟绩:哪个地方令他欣喜,哪个地方令他遗憾,都会向你一一道来。
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使史书世界更加缤彩纷呈,填充着人们对往事记忆的空白。
你可能会说《明朝那些事儿》是历史性小说,但说起小说,我必须向你介绍一下这本《白狗秋千架》了。一篇篇短篇小说,读后却令我困惑:像读鲁迅先生的文章一样,大多数根本读不懂。第一遍读了下来,也就了解了故事情节,学了几个字词,总觉得有什么的东西,但说不出来;总觉着有什么寓意,但想不出来.读了一遍又一遍,发觉诺贝尔奖得主莫言先生确实有文采。
大多数小说,读起来不会令我那么费劲儿,像《项链》、《套中人》,结尾短小精悍,紧扣的故事情节。读着读着,仿佛与作者聊天,聊完后,回想着刚才的内容还津津有味,又想和那位作者再次见面。正如:当你一口气读完凡尔纳小说的三部曲,便会总是希望在书店中找到这几个字“凡乐纳著”,热烈盼望着与这位作家再次相遇,再与他聊得不亦乐乎。
镜头切换到我的身上,而我正陷入了沉思:读书的感受真是一言难尽,即使再写上一篇一千二百字的文章也不能说尽,倒不如拿起一本好书,细细地品,自己体会一下书,这一阶梯,这一营养品,这一思想之船,这一伟大的智者,带来的精神享受。
书,无形的路。阅读它,获取无限的乐趣;与它一生相伴,尽藏无穷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