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留青史相关作文

【篇一:名留青史】

千年前谁站在烈烈风中,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又是谁望苍天,长剑在手,四方云动,问天下谁是英雄;又是谁发出“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感叹?就是他,项羽,一个屹立在心底左岸的英雄。

大帐中他心中的哀愁悲愤向谁说,只能借酒消愁“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悲歌慷慨,英雄末路,也留下眼泪,为这注定的败局,还是为自己的可悲,还是为那帐外无辜却忠诚的将士?成败一时志莫磨亦要知胜负无常,前路渺,四面楚歌,唯低首叹奈何。

歌曰“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红袖添香,轻旋起舞放歌,绝美的容颜,幽怨的眼眸,仿佛一潭深不见底的湖水淹没所有的秘密和爱。虞姬对项王的爱是成全,在她拔刀的那一刻,她自己其实是释然的,使大王和自己都得到解脱,是他不再因自己而分散精力,甚至那一刻她是些许快乐和欣慰的,因为她为爱人做的只有这个而已,结束自己的性命,剪短这微凉的眷恋。放弃,让他放手一搏,做最后的拼搏,没有负担的去拼搏。她是对的,是勇敢的,成就了现在我们所认为的英雄项羽。

当虞姬在项羽惊讶的眼神中翩然倒下时,项羽再次流下眼泪,霸王别姬的画面定格成永远,成了凄美的代言,但项羽这次并没有再犹豫,当他放下怀中渐渐冷去的虞姬,毅然决然的带兵突出重围时他的心就硬了。为自己,为虞姬,为将士,为江东父老。他在拼杀时会想起刘邦吧,那个曾经并肩作战的好兄弟今天怎么会成了敌人?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的离开自己,这是英雄的代价吗?奋力厮杀中,血光染红了天空。踏着战士们的尸体,身负重伤的项羽来到乌江边,他对天空咆哮:“这是为什么?无颜见江东父老啊!”拔剑自刎,残阳如血……

千年后的今天我仿佛还能听见那些话语:“我心中你最忠,悲欢生死与共,你用柔情刻骨,换我豪情纵天,我的泪向天冲,来世也当称雄,归去斜阳正浓……”千年后的我仍会为霸王别姬的悲凄而落泪,也会为项羽的历史自豪,不管别人怎么评价:软弱,优柔寡断,武断。我还是认为他是真的英雄,正因为他的有情有意,胸无城府,使他多了几分纯洁与坦荡。真英雄不会被历史遗忘,难怪清照有‘至今思项羽’的感叹。

沧海桑田,云聚云散,历史的浮沉又有谁能说出其中的变数,挥挥衣袖,谁是英雄,自在冥冥之中。

【篇二:莫总怪“衣”脏,时洁吾之“窗”】

若用抓过泥土的手捧一掬水,你看谁,它总是浑浊的;若用呵着雾气的镜子照应面孔,你看面孔,它总是模糊的;若从痕迹斑斑的窗户看晾晒的衣服,你看衣服,它总是脏的。

到底,是水滴浑浊,面容模糊,衣服不洁?还是手脏,镜脏,窗脏呢?

莫总怪“衣”脏,时洁吾之“窗”,窗擦净了,窗外的衣服看着也就净了。古往今来,几朝歌舞,几番风雨,名留青史的又有几人?我想,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德行。孔老夫子一生奉行“万事求诸己”的理念,他弟子三千唯有七十二人名留青史,只是因为这七十二人时刻谨记着老师一生所奉行的“万事求诸己”的理念罢了,而且他们不断从自身寻找原因,不断完善自己,于是逐渐提升到了更高的境界。而孔老夫子本人也在教学中不断发现并完善自身的不足,我想这也是他会被后人们铭记于心,久久不忘的原因了。

莫总怪“衣”脏,时洁吾之“窗”,窗擦净了,眼也就明了。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照得失。”唐太宗并不像多数皇帝整日埋怨手下无一心腹,文臣武将无一是处,反而是善于纳谏,自省其身,以贤者思齐焉。虽说他后来逐步走了下坡路,不过好在他能在晚年静心反省自己那些荒靡无度的日子里所犯下的错,而并非埋怨身边之人。无论后事如何,自省也是种成功不是吗?

