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脉相关作文

【篇一:把烦恼寄于清风】

假如教室太闷热了,我们就去树荫下读书。

膝盖上的书页被我缓缓翻动,太阳透过树荫,照见撒落在地面上的落叶。最近发生了几件令我烦恼的事,我的心情异常糟糕,书页不再翻动,我把书本烦躁地推开,看起周围的人群。

放学的铃声已经响了,一二年级的同学们都排队了,一个个挺直的身板渐渐走出校门,高大挺拔的大榕树下只剩下同学们捧着书那认真的侧脸。

突然我感到手臂上痒丝丝的,仔细一看,瞧!一只小蚂蚁随着一片飘零下来的落叶,飘在我的臂弯上,我用食指和大拇指往手臂上一捉,那只蚂蚁就“蹦”到我的两指之中,我用双指轻轻夹住它的身子,它在我的手指中挣扎着,试图要逃脱,我凝视着它,心中有些不忍,把飘零下来的落叶拾起,让小小的蚂蚁重新回到落叶上,再将落叶放在身后的石头缝旁,那只小蚂蚁就顺着落叶的根脉,快速地躲进石缝里,一会儿就不见了踪迹。

我凝望着那个石缝,心中不觉生出对一只微小蚂蚁的敬佩之情:这么小的蚂蚁,却这般执着,着实令人震撼,可又是什么力量指引着它?没错,直面困难的勇气,使它在逆境中挣扎为自己求生……

我又打开了书本,书中的普希金的话映入眼帘:“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要心里平和,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

一阵清风吹过,我回味着这句话。

林清玄有篇散文中写到一位年轻人把烦恼写在沙滩上,希望让海水把烦恼冲走。我为何不把烦恼寄于清风中,让吹拂着的清风把我的烦恼吹散?

又一阵清风吹过,心情为之清朗,我在心中低喃:“清风,你会接受我的烦恼吗?”

树荫下,那紧皱的眉头放下了。

【篇二:以暖为题】

闲来无事,在校园里闲逛。

时令上算是早冬了,秋风也早已凋零了绿色的树叶,满地都是黄叶,枯萎的叶片也变着尘土的颜色,完成落叶归根,终成尘土的宿命。

可是在操场上,那些小草,却似乎蕴藏着点点翠绿,纤小又健康的探出脑袋。真叫人怀疑:不知春色谁染成,难道二月薰风又到人间。

不经意间低下头,才发现草底下有盘综错节的根。我不服气的找来小树枝,捏住小草,沿着根部,小心翼翼的挖走泥土。小草的根从粗长变得细小,枯黄变得白嫩,根脉也像蜘蛛网一样,一片片蔓延,四处扎根。又有一些头发丝细的根曲折的探入深处。根的颜色越发鲜嫩,好像能掐出水来。

我想着这株草已被我挖成这样,不如就把它拔出来吧。不由腕上使了些劲,随后身子稍稍后仰,这才拔起。草被拔起后,只剩下一个小坑,小坑里仍然有细小的根。而拔出的根竟是那么长。

原来我看到的点点翠绿,对于这株草来说,只是冰山一角。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它努力着,生长着,把根牢牢的扎到最深处,吸取水分,保证能量源源不断的输送到那一点点叶梢上,保持它在寒冬里的一丝绿意。

也许,人生也是如此。

在你没有看见的地方,你不知道别人曾经付出了什么。

所以,我想,结果不重要吧。只要我曾经无悔的努力过,在我心里,我自己知道的,我不曾辜负过任何时光。

【篇三:那棵大树还记得】

一棵大树,而且还是一棵千年老树,每天有上万人千里迢迢赶来瞻仰。他和一棵屈尊于他脚下的卑微的小草,该怎么相提并论?

也许光是气势,那棵千年古树便可抵过千百万棵羸弱渺小的小草了吧。

也许光比阅历,那棵千年古树便可胜过千百万棵稚嫩懵懂的小草了吧。

也许……

也许有千千万万个也许,可以让那棵生活了近五千年的老者昂首挺胸,雄赳赳气昂昂地仰天长啸了吧?他是见过妲己、亲眼目睹了中国朝代变迁的智者,就凭这一点,他也能傲视万物生灵,称霸一方了吧?

可是他没有。

这伟大而年长的智者啊,为何您选择了与大地交谈,而非与天空对话?

他那样谦卑地颔首,俯下身子,匍匐着贴向地面。

他是想与大地为邻,与小草为友吗?

他是厌倦了高空上鸟儿的声声啼鸣,才选择这样独享清宁吗?有人会说是唐朝时的地震让他弯折了腰,但我不这么认为。也许真是我想的那样呢?

