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碎片人生】
周五,我参加了小学同学聚会。踏入中学校门刚半个月,大家还是十分新鲜和兴奋,纷纷聊起了各自在学校的生活,我心中不禁感概:“同学们有的有参加不完的社团;有的有上不完的补习课;而我,却有着写不完的作业。”
我过了一个开心愉快的周五,可在妈妈眼里,周五算是被“浪费”了。周六一早,我几乎没比平时晚起多久,吃了早饭,便开始写那堆感觉上好比“长城”的功课。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除了午饭,我这一天闷头功课没被怎么打扰,可到了晚饭时间,我依然只完成了总功课量的三分之一。想起周日一整天的上课和运动安排,这进度显然是来不及了的,妈妈立刻让我停止功课,与我做了一番深谈。
妈妈问我是如何安排每天功课顺序的。我功课的顺序一向是:先数学,再语文或英文,做完一项再开始第二项,有时候,一道数学题难住了,往往会想个几十分钟。妈妈又问,语数外我每项功课的时间分配。这一点我一向是毫无概念的,没有计过时,答不上来。第三问,花在“订正”、“写错修改”,和“重默”等功课上的时间,我虽然无法精确回答,但感觉上是耗时不少的。
晚上,我们做了个单项作业的计时测试,没想到光“文言文”一项作业,我就花了两个多小时。要知道,每天放学后我用来做功课的时间最多也就三个小时,难道要长此以往熬夜功课睡眠不足么?我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了。
我们开始商量“对策”。学习不同于流水线作业,思路被打断后是很难再跟上的,因此,将每项作业拆分的方法显然行不通。那么,不妨试试看把有限的时间“打碎”,分配给相应的作业项目吧!把简单容易的作业放在校内课间完成,难的需要独立思考的作业回家完成;有待完成的作业按时间优先级进行排序,再逐一完成;争取将“订正”、“写错修改”,和“重默”的时间减少,并逐渐“消灭”。每天进步一点点,看看一个月后,我是否能摆脱“作业”的魔咒,多些时间分配给课外阅读和游戏竞技。开学后游戏已离我越来越远,如有多余时间可以自由安排那该有多好啊,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第二天,我们在网上订了一整套“to-do-list”时间安排便签,每天的时间以半小时为单位被“碎片化”,分别安排给不同的日常事务。二〇一七年九月,我这个六年级学生开始了我的“碎片人生”!
【篇二:学生与实践】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尤其在大国之间,正形成了一个无影无形的竞技场。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又何尝不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呢?
作为国家栋梁与人才来源的我们,就更应该注重自己的素质和修养,这样才能在以后为国家的建设提供力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不是靠笔和纸的复杂演算,更不是靠全国人民的书声。试想一下,习惯了在老师的要求下做着一系列反复程序的我们,将来能够将国家建设好吗?难道仅仅通过读和写来搞建设吗?不动手,中国能够富强起来吗?这是很浅显的道理。显然,这是行不通的。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是前人的探索,前人的时代早已经过去,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走下去。不能只吸取前人的经验,而忘了自身的探索。事实和真理通常是经过大胆的实践而得出来的。所以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读书写字与实践的关系。只有将读书写字与实践结合起来,让“纸上得来”之物付之“躬行”,才能创造出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价值。
但是在中国现在的时代背景下,实践与创新似乎受到了许许多多地制约。在当代中国,就业形式的严峻性就是制约我们学生实践和创新的重要因素。由就业而引发的一系列恶性循环也就不可避免。目前,绝大多数用人企业几乎都是以学历为主要依据来招聘员工,而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就使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上学是唯一的出路”,学上好了就能坐办公室,拿省力钱,所以无论家长还是学校都加强我们学生的学习力度,考学成为学生的唯一目的,而发展却被人们淡忘,结果造成我们学生越来越苦。考上好大学后,大学生们全等着像坐办公室这样的好差事来找上自己,可每年过多的大学生使招聘企业越来越容不下,而从小没有动手实践经验的大学生们既不能很好地为国家从事研究工作,也不愿意屈膝于工厂企业,只有“坐以待毙”。所以从小重视自己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无论是国家或者是个人。
即使是在这种就业情形下,我们也必须多注重自己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够在将来扭转这种局面。我们要用自己的实践,为中国探索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系,这样才能及早地为国家解决潜藏的危机和隐患。实践是改变中国的根本基础,空想永远也不能解决问题。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必须把读书与实践结合起来,多多留心身边的事物和自己细小的想法,并通过动手来将它变成现实,一定要善于验证和探索。
总之,善于实践的学生才是国家建设的栋梁,才具有改变社会现状与适应社会的优势。
把古今贤人的睿智与当今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我们一定会使中国坚固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