莫总怪“衣”脏,时洁吾之“窗”,窗擦净了,心也就亮了。反观当今社会,人们信奉的不再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是乐忠于“关我何事”。非但没有做到“万事求诸己”,反倒一味推卸责任,埋怨他人。仔细想想,有时你认为自己一定是正确的时候别人也不一定便是错的,而你自己所谓的正确也不一定就是绝对正确。于是,仅剩的相对的正误也化为乌有了。人与人之间,也由于这种“万事求于他人”的观念而变得愈发陌生了。

这世界那么大,我们又能顾及多少呢。我们能做的便是自省其身。作为一名中学生,出于这个叛逆的季节,着实令人有些尴尬。不懂宽容,不懂自省,失去了太多,却又埋怨无人陪伴太孤独;不懂投入,不懂刻苦,一事无成后,有埋怨身边无良师亦无益友;不懂珍惜,不懂争取,一无所获后,反而埋怨上天不公,人生如梦……我们到底是太高估自己了还是从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呢?是觉得自己太过完美无暇挑剔还是觉得自己太过渺小不值一提?为什么不正眼看看自己找找自身的问题呢?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于人”。有时候,脏的也许并非他人的“衣”,可能是自己看到衣服的“窗”。古人们都能做到“万事求诸己”,为什么延续了千百年之后,我们就做不到了呢?高尚的品质和优良的传统是需要一代一代人去继承去发扬的。

所以,存在于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请你们时刻谨记莫总怪“衣”脏,时洁吾之“窗”的道理。我相信,你一定会看到另一片更别致的风景。

【篇三:“辨”出七彩人生】

辨别了时令,蚂蚁才知要搬运食物,迎接严冬;辨别了方向,大雁才会按时迁徙,回到家乡;辨别了天色,雄鸡才会鸣叫于树颠。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在辨别,只有辨别了对与错才能营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生活中,我们也少不了辨别。辨别了真伪,才懂得正确;辨别了虚实,才了解深刻;辨别了高低,才学会放飞理想,自由遨翔。

如果没有辨别,又怎会有屈原“举世皆醉我独醒”呢?“信而被疑,忠而被谤”的屈原,宁愿忍受谗言的痛苦也不同流合污,即使最后把自己结束在汩罗江畔,也要奏响一曲清廉之作,长留千古,永不泯灭。这是屈子的选择,选择了“辨”,他拥有一段火红的人生。

如果没有辨别,包拯又怎能以“公正严明”名留青史呢?因为包拯的铁面无私,面对无数冤假错案,他懂得了“辨”。辨出真假,辨出对错,才让老百姓得到了安宁,才赢得百姓的信任,才取得无数的赞扬。因为有“辨”,包拯拥有了一段净白的人生。

如果没有辨别,毛主席又怎能带领全中国人民走向胜利,走向辉煌呢?在漫漫的革命征途中,毛主席认真地辨别了方向,辨别了道路,引领着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带领着中国人民向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奔跑。“辨”在主席的心中或许是至关重要的吧,不然他又怎能一次又一次地取得成功?因为有“辨”,毛主席便拥有了一段金色人生。

如果没有辨别,黄柏云院士又怎能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又怎能让竞争对手心甘情愿地举起大拇指呢?心中有“辨”,黄柏云知道祖国需要这项高超技术;心中有“辨”,黄柏云才会坚持不懈地研究,二十年如一日地感动了全国人民。“辨”别了方向,黄柏云院士拥有了一段橙光熠熠的人生。

没有“辨”的人生是一种虚假,没有“辨”的灵魂是一种丑陋,没有“辨”的快乐更是一种罪恶。“辨”是心灵深处的奥秘,是灵魂之巅的禅意。辨别了人生,让美丽的花结出沉甸甸的果;辨别了浑浊,让醉人的莲“出污泥而不染”;辨别了美丑,让生命从此大放奇光异彩。

色彩斑斓的人生怎可少了“辨”?“辨”出个七彩人生,唱响生命的赞歌。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