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什么我想对您说】
梦得先生,我想对您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轻轻合上《刘宾客集》,我呆呆地望着窗外,思绪渐飘渐远。这是一篇流传千古的佳作,几乎每个人都熟烂于心。这篇短小精悍、脍炙人口的小文,就是“诗豪”刘禹锡先生的得意之作。梦得先生,我有好多话想对您说……
您出身书香门第,家族世代以儒学相传,您也从小跟着祖父和父亲学习儒学,吟词作赋,二十二岁便进士及第,进入庙堂,您的努力让我汗颜。您从小受家庭的熏陶,充满爱民之心。您在政治上主张革新,进入朝廷以后,您敏锐地觉察到了政治上存在的弊端,于是您积极参与王叔文改革,想一改庙堂积习,使之焕发新生。然而在守旧势力的巨大阻碍之下,你们的努力终究还是失败了,您也只能带着巨大的遗憾,谪赴远州……
来到远州,您被那个无知的策知县一次又一次为难,被迫栖身又小又简陋的居室中,您的一句话让我振奋:“住房虽小,却仍无损于我改革创新的雄心。”不久之后,一张简单的文稿出现在您残破的书桌上,我依稀看到三个字——《陋室铭》。您对这间给自己“遮风挡雨”的简陋居室大唱赞歌,让我意外,让我感佩!写完之后您心情大好,心中的意志更加坚定: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我虽浅陋,却也知道您是一个有高雅情趣,清高品质的人啊!您请了石匠把文章刻在石板上,还叮嘱石匠要把字刻的主峰有力侧锋带美。也许您没想到,每个走过这里的人都会对这作品赞不绝口吧。策知闲县得知后,气得一筹莫展,哑口无言……真是快哉!
转眼千年已过,策知县化为黄土,他的名字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而您的《陋室铭》却代代相传,流芳百世,成为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无论是十六岁少年还是六十岁老翁,都能熟读成诵。有人说你傻,傻到只知道奋斗而不图回报,傻到宁愿得罪宦官委屈自己也不愿委屈百姓。我虽然没有很多的知识和阅历,可是我也懂得,您这样做,只因为您心中有着对祖国人民的热爱,有着对国家的忠贞,矢志不渝!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最美的诗句还在影响着世人,您的力量无处不在。您屡遭贬谪,桀骜不屈,您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也许没有很多人能读懂您的内心,但是我愿意尽我全力,走近你,再近一点……
今夜,仰望星空,愿先生之魂永远激励我前进!
【篇二:描写刘禹锡】
我喜欢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刘禹锡的诗又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写下《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刘禹锡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答,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的领悟也深深影响了白居易晚年的生活。
就是他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被贬至安徽省和州时,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策知县是个见利而为的小人,目光势利,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自无好处,便多方刁难。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在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特撰写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他这个举动气坏了策知县,又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房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这一间半房子位于德胜河边,附近还有一排排杨柳树,自是别有一番风趣。刘禹锡见了这个环境,也没有计较,依然安心住下,又写了一副对联贴在新居: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见他自是悠然自得,又把刘禹锡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他仍然读书作文并写下了《陋室铭》请人刻于石头上,立在门前,。
《陋室铭》流芳千古,让人在世俗的喧嚣中感受到心灵的那份宁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他的诗句深深的吸引着我,让我感受到他的世界。