也说不定。

有谁会记得这样一棵千年古树在长大前,也是和那些卑微的小草一样的一粒小小的种子呢?他们只顾着赞叹、吟咏古树的非凡气概和壮美风姿,却忘记了这一点。

那棵大树,一定还记得。

他记得在长大后,再来看看自己的根脉所在的地方,然后告诉自己,不要骄傲,不要自满,你当初也只是一粒小小的种子罢了。你当初也只是一粒和那些小草绝无两异的种子而已。你和他们是一样的。

他要俯下身来,对自己说着警醒的话语。

他在俯下身的同时,瞧见了那些依附在他脚边的小草,也许会心生怜爱,想要与小草说说话吧。

他心里定是羡慕小草的,自由自在,张扬不羁,心怀远大的梦想。而他,注定是要被当成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来保护,来束缚着的。每天有那么多的人慕名而来,赞美和赞颂如潮水一般袭来,他没被身上那么多的叶子压垮,但他却感到在这些赞美声中,他无法好好放松,时时刻刻感受着窒息的痛苦。

那棵大树,一定还记得。他记得养育了自己五千年的大地母亲,他要俯下身来好好感受那母亲般的关怀和滋养,没有她,他也无法成长。他的根脉,遍布了这片土地,但若是无法吮取大地中的精华和养分,那些根只是一些看不见的摆设罢了。

他要俯下身来,对她轻轻唱着感恩的歌谣。

这也许就是论语中“不忘本”的美好品格吧。也许就是“子路负米”在自然界中真实的演绎吧。

【篇四:话说筷子】

一头方,一头圆,天圆地方大学问。

——题记

从最初的“箸”到“挟”,再从“筋”到“筷子”,虽然名称一变再变,但它承载的历史文化意蕴和情结,却历数千年而恒久如一。

筷子属于中华民族。公益广告《筷子》里面的妈妈教孩子用筷子吃饭,最使我感触的,是那句“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都要用筷子的。”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却把筷子的“民族性”显露无遗。筷子是中国的,是炎黄子孙的。从它诞生之日起,便被披上了民族的“胎衣”。其它民族,拿起筷子,怕是连饭都扒拉不到嘴里的。

筷子浸透了乡思。远在美国旧金山的一位华人,在吃年夜饭时,特为亡故的父母摆上碗筷。“血浓于水,根寄于筷”,彼时彼地,这绝非一双普通的筷子,它是对父母的感恩与怀念,是对故土的眷恋与牵挂,是绿叶对根的情思的绝好表白。无论漂泊得再远,只要怀揣一副筷子,梦里便总能找到归乡的路,忆起故乡那柳,那桥,那人。正如,“你怀揣着筷子上路,筷子装点了你的梦”。

筷子昭示着“中国梦”。“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拍也拍不响,万人鼓掌声呀声震天。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同舟嘛共济海让路,号子嘛一喊浪靠边,百舸嘛争流千帆进,波涛在后,岸在前……”放在祖国大海里,一个人就是一根筷子,力量微小得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十个,百个,千个,万个,亿万个挽起手来,那力量就可撼岳移山,家庭昌盛的希望,民族复兴的大计,一定能实现。从古代的大禹治水,姜子牙垂钓,到社会转型化的今天的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奋斗,都与筷子有关,都与筷子相连。筷子犹如一根彩线,把我们的生活连接得丰富多彩,把我们的生活编织得千姿百态,把我们的生活牵向辉煌灿烂。

小小的一双筷子啊,能让每一个华夏儿女记住自己的历史、根脉,还有那永不褪色的“民族魂”。(公众号:冯老师为你读书)

【篇五:“书”写人生】

虽然父母并不是文人墨客,也没有真知灼见,但我从一降临在这世上,便受尽唐风宋雨的洗礼。从一出生就与书息息相关,根脉相连。我相信这就是缘。

从呀呀学语开始,话都还没会多说,已经会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亲戚邻居都说我是个“小才女”。其实自己当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小才女”,只知道大家都这么说,肯定是个好东西。打那以后,我对“背诗”这件事的兴趣如大河决堤——一发不可收拾。别的小朋友在屋外玩得热火朝天,我在屋内背得振振有词。诗的内容,含义都与我无关,我只想借此获得父母的表扬,或者是一根棒棒糖。

年岁稍长,便开始对“背诗”这件事失去了兴趣,为了应付老师才背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小说。那时候还小,没什么自制力,捧起小说一坐就是一上午。看什么?《三国演义》、《倚天屠龙记》、《射雕英雄传》、《水浒传》等等一系列的武侠小说。俗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红楼。我却偏偏来个大逆转,才十一、二岁就把中国古代著名的武侠小说看个够!当然,对作者那些巧妙的布局,曲折的情节,动人的文笔简直是一窍不通,当时只在乎这个跟那个打得怎么样,那个跟这个又怎么了?不过,也没少挨爸妈的骂,收书、罚跑自然不在话下。

直到上了初中,在老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下,我才真正了解到书的另一面。我开始像一个丢了宝贝的小孩一样,去寻找曾拥有的宝藏。去体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妙趣;去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去尝试“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无奈。去品味文字的优美,去探索修辞的精巧,去拆解结构的奥妙。去看毕淑敏的深沉,去品路遥的朴实,去悟戴望舒的伤感。更是学会了把书中那份意蕴藏在心底酝酿,等待升华。

用灵感去描绘我的世界,用情感去绎动我的生活,用书缘去书写我的未来。“书”写人生!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